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1例

2016-01-29 01:08:33沈屹東董慧茜高雪屏劉鐵橋趙靖平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刻板精神障礙社交

沈屹東董慧茜高雪屏劉鐵橋趙靖平

·病例報告·

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1例

沈屹東*董慧茜*高雪屏*劉鐵橋*趙靖平*

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 發(fā)育倒退

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CDD)也稱Heller綜合征(Heller’s syndrome),由奧地利T.HELLER于1908年首先描述,是一種兒童廣泛性發(fā)育障礙,主要臨床特征為2歲前發(fā)育正常,起病后兒童原已獲得的正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語言能力衰退和喪失。該病較為罕見,診斷易與兒童精神分裂癥或兒童孤獨癥混淆,遠期預(yù)后差?,F(xiàn)報告我院收治的1例CDD患兒診療及隨訪情況,并對相關(guān)文獻進行復(fù)習,分析該病的臨床特征、治療及預(yù)后。

1 臨床資料

患兒,男性,7歲3個月,因“緩起語言能力下降,不與人交流1年余”于2015年10月到我院住院治療。家屬反映患者5歲以前生長發(fā)育正常,起病前患者能與他人正常溝通,與其他兒童正常玩耍,各方面均與同齡兒童無異。

2014年7月中旬,患者上幼兒園期間無明顯誘因,在數(shù)周內(nèi)逐漸出現(xiàn)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言語表達能力明顯減退,幾乎無社交性語言,有時僅用非常簡單的詞匯表達日常生活需求,吐詞不清;生活自理能力減退,不能料理個人衛(wèi)生,吃飯需要家長喂;社交能力減退,不與其他兒童交流玩耍,也不與父母交流,喚其名字無反應(yīng),缺乏目光對視;同年8月起伴重復(fù)刻板動作,如反復(fù)搓手、拍掌;同時日?;顒恿棵黠@增多,白天在家中來回跑動,似乎不知疲倦。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間患兒刻板行為逐漸加重,并出現(xiàn)沖動攻擊行為,偶爾會大聲叫喊、拍打或拉扯他人,有時不分場合搶奪其他兒童手中的零食或玩具。2015年3月患兒從幼兒園退學(xué)回家。家屬自患兒退學(xué)后多次帶其在當?shù)蒯t(yī)院及我院兒童精神科門診就診,行視頻腦電圖檢查、染色體核型分析及串聯(lián)質(zhì)譜遺傳代謝病檢測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頭部MRI平掃示“小腦扁桃體變尖稍下移”,余無異常。門診考慮診斷:“精神障礙查因: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2015年9月起予以“利培酮口服液”1 mL/d治療。門診治療1月后患兒癥狀未見明顯改善,于2015年10月入我院精神科病房進一步觀察治療。

既往史:患者出生后即被發(fā)現(xiàn)存在雙眼上瞼下垂癥狀,但視力正常。家族史:無特殊,父母非近親婚配。發(fā)育史:患兒5歲前生長發(fā)育正常,5個月時獨立翻身,8個月時能夠爬行,并可以說除“爸”、“媽”之外第一個有意義的字,10個月時可以站立,1歲時能夠獨自行走,1歲半時能講出完整的句子?;純鹤云鸩∫詠泶笮”?、進食及睡眠情況正常。

入院時體格檢查:身高105 cm,體重20 kg,體溫36.5℃,心率82次/分,雙側(cè)上瞼下垂,余體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精神檢查:接觸交談不合作,叫名無反應(yīng),與家人及醫(yī)護人員無眼神接觸,完全不與人交流,內(nèi)心體驗難以查及;存在刻板的動作,反復(fù)搓手、拍掌;同時患兒活動量明顯增多,在病房內(nèi)來回跑動,不理會他人的指令;并伴有沖動行為,當父母管教時患兒會大聲喊叫或拍打他人;無自傷、自殘行為;抗拒住院及檢查,推定自知力不存在。實驗室檢查:三大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六項等常規(guī)生化檢查、血微量元素及乙肝兩對半、梅毒、艾滋病篩查均正常。行為測評:因不聽從指令,無法完成韋氏智力測驗;適應(yīng)行為評定量表第二版(家長評定)結(jié)果顯示一般適應(yīng)綜合能力合成分數(shù)為44分;社交反應(yīng)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總分79分。

