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對公民的日常行為做出規(guī)范。文章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了儒家思想對當下中國共產(chǎn)黨路線、方針、政策制定的啟示意義。儒家思想以“仁愛”作為本源,試圖構(gòu)建一個超越差等之愛,實現(xiàn)一體之仁的社會,并形成了“仁—義—禮—智—信”的基本理論架構(gòu)。文章還借用“中國正義論”的觀念來說明社會主義核心觀在社會層面的規(guī)定正是對傳統(tǒng)“正義論”的復歸。此外,儒家的修身、誠信等觀念也為當下的一些理論提供了理論根基。當前,中國正處在時代轉(zhuǎn)型的大潮中,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多元、西方價值觀的融合,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道德失范行為等都呼喚復興傳統(tǒng)文化、立足文化根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思想;中國正義論;啟示
中圖分類號:B2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0-0026-02
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接續(xù)文化傳統(tǒng),傳承精神命脈,而中國共產(chǎn)黨在執(zhí)政理念中恰恰將這一精神貫徹落實下去。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應使傳統(tǒng)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雹?/p>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時代背景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優(yōu)秀的品格,中國共產(chǎn)黨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不斷在理論上推陳出新,這既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國現(xiàn)階段思想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體現(xiàn)了我國社會發(fā)展實踐的必然結(jié)果。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和踐行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當前人民思想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并且還形成了幾種比較大的社會思潮,比如自由主義西化派、儒家原教旨主義、全盤西化派等,他們通過報刊、網(wǎng)絡等傳播手段,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亟須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風尚,并以此來引導人民的思想和行為,形成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在目前的形勢下,要想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社會思潮。要想讓這一理論能更快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和認可,必須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相結(jié)合,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更加親民,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二、儒家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現(xiàn)代闡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表述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概括起來有三個層次,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上對公民道德規(guī)范進行了規(guī)定,但是深究其理論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儒家倫理思想關系非常密切。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從誕生之日起就確立的奮斗目標。這體現(xiàn)了黨對國家富強、人民富足、社會良好秩序的美好愿望。儒家思想中十分關注民生,在儒家經(jīng)典當中多有論述?!墩撜Z》中記載,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盵1]134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足食”就是使民富足,豐衣足食,在儒家思想中,這是統(tǒng)治者維護政治統(tǒng)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主張“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②在孔子看來他所看重的事情有四個“民、食、喪、祭”[2]194,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只有食飽穿暖才能從事其他的活動。在《論語》中還記載了有一次孔子到衛(wèi)國,在行車途中,看到沿途百姓安居樂業(yè),非常感慨道:“庶矣哉?!比接性唬骸凹仁樱趾渭友??”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盵3]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富之”,就是使得百姓富足,進而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近代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打倒孔家店運動,使得儒家思想披上了一層封建、落后的外衣,這是有失偏頗的。在儒家思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仁愛”,可以看到推己及人的“一體之仁”,即超越差等之愛,從而走向一體之仁。這種超越的方式就是“推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這些仁愛原則里面體現(xiàn)著民主、平等的思想。儒家思想還主張君子應“修身”,要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規(guī)范,從服飾衣冠到人倫制度要嚴格要求自己服從社會的規(guī)范,這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理念奠定了理論根基。最后我們看到制度規(guī)范的本身從來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謀求群體生存的社會和諧。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盵6]社會和諧才是儒家所尋求的終極目標,直到現(xiàn)在,和諧依然是我們黨和國家孜孜以求的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層面的最后落腳點和歸宿依然是社會和諧。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根本追求。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jīng)Q定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那么“改革”其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社會規(guī)范的建構(gòu)及其制度安排上不斷革故鼎新,以革除不正義現(xiàn)象的過程。社會層面上的規(guī)定正是基于一些不合理、不公正、有失公平的事實存在的基礎上應運而生。讓我們來引入“中國正義論”這一概念。所謂中國正義論,指的是關于正義問題的中國理論,尤其是儒家的正義思想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理論闡釋[7]。
