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東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zhàn)的一天來到了!
……
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首家喻戶曉的抗日歌曲曾經(jīng)激勵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英勇抗敵;在和平年代,它仍然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奮勇前進。
《大刀進行曲》的詞曲作者麥新,原名孫培元,祖籍江蘇常熟,1914年出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1936年,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制造“濟南慘案”的影響,他參加了上海市民舉行的示威游行,同年還加入了“歌曲作者協(xié)會”“歌曲研究會”,向冼星海學習作曲和指揮,并開始進行初期創(chuàng)作。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麥新參加了上海歌詠界戰(zhàn)時服務團,并成為該團領導者之一,從事慰勞傷兵、教育難民的工作。麥新得知,抗日戰(zhàn)爭初期,國民革命軍將領宋哲元率領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在河北省、熱河省交界一帶的長城隘口喜峰口與日軍展開白刃格斗,并取得大勝。受大刀隊英勇事跡的感染和鼓舞,他帶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一氣呵成譜寫了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從此,這首歌開始在巷弄間被人們詠唱,不久便傳遍了整個上海灘,后來又傳遍全中國,成為抗戰(zhàn)時期家喻戶曉的歌曲。《大刀進行曲》最初發(fā)表時還有個副題“獻給二十九軍大刀隊”,歌詞的第二句原為“二十九軍的弟兄們”,后因唱遍全國,遂改為“全國武裝的弟兄們”。同年8月8日,當時的國民救亡歌詠協(xié)會在上海文廟舉行音樂會,自發(fā)而來的1000多名群眾以激昂的情緒高唱《大刀進行曲》,人越唱越多,越唱越是激動。親自指揮的麥新尤為振奮,指揮棒被激動地揮斷后,他就攥起拳頭繼續(xù)指揮。合唱者們此時也唱得熱血沸騰,原曲的第一句竟被唱得有所變調(diào),結果使該曲顯得更加勇猛、更加剛勁有力。這無意中變化的曲調(diào)竟被延續(xù)至今。
除《大刀進行曲》外,麥新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向前沖》《馬兒真正好》等60余首歌曲,編寫歌詞《九一八紀念歌》《犧牲已到最后關頭》《保衛(wèi)馬德里》等20余首,并寫了《關于創(chuàng)作兒童歌曲》《略論聶耳的群眾歌曲》《談特點》等音樂論文。
1945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長期從事群眾音樂工作的麥新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工作,轉(zhuǎn)而成為了一名黨的專職干部。他隨陳毅赴華東等地工作,后又轉(zhuǎn)赴東北。1946年2月,經(jīng)組織分配,麥新來到哲里木盟(今通遼市)開魯縣工作,先后任縣委秘書、縣委機關黨支部書記、城關區(qū)區(qū)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等職。1946年6月6日,麥新在縣委開完會返回的途中,在劉祥營子南蘆家段附近遭遇土匪的埋伏。他命令一名通訊員帶著黨的文件火速轉(zhuǎn)移,他和另外一名通訊員與土匪周旋,身中四彈后落馬,壯烈犧牲,年僅33歲。
為紀念麥新,開魯縣在白塔公園南端修建了麥新紀念館,并將其作為追憶革命歷史、振奮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麥新和他用愛國豪情譜寫出的《大刀進行曲》依然響徹在我們的耳畔、激蕩在我們的心里,他的英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