結(jié)合患者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最終診斷為“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入院后繼續(xù)予以“利培酮口服液”治療,劑量逐漸調(diào)整為1.5 mL/d。住院治療4周,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yīng),社交、言語表達及刻板行為改善不明顯,但攻擊行為有所減少,活動量增多亦有所改善。

患者出院堅持服藥2個月,后因家人感覺其癥狀改善不明顯于2016年1月自行停藥,停藥1周后患者拍手、捂嘴等行為有所增多,且行為表現(xiàn)較入院時更為活躍,沖動、不知躲避危險,造成自己身上多處外傷。2016年2月患者再次服用“利培酮口服液”,劑量增加至2 mL/d,并開始在當?shù)嘏嘤?xùn)機構(gòu)接受應(yīng)用行為分析、感覺統(tǒng)合訓(xùn)練等行為干預(yù)。患者出院6個月后,對其再次隨訪時,家屬認為患者病情無明顯改善,SRS量表評分84分。但在隨訪過程中臨床醫(yī)生觀察到患者部分社交、言語能力及刻板行為稍有改善:發(fā)音較前稍清晰,有時用簡短的句子表達需求,對家人發(fā)出的大聲、明確的指令有所反應(yīng)。建議患者繼續(xù)接受行為干預(yù)及利培酮治療。

2 討論

CDD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至今未明,個案研究發(fā)現(xiàn)CDD可能與基因突變[1]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涎酸化過程異常有關(guān)[2],也有報告稱可能由維生素B12缺乏引起[3]。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推測在1.7/10萬左右[4]。雖然在最新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診斷標準中取消了CDD這一分型,但從整個縱向病程上觀察,CDD與孤獨癥譜系障礙內(nèi)其他疾病相比,在臨床特征、遠期預(yù)后等多個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區(qū)別,提示該病可能存在獨特的生物學(xué)病因,有一定研究的價值,也提醒我們該病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價值。

臨床表現(xiàn)方面,HOMAN等[5]整理相關(guān)文獻后發(fā)現(xiàn),CDD的起病年齡在2.0~5.25歲,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起病及隱匿起病兩種形式,前者功能衰退癥狀可在數(shù)天內(nèi)出現(xiàn),而后者衰退過程可持續(xù)數(shù)周至數(shù)月。在HOMAN等[5]分析的8例CDD患者中,語言能力喪失是最常見的癥狀(7例),其次為刻板行為(6例)及大小便自控能力喪失(3例),其他常見的合并癥狀包括易激惹、焦慮、沖動及活動增多,同時部分患兒可能出現(xiàn)無目的性活動增加或自傷自殘行為。此外,CDD患者可能普遍存在較明顯智力障礙伴隨社會適應(yīng)能力低下[5-6]。以“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Heller綜合征”及“嬰兒癡呆”作為關(guān)鍵詞,在CNKI中文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篩選出記載詳細且診斷較為明確的CDD病例報告6篇,共計報道病例11例[7-12]。綜合這些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已報道的CDD患者臨床表現(xiàn)形式與國外的報道相近:在1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例;起病年齡在2~4.5歲,平均(3.38±0.91)歲;1例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xiàn)癥狀,其余均無明顯誘因;起病形式方面,8例患者癥狀在數(shù)月至1年內(nèi)“逐漸”加重,2例患者為已獲得的技能“迅速”喪失,1例患者未明確記載起病形式;最常出現(xiàn)的癥狀分別為語言能力喪失(9例)、社交能力喪失(7例),自語(7例)、刻板行為(4例),無目的性興奮(4例)、活動增多(4例)、生活自理能力喪失(3例)及睡眠差(3例);此外,3例存在癲癇或腦電圖明顯異常。在DSM-IV中CDD的診斷標準為[13]:①出生后前兩年發(fā)育正常,表現(xiàn)具有與年齡相稱的語言及非語言能力、社會關(guān)系、游戲能力及適應(yīng)性行為;②起病后(10歲以前)患者在表達及接受語言的能力、社會技能及適應(yīng)行為、大小便控制、游戲能力、運動技能等5個領(lǐng)域內(nèi)已掌握的技能中至少出現(xiàn)2項明顯的喪失;③社會互動性存在實質(zhì)性的損害、溝通能力存在實質(zhì)性的損害、行為興趣及活動模式重復(fù)刻板等領(lǐng)域至少存在2項異常。本例患兒在發(fā)病前各方面發(fā)育正常,但起病后在數(shù)周之內(nèi)出現(xiàn)語言能力、社交技能及自我照顧能力的全面倒退,社會功能明顯受損,同時隨著病情的逐漸發(fā)展,出現(xiàn)刻板行為、活動增多等癥狀,臨床表現(xiàn)較為典型,符合CDD的癥狀標準。

