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冰穿二江與高駢改府河

2015-12-15 07:59陳渭忠編輯
中國三峽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羅城李冰都江堰

文/陳渭忠 編輯/任 紅

李冰穿二江與高駢改府河

文/陳渭忠 編輯/任 紅

思蜀園的治水豐碑

成都市中心城區(qū),流淌著兩條河,一條名府河,一條名南河,府河與南河相匯處,有一座思蜀園。園內(nèi)水池正中紅色料石砌成的大園壇邊緣上刻有“水的豐碑”四字,水池四周直立五根高大的天然石柱,仿效古蜀國開明時期的“石筍”。其中四根“石筍”的中段,有古人治水浮雕,或開山鑿石,或揮鋤挖土,或運送建材,或指揮施工。并分別鐫刻“鱉令治水患”、“李冰穿二江”、“文翁開湔口”、“高駢改府河”四組篆字,昭示成都水文化的四個重要歷程,由史學(xué)家譚繼和撰寫碑記。

“李冰穿二江”碑記載:“世人多知都江堰,鮮知有二江。二江者,古郫江、撿江,今府河、南河之前身也。實乃都江堰渠首工程之延續(xù)。戰(zhàn)國秦時蜀郡守李冰,率民開二江成都之中,既可行舟,復(fù)用灌溉,川西平原賴都江堰,而成沃野千里之陸海;成都因二江水,而為居給人足之天府。都江堰與二江,皆為成都發(fā)展的搖籃,世界水利史的奇觀,李冰則其締造者也?!?/p>

“高駢改府河”碑記載:“唐代成都,土富人殷,并號揚益,俱為重藩。為適應(yīng)城市發(fā)展需要,僖宗時節(jié)度使高駢創(chuàng)筑羅城,擴大市區(qū);復(fù)開縻棗堰,引郫江水自南移北,由城西環(huán)城北轉(zhuǎn)繞城東,南匯于錦江,遂成今日兩江抱城之城市格局。水為城市發(fā)展之根本,此舉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于蓄殖商賈,皆大有益焉,民至今受其賜?!?/p>

李冰穿二江

戰(zhàn)國中期,中原地區(qū)七雄并起。商鞅變法后,秦國日益強盛,為實現(xiàn)其并吞六國一統(tǒng)天下之宏愿,秦惠王二十一年(前316年),秦國大夫張儀、大將司馬錯率兵越過秦嶺,一舉消滅巴蜀。秦滅蜀后,張儀、張若筑成都城,以大城(又稱龜城)為蜀郡治,少城為成都縣治。秦把蜀地作為支撐其統(tǒng)一六國的大后方,興修水利,發(fā)展水運,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主持了都江堰的興建。

史書是這樣記載都江堰的,西漢司馬遷《史記·河渠書》:“于蜀,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享其利。”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秦昭王得田廣之議,伐蜀郡平之后,命李冰為守,開成都兩江,興迪溉田萬頃以上。”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撿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边@些記載,都把“成都二江”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這是因為都江堰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渠首樞紐與“成都二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渠首樞紐,都江堰如何化害為利;沒有“成都二江”,都江堰怎能滋潤天府。都江堰的早期工程主要是鑿離堆、開二江,把成都平原上散亂的區(qū)間河流整治成兩條骨干水道,并引入豐富的岷江水源。東漢崔寔《政論》:“蜀郡李冰鑿離堆,通二江,益部至今賴之?!?/p>

“成都二江”是指哪兩條江?司馬遷沒有點明,常璩則明確指出是郫江和撿江。撿江又稱流江,南北朝任豫《益州記》:“二江者,郫江流江也?!薄俺啥级庇质乾F(xiàn)在的哪兩條河呢?學(xué)術(shù)界有不同的詮釋。筆者贊同譚徐明教授所著《都江堰史》的論述:“二江實際上是都江堰進入秦蜀郡治所的兩條河渠,演變至今上段為走馬河及其分出的兩條支渠(油子河、清水河),下段為今成都的府河和南河?!?/p>

