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2015-12-26 19:50盧玉斌袁衛(wèi)鋒甯尤軍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42期
關鍵詞:口頭報告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

盧玉斌+袁衛(wèi)鋒+甯尤軍

摘要:針對在非英語專業(yè)特別是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利用“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這一形式訓練學生口頭報告的能力以適應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需求。然后解析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和任務型等特點。重點闡述在新教學環(huán)境中,筆者如何具體實施操作,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任務式學習。實踐表明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仿真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為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一個思路。

關鍵詞: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模擬會議;口頭報告;科技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44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077-05

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是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一個重要形式。在國際化視野下,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單是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也需要具備實際運用科技英語的能力,以滿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鑒于此,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然而,閱讀、寫作科技英語論文,特別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口頭報告,對于許多研究生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究其原因是日常極少使用科技英語。以筆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碩士研究生的英語課程包括外語學院教師教授的144學時的“基礎英語”和本學院專業(yè)課教師講授的18學時的《專業(yè)英語》??梢姡芯可@得的交流技能與學時數未成正比,表明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形式需要改進。在研究生《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里提到,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閱讀和翻譯機械工程領域的英語文獻和資料,掌握科技英語的表達方法,并加強學生的專業(yè)英語聽、寫作和說的能力”。這一教學目的嚴重滯后于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需求。同時,筆者所在學院機械工程領域研究生來自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業(yè)工程、工業(yè)設計、材料成型及過程裝備與控制等不同專業(yè),若仍采用傳統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即以科技英語文獻材料為載體,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將產生諸多問題。首先,因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不同,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很難兼顧廣度與深度;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不平衡,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這與實踐性強的《專業(yè)英語》課程不適應。筆者所在的課程組藉著海外留學或工作背景自擔任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以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在研究生的《專業(yè)英語》課程中融合“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口頭報告,藉著“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這種實用性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熟悉國際學術會議流程,并在這種情景中使學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信心被建立。本文組織如下:第二部分介紹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依據;第三部分詳細介紹實施“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的具體方案;第四部分總結實施教學改革以來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第五部分為結論。

一、教學模式設計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視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們自身的認知結構影響對事物的理解。學習者通過其個體對某知識單元以往的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由此知識種獲得自己的內部表述,這樣就內化了新的知識單元。探索新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正是建基于這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專業(yè)英語》課程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模式取代了傳統的《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教師灌輸式和填鴨式講授模式。新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一學習模式代替了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這樣作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在這種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中起到幫助、引導和促進作用,而不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陬^報告(Oral Presentation)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在學生的任何一個學習階段以及就業(yè)后都會用到,也是中國研究生十分欠缺的。口頭報告也是一項重要的可移植技能,如商務環(huán)境中的產品推介,在不同場合名字不同而已。在中國的教育中,由于教學資源不足,從小學到大學本科階段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是教學班級編制中學生人數偏多,這就導致采取口頭報告這樣的教學形式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成為主流形式,只能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偶爾采用。到了研究生階段,相比以前的教育階段而言,學生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開始學習專業(yè)課程之后,研究生有眾多的課程可以選擇,班級規(guī)模隨之縮小,這樣就可以采用小班授課,這為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實行口頭報告式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把對口頭報告的了解與訓練引入到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中,可使學生的口頭報告訓練轉化為國際交流技能。