鑒別診斷方面,CDD首先需與兒童精神分裂癥相鑒別。目前認為兒童精神分裂癥多在童年期以后起病,很少在5~6歲之前出現(xiàn),患者一般發(fā)育及智力正常,并且有較突出的幻覺、思維聯(lián)想或思維內(nèi)容障礙,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有效[14]。CDD還需與孤獨癥,特別是伴有退化特征的孤獨癥進行鑒別。事實上,該病與孤獨癥在癥狀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因此常被誤診。根據(jù)ROSMAN等[6]的總結(jié),CDD與孤獨癥在以下5個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可作為鑒別診斷的參考:①CDD起病年齡較晚,目前報道的CDD患者起病年齡平均為(3.36±1.32)歲[15],而孤獨癥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齡為(12.1±9.1)月[16],伴有退化特征的孤獨癥患者“退化”癥狀出現(xiàn)的平均年齡也在2歲之前[17];②起病形式不同,CDD患者在發(fā)生退化癥狀之前社交、語言或運動能力發(fā)育完全正常,且至少維持2年以上,而伴有退化特征的孤獨癥患者在出現(xiàn)明顯的“退化”前就已存在社交或語言能力受損的癥狀;③CDD患者更易合并癲癇,共患率為孤獨癥患者的2~4倍;④CDD患者認知損害可能更加嚴重;⑤CDD患者雖然短期預(yù)后與孤獨癥相當,但長期預(yù)后更差,對有限樣本的長期隨訪研究顯示僅有約25%的CDD患者癥狀能得到改善[18]。本例患兒在5歲時起病,起病時間明顯晚于孤獨癥通常的起病時間,且起病前發(fā)育正常,起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社交能力、語言能力的喪失,在整個病程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單純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時除控制沖動、過度活躍等癥狀外,對于核心癥狀的治療無明顯療效?;谝陨蠋追矫娴奶卣?,該患兒基本可以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癥及孤獨癥的診斷,確診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

治療方面,CDD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有文獻報道使用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或心境穩(wěn)定劑可能有助于控制激越、沖動等癥狀[12,19],也曾有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CDD取得一定療效的個案報道[20]。另一方面,選擇一些技能訓(xùn)練或行為治療或許對患者社交障礙及社會功能的改善有所助益。本例患兒治療方面,使用利培酮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沖動、激越癥狀,取得了一定療效。但最初單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對其社交損害的癥狀療效不明顯;合并系統(tǒng)行為干預(yù)后,部分癥狀有所改善,長期的療效仍有待進一步隨訪。

[1]PHILIPPE A,CRAUS Y,RIO M,et al.Case report:an unexpected link between partial deletion of the SHANK3 gene and Heller's dementia infantilis,a rare subtyp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BMC Psychiatry,2015,15:256.

