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縣虎邱中心學校文美小學362400)
如何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林永福
(福建省安溪縣虎邱中心學校文美小學362400)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的示范朗讀必不可少;同時,引導學生咀嚼詞句品味文字、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深情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朗讀方法示范朗讀咀嚼詞句創(chuàng)設情境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學生在美好的情感氛圍中把握文章脈搏、體味文章感情、感受優(yōu)美意境、積累書面語言等。于此,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為達成此目的,教師在示范朗讀的同時,還要通過咀嚼文字與情境創(chuàng)設等手段,幫助學生于細微處深刻品味文句所要表達的感情。
學習從模仿開始,朗讀也是如此。因此,語文教師要具有良好的示范朗讀能力,“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折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葉圣陶語)給學生以恰到好處的朗讀指導。
做到這一點,運用一定的朗讀技巧是達成完美目標的必然選擇。
1.拿捏好閱讀時的輕重相宜,借以表達出文本中蘊涵的豐富感情。例如,朗讀《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重音就應該落在“渴”“到處”“瓶子”“高”“小”“想”“升高”“喝著”等字詞上,或提高音調(diào),或拖長音節(jié),或一字一頓等,以表達出此時此小烏鴉心情的變化。與重讀相對,以輕讀突出某些字詞,也可以表達出不一樣的的情感。例如,朗讀《聽聽,秋的聲音》一詩,重音輕吐,柔和而深情,方能體現(xiàn)出文章蘊涵的對秋的熱愛之情。
2.抑揚頓挫,體現(xiàn)出語氣、語調(diào)表意的豐富性。人說話時,多會用不同的語調(diào)和語氣來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和情緒。同一句話,不同的語調(diào)語氣表達出的含義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朗讀課文時要注意語調(diào)語氣與句式、情緒的一致。例如,朗讀《找駱駝》一文,“從前有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一句,就要使用平調(diào),以陳述事實;“老人家,您看見一只駱駝了嗎”一句,就要使用升調(diào),來表達商人著急的心情;“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一句,則要使用曲調(diào),來表達商人憤怒后的指責。3.快慢有致,以表現(xiàn)出情節(jié)的張弛,借以刻畫人物性格。不同的性格、年齡、情緒、態(tài)度等的人,其語言表現(xiàn)是不同的。如內(nèi)向者從容沉穩(wěn),年邁者溫和緩弱,憂郁者低緩沉郁,機智者輕靈通暢等。仍以前述《找駱駝》一文為例,商人的駱駝丟失了,為找到駱駝他的語速就應表現(xiàn)得較快,語調(diào)較高;出現(xiàn)對老人的誤解時,就應表現(xiàn)出應有的憤怒與指責。而老人慈祥親切,他的話帶有對事情深入的分析與發(fā)現(xiàn),語速就應較為平和,語調(diào)平緩,以表現(xiàn)出老人的智慧與對商人的鼓勵。由此可見,教師以一定的朗讀技巧,巧妙處理課文,對于幫助學生把握課文情感是極有益處的。
朗讀不僅是大聲地讀,還要能夠在讀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以個體獨特的經(jīng)驗與文本結(jié)合,從而透過所朗讀文字達成目擊其物的效果,好像真的看到了事情自始至終的經(jīng)過一樣,觸手可及,鮮活再現(xiàn)。
1.化靜為動,讀出動詞的動感,使之躍然紙上。例如,朗讀《小蝌蚪找媽媽》一文,就要把文中的一些動詞讀活、讀出動感來,以再現(xiàn)動作的形象與過程。如“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一句,就要“搖頭晃腦”以拖長音節(jié)讀出“甩”和“游”的意境;讀“它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一句,就要以清脆、短促、有力的語調(diào)和語速讀出小青蛙的輕松、活潑和可愛。
2.揣摩語意,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詞語形象化。人有生命和情感,詞語同樣也有。例如,我們見到“綠葉”就會想到希望,見到“陽光”就會想到溫暖,見到“秋天”就會想到蕭瑟,見到“寒風”就會想到肅殺。這種揣摩,也可以是詞語的形象化。如見到“撲棱棱”就會想到小鳥的振翅高飛,見到“鬼鬼祟祟”即如見到賊人的賊眉鼠眼等。無疑,作者把這樣的詞匯寫進文章也就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朗讀課文時,要善于通過揣摩詞意來解讀文中蘊涵的深意。
3.以初讀為基礎,設定朗讀基調(diào),以讀出真情,引起共鳴。莊子曾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這里面即有一個真情實感的基調(diào)在里面。所以,朗讀前,在初讀的基礎上把握好文章情感的基調(diào),即朗讀時情感色彩的綜合集成,是很有必要的,包括文章的旨意、愛憎情感、表現(xiàn)手法、特殊字詞等。如此,才能夠把文中的每一句話化作自己的話向聽眾表達、不吐不快傳遞思想,進而才能夠在朗讀中領悟旨意、積累語言、鍛煉思想,達至“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钡木辰纭?/p>
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其目的既在于為學生朗讀提供認知背景又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心向。這在一些課文所描述事物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的情況下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無法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也就無法達成朗讀目的。例如,《軍神》一課,主要講述劉伯承做眼部手術(shù)時,拒絕使用麻醉劑,醫(yī)生稱他為“軍神”的故事,以體現(xiàn)革命家鋼鐵般的意志。但對于個中那種極致的疼痛,學生們是沒有感受的。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前講述自己生活中曾經(jīng)的疼痛、再現(xiàn)疼痛,并以此和劉伯承所承受的疼痛作比較,就顯得尤為必要,借以感同身受。
現(xiàn)代電教媒體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迅速認知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幫助學生正確進行課文的朗讀。例如,朗讀《小橋流水人家》一文前,我以多媒體提供優(yōu)美的音樂,配以古老的木橋、潺潺的溪水、綠蔭中若隱若現(xiàn)的農(nóng)家小院的畫面,就極大激發(fā)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并引導了朗讀時的基調(diào),利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并積累語言、感受語言之美、提升語文修養(yǎng)。
總之,朗讀有技巧,感情要真摯,入情入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達至忘我的朗讀境界,實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真正溝通與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責編 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