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凡
摘要: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動因之一,因此,研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對落實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以教育實習中的相關觀察為基礎,探討海淀區(qū)某小學在學校組織文化、班級文化以及課堂環(huán)節(jié)三個方面采取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關鍵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歸因觀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2-0084-02
學習動機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直接動力,學習動機正確及強烈與否影響著學習的進程、質量以及效果。筆者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某小學實習期間對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進行觀察,并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加以分析。
一、學校組織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1“無為”治校,榜樣激勵提升學習動機
學校以“無為”為管理思想。“無為”并非不加管理,而是強調(diào)“不做有違規(guī)律之事”。“無為”治校,一方面讓教師嚴格規(guī)范自身言行,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另一方面,也通過樹立榜樣讓學生潛移默化地以“無為”來進行自我管理。筆者在周一升旗儀式上觀察到這樣一幕:
“眼前的這位同學是三年級三班最高大、最強壯的男生。但是,他從不欺負弱小,還經(jīng)常幫個子矮的同學擦黑板、幫力氣小的同學搬桌椅,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因此,全班同學推選他為光榮的升旗手!”在全校師生的關注下,男孩驕傲地升起了國旗。原來,升旗手由各班民主推選而出,主持人還會在升旗之前朗讀推選理由。可見學校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身邊的榜樣,并且,榜樣的優(yōu)秀行為也切合其他同學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勵每位學生效仿與學習。
2構建家校合作機制,增強學生附屬內(nèi)驅力
附屬內(nèi)驅力是一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如家長、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xiàn)出來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1]。研究表明,附屬內(nèi)驅力是小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成分[2]。然而,學校97%生源是來京務工子女,大多學生家長忙于打工,長此以往會導致“家長”這一重要他人在學習關注度上的缺位,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學校以有效的家校合作為切入點進行了諸多嘗試。
以家長會制度為例,校長主張各班召集全體家長在戶外開家長會,突破拘謹?shù)慕淌視r空,使家校雙方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xiàn)和諧互動,為塑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奠定基礎。此外,每周一升旗儀式上,被選為升旗手的學生的家長也被邀請到場觀看,并上臺暢談自身感受,從而提升家長對學生學業(yè)的關注,也讓學生感受到家庭期望,端正學習態(tài)度。
3杜絕“唯分數(shù)論”,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核心”原則,在重視學科教學的同時尤其注重落實素質教育?!巴帯薄鞍似礻嚒薄肮臉逢牎薄瓕W生在多彩校本課程中發(fā)展特長,激發(fā)學習興趣。
筆者的實習班級中有一位女生,入校以來長期學業(yè)表現(xiàn)不佳,但對歌舞表現(xiàn)出濃厚學習興趣。班主任便積極鼓勵她參加舞蹈校本課程。起初,家長不理解,認為訓練會擠占學生更多知識性學習投入,但是,舞蹈帶給她的喜悅體驗卻提高了其學業(yè)表現(xiàn),因此,家長也開始著重在藝術方面對其進行培養(yǎng)。無疑,學生在較為自由和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引導下,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獲得了成功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對學習任務產(chǎn)生自信等積極情緒,從而使學習動機不斷由外部動機向內(nèi)部動機轉化。
二、通過班級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1建設“班級特色文化墻”,調(diào)動學習興趣
筆者的實習班級有一個特色文化墻。學期伊始,班主任公布本學期“文化主題”,每位學生以月為單位,用文字、圖畫或剪紙等方式自主設計,共同裝扮文化墻。班主任拍照留念,并在期末制成影集作為班級永久紀念。班主任表示,進入中高年級之后,會讓學生民主討論制定“文化主題”。本學期的主題是“節(jié)日”,在五月份的“母親節(jié)”主題文化墻上,貼滿學生與媽媽的合照、用心繪制的媽媽的畫像、或飽含深情或幽默逗趣的與媽媽的點滴生活記事……
低年級小學生的感知具有明顯的隨意性與情緒性特點,“班級特色文化墻”不僅符合他們“喜歡鮮艷色彩、愛動手”的需求,激發(fā)其參與活動的興趣,更立足于他們的知識基礎,幫助其取得進步。這一生動具體的活動不僅是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整合及運用既有知識和能力的興趣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的動機。
2精心設計班級活動,喚起學生好奇心
班主任利用春游這一契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她首先在“春游目的地”上巧妙設疑,全班學生七嘴八舌地猜測:“香山公園”“西山公園”“巴拉拉小魔仙的神奇世界”……造足懸念后,班主任才公布答案:“其實……今天的目的地就是香山公園!”