2.需求分析。研究生使用英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每一個專業(yè)領域中,一般都需要檢索閱讀新近發(fā)表的英文文獻,從而熟悉自己專業(yè)領域的發(fā)展現狀和趨勢,這里主要涉及到運用“讀”的技能。二是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開展研究工作之后,完成此研究還需要最重要的一步,即將研究結果整理好并撰寫英文科技論文,這里主要涉及到使用‘寫的能力。三是將自己所撰寫的英文科技論文投稿到個人的研究領域中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上,論文被錄用后,需要參加學術會議,并參會做英文口頭報告或墻報交流,報告結束后與同行專家用英文進行交流,這里主要是使用“聽”和“說”的能力。絕大多數同學經歷過大學四、六級英語以及考研英語,具備讀寫能力。但長期的啞巴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較弱。為了確定學生對《專業(yè)英語》課程的需求性,我們在課程開課之初進行了隨機訪談,對象主要是學習《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學生,經數據統計后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選擇這門課程時學習動機非常明確,都是希望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使寫作和交流技能得以提高,可為以后在工作中運用科技英語奠定基礎。其中89%的學生提到他們選修該課的目的是為了撰寫論文和學術交流,而這當中73%的學生提到他們的動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全面綜合素質,而無明顯學習動力僅僅只是為了修滿學分的學生占2%。然而,部分同學錯誤以為中文寫作加上金山快譯或者百度翻譯等就等同于專業(yè)英語寫作。對于這部分同學,因著沒有很有效的練習,在真正撰寫英文科技論文時,他們顯得無從下手;導致他們所撰寫的英文科技論文語法和表達混亂,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前后矛盾。對于專業(yè)英語交流他們也會誤以為只要提前預備好即可。以上需求分析結果表明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專業(yè)英語》是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必需的前期準備課程。專業(yè)英語寫作與交流能力也是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必備的一種語言應用技能,必須通過學生本人的不斷實踐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無法僅靠教師的講解灌輸培養(yǎng)。只有學生分享部分課堂時間,在各項語言實踐活動中都能有積極參與的心態(tài),不再是消極被動,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只有如此,學生才有望全面提高其綜合應用科技英語的能力。endprint

3.教學模式的特點。基于多媒體教學和網絡信息化的特點,筆者在《專業(yè)英語》課程的設計中,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藉著這一教學模式,學生不僅是獲得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真實自然且有意義的活動獲得運用專業(yè)英語的能力。因此,該教學模式具有交互式和任務型等特點。(1)交互式教學模式。專業(yè)英語的教學模式在現代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下實現的交互活動有三個層面,即學習者與機器間的交互、同學之間的交互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加上在先修課程文獻檢索中所積累的知識,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在科技文獻數據庫中進行信息檢索,然后泛讀進行文獻篩選,找出所需精文獻后進行精讀,完成文獻綜述型科技論文或課題背景下的研究進展型論文。并通過我們所建設的課程網站,學生注冊用戶后,可在網上遞交論文及其所撰寫的英文科技論文的摘要及全文,從而實現了人機交互。在學生與教師間的交互過程中,通過課程網站、QQ交流群、微博等交流平臺,教師可將教學安排和學習要求發(fā)布給學生;通過這些交流方式,學生也可把自己對學習專業(yè)英語的需求和建議反饋給教師。這樣,學生的需求和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予以充分考慮,從而就教學內容的安排及其難易程度及時進行調整。比如在專業(yè)英語的學習中,為了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體現專業(yè)英語的時效性,使課堂得以豐富,在科技文獻的具體案例講解時,我們嘗試就最新發(fā)表在機械工程領域的權威期刊的英文科技論文進行深入分析和講解;并依據這樣的具體案例,使學生閱讀專業(yè)英語的技巧和寫作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這得益于通過案例呈現了論文的格式要求和框架結構,和學生一起學習并分析文中的用詞和表達及邏輯與推理,講解文中的數據展示方法和分析結果的思路。同學之間的交互過程主要體現在同學們在小組討論時觀點的交流和碰撞、需要團結與協作完成小組作業(yè)以及評閱其他小組成員或自己小組成員的論文等過程中。比如以寫作摘要為例,在模擬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的準備過程中,學生基于建構在領會摘要寫作格式和語言的基礎上,在課后寫作自己的英文科技論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利用課外時間小組成員可通過聚集在一起就各自的論文進行相互討論和修改,小組成員的交流和討論也可通過網絡進行,經過協作和討論多次后,英文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學生就能掌握?;谙嗤倪^程,通過這樣的寫作討論和修改后,論文的各個部分可完成,從而形成一篇具有完整結構的論文,并最終定稿。然后學生基于所完成的書面論文,準備發(fā)言提綱,并就在模擬國際學術會議上如何進行論文的交流發(fā)言進行準備。藉著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逐漸擴大協作學習的范圍,且模擬國際學術會議活動的始終都在進行協作學習,并且協作過程中離不開交流這一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經過這樣的實踐后對寫作專業(yè)英語論文學生就不會再有畏懼心理,這奠定了學生日后發(fā)展的基礎。實踐結果證明,更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建構從而學習理論知識與這種三個層面的互動(師生互動、學生間互動和人機互動)是息息相關的,學生實際運用專業(yè)英語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2)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項目驅動式學習以人本主義教育觀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圍繞各自在研究生階段所要開展的課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該模式有利于學生在模擬真實的項目中建構知識并將知識轉化成技能,實現在實際工作中的遷移。該模式指導下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在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的課堂背景下,學生通過完成各項目,親歷國際會議的各環(huán)節(jié),獲得直觀體驗,全面鍛煉英語聽說讀寫譯及跨文化交流等各項技能。

