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欽
摘要:對我國農村中學體育教師進行調查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在其追求成長的動因中,既有外部動因的驅使,也有內部動因的驅使,在這些動因中存在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及中性情緒等三種樣態(tài)。
關鍵詞: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動因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12-0050-02
教師對成長的追求是實現(xiàn)成長的一種實踐過程,是一種行為方式,對促進教師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的情緒有哪些實踐樣態(tài),成長追求的動因是什么等問題進行研究將有利于實現(xiàn)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真正成長,并且有利于進一步深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
1研究方法
1.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文選擇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陜西五省90多所農村中學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274份,整體回收率達到60.89%。
1.2研究過程
(1)選擇問卷調查學校,確定調查被試。(2)實測與評定。調查問卷采用多選題的形式進行,調查內容主要是針對有可能促使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對成長追求的內、外部因素。(3)對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全部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與分析。(4)調查結果的呈現(xiàn)、溝通與使用。
2結果與分析
2.1調查結果
本研究通過對回收的274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動因的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處理后,得出了相關統(tǒng)計結果。具體情況見表1。
2.2分析與討論
情緒是指與人的需要(包括生物的和社會的)相聯(lián)系的、具有特定主觀體驗、外顯表情和生理變化的心理活動的整體過程[1]。在這過程中,凡能符合自己需求的事物則引起積極情緒,反之,則可能引起消極情緒[2]。因此,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的情緒樣態(tài)就是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在追求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隨著我國2001年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育目標也發(fā)生了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來說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需求,這種需求驅動了其對成長的追求。但根據(jù)調查結果可知,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成長追求存在不同的情緒樣態(tài)。
2.2.1積極主動追求成長
積極主動追求成長是指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為了促進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以積極的情緒、飽滿的熱情,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一切積極因素并付諸于實踐,來達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得到成長與發(fā)展。這種樣態(tài)占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選擇次數(shù)的44.05%。
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大量心理學相關研究認為,積極情緒可以使個體的注意范圍和認知范圍更寬廣,拓展個體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使思維方式更靈活,行為更具創(chuàng)造性。Woodward等人提出認知靈活性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任務轉換(task switching)[3]。所謂任務轉換就是指當個體認識到當前的認知定向已經是不合適的,就會改變?yōu)橐环N新的認知定向,從而使行為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的新要求很好地協(xié)調起來。故對于抱有積極追求成長情緒樣態(tài)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其更能很好地使自己正確地認識學校體育發(fā)展對體育教師成長的需求,當其意識到自身成長現(xiàn)狀不能滿足學校體育發(fā)展需求時,就會及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從而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學校體育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因此,積極主動追求成長的樣態(tài)往往是主觀能動的,追求成長的行為的產生更多反映的是個體內心所認可的意愿。
2.2.2消極被動追求成長
消極情緒,在心理上是指由于某種需要的不滿足或無法得到滿足,從而產生逃避、反抗情緒等行為反應,這種行為通常以一種明顯不愉悅的主觀體驗或內心感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深刻地影響人的行為[4]。在本研究中,部分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改、學校體育教育發(fā)展需求等外部壓力的推動下,使自身已無法再維持以往的教學行為和生活方式,當自己對這種原有的教學行為或生活方式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從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反應,但面對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需求又迫使自己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行為方式,從而產生了在消極情緒的狀態(tài)下去被動追求成長(具體調查結果見表3)。
大量的研究證明,消極情緒的產生將會延緩個體的任務轉換。因此,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消極被動追求成長的樣態(tài)存在,對部分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成長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2.2.3依存現(xiàn)實追求成長
依存現(xiàn)實追求成長是相對于積極成長追求與消極被動成長追求而產生。這種成長追求的樣態(tài)既不像積極成長追求者那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也不像消極被動成長追求樣態(tài)那樣,帶著不滿與逃避、反抗的情緒去追求成長,而是帶有一種中性的情緒狀態(tài)去追求成長。這種樣態(tài)更多是在權衡自身成長現(xiàn)狀與外部對自身成長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對其他同事行為的觀察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既不想成為群體中的佼佼者,同時也不愿處于一種明顯劣勢的社會地位群體中。在追求成長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師中,有一小部分體育教師(具體結果見表4)就是懷著一種較不穩(wěn)定的態(tài)度去追求成長,揣摩著學校大部分其他同事的心理及跟隨著大部分教師行為方向,自己對于成長追求沒有一個較明確的目的[5]。
3結語
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清楚地意識到自身成長對課改的重要性。但是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應對成長追求的過程中,既有積極情緒樣態(tài),同時也有消極情緒樣態(tài);在追求成長的動因中,既有來自外部的壓力,也有自身內部的強烈要求。根據(jù)大量心理學相關研究結果,積極情緒更有利于個體完成任務的轉換。因此,農村中學體育教師在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應積極地去應對成長追求,以便更快地完成自身的真正成長。而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追求的動因中,外部原因所占的比例還略高于內部原因,而這些外部原因恰恰較多屬于消極情緒樣態(tài),因此,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為了真正實現(xiàn)自身成長,應努力激發(fā)自己對成長追求的積極情緒,轉外部動因為內部動因,以便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喬建中.現(xiàn)代心理學基礎[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33.
[2]曾玉琴.大學生的消極情緒及調適[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104.
[3]王艷梅,郭德俊.積極情緒對任務轉換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8,40(3):301—306.
[4]李金珍,王文忠.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
[5]金建生.教師領導的實踐樣態(tài)及動因探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0):34.
(責任編輯:朱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