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蕓
【關鍵詞】建造者 兒童 責任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122-03
兒童責任心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范疇,讓兒童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是品格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兒童發(fā)展美好品格的道路上,有四個角色深深影響著兒童責任心的養(yǎng)成,分別是:批評者、拯救者、受害者和建造者。其中批評者、受害者、拯救者這三個角色會阻礙兒童責任心的發(fā)展。建造者則通過無條件的接納、同理情緒、尊重特殊性、贊賞品格等途徑幫助兒童建立責任心。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建造的意思是從下往上扎實地搭建樓房或建筑物;建造者,是指從下往上搭建建筑物的人。成人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就如同建造一棟房子,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如同建造房屋的頂梁,頂梁決定了房屋是否耐用、架構(gòu)是否扎實,造型是否美觀。本文主要從生活中三個常見的案例入手,分析影響兒童責任心發(fā)展的四種角色表現(xiàn),提出了建造者在兒童責任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實踐歸納出建造者在兒童責任心發(fā)展中的原則與策略。
一、情景再現(xiàn)
批評者、受害者、拯救者的角色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常見的情景中。
情景一:寶寶在草坪上奔跑,媽媽提醒:“寶貝,別跑太快,會摔倒的?!睅追昼姾螅瑢殞氄娴乃さ沽?,全身趴在了草地上,嘴啃泥,哇哇哭起來。
媽媽(批評者):不聽話了吧,我早說了,不要跑,現(xiàn)在好了,摔倒活該。
奶奶(拯救者):哎喲,我的小寶貝,別動別動,我看看,哪疼了?
寶寶(受害者):哇哇哇,是小草絆倒了我,打小草、打小草!
奶奶(拯救者):對!打小草,是小草不乖,打、打……
情景二:兩個孩子玩玩具。突然,兩個孩子為了一件玩具吵了起來,甚至爭搶玩具。
哥哥(受害者):“這是我先拿到的玩具,你干嘛總搶我的!”弟弟(受害者)也不示弱,哇哇哭起來:“我是弟弟,你應該讓給我,媽媽已經(jīng)說了,大的要讓著小的。媽媽,哥哥欺負我!”
媽媽(拯救者):發(fā)生什么事了?又搶玩具了,哥哥先讓給弟弟玩,弟弟就玩一會,大家輪著玩。(哥哥很不服氣地將玩具扔給弟弟,嘴里嘟囔:為什么每次都是我!弟弟開心地拿著玩具撒腿就跑。拯救者很滿意,心想:又解決了一場糾紛。)
媽媽(批評者):那么多玩具有什么好搶的?兩個都不對?。ńo兩個孩子一頓打,兩個孩子哭著離開了。)
情景三:女兒從學校回來一臉沮喪,吃飯時悶悶不樂的樣子。
媽媽(批評者):干嘛?一回到家就哭喪著臉,給你吃喝你還不高興?
女兒(受害者):同學借了我的筆,害得我沒筆用,氣死了,為什么她總是要欺負我呢?
媽媽(批評者):你都沒筆了,還借給她用,你是活該!
爸爸(拯救者):不就是一支筆嘛,我再給你買10支!