“哎呀,小時候爸媽帶我去過啦”,得知這一消息之后,班中不少學生遺憾地感嘆。
“帶你們?nèi)ハ闵焦珗@,可不是去爬山哦,我們要去參觀雙清別墅和防空洞!”
學生們立刻都想去極了,因為誰也沒注意過熟悉的香山上有這樣兩個景點。
……
到了香山,老師又故技重施,把學生帶到一個山洞前,大家一擁而上,都以為這是神秘的防空洞。游玩過后,老師才告訴他們,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山洞,真正的防空洞還要再往前走些。學生們就在一次次遇到疑惑、產(chǎn)生認知沖突、探究真相的過程中不亦樂乎。
認知心理學提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批閱學生的春游習作時,筆者深刻領會到這一點。班主任在春游活動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且不斷思考,從而寫出一篇篇妙趣橫生、使人身臨其境的習作。精心設計的春游活動讓學生在玩樂之余養(yǎng)成寫作的興趣,也增強了認知內(nèi)驅力。
三、充分利用課堂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1把握課堂細節(jié),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觀
“這節(jié)課還有哪位同學一直沒主動舉手發(fā)言呢?我要請他回答這個問題。”數(shù)學課上,老師邊說邊請一位男生起立回答問題。
“啊,我不會。”
“開動腦筋,你可以做出來這道題?!?/p>
男生小聲報出一個錯誤答案,其他同學都著急地舉起手,想說出正確答案。于是,男生輕聲嘀咕:“就說嘛,我肯定不會,就是算不對。”
“你只是緊張得忘了標‘退位符號,才做錯這道題,不是‘不會。以后千萬仔細些,下次遇到這類題,老師再考驗考驗你。同學們看看,好習慣多重要啊。你清楚了嗎?”
男生點點頭,老師示意他請坐。
這位男生在數(shù)學課上一直沒有主動發(fā)言,只是默默聽課,認真地演算和記筆記。通過他和老師的對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認為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差,一遇到數(shù)學題就預設了“肯定算不對”的結果,導致學習成果確實大打折扣,繼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他對學習成果的歸因顯然是錯誤的,但卻尤為重要,因為只有知道學生對自身失敗的歸因,教師才能引導其形成積極、正確的歸因。老師捕捉到了學生這句易被忽視的嘀咕,并思考其背后隱藏的問題,有意引導他認識到本次失敗應歸因于粗心或緊張,絕不能將每次失敗都歸因于能力,從而幫助他正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重拾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喚回學習動機。
2運用有效課堂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你今天的進步太大了,不但題目做得對,做得好,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比昨天的進步還大。就這樣,咱們每天都進步一點,就越來越好了?!苯處煈鹬孛總€學生的個體獨立性,以其自身的成就和進步作為參照系,建立時間坐標,運用語言具體明確的有效課堂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而全面的關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3尊重個體差異,分層布置學習任務
課間操時,一個女生引起筆者注意。她的肢體動作總是不和節(jié)拍,并且動作總與其他同學相反。她是隨班就讀的特殊需要學生,班主任說,在學科學習中,數(shù)學是她的軟肋。因此,對于她來說,每天的課后作業(yè)只有基礎題部分,測驗時也會給她降檔,如果她的數(shù)學能考到70分,便是優(yōu)秀。
這則較為特殊的案例啟發(fā)我們關注尊重個體差異的重要性。在布置學習任務之前,教師應該回顧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基礎,努力將它們充分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在完成新任務時,能夠找到與已有經(jīng)驗的結合點,在進一步思考中獲得新知識。此外,教師應適當分層布置學習任務,使其難度與學生能力水平相當,也可以先呈現(xiàn)較容易的任務,再呈現(xiàn)較難的任務,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化認知。
總之,學習動機是一個復雜的動機系統(tǒng),教育教學的許多方面都能夠提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值得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持續(xù)關注及探討,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落實素質教育提供更多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10.
[2]李炳煌.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4(3).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