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論漢英思維著眼點之前與后

2015-12-25 11:37鄧永平劉沙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年5期
關鍵詞:著眼點漢英漢語

鄧永平 劉沙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

淺論漢英思維著眼點之前與后

鄧永平劉沙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摘要:語言是思維的反映,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是不同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xiàn)。本文發(fā)現(xiàn)漢英語對現(xiàn)實世界中相同的相繼動作有著截然不同的語言表達,從而認為漢英語民族在思維方式上也有著如此區(qū)別,并嘗試運用文化學、文化地理學及語言文字學的有關知識對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作出初步解釋。

關鍵詞:漢英思維相繼動作表述方式著眼點

有關漢語與英語民族思維方式的差異,廈門大學外文學院院長連淑能分別從十個方面比較了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我國已故學術泰斗季羨林則將漢語和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分別歸納為“綜合的思維”和“分析的思維”。筆者發(fā)現(xiàn)漢英民族在思維方式上還存在著著眼點的不同:漢語民族往往面向過去,著眼點在前;英語民族則往往面向未來,著眼點在后。本文試以漢英民族對前后相繼的兩個動作的不同語言表達來論述漢英思維著眼點之前與后,并對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作出初步解釋。

一、客觀世界的相繼動作

客觀世界中的動作具有時間性,語言具有線條性,語言符號的線性分布與相繼動作在時間軸上的前后依次分布不同:相繼動作的分布具有固定的方向性,語言符號的線性分布則不具方向性。下面,我們根據(jù)兩者發(fā)生的時間間隔將相繼動作分成三種類型。

(一)“A…B”型

A、B在時間軸上前后相繼,中間可能有一定間隔:

(二)“A→B”型

A持續(xù)一段時間之后,B緊接著發(fā)生,中間沒有間隔:

(三)“A→B?”型

A發(fā)生迅速,B還沒來得及發(fā)生:

這樣三種類型的相繼動作,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各社會,但不同民族由于思維方式的差異,他們對這些相同客觀事實的語言處理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二、漢英語言表述方式

(一)“A…B”型相繼動作的語言表述

先來看看幾個英語句子:

a. 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

b. A dozen ideas were considered before the boss decided o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c. Don’t be disappointed if you have to try several times before you stop smoking.

以上三句所描述的都是前后相繼的兩個動作(A 和B),兩者中間可能有一定間隔。如句a中,pride之后不一定馬上就fall;句b中consider和decide以及句c中的try和stop也不一定是緊密相連的。在表達方式上,三句都使用“before”一詞,將此相繼兩動作表述為“在動作B之前動作A”,簡言之,“B之前A”,著眼點在后面動作B。此時語言表述順序與客觀動作發(fā)生的時間順序相反,圖示為:

我們再來看看漢語的表述:

a’驕傲之后必定失?。湵財。?。

b’深思熟慮之后,老板確定了建筑方案。

c’我們必須在多次嘗試之后才能最后戒煙。

英語用“before(在……之前)”的地方漢語都用了“在……之后”。漢語三句的表述方式為“在動作A之后動作B”,即“A之后B”,著眼點在前一動作A,與英語相反。此時,語言表述順序與動作時間順序相同,圖示如下:

(二)“A→B”型相繼動作的語言表述

上文分析了英語和漢語對于“A…B”型相繼動作的表述方式,下面再來看“A→B”型相繼動作的語言表述情況。先看英語的例子:

d. He studied four years in Nanjing University before he went to Canada.

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lasted four years before the North won in the end.

f. They worked day and night about three days before everything returned to normal.

以上三句所描述的都是“前面某個動作A持續(xù)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生了第二個動作B”,但英語沒有用“after”,相反,還是全部用“before”將句子表述為“動作B之前動作A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也即“B之前A”,著眼點也在后面動作B。此種表述圖示如下:

對比一下漢語表述:

d’他在南京大學學習四年之后去了加拿大。

e’美國內戰(zhàn)持續(xù)四年之后北方最終取得了勝利。

f’他們沒日沒夜干了三天之后,一切恢復了正常。

同樣,英語用“before(在……之前)”的地方漢語都用了“在……之后”。漢語三句的表述方式為“在動作A之后動作B”,即“A之后B”。在這里,漢語著眼點同樣與英語相反。

(三)“A→B?”型相繼動作的語言表述

這種類型的兩個相繼動作間的關系是“前面動作A發(fā)生迅速,后面的動作B還沒來得及發(fā)生”。后面的動作B,本來應該,或者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但由于前面動作A發(fā)生迅速而沒有發(fā)生。那么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只有前面動作A發(fā)生。我們來看英語的表述:

g. Before I could get in a word, he had measured me.

h. She left before I could say goodbye to her.

i. I must write it down before I forget it.