“二江”又是怎樣流經(jīng)成都的?歷史上系二江并流,東晉常璩《華陽國志》與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均記為“雙過郡下”。此外,還有不少文人的詩賦可以佐證,西漢楊雄《蜀都賦》:“兩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西晉左思《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唐李白《登錦城散花樓》:“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唐岑參《登張儀樓》:“樓南兩江水,千古長不改”。

秦漢時期成都河湖水系以及二江上七橋布局圖

“二江”位居成都城南,西向東流,雙過郡下?!皟山砥涫小?,商市就沿江發(fā)展起來,“市張列肆,萬商之淵”,“貨賄山積,羅肆巨千”,由此可見其盛況。成都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城、少城是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二江之北,居高處;二江位于大城少城之南,居低處,且離城池較遠。這種格局,使城池與江河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既有舟楫之利,又少洪水之患??v使發(fā)生洪水,也不易形成災(zāi)害。成都,自秦代建城,至唐代中葉,大約一千年間少有大水災(zāi)記載,杜甫《石犀行》贊曰:“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夸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p>

在張儀、張若筑成都城約60年后,成都變成一座濱江城市,從而改變了其地理位置封閉的劣勢?!岸睘槌啥紶I造出一水通天下的黃金水道,經(jīng)長江,東通楚湘而江淮;過靈渠,南達嶺南而番禺。“云帆龍舸下?lián)P州”、“門泊東吳萬里船”、“蜀麻吳鹽自古通”、“浪里爭迎三蜀花”,這些詩句生動地記錄了古代成都與沿海商貿(mào)往來之盛況。都江堰建堰初期,航運功能置于首位,這條黃金水道于秦浮江代楚統(tǒng)一六國,于漢東定三秦伐滅項羽,乃至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運送給養(yǎng)支援前方,都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二江”灌溉三郡,使成都平原“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成為“沃野千里”的“陸?!保八祻娜恕钡摹疤旄?,在西蜀大地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農(nóng)業(yè)文明?!岸睖贤宋鞑颗c東部的聯(lián)系,使成都經(jīng)濟繁榮,文化鼎盛,地位提升,成為“揚一益二”的“喧然大都會”,在古蜀之都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城市文明。“二江”水量豐沛,水質(zhì)優(yōu)異,舟楫如梭,仕女如畫,風(fēng)和日麗,水綠天青,水景觀與水環(huán)境顯著提升,在活水成都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生態(tài)文明。

高駢改府河

唐咸通十年至十一年(869-870年),南詔軍兩次進犯成都,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西川之民,聞蠻冠將至,爭走入成都。時成都但有子城,亦無濠。人所占地,各不過一席許。雨則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訶池泥汁,澄而飲之?!?/p>

乾符二年(875年)正月,高駢(821~887年)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鑒于成都城池狹小,有城無濠,不利防犯。乾符三年(876年)六月,高駢上表朝廷,請求展筑羅城,羅城者,包羅原舊城的外城也。得到僖宗興許后,是年八月全面動工。整個工程十分浩大,包括擴城池、筑城墻、堰縻棗、改郫江四個項目?!顿Y治通鑒·唐紀》:自八月癸丑筑之,至十一月戊子畢功。”工期105日,耗資115萬貫,用工960萬工日。

關(guān)于擴城池、筑城墻工程,高駢《筑羅城成表》記曰:“奉詔書,令臣斟酌,興許版筑,冀盛藩維。遂乃相度地形,揣摩物力,不思費耗,只系安危。趣十縣之一丁,抽八校之將校,分其地界,授以城基。運土囊而子來,持石杵而云集,大興畚鍤,廣被資糧。五千堵之周回,川中捍蔽;百萬人之筑起,空里巍峨。日居月諸,功成事立,金湯既設(shè),鐵壅如堅??氐氐乐?,徙云入寇;縱云梯之強立,無計登陴?!闭怪_城,工程浩大,高駢調(diào)動州縣官員主管工程,征集十萬民工輪流服役,采用分段包干辦法,突擊施工。新建之羅城,周長二十五里,高二丈六尺,底寬二丈六尺,頂寬一丈,陴(女兒墻)高四尺。并建樓櫓廊廡5608間。秦城只筑土為之,羅城始于外側(cè)砌以磚甓。城門外設(shè)擁門(又稱壅城、月城),城四隅設(shè)曲角,環(huán)城開十門。唐以后各代,羅城雖經(jīng)更筑,規(guī)模終無大改。