二、原因分析
以上是我們常見的的情景,其中的三個角色甚至就是我們本身。在生活實際中,受害者、批評者、拯救者的角色非常容易“扮演”,但是對于建立孩子的責任心卻有害而無益。下表綜合概述了三個角色對孩子建立責任心產(chǎn)生的影響。
可見,無論是受害者、批評者亦或是拯救者,都阻礙了孩子責任心的發(fā)展。那么,我們該從何種角色來幫助孩子成長為有責任的人呢?筆者認為,只有建造者才能助推孩子責任心的發(fā)展,形成堅定的責任心。
三、解決策略
(一)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不少成人的眼光只盯住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孩子成績好和表現(xiàn)好得到的是肯定和贊賞,孩子表現(xiàn)不好往往受到責備和否定,甚至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附加條件和需要回報的。研究表明,和父母關系融洽的孩子,通常更有信心解決困難和問題。父母要常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要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表現(xiàn)如何、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的愛永不離開。在接納的環(huán)境中,孩子會明白,他無需用外在的表現(xiàn)來賺取父母的愛,他們會更愿意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更容易接受來自家人的建議。接納,是成人從孩子的角度敏銳地發(fā)現(xiàn)如何施予有效的幫助,哪些可以單獨幫助孩子解決,而哪些需要成人的示范、合作才能解決。和接納自己的成人在一起時,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會被接受和支持,而缺乏這種安全感的孩子則會缺乏信心。因此,建造者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安全感,獲得支持。
(二)接納孩子從認同孩子的情緒開始
認同孩子的情緒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改變:第一,變心不在焉為全神貫注。成人要把孩子陷入困境、難處,看成是幫助他們成長的一個契機。父母對待孩子的情緒不是心不在焉,而是全神貫注地感受孩子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在同一個頻率。第二,變著急提問為重復孩子的話語。在孩子經(jīng)歷困難的時候,成人不要急于提問“為什么、怎么了”,而是在感受孩子情緒的基礎上表達和復述孩子的感受,比如:“聽到這個消息,我能感覺到你肯定很難過”“他這么做,你肯定傷心極了”。要想打開孩子的心扉,成人就要打開情緒之“門”,當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必會敞開他的心門,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戰(zhàn)勝困難。第三,變著急下結(jié)論為有效幫助。批評者的言語最打擊孩子的心,因為其在沒有同理孩子情緒的情況下就急于下結(jié)論:肯定是你不對!是不是又惹事了?我猜十有八九是你帶的頭。建造者在幫助孩子發(fā)展責任心的時候,看重的是孩子內(nèi)心品質(zhì)的建立,而非解決表面現(xiàn)象。當一個受委屈的孩子向家人傾訴自己的遭遇,并且表達自己的憤怒之后,作為建造者,應該從表面現(xiàn)象看到,孩子的憤怒來源于他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如果父母只是安撫他,幫他出氣,也許能平息他的怒氣,但對于幫助孩子建立起責任意識卻毫無益處。因此,在同理孩子情緒的基礎上,建造者會引導孩子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尊重孩子成長的需要,學會贊賞孩子的內(nèi)在品質(zhì)
從皮亞杰的建構(gòu)主義思想來看,孩子的經(jīng)驗是在主動的探索實踐中,在成人的有效引導反思下,領悟積累,最終習得。成人應從尊重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fā),鼓勵和支持孩子獨立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幫助孩子發(fā)展出受益一生的品格。首先,忌用口頭禪“你真棒”?!澳阏姘簟笔浅扇速澷p孩子的通用語,也是最含糊無內(nèi)容的贊賞,“你真棒”會使孩子不明白自己被贊賞的原因:是我剛才說的話“棒”,還是我的裙子“棒”,或者是我做的動作“棒”?“你真棒”容易將孩子帶入重表現(xiàn)的世界中,使孩子誤認為他們的外在表現(xiàn)或天賦得到了贊賞。成人應從贊賞孩子的表現(xiàn),轉(zhuǎn)變?yōu)橘澷p孩子的內(nèi)在品格,比如孩子考試得了100分,高興地向父母報喜。父母通常贊賞:“你真棒,考了100分,媽媽為你感到高興!”(媽媽的高興是建立在100分的基礎上,如果成績不是100分,媽媽還會這么高興嗎?)作為建造者,應看重孩子內(nèi)在品格的培養(yǎng),可以從品格的角度贊賞孩子:“看到你這么高興,媽媽也很高興。媽媽發(fā)現(xiàn)你這段時間主動學習,有責任心,作業(yè)認真完成,媽媽非常欣賞你對自己學習的責任心。我相信這也是你考取好成績的原因。告訴你一件事,無論你是否考得100分,媽媽都愛你?!苯ㄔ煺哔澷p的角度從成績轉(zhuǎn)移到了學習的責任心等品質(zhì)上。其次,贊賞是淡化弱點、強化優(yōu)點。成人需要淡化對孩子弱點的關注,而敏銳地留意孩子的點滴進步及其他優(yōu)點,以鼓勵孩子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
(四)三種常見情景的恰當回應
針對前文所述批評者、受害者、拯救者三種角色的常見情景表現(xiàn),筆者認為,其恰當?shù)幕貞獞斎缦隆?/p>
情景一:寶寶在草坪上奔跑。媽媽提醒:寶貝,別跑太快,會摔倒的。(不到幾分鐘,寶寶真的摔倒了,全身趴在了草地上,嘴啃泥,哇哇哇哭起來。)
媽媽(建造者):(和孩子一起趴在草地上)寶貝,還想繼續(xù)玩嗎?來,我們這么站起來(示范爬起來的動作),對,哇噻,寶貝會站起來了!請向小草道歉,剛才小草被你壓住了,非常疼。(寶寶眼里含著淚水,乖乖地對小草說:對不起,小草,我壓疼你了!)