據此理念,我們取消了期末考試,而是設計一次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并圍繞這個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制定了以下評估項目:項目①:課后練習的完成情況,如學生進行文獻檢索,主要來源是具有權威性的英文科技文獻數據庫,如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然后根據所檢索文獻的不同類型進行泛讀或精讀,從而進行信息加工;項目②:參與組織和籌備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項目③:參加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項目④:制作墻報(Poster)的效果;項目⑤: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結束后的學生自評。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后就自然完成了考試。項目驅動式教學最強調的是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以項目驅動的方式進行。它的優(yōu)勢主要為合作式語言學習取代個體語言學習、培養(yǎng)實際能力代替獲取書本知識、實踐多項技能取代訓練單項語言技能,體現了課堂語言教學的真實性和社會化。

二、課堂具體實施方案

筆者至今已連續(xù)4學期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舉辦模擬國際學術會議(以下簡稱模擬會議)4屆,實踐效果較好。模擬會議的操作過程包括會前準備、會議進行、會下交流和會后總結。

1.會前準備。實踐表明,會前準備對模擬會議是否成功影響很大。在舉辦一次模擬會議之前,需要三個方面的預備工作,一是平時階段的不斷預備,二是模擬會議臨近時的籌備,三是模擬會議舉辦時的最后預備。(1)常態(tài)化工作。為了使所舉辦的模擬會議達到良好的效果,最主要的準備就是牢固掌握《專業(yè)英語》的知識點及重要的詞匯量。在模擬會議當中,學生能夠進行一個綜合訓練,同時也能體現和提升學生使用專業(y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平時就讓學生能夠重視這種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以下幾點認真仔細講解給學生,并提出相應的要求以此進行經常性實踐。第一將國際學術會議的具體活動內容、會議相關信息和獲取渠道介紹給學生。要求學生以此查找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信息。第二將會議論文內容、格式要求、語言特點、投寄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專業(yè)學術論文的主體結構和寫作技巧等認真詳細地講授給同學,并要求學生在撰寫自己提交大會的論文摘要(300字左右)和全文(2000字左右)時,應結合各自已經在開展的或將要開展的課題。第三給學生講解報告學術論文時如何開場與結束,讓學生掌握交流學術論文時如何進行邏輯展開,避免照搬書面學術論文的框架,學生還應熟悉口頭表達時的基本方法,這些都離不開學生在日常進行經常性實踐。同時要求學生依據其所撰寫的書面論文,預備論文交流時的提綱,并在會下進行會議論文宣讀的模擬訓練。第四向學生講授如何就發(fā)言人的報告進行即席發(fā)問,作為報告人如何就這些問題進行回應,如果遇到問題無法回答時如何委婉地予以回避;同時會議主持人,由所安排的學生輪流擔任,并要求他們對會議中的常用句式、術語、組織會議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工作等熟稔于心。所有這些內容講授和實踐,都是為能夠順利舉辦模擬國際會議進行準備。此外,在每學期的第一講課中教師就要明確地提出期末將安排一次模擬會議,以此作為考查學生在本學期中綜合訓練成果。這樣學生在本學期的各階段學習中會產生壓力并一直為此進行準備。(2)近期準備。近期準備可在課程進行約一半時開始,主要是成立組委會、學術委員會及會議主持組。由于學習《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學生來自三個不同的專業(yè),同學們的研究方向共通性較小,這樣我們所組織的模擬會議就需要考慮學生的跨學科特點,因此全班按專業(yè)方向分為6~7個小組。組委會一般由各組組長組成;學術委員會則由每組推舉1名同學組成;會議主持組有4~6人,由學生自愿報名結合教師協調組成。組委會、學術委員會及會議主持組均有1名負責人,由選舉產生,負責人負責安排組內成員如何分工協作、控制各自小組的工作進度,并適時聯絡其他小組的負責人就有關事宜進行協調與銜接。表1總結了各組的職責。模擬會議的總策劃由主講教師擔任,并具體負責制訂評分標準、審定會議議程、講評會議活動等。為達到真實效果,模擬會議的基本程序完全依據實際舉辦的大型國際會議的流程。(3)臨場準備。臨場準備比較簡單,在正式開始模擬會議的前一天,由組委會負責對場地進行布置,保證會議場地可正常使用,所涉及到的儀器設備調試到位,準備飲料(會間休息時飲用),最后確定大會議程等。endprint

