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等教育與巴勒斯坦民族國家之構建*

2015-12-17 20:16:31姚惠娜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加沙

姚惠娜

高等教育對推動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發(fā)展、促進民族國家構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新一代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領導層,促進被占領土的民族主義動員,幫助保存和維持巴勒斯坦民族認同,推動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在沒有國家存在的情況下構建巴勒斯坦民族,并為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做準備。然而,巴以和平進程停滯導致的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的困境給高等教育帶來巨大的危機。本文嘗試從以上問題入手,對高等教育與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的關系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高等教育是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發(fā)展的助推劑

1.高等教育為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領導力量。

巴勒斯坦的傳統(tǒng)精英在1948年戰(zhàn)爭中受到毀滅性打擊,再無力領導民族主義運動。以小資產階級為代表的新生民族主義力量最終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崛起。新一代的巴勒斯坦年輕領導人在委任統(tǒng)治時期建立的新式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大部分畢業(yè)于阿拉伯世界的大學,一般出身于貧窮或中產階級家庭。①Rashid Khalidi,Palestinian Identity: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al Consciousnes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8,p180.他們這種相同的教育經歷是由巴勒斯坦人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狀況決定的。由于缺乏本土高等教育機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巴勒斯坦人主要在阿拉伯世界接受高等教育。這使得開羅、貝魯特和大馬士革的大學成為培養(yǎng)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領導力量的搖籃。1950年,阿拉法特聯(lián)合阿布·伊雅德等同學在埃及開羅大學成立巴勒斯坦學生聯(lián)合會。與此同時,貝魯特美國大學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喬治·哈巴什也在學校組建學生組織。哈立德·瓦齊爾在加沙地帶建立了基層軍事組織,他畢業(yè)于聯(lián)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設立的中學,后進入埃及亞歷山大大學。這些小規(guī)模的秘密組織逐漸發(fā)展成為民族組織網(wǎng)絡,開始領導巴勒斯坦人進行獨立的民族解放斗爭。

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新崛起的民族主義力量也逐漸掌握了巴勒斯坦人的領導權。這些民族主義力量的興起與被占領土高等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密切相關。在民族主義者的不斷努力推動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占領土建立了各種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因以色列占領而無法外出求學的巴勒斯坦青年可以在當?shù)亟邮芨叩冉逃?。本土大學的建立減少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支出,平民子弟也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被占領土大學約70%的生源來自難民營、農村和小城鎮(zhèn)。②Glenn E.Robinson,Building a Palestinian State:The Incomplete Revolution,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7,p.16.高等教育造就的新一代民族主義力量主導了被占領土的地方政治。比爾宰特大學沙比巴(Shabiba)學生運動的領導人馬爾萬·巴爾古提可以說是被占領土新一代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力量的杰出代表。他參與領導了1987年爆發(fā)的第一次因提法達和2000年爆發(fā)的第二次因提法達,后來成長為巴解組織主流派別法塔赫最高層的領導人之一。

