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fā)布人群癌癥生存數據
眾所周知,癌癥的特點之一是病死率高,且短期內不能明顯改善預后,最終評價癌癥防治效果主要是看能否降低死亡率和延長生存期。生存分析是腫瘤臨床研究的重要方法,通常需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計算一定年限以后的生存或死亡,以判斷預后情況。而人群惡性腫瘤的生存分析是反映一個地區(qū)腫瘤負擔、醫(yī)療資源及評價防治水平的重要信息。
隨著我國腫瘤登記工作的發(fā)展,目前動態(tài)監(jiān)測人群發(fā)病死亡機制基本健全,每年腫瘤登記年報能及時提供不同地區(qū)、人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情況,較為可靠地反映癌癥負擔和動態(tài)變化。然而,我國僅少數腫瘤登記處開展了病例隨訪工作,人群生存率始終缺乏有代表性的數據。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于2012年在21個腫瘤登記處開展隨訪和生存分析,對2003—2005年診斷的惡性腫瘤患者開展隨訪信息收集,通過與死因庫的比對和主動收集患者生存狀態(tài)信息,并通過這些地區(qū)人口數據和壽命表計算5年相對生存率。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最終17個登記處的資料納入分析,病例共138,852例,是有史以來覆蓋人群最大的、多中心人群為基礎的生存率分析。
分析發(fā)現,我國人群5年相對生存率為30.9%,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農村。主要癌癥包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城鄉(xiāng)癌癥5年生存率差異顯著,與農村地區(qū)癌癥相關知識普及性差、醫(yī)療資源缺乏、中晚期病例比例偏高、診治水平相對較低有關。而食管癌生存率城市低于農村,可能與部分農村地區(qū)開展食管癌的早診早治項目,從而提高早期癌檢出率有關。
美國最新數據表明,目前癌癥5年生存率已達68%,遠高于我國。比較中美兩國主要癌種的5年生存率可以看出,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癥5年生存率差異不大;而對于預后較好的癌癥如乳腺癌、結直腸癌,我國患者生存率明顯低于美國。我國癌癥患者生存率整體低于美國的原因與癌譜的構成相關,當然也存在防治水平的差異。
在我國開展人群癌癥隨訪和生存分析工作,可反映不同地區(qū)人群癌癥負擔情況,客觀評價癌癥防治效果,可指導癌癥防治策略的調整,對我國不同地區(qū)有的放矢開展癌癥防治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4年,中央轉移支付項目特別增加隨訪工作經費,這將對加強病例隨訪工作的順利鋪開起積極推動作用。
(來源:醫(yī)師報 因版面所限,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