2.會議舉行。正式開始會議后,由主持人發(fā)言宣布會議開始,然后開幕詞由所邀請的學生扮演“嘉賓”致辭,接著主持人簡單扼要地就2~3位主題發(fā)言人得情況進行介紹,邀請他們就共性較大、普適性較強的題目做15分鐘左右的大會發(fā)言,并對觀眾的即席發(fā)問進行答辯。茶歇10分鐘以后,開始分組會議報告。1~2名主持人配置在每個分會場,分會場的發(fā)言人報告論文并回答聽眾的提問,時間不超過10分鐘。最后,主持人邀請“嘉賓”致閉幕詞,并宣布會議閉幕。從模擬會議順利舉辦的角度來看,需要著重的工作有三方面:(1)主持人在會議中的發(fā)言。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交流活動中,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主持討論會。所以在開始一場模式會議之前,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介紹會議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責任。如整個會議的程序應在事先有充分的了解,所主持分會的發(fā)言順序、發(fā)言人姓名、講題都應熟記于心,通過宣布的信號就發(fā)言的時間進行控制。同時要求會議主持人應把握幾個要素:一是掌握時間、催促發(fā)言、協調分歧、活躍氣氛、維持秩序和總結歸納;二是訓練主持人學習如何宣布開會、介紹和感謝發(fā)言人、問答討論的組織、宣布中途休會或會議結束等一般程序。最后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資料檢索和練習,事先準備模擬會議的開幕詞和閉幕詞以及主持的句式和用語。以此能夠提升學生在這方面的素質和技能[8]。(2)論文報告人的發(fā)言。國際會議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就是依據學術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做報告,這也是模擬會議中的核心活動。因此,在模擬會議之前,教師就要分享在做研究報告時如何調整心態(tài),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到最佳的狀態(tài),控制語速和語調。指導學生開場方法、邏輯展開方法、修正口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以及如何制作高質量的ppt。(3)即席發(fā)問與答辯。論文報告人做完學術報告后,一般應在所分配的交流時間里預留2~3分鐘時間進行現場的問答和討論。模擬會議在這一階段可主要就兩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聽眾在聽完報告后會提問,二是報告人在聽懂聽眾的提問后要善答問。為考察和訓練報告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臨變處理能力,要求聽眾根據一般性問題、異議性問題、資料性問題等類型積極提問。對于2~3分鐘的即席發(fā)問與答辯過程,雖然時間很短,但學生在此過程中既需要聽又要說,既要思又要辯,這樣問答雙方的語言能力、專業(yè)知識、策略水平、臨場經驗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能可集中地被反映出來,因此也是作為一個重點在模擬會議中予以訓練和考察。

