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明
摘要: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把豐富的歷史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受到感染,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主題鮮明,直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本文以初中歷史教學為研究對象,就其發(fā)展從深入了解學生入手,采取發(fā)展多種教學新模式和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發(fā)展 新模式 教學手段 教學質量 思考
隨著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求,初中歷史教學的當下積累了一系列與發(fā)展目標不相符合的弊端,需要我們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的突破固有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高效的解決初中歷史教學在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合理的過渡到新課程改革新形勢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新方法中,讓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夠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獲取更多知識和能力的提升[1]。基于這樣的出發(fā)點,本文就初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從認清教與學,發(fā)展教學新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增強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展開一番探究。
1、認清教與學,發(fā)展教學新模式
初中歷史教學,作為一門以普及基礎歷史知識的課程而言,我們需要認清教與學的關系。顧名思義,“教”指的是老師進行的課程教學;“學”指的是學生展開的歷史知識學習;“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學”是主體,“教”要圍繞“學”而展開。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歷史知識認識和理解程度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尤其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不斷深入的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觀察圖片、閱讀文字、自由討論等過程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也要有效的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提問,主動探索,在對過去的歷史進行發(fā)問的過程中,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得到相關歷史知識更為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社會變遷這一講中,老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舊服飾》、老照片,或圖書《老照片》、《百年中國》、《舊中國大博覽》)等書籍和資料,或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觀看相應的影視作品如(《西洋鏡》、《定軍山>等),在課堂上展示;并設置如中山裝、旗袍的演變過程、照相術的歷史作用等問題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變遷的討論和分析中去。
2、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就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而言,隨著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改革中展開的探究,發(fā)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學手段,其中,以情景式課堂教學[3]、MOOC教學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新型教學手段,在老師、學生以及家長群體中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以情景式教學方式為例,第一,授課可以運用現(xiàn)成素材再現(xiàn)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傳說故事通過視頻、圖畫甚至是VR技術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了解當時的情景;第二,通過課外活動的展開,拓展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如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的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的不畏艱辛,為民造福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實踐之,相互監(jiān)督、一同努力成為一個繼承傳統(tǒng)美德的人;第三,通過課堂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比如在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價值,通過課程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以不同派別的理念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理解和認識,從而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學會用歷史思維看待問題,從而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體驗更加深刻。總的來說,要想讓初中歷史教學取得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和突破,那么勢必需要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模式中帶著興趣更好的學習。
3、增強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無論是新的教學模式還是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措施,歸根結底還需要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良好的溝通和反饋,只有建立良好的交流,那么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具體來說,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對于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首先,初中歷史課程學習,并非一門“灌輸”歷史知識和文化的課程,需要學生能夠在穿插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意義,而要想能夠深入的了解歷史背后的內容,這不但要求學生有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而老師在這個方面能夠給學生很好的指導,因此,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能夠從與歷史老師的交流溝通中獲得更多課本之外的信息和知識,而老師則能夠從學生的存在的疑惑和興趣點更為高效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手段。由此可見,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好交流與溝通,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初中歷史教學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重要舉措[4,5]。因此,我們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反饋機制,通過豐富的交流與反饋措施,讓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4、結語
新形勢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發(fā)展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緊緊把握發(fā)展的目標和趨勢,認清教與學,發(fā)展教學新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那么就一定能夠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初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 39): 111-112.
[2]任斌英,試論新課改下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9:
[3]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