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倩
一百多年以來,北大附小秉承北京大學“博雅”文化特征,培養(yǎng)了一代代儒雅大氣的北大少年。在學校的全面育人工程中,完善富有特色的閱讀課程是實現(xiàn)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實施的。
承北大文化,育書香少年
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成立后,首先與附小總校進行了文化的對接與融合。在“閱讀教育”這個層面,學校與附小總校有著相得益彰的思路和理念。借課程改革之機,我們將原有的閱讀課程進行了全面梳理,自然地融入北大附小的閱讀文化,更好地彰顯了區(qū)域的閱讀特色。
“書香潤沃土 紫燕含芳露”的閱讀教育主題,寓意著西山腳下,一群乳燕在浸滿書香的校園中成長,在閱讀文化的滋養(yǎng)中吮吸書的營養(yǎng)。我們通過六年的系列分層閱讀課程,讓學生以書為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閱讀能力。同時,在富有石景山區(qū)域特色的“經(jīng)典誦讀”系列活動的推動和助力下,在閱讀教育中讓學生滋養(yǎng)品性、品味生活,達到“兒時閱讀,終身受益”的效果。
筑書香之韻,融學校文化
1.小學堂里的圖書館
學校的教學樓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筑,圖書館的面積和功能已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我們變換思路,將“學校里的圖書館”轉變?yōu)椤皥D書館里的學?!?,使圖書在古樸的校園里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為各班設計班級圖書廊,置于樓道中;逸夫教學樓設有閱讀園地;校園的方亭里、池塘邊、桑樹下等,都是學生自由閱讀的樂園……總之,自然景觀與閱讀區(qū)域相輔相成,營造了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
2.小課堂里的讀書聲
“朝花夕拾”——每日閱讀。每個學生保證書包里每天裝一本課外讀物,晨讀時間(7:30-8:00)學生在班中進行自主閱讀,暮誦時間(16:20-16:30)老師組織反饋一天的閱讀感受。
“日積月累”——每月一課。在“師生共讀一本書”項目的推動下,每月每班師生同讀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利用閱讀課與學生進行讀前導讀或班級讀書會的交流,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更多元地汲取書中的營養(yǎng)。
“書香一季”——閱讀實踐。每個季度,各年級根據(jù)本年級課內(nèi)、外的閱讀主題,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期間,教師還開展學科實踐活動,在閱讀內(nèi)容或主題中提煉實踐元素,帶學生到社會大課堂中觸摸書的氣息。
“閱讀盛宴”——讀書節(jié)日。結合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學校每年在四月份舉辦“閱讀節(jié)”活動。在此期間,各班根據(jù)當年的閱讀主題設定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讀書節(jié)中感受閱讀給成長帶來的樂趣。
3.小讀者牽手大作家
每學期我們都會結合各年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年齡特點和語文教材的文本主題等,開展“作家走進校園,點亮書香童年”系列活動。此活動已開展近6年,梅子涵、曹文軒、楊紅櫻、金波等10余位內(nèi)陸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及臺灣繪本大師方素珍紛紛走進校園,和不同年級的學生,針對不同的閱讀和寫作主題進行講座與互動交流。此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很多學生因喜歡一位作家而愛上了閱讀。
2015年初,80歲的兒童文學作家金波攜新作《點亮小橘燈》走進北大附小,親自為孩子們進行這本書的導讀。同時,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四年級的學生也正在開展《點亮小橘燈》年級閱讀活動。2015年11月,金波爺爺又走進校園,聆聽了孩子們的班級讀書會。課堂上,學生們用生動豐富的形式表達了閱讀的感受。一個小女孩拿出一盞親手制作的小橘燈送給了金波爺爺,并說這盞燈是依據(jù)冰心奶奶的《小橘燈》中的描述做成的。那一刻,大家都被這大作家與小讀者的溫馨畫面溫暖了。
重科研引領,拓閱讀格局
在小學階段學生該讀什么,如何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等,是我們亟需探索和實踐的問題。同時,要使研究更具有借鑒和推廣價值,還需要依據(jù)科研思路,利用科學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