3.會下交流。在實際的國際學術會議中,由于報告人做報告的時間有限,所以一般都會在會后安排許多實質性的交流活動,這種會后交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模擬會議畢竟只是《專業(yè)英語》課程的一部分,不可能連續(xù)幾天開展。所以,會后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如何才能安排好就很值得商討。我們現在的做法為會間交談及課外交往專門安排出專用時間。模擬會議的會間休息(Coffee Break),我們會準備一些茶點,意在制造出一種融洽輕松的環(huán)境。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交流中,例如選擇交談話題應如何操作,怎樣加深話題,以及怎樣進一步聯系等,與評委、來賓或不同專業(yè)的同學深入交流。會議交流中有準備的宣講與這種自由的交談特點不同。通過這種交談活動,學生不僅能提高其使用英語表達學術思想、交換專業(yè)信息的能力,同時他們與專業(yè)同行溝通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實踐中可得到提高。會議結束后,許多學生仍是興致勃勃,因此頗受學生歡迎的是模擬會議的會下交流,同學們利用會下交流在課外繼續(xù)交流、交往,使課外成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為了配合模擬會議的活動,一些交流活動我們進行組織等,例如開展“English Corner”(英語角活動)等。

4.會后總結。舉辦模擬會議的宗旨是綜合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客觀評價學生語言交流的效果。因此,在整個模擬會議中,我們重點的是在于評判和指導學生的會上做報告和會后交流的表達等,包含了模擬會議現場的評分、利用最后一節(jié)課進行集中講評以及學生在模擬會議結束后的自我小結這三個方面。(1)現場評價。模擬會議舉辦時,有關專業(yè)導師、教授、主講教師及優(yōu)秀學生代表會被專門邀請,一個評判小組就此形成。設計評分表,如表2所示,量化指標可避免主觀隨意性。而對于參與組委會、學術委員會和主持的同學根據表現進行評定,最多可有20分的附加分。評委評分之后,交專門工作人員匯總并排出名次,這名次就作為評定該生參加《專業(yè)英語》課程的一項學習成績。(2)集中講評。根據主講教師在模擬會議舉行當時的現場考察和實況記載,結合評委的評分和現場的評價,主講教師在最后一節(jié)課開設專題,就模擬會議中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表現,給予綜合講評。在教師的講評中,最主要是評述不理想之處,側重共性問題,避免指名道姓、舉個例。使全體與會學生能舉一反三,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進一步有所提高。結合單獨通信,可較為直接地指出個別學生的不足之處。(3)自我小結。模擬會議結束后,要求學生通過課程網站提交自我小結報告。學生重點就參加模擬會議的主要收獲、體會和心得,以及改進模擬會議需要的意見和建議等形成自我小結報告。衡量舉辦該場模擬會議的效果、價值和意義都可建基于學生的自我小結。這也成為評價舉辦模擬會議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和信息反饋渠道。

綜上,模擬會議會后的這些總結工作能給此項活動畫上圓滿句號,既得益于有特邀評委的協助,需要主講教師的主持,更離不開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三、模擬會議的效果及建議

1.模擬會議的效果與評價。截至2014年6月,我們已舉辦了4屆模擬會議,參加會議的學生達160人,受到較廣泛的好評。如同學反映說,參加學習《專業(yè)英語》課程時,特別是利用模擬會議的機會進行實踐訓練,學會了使用科技英語如何就專業(yè)領域進行學術交流,英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參加會議與組織會議的程序也熟悉了,體會了國際會議的氛圍,總之獲益良多。還有同學提到模擬會議口頭報告幫助自己找到在演講時的不足,是很好的經驗積累。也有同學評價說將專業(yè)英語教學與學生論文寫作和交流有機結合,專業(yè)而實用。據數據調查并統計發(fā)現,研究生通過模擬會議的練習,在3年時間里,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或在國際會議上做學術報告的同學占學習這門課程的全部學生的比例已至少有10%。通過對學習專業(yè)英語課程的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共收到45份數據,統計結果表明該課程的教學對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非常有益這一觀點所有學生都贊同。其中73%的學生認為學習該課程對個人今后的工作及科研有直接的幫助;7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反映真實情境,有很好的鍛煉作用;15%的學生認為會努力爭取機會參加國際會議交流,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將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中,融合基于項目的模擬會議,有利于把學生的真實需求與英語教學直接對接,不只是獲取語言知識,更可獲得語言技能,從而在實踐中應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積極活動,將深刻理解英語科技論文的寫作,且不只在簡單的英語交流層次上有這種理解,而是結合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這樣學生既對英語語言產生深切感受,又能向更高更深層次在本專業(yè)的研究上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被拓展,學生探求、研究問題的能力被提升。endprint