我們將第二層次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義”或“正義”抽取出來,來分析一下它的理論基礎。早在先秦時代,儒學集大成者荀子就在自己的著述中指出“正義而為謂之行”[8]。在中國文化中,“義”側(cè)重于正義原則,而制度規(guī)范的建構(gòu)則是“禮”或“禮法”的問題,那么我們在孟子那里,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奠基關系:“仁—義—禮—智”。何以在社會層面上形成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良好氛圍,作為形而下的制度倫理何以可能?所以,我們就從這種奠基關系來進行深入剖析。黃玉順教授在講到中國正義論時提出了指向制度規(guī)范建構(gòu)的“正義的兩條原則”:一是正當性原則,包括了針對群體功利的公正性原則、針對個體私利的公平性原則;二是適宜性原則,包含了根據(jù)時間條件的時宜性準則、根據(jù)空間條件的地宜性準則[9]。在儒家思想中,群體的功利和個人的私利可以通過仁愛的推擴原則來實現(xiàn)。儒家的仁愛和墨家的兼愛、基督教的博愛不同的是,儒家講究差等之愛,在情感的推擴中實現(xiàn)“一體之仁”,更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和真實的情感生活。儒家的禮是為了解決利的沖突,而“義”則是為這種沖突的解決提供了準則和衡量標準??鬃诱f“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10],所以在這里我們可以推出:利—禮—義。那么“利”從何而來?荀子提出“自愛”[11]、“愛利”[12],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荀子的愛,首先是自愛、愛自己,然后再由內(nèi)而外、由己到人的推擴開去,最終實現(xiàn)追求“一體之仁”的目的。因此,仁愛是大本大源的存在,它使得利出現(xiàn)了差別和不對等,在實際生活和社會規(guī)范中,我們就要去解決它,引導它,使得社會達到和諧的目的。
3.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基本追求。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巨大源泉。儒家思想中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古代這種家國同構(gòu)的架構(gòu)中,愛國和愛家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在這里不涉及忠君愛民這層意思,主要是探討儒家思想中有如此傳統(tǒng),愛家是愛國的基礎,愛國是愛家的升華。這和現(xiàn)代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和集體、小家和大家的關系異曲同工。熱愛自己的國家是一個國家公民首要的道德要求。敬業(yè)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愛國的表現(xiàn),通過對自己崗位的愛,從而實現(xiàn)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目的,最終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自己一分力量?!靶拧笔侨寮宜枷胫小拔宄!敝唬彩侨寮曳浅V匾牡赖路懂??!墩撜Z》中記載,子路想問老師的志向,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盵13]其中,孔子把能否取信于朋友作為人生志向之一。誠信是做人必備的一種品德,要想成為君子,誠信不可缺少,在現(xiàn)代社會中,誠信是立身處事之本,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將寸步難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14],因此,不講誠信后果十分可怕。
三、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在多次中央會議及考察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上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jīng)世致用原則,注重發(fā)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jié)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而當下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對古代思想智慧的溫習與發(fā)掘,回顧我們文化的源頭,以找尋能夠為現(xiàn)代社會解決時弊和道德失范行為的良方。當西方價值觀日漸被很多中國人所認可時,當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被其他國家申遺時,當我們已日漸模糊對中國傳統(tǒng)仁、義、禮、智、信的文化認同時,我們國家將如何在保存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時變得更加富強,這是擺在當政者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到新一屆領導政府更加重視對中國古代智慧的溫習與發(fā)掘。
當前中國正努力進取,銳意改革,和諧社會的提出、中國夢的暢想、兩個一百年的宏大愿景,可以說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關鍵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汲取歷史文化傳統(tǒng)、傳承儒家經(jīng)典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認同。世界文化多樣化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而我們在眾多文化的對比碰撞中,要保有文化的自覺和文化的自信。傳承儒家思想不代表“復古主義”,經(jīng)典之所以被人們傳頌,正是因為經(jīng)典的內(nèi)容可以隨著時間的流轉(zhuǎn)和推移而不斷融合進新的東西,正如儒家思想中“禮有損益”一樣,儒家思想從來不是刻板的教條和古板的說教。新形勢下,中國共產(chǎn)黨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契機,正積極地樹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因為一個民族文化必須扎根于自身文化的土壤中才能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顏淵[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堯曰[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子路[M].北京:中華書局,1983:143.
[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雍也[M].北京:中華書局,1983:92.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梁惠王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3:209.
[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學而[M].北京:中華書局,1983:51.
[7]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的重建——儒家制度倫理學的當代闡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3.
[8]王先謙.荀子集解·正名[M].北京:中華書局,1988:413.
[9]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綱要[J].四川大學學報,2009(5).
[10]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衛(wèi)靈公[M].北京:中華書局,1983:165.
[11]王先謙.荀子集解·子道[M].北京:中華書局,1988:533.
[12]王先謙.荀子集解·儒效[M].北京:中華書局,1988:120.
[1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公冶長[M].北京:中華書局,1983:82.
[1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