句g表達的實際意義為:他measure了我,我沒有get in a word;句h:她left,我沒有say goodbye;句i:我write it down,沒有forget it。以上三句中,實際發(fā)生的動作都只有前面的動作A,后面的動作B?都沒有發(fā)生。但這并不影響英語采用同樣的表達,英語把這些還沒來得及發(fā)生動作當做已經(jīng)發(fā)生的動作,并以其為參照點,仍采用“B之前A”的表達方式,著眼點還是在后面這個沒有發(fā)生的動作“B?”。圖示如下:

再來看看漢語的表述:

g’我還沒來得及插話,他就為我量好了尺碼。

h’我還沒來得及說再見,她就走了。

i’我必須趁現(xiàn)在還沒忘記把它寫下來。

可以看出,漢語此三句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還沒B,就A”。使用此結構時,說話者的心理預期為“動作B本應該,或者很可能先于動作A發(fā)生”。如句g’的心理預期為“本應該先‘插話’,然后裁縫師傅再‘量尺碼’”;句h’心理預期“本應該先說再見而后再走”;句i’言下之意“很可能先忘記,所以現(xiàn)在就寫下來”。也許正因為在說話者心目中,動作B應該或很可能先發(fā)生,說話者才以此為參照,著眼于此的。所以此結構的著眼點實際上還是在前。從另一方面來看,B在后,“沒B(記作-B)”則在前,“還沒B,就A”即為“-B之后,A”,著眼點還是在前。圖示如下:

對于上述三類相繼動作,英語一律采用“B之前A”的表述方式,著眼點在后面動作B。漢語與英語的表述方式則全然不同,前兩類采用“A之后B”式,第三類采用“還沒B就A”,式,兩式的著眼點都在前。相比之下,英國人則往往面向未來,著眼點在后。

三、漢英思維著眼點前與后之成因

(一)祖宗崇拜與上帝崇拜

中國人有尚古情結:五代盛世是歷代帝王施政治國的目標,四書五經(jīng)是歷代文人墨客日夜研讀的經(jīng)典,我們的三皇五帝,文武二王以及孔孟二賢全是圣人、完人,都是我們無條件頂禮膜拜的對象。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所信仰的上帝是創(chuàng)造宇宙、創(chuàng)造地球、創(chuàng)造萬物的萬能的神,是萬物的主宰。所以,西方人行事往往要考慮將來會不會受到上帝的懲罰,這種思維邏輯是面向未來的。

(二)農(nóng)業(yè)文明與商業(yè)文明

中國地形有兩個特點,一是四周封閉,另一方面卻內部廣闊,江河淮漢水力資源發(fā)達,平原眾多。這兩個特點就使得中國形成了典型的農(nóng)業(yè)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就意味著重視過去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而生產(chǎn)經(jīng)驗來自于傳承。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瀕臨地中海,故而海上交通發(fā)達,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商業(yè)文明。在商業(yè)文明中,西方人需要到不同地方,與不同的人進行貿易交換。他們不得不面向未來,開拓創(chuàng)新,獨立自主地尋求解決方案。

(三)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

英語文字是拼音文字,它是記錄語言的語音的,如果語音變了,拼寫也就跟著變。漢字大體上是一種表意文字。除假借字外,漢字都有一定的表意成分,字形表達一定的意義,不與語音直接掛鉤。因此,漢字一方面能夠溝通方言,具有超空間功能。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地方讀音不同,但人們的對其意義的理解無異。另一方面,不與語音直接掛鉤也使得漢字能夠貫通古今,具有超時間性。

總之,漢英民族思維著眼點存在著時間取向上的差異,漢語民族往往面向過去,著眼于前,英語民族往往面向未來,著眼于后。漢英之間的這種區(qū)別有著深刻的思想文化淵源,受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條件的制約,另外漢英不同的文字體系也是促成并維持這一區(qū)別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2]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3]季羨林.處世公德[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9.

[4]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5]徐通鏘.語言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6]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周尚意.文化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 Christoph Harbsmeier.Language and Logic,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7,Part 1[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9] Karlgren.The Chinese Language:An Essay on its Nature and History[M].Ronald Press Co.,1949.

猜你喜歡
著眼點漢英漢語
學漢語
結合課例談地理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幾個著眼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詩詞創(chuàng)新的著眼點(三則)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從目的論看環(huán)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以受眾需要為著眼點 提升消防宣傳針對性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