2.現存問題與改進意見。雖然模擬會議受到比較普遍的好評,但改進還需不斷持續(xù)以不斷更新。從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看,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與一般的英語課相比,包括舉辦模擬會議在內的《專業(yè)英語》課程都具有語言技能綜合、交流信息密集的特征,那么這門課要上好就有相當的難度,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需要投入其中;二是模擬會議的交流內容變?yōu)閷W術交流,不再是日常對話,這極大地挑戰(zhàn)教師的知識面。要能講授該門課程得心應手,教師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是必須的,還應當要有寬廣的知識面,以及參加國際會議的豐富經驗,從而對學生不同的專業(yè)背景及科研情況有充分了解;三是有些學生欠缺基本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甚至很少開口,覺得難為情,這給順利開展本課程帶來挑戰(zhàn);四是與一般的英語課相比,舉辦模擬會議增加了許多實踐活動,活動經費就必不可少。針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實際問題,筆者提出的建議如下:首先,對于教學過程授課教師應不斷反思,自身的知識面教師不斷拓展,學生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國際會議教師應多渠道關注并盡可能參加;在教學過程中,可同時協同相關專家共同參與。其次,在《專業(yè)英語》課程開設之前,可建議學生學習或選修公共演講課,學生基本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演講技巧應形成良好的基礎。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也可幫助他們適當操練常用句型,使他們的畏難情緒被克服,從而保證在模擬會議中他們有話可說,敢于開口踏出第一步,這樣必然會從中獲得成就感,為后續(xù)進步奠定良好開端。

實踐表明,模擬會議利于調動學生構建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英語基本技能得到綜合訓練,尤其是使學生有機會訓練和提高科技英語寫作和學術英語交流技能,從而克服學生話語構建能力方面出現的僵化現象?!皩W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體現在模擬會議的考核方式中,學生將來在真實環(huán)境中學習工作所需的語言交際技能從中大獲裨益。這種考核融合了“考”、“教”、“用”,在這樣的考試中,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得以重構。由于學生對這種形式的考核有很高的關注度,學生在此過程中的熱情和能量教師可充分“利用”,從而寓“教”于“考”。因此,舉辦模擬會議對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譯的英語綜合語言技能,對學生使用英語作為交流媒介的效果進行全面考察而言,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事件表明,本文介紹的經驗做法在較大范圍內具備推廣價值。

致謝:

本文作者在此感謝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四屆全體研究生在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堂上對于模擬會議口頭報告教學方法改革的配合。

參考文獻:

[1]苑洪亮,王懷民.探索開拓博士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空間的途徑和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1):90-91.

[2]李代禧,劉媛.《科技英語》課程的現代教學模式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3):110-112.

[3]Dupuy BC.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0,33(2):205-223.

[4]宋國治,楊云輝,王作為.結合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口頭報告的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改革[C].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2012:1-4.

[5]梁文華.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研究生模擬國際會議[J].消費導刊,2008,(3):18-19.

[6]梁礫文.項目驅動模式下的博士生公共英語教學——“博士研究生國際會議英語”課程的組織設計與實施[J].現代教育科學,2009,(5):100-103.

[7]張燕,章國英,李平,等.應用型課程“醫(yī)學國際會議英語”的考核方式設計[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11):1498-1500.

[8]胡庚申.“語言+交流”(雙外)教學法的具體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8,(6):30-34.

[9]董琇.“模擬國際會議”考核與相關課程教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37-140.endprint

猜你喜歡
口頭報告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食品專業(yè)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chuàng)新
中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在鄭州舉行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長學制醫(yī)學生全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高職輪機專業(yè)高中職銜接專業(yè)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護理專業(yè)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口頭報告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優(yōu)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