1.專家引領,在研修中提升對閱讀的理解
無論是學生的閱讀還是教師的閱讀,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及閱讀策略的運用都需要專業(yè)的指導,才能更大限度地發(fā)揮閱讀的功效。因此,在課程推進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專家的引領作用。首先,為教師提供各級各類相關培訓。例如,指導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如何提升班級的閱讀效果。其次,把指導專家請進校園:定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市區(qū)專家來學校聽課,使教師在實踐和點評引領中提升。此外,舉辦教學經(jīng)驗成果交流活動,鼓勵教師撰寫閱讀指導的經(jīng)驗總結,并提供專家指導論文及研修報告撰寫的機會。
2.課題導向,在科研思路中深化對閱讀的理解
在閱讀課程的實施中跟進教科研是學校的重點項目。例如,結合石景山區(qū)的閱讀活動主題和研究方向,學校將研究方向定為“基于主題的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各年級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閱讀內(nèi)容,開展子課題研究。
一年級的主題是從繪本作品中感受親情的溫暖,并延伸至親子閱讀;讀物是《猜猜我有多愛你》;課型是導讀課+親子閱讀。二年級主題是在校園文學中尋找自我、認識自我;讀物是《淘氣包馬小跳;課型是班級讀書會。三年級主題是在故事中品味“愛”,使文學作品與生活產(chǎn)生共鳴;讀物是《夏洛的網(wǎng)》;課型是閱讀實踐課。四年級主題是從兒童的視角,試探觸摸“死亡”的話題,并正確認識死亡;讀物是《棕色俠》;課型是導讀課。五年級主題是從不同文體的作品中提煉同一主題,感悟書中傳遞的價值觀;讀物是《點亮小橘燈》;課型是閱讀感悟式班級讀書會。六年級主題是結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通過文學作品探討“愛”的話題;讀物是《本愛安娜》;課型是問題討論式班級讀書會。
3.聚焦課堂,打破閱讀教學的邊界
閱讀教學只有在以孩子的心去思考問題、品讀文本的時候才會走向閱讀教育。教師應思考將課堂的格局擴大,打破教學時間、空間及內(nèi)容的邊界,根據(jù)本班學生的閱讀學情設計適合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
學校鼓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打破單課書的學習內(nèi)容邊界,嘗試單元教學、對比閱讀教學、課內(nèi)外閱讀結合教學等;打破學習時空的邊界,將閱讀時間延展到課前及課后;打破學習效果呈現(xiàn)的單一性,采取多元化的閱讀反饋形式;不拘泥于單一的知識訓練或主題表達的作業(yè)形式,指導學生完成綜合性閱讀作業(yè);開展相應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作品的碰撞中感同身受。
施激勵評價,獲讀書之樂
1.綜合評價
為了量化學生閱讀的質量,綜合檢測個體、集體及整體的閱讀效果,學校在綜合評價層面設計了“書香五色土”班級閱讀評價板。
首先,各年級根據(jù)本年級學生特點及中外兒童文學經(jīng)典推薦書目,每學年向學生推薦50本必讀書目和50本選讀書目,將這100本圖書書名列在評價板上。然后,將本班所有學生姓名都列出來,男生女生分開列(目的是從性別角度分析學生的閱讀偏好),制成名冊。最后,讓書目與學生名冊形成橫縱坐標圖。
評價板以學生自主評價書目為主,教師做綜合分析。首先,學生對已閱圖書進行評價。評價指標分為五類——紅色:這本書讓我感動;綠色:書中有我喜歡的人物;黃色:我從書中領悟了很多道理;紫色:這本書很有趣;藍色:書中的語言很吸引我;青色:我喜歡這本書的設計風格。評價時,學生根據(jù)主要閱讀感受將相應顏色的“紫燕貼紙”貼在閱讀評價板上。隨后,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及閱讀喜好進行監(jiān)測。量的變化可反映本班的閱讀效果,便于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進行甄選和分析。
2.班級借閱評價及對學生的評價
采取“閱讀卡”借閱制度。此卡在班級內(nèi)部流通,除記錄借閱管理信息外,學生每看一本書后都要在本書的閱讀卡上簡單寫下推薦閱讀的理由,為下一位讀者提供閱讀信息。這種評價方式便于教師具體分析每本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反饋情況。對學生的評價,學校建立“閱讀成長檔案”,便于質性分析;建立“閱讀地圖”,便于量化分析。
總之,在閱讀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播撒的種子越多樣,就越能激發(fā)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思考,我們收獲的閱讀反饋也就越多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