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高校師生在反抗以色列占領的斗爭發(fā)揮了積極的領導作用。當今許多著名的巴勒斯坦領導人正是領導第一次因提法達的高校師生。比爾宰特大學教師哈南·阿什拉維(Hanan Ashrawi)是因提法達的重要領導人。她被任命為馬德里中東和會巴勒斯坦代表團的發(fā)言人,是巴勒斯坦代表團的重要成員。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建立后,她擔任了首任高等教育部長,并連續(xù)當選為立法委員會委員。納迦赫大學的阿卜杜勒·薩塔爾·卡塞姆(Abdel Sattar Qasim)后來成為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委員,還在2005年參加總統(tǒng)競選。為鎮(zhèn)壓巴勒斯坦人的反抗,以色列軍事政府封鎖了被占領土的高等教育機構,比爾宰特大學的師生遭到扣押,校長被驅逐,校園被迫關閉。1988年2月以色列政府甚至一度關閉被占領土所有高等教育機構,直到12月才允許部分大學重新開放。以色列破壞了被占領土高等教育機構的正常教學活動,但并不能阻止學生和教師在校園外組織起來。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中出現(xiàn)的全新成員。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高等教育機構在以哈馬斯為代表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勢力的崛起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占領土部分年輕知識分子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新的認同,從宗教中尋求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出路,促進了伊斯蘭激進勢力在高校中迅速擴展。高等教育機構成為伊斯蘭激進勢力招募、動員支持者的重要中心。到第一次因提法達爆發(fā)前夕,被占領土每所高校都建立了獨立的伊斯蘭學生組織。①Reuven Paz,“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lestinian Islamic Groups”,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MERIA),Vol.4,No.2,June 2000.這些伊斯蘭學生組織成為世俗民族主義學生組織的有力競爭者。加沙伊斯蘭大學中伊斯蘭學生組織的勢力尤其強大。這所高校1978年由附屬于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的高中發(fā)展而成。作為加沙地帶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它建立后不久,就在當?shù)氐纳鐣驼紊钪邪l(fā)揮了主導作用。該校的學生會幾乎完全由穆斯林兄弟會控制。②Ibid.曾擔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的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就是加沙伊斯蘭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運動領袖。

2.高等教育促進被占領土的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動員

隨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成為巴勒斯坦民族主義動員的基地。1977~1978學年,在被占領土大學注冊的學生只有2,601人,4年后,人數(shù)就擴大了3倍多。③Glenn E.Robinson,Building a Palestinian State:The Incomplete Revolution,p.21.1987~1988學年,在納加赫大學、比爾宰特大學、希伯倫大學、希伯倫理工大學、伯利恒大學、加沙伊斯蘭大學和耶路撒冷圣城大學等主要大學注冊的學生將近16,000人。如果算上社區(qū)學院和沙里亞學院,就有將近20,000名學生。④Ibid.受高等教育人數(shù)的增長促進了被占領土社會結構的轉變。高等教育造就的新一代精英對當?shù)貍鹘y(tǒng)貴族政治產生了直接挑戰(zhàn)。由于土地所有權被以色列破壞、農民階層日益轉變?yōu)楣蛡騽趧恿﹄A層等因素而受到嚴重削弱的傳統(tǒng)貴族進一步喪失政治地位。

新成長起來的知識精英改進了巴勒斯坦的社會動員形式。被占領土涌現(xiàn)大量的新型社會組織,如研究機構、新聞媒體、專業(yè)協(xié)會、學生組織、青年運動、婦女組織等。在以色列的限制下,被占領土無法建立政黨等政治組織。巴解組織各派別都通過這些新型社會組織進行社會動員,尤其重視在大學生中建立組織,招募新生力量。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首先于1980年在伯利恒大學建立了“進步學生行動陣線(Progressive Student Action Front)”。隨后,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民陣)建立了“學生團結協(xié)會(Student Unity)”,巴勒斯坦共產黨建立了“進步學生聯(lián)盟(Progressive Student Union)”。法塔赫的青年組織“沙比巴”在學生中建立分支機構的時間相對較晚,然而,由于得到法塔赫充裕的資金支持,學生參與程度高,沙比巴在納迦赫大學成功取得學生運動的領導權,將該大學變成反抗以色列統(tǒng)治的領導中心之一。①Hillel Frisch,Countdown to Statehood:Palestinian State Formation in the West Bank and Gaza,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8,p.92.

通過沙比巴等青年和學生組織,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者迅速將少數(shù)精英的政治理想和行為轉變?yōu)楸姸嗍苓^教育的普通青年人的實際社會行動。這些青年和學生組織與其他各種新型社會組織的活動范圍涵蓋教育、慈善、經濟發(fā)展等社會生活各領域,通過提供社會服務,滲透到巴勒斯坦人社區(qū),填補了被占領土的政治空間。第一次因提法達期間,學生組織和已有政治派別以及工會活動家一起,投入到反抗以色列占領的斗爭中,標志著巴勒斯坦社會全面動員起來,社會生活迅速政治化,為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家構建打下基礎。在被占領土民族主義運動高漲的情況下,巴勒斯坦民族主義運動的重點也從黎巴嫩等周邊國家的難民營轉向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3.高等教育機構幫助保存和維持巴勒斯坦民族認同