唐乾符三年(876年)后“成都二江”水系圖

關(guān)于堰縻棗、改郫江工程記載較多,中和四年(884年)王徽《創(chuàng)筑羅城記》:“(羅城)其外,繚以長堤,凡三十六里?;蛞詾閴q,或鑿地以城濠?!彼巍遁浀貜V記》:“自唐乾符中,高駢筑羅城,遂作縻棗堰,轉(zhuǎn)內(nèi)江水從城北流,又屈而南,與外江水合。”《方輿勝覽》:“高駢未筑羅城,內(nèi)外江皆從城西入,自駢筑城,遂從西北作縻棗堰,內(nèi)江繞城北而東,注于外江?!币陨弦乃Q內(nèi)外江,是以成都城池為視點,“二江”并流時,郫江居內(nèi)稱內(nèi)江,流江居外稱外江。引文中所稱縻棗堰在成都西北,有學(xué)者認為即今之九里堤。宋楊甲《縻棗堰記》:“縻棗堰者,殺湍悍之巨防也?!摈銞椦邞?yīng)是堤防工程,兼具防洪與導(dǎo)流作用。

郫江改道后,成都城北、城東、城南三面臨水,而城西郫江故道,遂無源自竭。高駢又于羅城西側(cè)開鑿西濠以衛(wèi)城池。唐杜光庭《神仙感遇記》:“高駢筑羅城,自西北鑿地,開清遠江(即郫江、油子河、府河),流入東南,與清城江(即流江、錦江、南河)合流。復(fù)開西濠,自閶門之南,至甘亭廟前與大江(即流江、錦江)相合,環(huán)城為圈?!蔽麇┐笾孪喈?dāng)于今之西郊河、飲馬河。

高駢筑羅城,改郫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御的需要。堅固的城墻,寬深的城壕,為成都筑起了一道固若金湯的城防線,增添了一道“二江抱城”的新景觀。同時也帶來區(qū)間洪水的威脅和防洪壓力,兼之疏于管理、河湖淤塞。五代至北宋期間成都平原處于多雨時期,終于在后蜀廣政十五年(952年),成都發(fā)生了一場毀城之災(zāi)。宋張?zhí)朴ⅰ妒駰冭弧罚骸昂笫袷迥炅滤啡?,蜀后主宴教坊,俳?yōu)作二龍斗。須叟,天昏地暗,大雨雹。明日,灌口奏岷江大漲,鎖孽龍?zhí)庤F柱頻撼,其夕,大水淹城,壞延秋門,水深丈余,溺數(shù)千家?!倍鸥Α妒小分小笆袢笋婵湟磺лd,泛溢不近張儀樓”終成千古絕唱。高駢完成筑羅城、堰縻棗、改府河的浩大工程后,僖宗下詔褒獎,高駢受封進爵,由此權(quán)傾一時,光啟三年(887年)其被部將所殺,死于揚州,終年66歲。

高駢筑羅城,改府河,使成都城市河流的格局發(fā)生重大改變。自李冰穿二江到高駢改府河,“二江并流”格局歷時1130余年宣告結(jié)束。自高駢改府河,“二江抱城”的格局又經(jīng)歷1130余年,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成都城市的獨具特色。

猜你喜歡
羅城李冰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仫佬族刺繡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基于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護研究——以羅城大勒峒村為例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記
——
李冰與都江堰
農(nóng)村基層組織黨風(fēng)廉政建設(shè)羅城的實踐與啟示
羅城果林水肥一體化應(yīng)用效果分析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