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蘇軾是豪放又頗具生活情趣的文人,本文通過對其筆記體作品《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涉及人物的初步探究,揭開了蘇軾更為生活化、真實性的一面。
關鍵詞:蘇軾;《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人物
由于蘇軾《東坡志林》《仇池筆記》的創(chuàng)作時間比較特殊,多在貶謫的困苦時期。經(jīng)歷“烏臺詩案”后,在長期的流放生涯中,蘇軾把自身平時所見所聞和生活中的一些感觸隨手記錄下來,其中包含了大量蘇軾真實的思想、人格、性情和修養(yǎng)。
《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也如大多數(shù)的宋代筆記一樣,具有記載士大夫瑣聞、歷史軼事,以補正史之缺的價值。但除此之外,其中還具有異于其他宋代筆記的創(chuàng)新之處,即蘇軾將筆記更大地利用為記錄自己私人生活的工具,故在其中橫向和縱向上都有非常大的延伸和拓展,具體表現(xiàn)為蘇軾筆下的人物橫、縱兩方面都涉及到許多共時或歷時的朝野人物,寫到的人物不僅僅只有文人雅士、官僚大夫,處于社會下層的野老村民、僧侶隱士也成為了蘇軾關注的對象。
一、《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涉及人物列舉
目前從《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梳理出的人物,跨越時期上至商朝下至北宋,簡單梳理如下:
商代共計三人如比干,西周共計二人如古公亶父,春秋共計十七人如文種,戰(zhàn)國共計五人如伍子胥,秦朝共計五人如宋義,漢朝共計三十二人如衛(wèi)青,三國共計三人如阮籍,晉朝共計十四人如王羲之,南北朝共計九人如沈麟士,唐朝共計三十六人如白居易,五代共計二人如王全斌,北宋共計一百零六人如司馬光等。
另外,除了上述有朝代出處的人物外,《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還保留了大量需待查證或是已經(jīng)失傳的人物,共計七十人,如王愿、王君、石普、石塔、慧可等。
二、《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涉及人物分析
《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所涉及的人物數(shù)量非常多;領域涉獵很廣,有政界的為官人士,有詩詞大家,也有書法、繪畫方面堪稱大家的人物,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僧侶、隱士等。
第一、從縱向上看,筆記中所涉及的人物時間跨度比較大,有一部分筆記所記載的事情是與流傳史實或正史記載相一致的。以最早涉及的商代比干,即《東坡志林》卷三第二十則《記與歐公語》為例:
“歐陽文忠公嘗言:有患疾者,醫(yī)問其得疾之由,日:‘乘船遇風,驚而得之。醫(yī)取多年舵牙為舵公手汗所漬處,刮末雜丹砂茯神之流,飲之而愈。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云:‘止汗,用麻黃根節(jié)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因言:‘醫(yī)以意用藥多此比,初似兒戲,然或有驗,殆未易致詰也。予因渭公日:‘以筆墨燒灰飲學者,當治昏惰耶?推此而廣之,則飲伯夷之盥水,可以療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閏八月十七日,舟行人潁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于此,偶記一時談笑之語,聊復識之?!雹俅藙t中只提到了“比干”兩字,但是此處蘇軾是把比干與伯夷,即古代最清廉的人;與樊噲,即古代最正義勇敢的人;與西施,即古代最美貌的女子,這些褒獎之人并排放在一起。由此也可以看出,蘇軾對比干事跡的記載是與史實相一致的,都是對比干其人的褒揚。
第二、除了與以往流傳或正史記載的史實相一致外,筆記中所涉及的人物還有與流傳史實并非完全相符的情況,這顯示了蘇軾別具匠心的歷史化人格。蘇軾身為文學大家,對歷史人物的品評也非一般人能及,其品鑒評論經(jīng)常是直指人心,引領世人關注到人的內在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歷史流傳如此他就如此,正所謂凡有大節(jié)者能成大事。比如《東坡志林》中記載了劉凝之和沈麟士為人所著履的事跡,這則故事在《南史》中同樣有記錄,看上去都是相同的一件事情,但是細細考究卻可以看出,其中兩人的處世態(tài)度竟是截然相反的。這樣的小事情,蘇軾卻做出了如此評價“然人處世,當如麟士,不當如凝之也?!碧K軾在這一則中,肯定了沈麟士能夠包容認錯鞋者的寬容不追究的大度,實則是對一種堅韌大氣品格的肯定與褒揚。
第三、筆記中除了對北宋以前人物的記載可以作為研究歷史的佐證材料外,蘇軾對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的記載,更是研究蘇軾其人的非常有價值的史料。而且,相比蘇軾在這段流放時期之內,對其他人物的記載,對自身的記載從數(shù)量上看也是占據(jù)非常大的篇幅。首先從稱謂上看,蘇軾在筆記中對自己的稱呼用過:蘇東坡、東坡、蘇子瞻、子瞻、長公、蘇子等。從記載條目上看有:《廬山詩》《甘露寺》《三養(yǎng)》《患赤眼》等,共計四十四篇。
第四、筆記中涉及北宋時期的一百零六個人物,因與蘇軾是同一時期的,一部分是蘇軾貶謫期間書信往來或是共同交游的友人,另一部分是朝廷為官的人如王安石等。蘇軾對于貶謫情緒的排遣,與友人的交游唱和是其重要一方面。而且其中蘇軾回憶性、記夢性的篇章不在少數(shù),比如《記夢參寥茶詩》《記子由夢》等。另外,諸如《別王子開》《別王子直》等送別詩更能看出蘇軾當時的交游狀況。此外,蘇軾與王安石等人的政見,在筆記中也多有體現(xiàn)。
三、《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涉及人物價值
通過對《東坡志林》《仇池筆記》中所涉及人物的梳理以及初步的分類分析,單從史料的記載方面,就能看出筆記對歷史人物的記載是比較全面且詳實的,以此為線索對筆記中所涉及的人物與以往流傳或正史中所記載的人物進行比對,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另外,筆記對北宋時期與蘇軾有往來的書信、交游等友人,或是朝野官員的記載,不僅對全面把握蘇軾其人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對于更真實全面的考究所涉及人物的事跡,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釋]
①蘇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注釋.東坡志林·仇池筆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參考文獻]
[1]蘇軾.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蘇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注釋,東坡志林·仇池筆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3]安芮璿.宋人筆記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劉丹.《東坡志林》研究[D].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