高等教育機構具有非國家機構的獨特身份以及面向學生的定位,這使其成為培養(yǎng)民族認同的天然輔助設施。1967年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后,當?shù)氐陌屠账固谷藷o法建立準國家機構。為滿足社會的迫切需要,培育民族認同,打下未來國家構建的基礎,他們必須建立以色列無法反對的機構。而大學正符合這個要求。②Ibid,p.59.高等教育機構保存了傳統(tǒng)文化,成為民族意識的載體。巴解組織各派別在大學建立附屬學生組織,積極參與校園政治,領導大學生參與地方活動,將民族主義思想傳播到巴勒斯坦社區(qū)。

通過建立和管理高等教育機構,被占領土民族主義者開始進行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的準備。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國家機構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規(guī)劃、認證和管理,被占領土各大學結構各異,家族和宗教利益成為大學的組織基礎。①Hillel Frisch,Countdown to Statehood:Palestinian State Formation in the West Bank and Gaza,p.66.雖然被占領土建立的大學都是阿拉伯大學協(xié)會成員,但阿拉伯大學協(xié)會并非認證機構。為將這些高校改造成結構統(tǒng)一的制度化機構,建立規(guī)范的高等教育體系,1977年被占領土的民族主義者發(fā)起建立“高等教育委員會”,嘗試通過教育途徑實現(xiàn)民族國家構建的政治目標。高等教育委員會在成員和組織范圍上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被占領土所有高校都是委員會成員大學,由來自成員大學的理事會、管理機構和教師的代表組成委員會大會。這個委員會大會是被占領土自1948年以來第一個將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代表都包括進來的自治的地方公共機構。②Ibid,p.65.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憲章將其目標嚴格限制在教育領域,包括現(xiàn)有機構的發(fā)展、大學之間的合作、建立新的大學和學院、在需要的地方或財政許可的情況下建立研究圖書館、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等。但實際上它的目標完全是政治性的。③Ibid,p.69.1980年2月,高等教育委員會獲得約旦—巴勒斯坦聯(lián)合委員會的承認,得到其100萬約旦第納爾的預算撥款。④Ibid,p.71.

二、高等教育對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的貢獻和不足

鑒于高等教育在民族國家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建立后,大力支持它的發(fā)展,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高等教育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1996年巴民族權力機構設立高等教育部,負責中等教育之后的所有教育工作,后與教育部合并組成教育與高等教育部。大學校長會議負責高等教育部與各個大學的協(xié)調、合作。高等教育部制定實施了“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戰(zhàn)略”,把發(fā)展高等教育作為促進巴勒斯坦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措施,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高等教育課程管理,促進巴勒斯坦高校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1998年12月,巴勒斯坦頒布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了高等教育的目標、高等教育部的職權、高等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等,要求保障學術自由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獨立與神圣。在巴民族權力機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高等教育為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準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一,高等教育機構為巴勒斯坦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人力資源。根據(jù)設立者不同,巴勒斯坦的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分為政府高教機構、公共高教機構和私立高教機構三大類。大部分大學是公共的非營利性機構,主要由學校理事會負責制定政策,校長負責日常管理。根據(jù)教學內容,高等教育機構又可以分為大學、大學學院和社區(qū)學院。大學學習年限不低于三年,一般進行學士級別的學歷教育,有的學??梢蕴峁└呒墑e如碩士、博士等階段的學歷教育。大學學院提供學術或職業(yè)教育,學習年限為2年或3年。社區(qū)學院提供不超過一年的學術或職業(yè)技術教育。這些高等教育機構專業(yè)設置比較齊全,涵蓋了人文、自然科學、商業(yè)、經濟、工程、農學、法律、制藥、醫(yī)學、護理、教育和旅游管理等各個專業(yè)。

