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高中學習當中屬物理難學,而高中物理主要的又屬動力學問題最難。然而解決這類問題存在著兩大思想:簡單叫做力與運動思想和能量的思想。筆者將從這兩方面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總結(jié)。
關鍵詞:“一條紅線” 高中物理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52
高中學習當中屬物理難學,而高中物理主要的又屬動力學問題最難。其實我們高中物理主要學習的內(nèi)容表現(xiàn)為力、熱、電、磁、光、原子等幾大塊,其中涉及的問題多以力與運動為主。然而解決這類問題存在著兩大思想:簡單叫做力與運動思想和能量的思想,前者是通過分析物體受力與運動的對應關系,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及運動學規(guī)律,從而抽象物理模型來解決問題。
一、力與運動的思想
牛頓運動三定律將物體的受力與運動科學地對應起來,當我們分析一個物理事件中的對象所經(jīng)歷的物理過程時,受力分析與運動分析應互為依據(jù),相互印證。孤立地進行受力分析或運動分析,不僅常常會出現(xiàn)錯誤,更說明對于牛頓運動定律真正的意義沒有理解。受力與運動分析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基礎,是抽象物理模型的依據(jù)。受力分析首先應確定研究對象,依據(jù)力的基本概念以場力、接觸力(彈力、摩擦力)、外力的順序分析對象受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要運用牛頓運動定律通過對象的運動狀態(tài)確定物體的受力。在運動分析中首先要確定對象的初狀態(tài),包括初態(tài)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或大小,進而分析運動過程中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變化,其中加速度的分析應以受合外力分析為依據(jù)。
力的思想解決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運用動力學和運動學規(guī)律分析物理過程的方法稱為動力學觀點,它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高中階段我們可以運用這一觀點定性分析變加速度過程,定量描述勻加速度過程和變加速度瞬時狀態(tài)和勻速圓周運動過程。運用該思想分析問題時應注意通過繪制情景圖的方法,明確時間與空間關系,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與運動情況,從而抽象物理模型,并運用動力學和運動學規(guī)律加以描述。如必要,還需在動態(tài)分析中尋找臨界條件。當模型對應的物理規(guī)律得以正確表達,隱含臨界條件得以明確,該問題一定可解。運用動力學觀點分析物理問題的關鍵是:物體的加速度是由哪幾個力的合力引起的。
二、能量的思想
做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功與能量分析是運用能量思想描述物理過程的基礎。分析物理過程中的做功情況是這一思想的關鍵,那么就要判斷以下幾個問題:
研究對象受幾個力?所受每個力中哪些做功,哪些不做功?每個力做功所對應的位移是什么?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是恒力做功,哪些是變力做功?
做功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轉(zhuǎn)化,通過功能關系明確對象從初態(tài)到末態(tài)的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的來源、途徑和去向,即能量轉(zhuǎn)化的線索。常見的功能關系有:
1.重力做功,對應重力勢能的變化;
2.彈簧彈力做功,對應彈簧彈性勢能的變化;
3.合外力做功,對應動能的變化;
4.除重力或系統(tǒng)內(nèi)部彈力之外的力做功,對應系統(tǒng)機械能的變化;
5.電場力做功,對應電勢能的變化;
6.分子力做功,對應分子勢能的變化;
7.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克服安培力做功,對應電路中的獲得的電能;
8.滑動摩擦力與相對路程的乘積,對應系統(tǒng)內(nèi)能的變化。
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之后,下面運用能量解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動能定理與能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首先動能定理應用注意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
W總=mv22-mv12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
2.選擇研究對象初、末狀態(tài),判斷對應的動能;
3.對選擇對象在初、末狀態(tài)間的運動過程進行做功分析;
4.按動能定理列方程并求解;
5.對結(jié)果進行必要地分析討論。
而機械能守恒定律應用(對象為系統(tǒng))可以說成是動能定理的特殊情況因為機械能守恒條件是系統(tǒng)只有重力做功或彈力做功,它才成立。
在這建議大家首選能量的思想,再考慮力與運動的思想,因為有些動力學問題兩種思想都能解決,但是能量的思想應用起來比較簡單,還有的問題力與運動的思想解決不了只能用能量的思想從這些問題考慮我們以后何不首選能量思想呢。以兩道簡單問題為例。
1.某物塊質(zhì)量為m=10kg,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運動,斜面與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1,當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去掉力F,物體剛好可運動到斜面頂端停下。設斜面傾角為θ=30°,取g=10m/g2,求拉力F?
解析:取物體為研究對象,在斜面下半段物體受四力:重力mg,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μmgcosθ。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在斜面上半段去掉F,其他力都不變。設斜面長為S,對物體從斜面底端運動至頂端的過程,由動能定理有:
F·-μmgScosθ-mgS′sin30°=0
解得:F=117.3N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圖1.tif>
圖1
這用力與運動的知識也可求得,在這不做求解可以去試,相信就比較麻煩了。
2.如圖2所示,質(zhì)量為m=2kg的小球,從半徑R=0.5m的半圓形槽的邊緣A點沿內(nèi)表面開始下滑,到達最低點B的速度v=2m/s。求在弧AB段阻力對物體所做的功Wt。(g取10m/s2)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圖2.tif>
圖2
解析:物體在弧AB段運動過程中受重力、彈力和阻力作用,其中彈力和阻力是變力,但在此過程中彈力對小球不做功;重力是恒力,在這一過程中,重力的功WG=mgR。由動能定理有:
WG+Wt=mv2-0
解得:Wt=mv2-WG=mv2-mgR
=×2×22-2×10×0.5
=-6J
因此可以得出動能定理既適用于直線運動,也適用于曲線運動,既適用于恒力做功,也適用于變力做功。力做功時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不連續(xù)的,可以是在一條直線上的,也可以是不在一條直線上的。而這問題再用單純力與運動的思想解決恐怕就無從下手了。
簡單介紹了兩種解題思想,可以說它是貫穿我們高中物理的“一條紅線”,解決物理問題尤其是動力學問題,無疑離不開這兩種思想,只要我們熟練掌握兩種思想的應用,動力學問題就不再是大難題了!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