[2]BARONE R,STURIALE L,FIUMARA A,et al.CSF N-glycan profile reveals sialylation deficiency in a patient with GM2 gangliosidosis presenting as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J].Autism Res,2016,9(4):423-428.

[3]MALHOTRA S,SUBODH B N,PARAKH P,et al.Brief report: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as a likely manifestation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J].J Autism Dev Disord,2013,43(9):2207-2210.

[4]FOMBONE E.Prevalence of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J].Autism,2002,6(2):149-157.

[5]HOMAN KJ,MELLON MW,HOULIHAND,et al.Brief report: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a brief examination of eight case studies[J].J Autism Dev Disord,2011,41(4):497-504.

[6]ROSMAN N P,BERGIA BM.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distinction from autistic disorder and predictors of outcome[J].J Child Neurol,2013,28(12):1587-1598.

[7]陳艷妮,左雪梅.Heller’s病案例報告[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1):3.

[8]金文煥,張秀梅.嬰兒癡呆1例報告[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95,21(5):307.

[9]王志蘭.嬰兒癡呆三例報告[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0,5 (3):8.

[10]忻仁娥,林霞鳳,唐慧琴.嬰兒癡呆與嬰兒孤獨癥(附二例嬰兒癡呆報告)[J].上海精神醫(yī)學(xué),1983,(2):79-82.

[11]趙桂蘭,李海波,梁志學(xué),等.嬰兒癡呆2例報告[J].吉林醫(yī)學(xué),1997,18(1):56-57.

[12]陸泳.Heller綜合征的臨床特點(附2例報告)[J].廣州醫(yī)藥, 1997,28(1):34-35.

[1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DSM-IV)[M].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14]杜亞松.兒童孤獨癥與精神分裂癥的鑒別診斷[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4):292-293.

[15]VOLKMAR FR.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issues for ]DSM-IV[J].J Autism Dev Disord,1992,22(4):625-642.

[16VOLKMAR FR,RUTTER M.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results of the DSM-IV autism field trial[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5,34(8):1092-1095.

[17]BARGER BD,CAMPBELL JM,MCDONOUGH JD.Prevalence and onset of regression with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metaanalytic review[J].J Autism Dev Disord,2013,43(4):817-828. MALHOTRA S,GUPTA N.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18]Re-examination of the current concept[J].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2,11(3):108-114.

[19]CHARAN SH.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J].J Pediatr Neurosci,2012,7(1):55-57.

[20]MORDEKAR SR,PRENDERGAST M,CHATTOPADHYAY AK,et al.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of behaviour,language and motor regression in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J].Eur J Paediatr Neurol,2009,13(4):367-369.

R749.94 (

2016-06-16)

B (責任編輯:肖雅妮)

10.3969/j.issn.1002-0152.2016.12.010

*中南大學(xué)湘雅二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長沙 410011)

(E-mail:zhaojingpingcsu@163.com)

猜你喜歡
刻板精神障礙社交
社交之城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自擬醒腦湯聯(lián)合體外反搏治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效果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十宣放血療法在自閉癥刻板行為治療的臨床觀察
民眾服務(wù)區(qū)“蝶變”新生:顛覆傳統(tǒng)服務(wù)區(qū)刻板印象
社交距離
奧氮平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伴發(fā)精神障礙臨床觀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nèi)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刻板印象提升與刻板印象促進*
喹硫平與利培酮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療效比較
南木林县| 年辖:市辖区| 慈溪市| 青神县| 长葛市| 芦山县| 怀来县| 灵璧县| 明光市| 望城县| 大足县| 芦山县| 巴楚县| 行唐县| 临泽县| 北票市| 休宁县| 昌图县| 泊头市| 阿克苏市| 元谋县| 澄江县| 定安县| 集安市| 冕宁县| 望都县| 鹤山市| 新河县| 霍邱县| 浏阳市| 岗巴县| 唐海县| 宁都县| 渭南市| 巴彦淖尔市| 峨眉山市| 顺平县| 汽车| 乡宁县| 通榆县|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