自英國委任統(tǒng)治以來,面臨民族生存挑戰(zhàn)的巴勒斯坦人就極為重視教育。在沒有國家、政治局勢前景不明確的情況下,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自身競爭力、克服就業(yè)阻礙,是巴勒斯坦人能夠掌握的有效生存手段。高等教育提供的專業(yè)技術訓練使巴勒斯坦人可以從事醫(yī)生、教師、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等具有較高聲望的職業(yè),從而改善社會經濟地位。因此,巴勒斯坦人尋求各種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即使是在阿拉伯海灣國家和北非等地打工的巴勒斯坦人也努力利用當?shù)氐慕逃Y源取得學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經濟發(fā)展乏力,就業(yè)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巴勒斯坦人尤其是難民中較高的失業(yè)率不但刺激他們去學習技能,推高了其教育程度,而且促使學生盡可能地延長學習年限。200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18~21歲年齡段的巴勒斯坦青年中,44%的人仍在接受全日制教育。就世界范圍來說,這都是很高的比例。而2003年阿拉伯世界其他國家同年齡段青年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比例只有15%。①World Bank,“West Bank and Gaza:Education sector analysi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 to consolidate a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Washington,DC,World Bank,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2006/09/8437915/west-bank-gaza-education-sector-analysis-impressiveachievements-under-harsh-conditions-way-forward-consolidate-quality-education-system,September 7,2006.根據(jù)1997年12月的統(tǒng)計資料②數(shù)據(jù)來源于巴勒斯坦中央統(tǒng)計局,見Birzeit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Palestin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Birzeit:Birzeit University,2002,pp.101 -102.,約旦河西岸(不包括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擁有兩年制大專文憑的人有7.2萬,其中5.1萬人(71%)畢業(yè)于巴勒斯坦的教育機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有6.6萬,其中2.7萬人(41%)畢業(yè)于巴勒斯坦的教育機構;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有6,100人,其中1,000人(14%)畢業(yè)于巴勒斯坦的教育機構。2000~2001學年,巴勒斯坦高校共有在校大學生7.5萬多人,而1994~1995學年只有2.8萬人,平均每年增加新生8,000人。但同期社區(qū)大學學生增加較少,只是從4,000人增至5,000人。③Birzeit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Palestin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Birzeit:Birzeit University,2002,p.103.2009~2010學年,巴勒斯坦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共有在校生196,625 人。①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Palestinian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2010.

第二,高等教育提高了巴勒斯坦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巴勒斯坦傳統(tǒng)觀念將女性的活動范圍局限在家庭之內,不重視她們接受學校教育的問題。聯(lián)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設立的各級學校,確保了難民兒童接受教育,同時也提高了女童的初級教育入學率。隨著巴勒斯坦基礎教育的逐漸普及,中小學在校生人數(shù)的性別差異日漸縮小。本地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為完成中學教育的女生提供了更多深造機會。比爾宰特大學2002年發(fā)布的人力資源發(fā)展報告顯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女性占男性人數(shù)的58%,但在30歲以下年齡段的人群中,男女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②Birzeit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Palestin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pp.102-103.第二次因提法達爆發(fā)后,巴勒斯坦經濟形勢惡化,男生過早地進入勞動力市場,輟學率增加,導致中學階段女生的比例開始超過男生。③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2014 -2019:A Learning Nation,2014,p.23.相應地,進入大學的女生也比男生多。2008~2009學年,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的畢業(yè)生中,女生的比例達到58.5%。④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Palestinian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2010.巴勒斯坦女性不僅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shù)增多,在高等教育的學歷層次上也有所提高,一些女生取得了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巴勒斯坦各高等教育機構中就有28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女教師。⑤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2/2013.然而,巴勒斯坦女大學生在專業(yè)選擇上的性別色彩仍十分突出。雖然有一些巴勒斯坦女性進入工程科學、計算機編程等以男性為主導的學科領域,但受社會傳統(tǒng)文化影響,巴勒斯坦女大學生多選擇教育、社會工作、人文、護理和理療等專業(yè),畢業(yè)后從事的大多也是幼教、小學教師、護士等符合傳統(tǒng)女性社會角色定位的工作。

