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
長征行的感悟
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大家知道,我是提倡走走黨史的,首先走了長征路。先是在2003年春天和秋天主要考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2004年夏秋比較集中地考察了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的長征。2005年以后幾年將此前沒有考察的地方特別是紅二十五軍的長征路作了些彌補性考察。2013年10月又考察了西路軍遠征河西走廊的歷史。這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全過程,我大體都作了實地考察,在宏觀上構建起了比較完整的紅軍長征的生動圖譜。
10多年來的長征行,感悟很多,這里主要講這樣幾點:
第一,明確了紅軍長征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基本內涵。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如紅軍長征的主體是“3+1”的長征;紅軍長征的出發(fā)地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長征目的地是滾動的,經過8次變化,才確定陜北為落腳點等。長征的基本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的嚴峻斗爭:首先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大搏斗;其次是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搏擊中,共產黨內部的指導思想和政治路線有尖銳斗爭;再次是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使紅軍一再面臨著能否克服艱難險阻、經受饑寒傷病折磨的嚴重考驗。
第二,認為遵義會議實現(xiàn)黨的歷史偉大轉折,與遵義會議前后系列會議的合力作用有密切關系。遵義會議前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等,為遵義會議實現(xiàn)偉大轉折作了重要準備。遵義會議后的“雞鳴三省”會議、扎西會議、茍壩會議、會理會議等對鞏固和發(fā)展遵義會議的成果起了重要作用。遵義會議與其前后一些會議的關系為:第一,從通道會議到會理會議等,可視為黨的歷史發(fā)生第一次偉大轉折的系列會議。第二,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發(fā)生第一次偉大轉折的系列會議的卓越代表和根本標志。講遵義會議所發(fā)生的偉大轉折作用,既要講合力作用,還要突出根本標志。
第三,提出應充分肯定紅四方面軍長征的貢獻。過去由于張國燾的影響,對紅四方面軍長征的認識講的很少。經過考察后感到:這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應當加以區(qū)別的問題,不能因為張國燾的錯誤,就淡化乃至否定四方面軍長征的貢獻。我初步地將四方面軍的貢獻歸納為五點:1.對中央紅軍北進川西發(fā)揮了重要策應作用。2.對中央紅軍克服物資匱乏、補充兵員起了巨大支援作用。3.在所經過地區(qū)發(fā)揮了強大的“宣傳隊”作用。4.在所經過地區(qū)發(fā)揮了“播種機”作用。5.壯大了黨領導的革命軍隊力量。
第四,提出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從宏觀上、從戰(zhàn)略層面來研究西路軍血戰(zhàn)河西的歷史。西路軍是紅軍長征的尾聲,因為紅軍分兵西渡黃河的決策是在會寧會師后作出的,西路軍指戰(zhàn)員是參加長征的原左路軍的一部分和右路軍的一部分。紅軍西渡黃河實施寧夏戰(zhàn)役的核心,一是擴建根據(jù)地,二是打通國際路線,獲得蘇聯(lián)經蒙古運送的700噸軍援物資。這個決策在1936年11月3日共產國際電告中共中央后發(fā)生了變化。軍援物資改經霍爾果斯口岸從新疆方向運送,讓紅軍到哈密去取1600噸軍火。對此,無論是中央決定還是西路軍領導愿意再繼續(xù)西進,去奪取河西走廊并建立根據(jù)地,則很難實現(xiàn)。1937年3月2日,軍委主席團就援西軍的西進問題電告彭德懷說:“不可更向西進,因為現(xiàn)在已經明白西面是不能生存的”。通過考察,我認為:從戰(zhàn)略層面講,紅軍西渡黃河前期實施寧夏戰(zhàn)役有可行性;在11月收到共產國際改由新疆方向取軍援物資的指示電后,西路軍再繼續(xù)西進,奪取河西走廊并建立根據(jù)地的決策是脫離歷史實際的。*具體原因可列舉這樣幾點:1.河西走廊是以馬步芳為首的馬家軍的地盤,要在那里建立根據(jù)地,他們決不會容忍。2.即使達成逕去新疆的協(xié)議而去取了軍火,也很難運回。馬家軍決不會看著這些軍火物資通過它的地盤而不染指。國民黨中央政府也不會袖手旁觀。紅軍取回軍火必有生死決戰(zhàn)。3.千里荒漠大戈壁,利于馬家軍騎兵作戰(zhàn)而不利于西路軍,況且雙方的兵力和裝備懸殊很大,盡管在局部戰(zhàn)斗中能打些勝仗,但要根本打敗馬家軍騎兵不那么容易。4.這里物產稀缺,沒有擁護紅軍的廣泛群眾基礎,在此長期作戰(zhàn),獲得糧食等生活物資都很困難。當然,從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歷史反思言,深入研究中央對西路軍指示的是與非,研究西路軍領導的作戰(zhàn)部署的得與失,仍有重要歷史價值。并且西路軍的歷史功績和革命精神,也應充分肯定。
第五,親身體驗到了紅軍長征的悲壯歷程和經受的艱難困苦,對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深切感受。不走長征路,對紅軍長征的悲壯歷程和經受的艱難困苦的認識是概念性的、抽象的。經過現(xiàn)場考察,訪問健在的親歷者、了解那段歷史的知情者,體驗極端惡劣的草地生態(tài)和雪山激流的艱難險阻,對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與敵人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和克服饑寒傷病折磨的堅強毅力的認識刻骨銘心、一輩子都不會忘懷。紅軍長征精神的內涵很豐富,通過考察,深深地感受到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這是紅軍戰(zhàn)勝敵人克服險阻、度過艱難的原動力,是派生長征精神其他要義的初始源泉。中國革命能取得勝利,從精神層面講,理想信念起了決定性作用,這一點在紅軍長征過程中尤其突出。因此,中央提出在全黨、在廣大青年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無比正確的,是非常需要的。
我以為,不僅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需要宣傳長征歷史和弘揚長征精神,最好是應當將長征教育常態(tài)化。為了使長征教育更能發(fā)揮正能量的巨大作用,若能創(chuàng)造條件走走長征路,能全走的可走全,不能走全的走一段也行。井岡山干部學院老師們利用假期分段走,各段加起來就走全了。這個方法也是考察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的一個值得推廣的方法。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