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羚
摘要: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與四個因素有關: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與技術。薩繆爾森稱之為經濟增長的“四個輪子”。本文從影響經濟增長因素的四個方面出發(fā),選取不同的指標進行分析,比較這四個因素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大小程度。發(fā)現(xiàn)人力資源中勞動力素質對經濟增長起著主要的作用,自然資源的合理使用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緊隨其后,資本的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對次之,而科學技術、勞動力數(shù)量相對于前面三者而言作用相對較弱。
關鍵詞:經濟增長模型;四個輪子;勞動力素質;科學技術;資源
中圖分類號:F0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0-02
一、引言
經濟增長問題一直是國內外經濟學者關注的熱點。經濟增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方面,經濟增長關系到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以中國經濟增長為研究對象,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以及它們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程度大小做出計量分析。在已有的文獻中,關于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經濟學教授多馬(Domar,1946)在《資本增長、經濟增長率和就業(yè)》中探討了美國短期經濟衰退與投資之間的關系,索洛(1956)對經濟總體的增長貢獻設定為由勞動、資本和技術進步三者組成,并提出了著名的索洛模型。巴羅和薩拉·伊·馬?。˙arro&;Sala-I-Martin,1997)認為,對外貿易是促進技術擴散從而是決定經濟增長收斂及其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姜照華(2003)測量了制度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史學家蘭德斯(Lands,1998)認為一些價值觀,比如說節(jié)約、誠實、忍耐、努力工作等文化因素對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提出了經濟增長的“四個輪子”理論,認為一國或一個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取決于四方面的因素: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與技術。本文擬對薩繆爾森經濟增長理論出發(fā),根據(jù)文獻和大量資料選取合適的因素變量,對2000至2014年這15年來的數(shù)據(jù)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計量回歸,找出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驗證并提出合理建議。
二、理論模型
(一)人力資源
一國經濟增長與勞動力的數(shù)量有關。就業(yè)人數(shù)就反映的一國實際勞動人數(shù)。以經驗來看,一國就業(yè)人數(shù)越多,該國經濟增長越迅速,反之失業(yè)人數(shù)越多,經濟增長亦將受到阻礙。同時經濟增長還與勞動力素質有關。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力的素質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經濟發(fā)展中,如果只有足夠的勞動力是不夠的,勞動力的素質跟不上,即便有再多的勞動力數(shù)量,生產出來的產品的附加值也會極低。或者即便擁有先進的機器和設備,沒有高素質的勞動力使用,這些先進的機器和設備也無法發(fā)揮最大價值。
(二)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增長。一般而言,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經濟增長較快,自然資源貧瘠的國家經濟增長就會受到限制。同時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多于經濟增長緩慢的國家。故而自然資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也是經濟學家們一直以來研究的問題。
(三)資本
根據(jù)國內外經濟學者的研究表明,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一大因素。資本的形成有利于下一期的投資,投資生產擴大,國內生產總值就增加,經濟增長顯著。同時,合理利用外資也是關鍵。外資的引入會極大地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因此合理引進外資是我國經濟工作一個重點。
(四)科學技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著名的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茲這樣說到:“標志著現(xiàn)代經濟的時代創(chuàng)新特征,是科學廣泛地應用于解決經濟生產的難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而易見??茖W技術的進步表現(xiàn)為生產率的提高。生產率提高導致單位時間的產量提高。同時產品的開發(fā)過程中使用了較多的科學技術,產品附加值提高,促進經濟的增長。這也就是雖然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但是由于產品附加值太低,中國仍舊被視為制造工廠。領導人提出要將中國制造變?yōu)橹袊鴦?chuàng)造,并提倡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
三、實證分析
(一)指標體系的建立
首先要對中國經濟增長情況做分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很多,它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在這里我們選擇國內生產總值(GDP)來反映經濟增長的情況,選擇能源消費總量、發(fā)明專利申請授權數(shù)、就業(yè)人員數(shù)量、教育經費、進出口差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作為其影響因素。一國經濟增長有很多衡量標準,最常見也是最具有認可度的衡量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因此在此我們選擇國民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Y)來描述中國經濟增長情況。人力資源分為勞動者數(shù)量和勞動者素質。勞動者數(shù)量我們采用就業(yè)人員指標反映。就業(yè)人員數(shù)量是指在16周歲及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取得一定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的數(shù)量,就業(yè)人員數(shù)量大大影響著國內生產的進行和發(fā)展,因此選擇就業(yè)人員數(shù)量作為解釋變量(x1)。而勞動力素質是一個定性概念,難以用定量數(shù)據(jù)反映。我們這里選取教育經費來表示。教育經費,是指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中實際用于教育的費用,是以貨幣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費用,是辦學必不可少的財力條件。教育經費可以表明一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間接地反映出一國勞動力素質。因此勞動力的素質高低可以用教育經費的多少來衡量,故選擇教育經費作為解釋變量(x2)。能源消費總量是一定時期內全國或某地區(qū)用于生產、生活所消費的各種能源數(shù)量之和。是反映全國或全地區(qū)能源消費水平、構成與增長速度的總量指標。能源消費總量可以反映一國自然資源的多少,故選擇能源消費總量作為解釋變量(x3)。資本形成總額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凈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實際利用外資額是指我國在和外商簽訂合同后,實際到達的外資款項,只有實際利用外資才能真正體現(xiàn)我國的外資利用水平。資本形成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和經濟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分別選擇資本形成總額作為解釋變量(x4),實際利用外資額作為解釋變量(x5),以此來反映一國經濟增長中的資本因素?!笆濉币?guī)劃綱要中提出專利指標作為衡量科技創(chuàng)新產出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選擇發(fā)明專利申請授權數(shù)(項)作為解釋變量(x6)。