巴勒斯坦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高等教育仍不能滿足當?shù)厍嗄甑纳龑W需求。從第一所大學建立到現(xiàn)在,只不過四十幾年,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已經有14所傳統(tǒng)大學、18所大學學院、20所社區(qū)學院和1所開放型大學⑥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Palestinian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2010.,是阿拉伯世界除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以外擁有高等教育機構最多的地區(qū)之一。當?shù)卮髮W入學率也很高。在18~24歲年齡段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40%,即使與中等收入國家相比,也處于前列。①World Bank,“West Bank and Gaza:Education sector analysi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 to consolidate a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Washington,DC,World Bank,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2006/09/8437915/west-bank-gaza-education-sector-analysis-impressiveachievements-under-harsh-conditions-way-forward-consolidate-quality-education-system,September 7,2006.但巴勒斯坦青年對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這與當?shù)厝丝诮Y構密切相關。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平均每個婦女生育8個孩子,九十年代生育率相對下降,但1990~1995年仍然保持了6.61的高生育率,直到2005~2010年生育率才降到4.42。②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2 Revision”,Available on:http://esa.un.org/unpd/wpp/unpp/panel_indicators.htm,2012.長期的高生育率導致人口結構中青年所占比例相當高。15~24歲年齡段的青年人在1985年時占總人口的20.3%,到2010年則占總人口的21.4%。③Ibid.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建立后,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基礎教育逐步普及。與1999~2000學年相比,2005~2006學年小學和中學入學率增加將近25%,12歲以下兒童入學率幾乎達到100%,90%多的小學生能夠升入中學。這種基礎教育發(fā)展水平在整個中東地區(qū)都處于領先地位。④World Bank,“West Bank and Gaza:Education sector analysi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 to consolidate a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Washington,DC,World Bank,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2006/09/8437915/west-bank-gaza-education-sector-analysis-impressiveachievements-under-harsh-conditions-way-forward-consolidate-quality-education-system,September 7,2006.小學和中學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相應地增加了對大學尤其是本科教育的需求。急速擴展的高等教育機構也無法容納暴增的學生。1996~1997學年,在傳統(tǒng)大學入學申請者中,只有78%的人能成功;而在社區(qū)大學入學申請者中,只有53%的女生和74%的男生能如愿。⑤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Women and Men in Palestine:Trends and Statistics”,Ramallah,1998,p.58.尚有大批年青人亟需高等教育機會。

受政治、社會和經濟環(huán)境限制,巴勒斯坦高等教育的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盡管設置有教育、人文、自然科學、醫(yī)學、工程和通信技術等將近300個專業(yè),實際上各高校教學內容同質化嚴重,一些學科只是處于起步階段。高校研究能力整體不足,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明顯落后,只有部分學科能夠提供碩士階段的研究生教育。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2012~2013學年,具有博士學位的高校教師共有3,119名,占教師總數(shù)的44%。⑥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2/2013.由于學生數(shù)量連年增長,學生與教師比例持續(xù)升高,原有教師的教學負擔過重,只好大量聘用兼職教師,客觀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各高校的硬件設施原本有限,更無法適應學校招生擴大的規(guī)模和速度。圖書館藏書和期刊數(shù)量少、實驗設備不足等問題都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文理科發(fā)展不均衡、職業(yè)技術教育不足是巴勒斯坦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在主要依靠阿拉伯國家大學提供高等教育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已經存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建立后,各高校文理科發(fā)展不平衡的局面沒有改善。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專業(yè)的學生遠遠超出當?shù)鼐蜆I(yè)市場能夠容納的數(shù)量。理工類各專業(yè)師資有限、學科建設欠缺仍是普遍存在的情況。畢業(yè)于自然科學、數(shù)學、計算機、醫(yī)學、工程和農學等科學領域的學生只能占到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左右。1997年9月底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在完成高等教育的25~44歲年齡段巴勒斯坦人當中,只有36%的人就讀的是理工類專業(yè)。①Birzeit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Palestin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p.102.