【分析】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建造者敏銳地認識到孩子還不能獨立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成人正確地示范和幫助。建造者巧妙地降低自己的身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確示范解決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情景二:兩個孩子在玩玩具。突然,兩個孩子為了一件玩具爭吵起來,甚至爭搶玩具。
媽媽(建造者):我聽到有人哭。(可以先在旁邊觀察并預測是否需要成人介入,如果孩子無法獨立解決,成人則應立即出面制止)
弟弟(受害者):哥哥欺負我!
哥哥(受害者):才沒有呢,弟弟搶了我的玩具。
媽媽(建造者):哦,原來是一件玩具,看來,你們都很喜歡它,給我看看??墒撬趺赐婺??
哥哥(受害者):只需要……就可以了。
媽媽(建造者):弟弟可以告訴我,怎么玩嗎?(弟弟重復哥哥的話)
媽媽(建造者):哇,這是個非常好玩的玩具,而且你們都成高手了,或者你們可以當我的教練教我怎么玩,一會我們一起PK好嗎?
哥哥、弟弟(受害者):好??!好?。。ń虌寢屚嫱婢撸?/p>
媽媽(建造者):謝謝你們這么大方地幫助我。我很想知道,你們幫助我的時候,我占用了你們的玩具,你們會難過嗎?
哥哥、弟弟(受害者):沒有,我很開心。
媽媽(建造者):哦,原來幫助別人學會玩新玩具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們都很喜歡玩這個玩具,但是現(xiàn)在我們?nèi)齻€人都想玩,該怎么辦呢?
哥哥、弟弟(受害者):輪流玩,我們猜拳,沒有輪到的可以去玩別的東西。
媽媽(建造者):這個主意真好,你們會成為一個很好的領袖,我同意你們的方法。我們可以開始玩了嗎?
哥哥、弟弟(受害者):可以了。
【分析】在這個場景中,建造者使用同伴互助學習的方式,先將自己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槟芰^弱的一方,引發(fā)能力強的孩子向能力弱的成人提供指導和幫助,從而指導了孩子仿效另一方幫助他人。這樣既從沖突的焦點搶玩具轉(zhuǎn)換到玩法的指導上,也從自私的個人主義轉(zhuǎn)變?yōu)轶w驗幫助和分享的快樂。建造者尊重孩子成長的需要,也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在接納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為責任的建立奠定基礎。
情景三:女兒從學?;貋?,一臉沮喪,吃飯的時候悶悶不樂的樣子。
媽媽(建造者):我看到你很不開心,好像有些煩惱。
女兒(受害者):同學借了我的筆,害得我沒筆用,氣死了!為什么她總是要欺負我呢?
媽媽(建造者):看起來你有些氣憤,而且還很難過。
女兒(受害者):是啊,說好是借用,最后卻成她的了,她怎么可以這樣無理取鬧呢?
媽媽(建造者):哎呀,確實挺讓人委屈的,看得出來,你是真的想幫助她。
女兒(受害者):是的,她沒帶筆,又要交作業(yè)了,所以我就拿給她了。
媽媽(建造者):我很欣賞你的做法,能為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你愿意分享自己所有的給別人呢。
女兒(受害者):也不是了,只不過舉手之勞。
媽媽(建造者):但是她欺騙了你。
女兒(受害者):也沒有那么嚴重,我想她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希望她主動歸還給我,也許她交了作業(yè)就忘了還筆了。
媽媽(建造者):哦,但是你確實沒有筆用了?
女兒(受害者):沒事,家里也還有挺多筆的。
媽媽(建造者):哇!你很大方,我支持你幫助別人的熱情。我有個建議,可以說嗎?
女兒(受害者):可以說。
媽媽(建造者):如果真的是你很重要的東西,在別人借用之前,你要向?qū)Ψ秸f明清楚原則才能借出,并且按照原則來處理事情,這才能管理好你的財物。
女兒(受害者):好的,我知道了!
【分析】建造者使用了認同情緒的三個步驟,敏感地發(fā)現(xiàn)孩子品格中的亮點,沒有糾纏在孩子的情緒當中,而是引導孩子關注到自己的舉動帶給別人的幫助,學習換位思考,學習反思,建立起對個人的責任。
總之,發(fā)展孩子的責任等內(nèi)在品質(zhì)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成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受害者、批評者、拯救者是孩子責任建立的阻礙,只有建造者的角色身份才能幫助孩子生命成長,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