(二)數(shù)據(jù)的搜集
根據(jù)以上建立的指標體系進行數(shù)據(jù)搜集和整理。
(三)模型的建立、檢驗及修正
1.模型建立
為了具體分析各要素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議,運用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建立的線性模型如下:
Y=c+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利用EVIEWS軟件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各變量與影響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2.模型檢驗和修正
(1)經濟意義檢驗
模型中x1, x6的系數(shù)為負值,它說明的是隨著就業(yè)人員和發(fā)明專利申請授權數(shù)的增加的增加,國民生產總值相應減少,理論上說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的,這表明該回歸模型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而其他因素不與經濟原理相悖,說明具有經濟意義。
(2)統(tǒng)計意義檢驗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和優(yōu)度非常好(R2=0.999732),F(xiàn)統(tǒng)計量通過檢驗,但是部分變量t檢驗未能通過??赡苁嵌嘀毓簿€性導致。
(3)計量經濟學檢驗
Ⅰ.模型未能通過多重共線性檢驗,經過逐步回歸法剔除后剩下3個解釋變量,分別是教育經費(x2)、能源消耗總量(x3)及實際利用外資額(x4)。
Ⅱ.模型通過White檢驗,不存在異方差性。
Ⅲ.模型通過偏相關系數(shù)檢驗,不存在自相關性。
(四)回歸結果的分析
經過修正后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回歸模型為: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原因有很多,綜合文獻來看,主要有要素稟賦、三大產業(yè)的比例結構、科學技術、勞動力數(shù)量和素質、貿易情況、國內環(huán)境和國際環(huán)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宏觀經濟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對經濟的發(fā)展帶來影響,但是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教育經費、實際利用外資額和能源消費總量,除了這三部分的影響外其他很多方面也都在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情況,但其影響不夠顯著。
由該回歸模型可說明教育經費(x2)每增加15.4002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就平均增加1億元;能源消費總量(x3)每增加0.138801萬噸標準煤,國內生產總值就平均增加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x4)每增加0.007648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加1億元。
綜合薩繆爾森的四個輪子的經濟增長理論來看,可以得出結論:影響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資源,其次是自然資源、資本和科技。
(二)建議
由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眾多,通過本文分析也得出主要的三個主要的影響因素,由此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教育投資的力度,提高勞動力素質和競爭力。自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外國廠商在我國投資建廠,很多產品也都印上中國制造的標識。盡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買到中國制造的產品,但是大多數(shù)產品都是簡單的加工制造,附加值極低。因此胡錦濤在廣東省考察時,才會強調企業(yè)要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作出更大貢獻。而要想做到中國創(chuàng)造,就必須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只有重視教育,加大教育投資,提高我國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樣才能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國創(chuàng)造。產品附加值提升,我國經濟才能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2.增強國家和民眾的自然資源保護意識,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從歷史經驗和計量模型中都得到了驗證。因此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使用尤為重要。經濟的發(fā)展依賴于資源的消耗,但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增強國家和民眾的自然資源保護意識,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變得刻不容緩。政府應該加大自然資源的管理力度,嚴格控制能源的開發(fā)和使用。同時大力發(fā)展科技,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3.大力引進外商投資,提高外資的實際使用效率。加大外商投資的力度會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國家應該頒布一些政策政令吸引外商投資,給予外商一些稅收上的優(yōu)惠政策以形成多種投資方式并存的格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將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資使用效率的提高,因為只有實際使用的外商投資額才會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麗林 李瓊林. 一個被忽略的重要經濟指標[N].中國經濟時報,2005-05-27.
[2]顏海林,歐陽濤. 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06:7-10.
[3]樊春良.科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多大[J].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科技,2000, 08:11.
[4]卜新民.GDP:崇拜、質疑、出路[J].廣東經濟,2010,05:4-7.
[5]李國棟.中國公共教育經費優(yōu)化配置研究[D].山東大學,2012.
[6]王兆生.能源結構、經濟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2.
[7]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 許春明. 衡量科技創(chuàng)新產出的重要指標[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1-08-05001.
[8]徐愛武.外商直接投資對西部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