職業(yè)技術教育對巴勒斯坦的發(fā)展及減輕貧困至關重要。但被占領土的大學在設立時就缺乏職業(yè)技術教育內容。雖然約旦河西岸70%的居民生活在人口數(shù)量不足5,000的小聚居區(qū)內,農業(yè)生產占約旦河西岸國民生產總值(GNP)的30%,但當?shù)卮髮W的課程中也很少有關于農業(yè)計劃和發(fā)展的內容。②Philip E.Davies,“The Educated West Bank Palestinians”,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Vol.8,No.3,Spring 1979,p.69.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巴勒斯坦學生也不愿意接受職業(yè)技術教育。1975~1976學年,在聯(lián)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設立的職業(yè)和技術培訓學校中,包括師資培訓學校學生在內,只有4,500名學生。③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General of the UNRWA for Palestine Refugees in the Near East,General Assembly,Official Records Supplement,no.13,轉引自 Muhsin D.Yusuf,“The Potential Impact of Palestinian Education on a Palestinian State”,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Vol.8,No.4,Summer 1979,p.81.職業(yè)技術教育和培訓雖然受到巴勒斯坦教育和高等教育部、勞動部等部門的重視,但愿意接受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學生仍然不多。2001~2002學年,巴勒斯坦選擇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學生只占學生總數(shù)的3%。④Birzeit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Palestin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2,p.99.

再次,大學生培養(yǎng)與當?shù)亟洕l(fā)展不匹配。巴勒斯坦高校文理科失衡、缺乏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學生培養(yǎng)狀況使高等教育嚴重脫離當?shù)貏趧恿κ袌龅膶嶋H需求和就業(yè)現(xiàn)實。大學課程設置也無法滿足當?shù)亟洕l(fā)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大學生缺乏就業(yè)技能。其直接后果就是25%以上的大學畢業(yè)生失業(yè)。①State of Palestine,Ministry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2014 -2019:A Learning Nation,2014,p.13.雖然如此,大學畢業(yè)生在就業(yè)方面仍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失業(yè)率低于只有小學或中學教育程度的人。在擁有大學文憑的人口中,女性失業(yè)率高于男性。由于適合知識女性的就業(yè)崗位較少,曾一度出現(xiàn)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失業(yè)率越高的情況。另一方面,受經濟發(fā)展水平限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對高級人才的需求程度較低。以色列勞動力市場雖然向巴勒斯坦人開放,但主要雇用受教育程度低的非熟練工人。巴勒斯坦私營部門能夠提供的就業(yè)崗位非常有限,公共服務部門成為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的主要渠道。教育部門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中最大的用人單位,這導致教育專業(yè)的大學生急劇增長。耶路撒冷開放大學中,一半的學生在學習教育專業(yè);教育也是傳統(tǒng)大學中學生人數(shù)最多的專業(yè),占學生總數(shù)的23%。②World Bank,“West Bank and Gaza:Education sector analysis—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and the way forward to consolidate a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Washington,DC,World Bank,http://documents.worldbank.org/curated/en/2006/09/8437915/west-bank-gaza-education-sector-analysis-impressiveachievements-under-harsh-conditions-way-forward-consolidate-quality-education-system,September 7,2006.2005年,教育和高等教育部新增2,200個教師崗位,吸引了2.5萬多名畢業(yè)生申請。

除了就業(yè)市場的限制外,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還不時遭受以色列的封鎖與占領,法塔赫和哈馬斯的沖突也導致巴勒斯坦內部政治局勢動蕩,這都促使巴勒斯坦高級人才移民,向外尋求發(fā)展。廣闊的中東地區(qū)勞動力市場,尤其是阿拉伯產油國曾經吸納了大量巴勒斯坦高級人才。巴勒斯坦教師、工程師、醫(yī)生和管理人員在阿拉伯海灣國家的發(fā)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海灣危機后,由于海合會國家的限制政策,巴勒斯坦人向阿拉伯產油國的移民減少,向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移民的人數(shù)增多。高級人才在巴勒斯坦移民中占有很大比重。2008年的抽樣調查顯示,巴勒斯坦每年的向外移民中,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是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高級人才。估計巴勒斯坦每年向外移民2至3萬人,這意味著每年有五六千高級人才離開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③Yasser Shalabi,“Highly-Skilled Migration i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oPt):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s”,Robert Schuman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http://cadmus.eui.eu/bitstream/handle/1814/13680/CARIM_ASN_2010_26.pdf?sequence=1,2010.當年對醫(yī)療和教育領域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士進行的調查表明,他們中將近31%的人在考慮移民。④Ibid.

三、巴勒斯坦民族國家構建的困境與高等教育的危機

巴勒斯坦尚不是具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外部邊界由以色列控制,內部領土則被以色列檢查站、定居點以及連接各定居點的公路分割包圍,一些地方還處于以色列的軍事占領之下。根據(jù)1994年巴以雙方簽署的《巴黎經濟草案》規(guī)定,以色列在本國口岸對運往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物資征收關稅,再移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以色列代替巴民族權力機構向在以就業(yè)的巴勒斯坦人征收所得稅,并有權保留25%,巴勒斯坦人繳納的醫(yī)療保險全部交給巴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財政部代表每月會晤一次,就向巴方移交的稅款數(shù)額達成協(xié)議。巴勒斯坦對進口依賴嚴重,這些進口大部分通過以色列進行。因此,以色列轉交的代征稅款就成為巴民族權力機構的主要財政收入,如果不算國際援助,占財政總收入的60%還多。

巴勒斯坦人民建立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家的目標只能在巴以和平進程的最終階段實現(xiàn)。根據(jù)1993年9月13日巴解組織與以色列簽署的《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巴勒斯坦最終地位談判應在1999年5月4日前解決。由于雙方極端勢力的阻撓和政局的多次變化,巴以和平進程一再受挫。2000年阿克薩起義爆發(fā)后,巴以和平進程停滯,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至今未能建立。民族國家構建的困境使巴勒斯坦高等教育陷入巨大的危機。

首先,動蕩的政治局勢是高等教育最大的威脅。除檢查站外,以色列還設置路障、土墩、壕溝等阻礙當?shù)厝藛T流動。自2002年開始修建的隔離墻更是一條無法跨越的地面障礙,直接阻斷了通往各種教學設施的道路。即使在巴以關系穩(wěn)定時期,高校師生通過眾多的檢查站到達學校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雙方關系緊張時期,以色列的封鎖和宵禁、對約旦河西岸內部以及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帶之間人員流動的限制,阻礙著各高校師生順利到達學校。公路上的一個以色列檢查站就可以使高校教學活動停止幾天甚至數(shù)周。第二次因提法達爆發(fā)后,封鎖使學生和教師無法按時到校,部分高校教學設施處于以色列的包圍封鎖之中,一些校園不時關閉,教學活動被迫停止。只是在封鎖減少后情況才有所好轉。為盡量減少危險,高等教育部不得不允許學生到其他高校就近上課。

沖突不僅限制了人員往來,還破壞了各高校正常的教學活動。第二次因提法達期間,希伯倫大學校園被關閉長達兩年時間,部分教師在當?shù)氐碾s貨市場和學生會面。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后,以色列的限制更加嚴格,拒絕持有外國護照的巴勒斯坦人入境或勒令其限期離境。很多高校教師由于在外出求學期間被注銷了巴勒斯坦當?shù)氐纳矸葑C件,甚至無法再次入境。受各種不利條件限制,正常的教學課程有的被迫壓縮課時提前結課,有的因沒有機會授課而只好成倍延長課時,有些課程甚至被迫取消。在以色列的占領下,學習過程碎片化成為巴勒斯坦高等教育的標志,對教育質量的關注也不得不轉到生存斗爭方面。

除以色列的限制外,哈馬斯與法塔赫的沖突也使得加沙地帶與約旦河西岸進一步隔絕,加沙地帶的大學生無法到達位于約旦河西岸的學校,約旦河西岸的師生也無法去往加沙地帶。

其次,經費嚴重缺乏也限制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的經費來源于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撥款、學費、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捐助、大學研究中心的收入以及與外國大學的共建。巴民族權力機構從2002年開始每年向高等教育機構撥付2,000萬美元的經費,2009年漲到3,400萬美元,2011年高等教育經費預算達到9,000萬美元。第二次因提法達爆發(fā)后,控制著巴勒斯坦邊境的以色列政府經常停止向巴方轉交代為征收的關稅,導致巴民族權力機構的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對高等教育機構的撥款通常每年只能達到預算的60%。①European Commission,“Higher Education i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http://eacea.ec.europa.eu/tempus/participating_countries/overview/oPt.pdf,July,2012.

阿拉伯世界和國際組織的援助曾是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機構重要的經費來源。阿拉伯世界的援助自海灣戰(zhàn)爭后就大幅減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后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援助目標,新成立的人權組織等團體也分流了許多西方援助,直接針對高等教育機構的捐助非常有限。歐盟通過“和平項目”在機構建設、人員和學術交流、學術研究等領域對巴勒斯坦的大學進行援助。該項目發(fā)起于1991年,在歐盟委員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的資金支持下,由12所歐洲大學與耶路撒冷圣城大學、納加赫大學、比爾宰特大學、伯利恒大學、加沙伊斯蘭大學和希伯倫大學等巴勒斯坦6所大學簽訂“巴勒斯坦—歐洲教育領域學術合作(Palestinian-European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協(xié)議。“和平(PEACE)”一詞即該項目名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巴民族權力機構建立后,和平項目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目前成員范圍擴大到歐洲52所大學和巴勒斯坦12所大學。

在財政撥款和捐贈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各高校只好通過提高學費來彌補赤字。除了聯(lián)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所屬的高校外,巴勒斯坦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都向學生收取學費。目前,學費收入已經占這些高校經費來源的60% ~70%。①European Commission,“Higher Education i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http://eacea.ec.europa.eu/tempus/participating_countries/overview/oPt.pdf,July,2012.巴勒斯坦的大學生主要依靠家庭、政府和私人機構貸款支付學費。由于巴以沖突對經濟發(fā)展造成的不良影響,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家庭普遍承受著失業(yè)率上升帶來的經濟困難。免息的學生貸款也因償還率低、國際機構和政府撥款不能保證而難以為繼。無力負擔學費的貧困大學生只好選擇退學或延長學習時間。學費連年上漲則將更多的貧困學生推向退學的邊緣。比爾宰特大學的學生2013年甚至到總理辦公室前抗議學校大幅提高學費。

經費缺乏嚴重損害了高等教育質量。為節(jié)約經費,很多高校不得不削減教職人員,壓縮教學內容。高校教師的工資無法合理、及時地發(fā)放。2012年,比爾宰特大學的教師就罷課抗議收入過低。包括納加赫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則通過擴大招生規(guī)模增加學費收入,導致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也難以保障。

猜你喜歡
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加沙
以軍持續(xù)空襲加沙
何以為家
收葡萄
囚犯日
打回去
中國人同情苦難加沙
加沙死訊
海晏县| 太保市| 镇康县| 镇远县| 秭归县| 介休市| 贞丰县| 伊金霍洛旗| 利津县| 平阳县| 永兴县| 深泽县| 凤阳县| 厦门市| 乌苏市| 磴口县| 调兵山市| 连平县| 台前县| 南川市| 武义县| 静乐县| 高平市| 鲜城| 剑河县| 乐昌市| 烟台市| 罗城| 徐闻县| 扎鲁特旗| 岗巴县| 吉安县| 渝北区| 阿克| 康保县| 宜黄县| 于田县| 聊城市| 濮阳县| 连云港市|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