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
【摘要】 本文根據自身的教育實踐與體會,從四個層面論述了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聆聽的幾種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靜中聽,從興趣與習慣等反面分析了創(chuàng)設情境與靜聽音樂的重要性,巧設問題思中聽,分析了以生為本,教師提問的藝術性與科學性,尋找要素對比聽,從尋找與對比要素兩方面感知了音樂要素的可比性,追蹤主題反復聽,分析了用演唱、分辨等方法記憶主題、反復聆聽、強化體驗,突出了音樂主題在欣賞教學中的核心性。
【關鍵詞】 音樂欣賞 情境 聆聽 問題 音樂要素 主題音樂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9-017-020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可見聽覺在音樂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在音樂欣賞課中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聽什么?”,“怎么聽?”,只有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習慣,懂得如何去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感受體驗音樂,從而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在音樂欣賞課中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聆聽?從許多課改后的優(yōu)質課與成功的教學經驗中我們可以吸取與學習,總結起來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情境靜中聽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叩門磚,它的設計能直接影響到課的成效。新穎靈活的導入,能直接將學生帶入課堂主題,并輕松愉快地學習;老套陳舊的導入,將會使學生喪失興趣,缺乏動力。
現(xiàn)在的學生活潑好動、個性十足,對此我們應該做到因材施導。我們應根據他們的年齡層次與興趣愛好,結合時下最流行的元素與節(jié)目,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導入,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時,教師直接播放幾段有關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等,讓學生聆聽,親近自然,想象在雷鳴電閃、暴雨傾盆的天氣狀態(tài)下奧地利人們將會懷著怎樣的心情跳波爾卡,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緊接著學生會充滿期待的想聽這首樂曲,促使學生從“要我聽”變成“我要聽”。如在《影視金曲》這個單元,教師采用中央電視臺《開門大吉》這個欄目的游戲方式,聆聽經典的影視音樂,讓學生說出這些音樂的曲目名稱以及源自于哪部影視作品,學生們個個都會熱情高漲,積極響應。
2.安靜聆聽,形成習慣
安靜地聆聽音樂是欣賞活動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音樂聆聽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安靜、專注地聆聽呢?
首先要創(chuàng)設安靜的環(huán)境。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學生是很難靜下心來欣賞音樂的。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以嚴謹的態(tài)度、提示的方式讓學生們“打開耳朵、合上眼睛、閉上嘴巴”安靜下來,讓學生在安靜的氛圍中去聆聽。
其次要調整學生的狀態(tài)。學生傾聽音樂時常表現(xiàn)出的“無精打采”、“游離音樂”等不良狀態(tài),嚴重影響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可在聽賞前,努力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聽的欲望,在有興趣的基礎上聽賞。
最后要做到榜樣示范,共同靜聽。讓學生學會安靜聆聽,教師首先要用心聆聽。每當音樂響起時,教師要身臨其境地融入音樂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安靜聆聽,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切忌在聽音樂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每段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不停地提示、解說,從而影響整個音樂的完整性與美感,在此“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最好的境界。長此以往,認真安靜地聆聽習慣將會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心中。
二、巧設問題思中聽
1.以生為本、巧妙設問
在欣賞音樂時學生的注意力是很難持久的,有時會走神甚至發(fā)呆,這與老師沒有針對欣賞的音樂巧妙設計有效提問有關。音樂欣賞常規(guī)教學中存在著兩個極端:第一種是“例行程序無提問式”教學,教師先簡單做歌曲和曲作者介紹,再播放音樂完整聽,再分段聽……整堂課從頭聽到到尾,無一個提問,學生們盲目、無意識地聽,一個個無精打采、心不在焉,聽完后頭腦一片空白,心里一片茫然。這樣的教學效果不僅是無效的,更是毫無美感可言。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覺得音樂課太枯燥、太單調。第二種就是“設心處慮無效提問式”教學,在欣賞教學中教師不停地無效提問,不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便讓學生回答,整堂課看似教學處處有設計,師生互動頻繁,學生要么信口開河隨意應付,要么干脆閉口不說,這也是一種無效課堂。在這樣“咄咄逼問”的緊張氣氛中,學生哪能放松心情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體驗呢?
這種無效提問癥結有三:一是問題太大、太泛,沒有指向性,學生無從回答。如,聽完樂曲后問:“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說說對樂曲的印象?這是一段怎樣的音樂?”;二是問題太深、太難,沒有代表性。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層次與實際水平,學生回答不出。如剛聽完一首現(xiàn)代流派的音樂作品便問“你覺得它跟一般的古典音樂有什么不一樣嗎?音樂有什么樣的風格特點?”;三是問題過于幼稚,切入不當。如聽完樂曲后問:“這個樂曲好不好聽?你們喜不喜歡?”,這些不痛不癢、無病呻吟似的提問都會使原本輕松愉悅的音樂課堂陷入“冷場”、“尷尬”的境地。教師在欣賞教學中一定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生為本,提問時不能隨心所欲,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2.關注全體,因材施問
在教學中我們如何面向全體,巧秒設問讓每位學生都能愿意主動思考,愿意跟大家交流呢?我認為問題的設置可參考以下三點:
(1)問題要新穎靈活
同樣一個問題變換一下提問的方式,就容易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如欣賞一首樂曲,在初次聆聽后每次都按慣例提問:樂曲速度是怎樣的?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等等,學生必定會厭煩,會覺得無趣,因此可以把這幾個問題換個角度來問,使提問具有藝術性。如學習樂曲《伏爾加船夫曲》,初聽旋律后,可以這樣設問:“音樂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導他們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對旋律的感受,老問題也會問出新意。
(2)問題要深淺適度。
由于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存在著差異,因此課堂提問一定要講究科學性。課堂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有個性發(fā)展,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高低,既要有簡單、記憶性的問題,也有要有分析理解、需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只有做到科學性的提問,學生才會積極思考,踴躍回答,這樣的課堂才會縮小差距,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才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
(3)問題要巧妙,有焦點。
每個問題要有焦點,并設計得巧妙。我們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來設計提問,由易到難、分層拋出、層層深入。如在學習《G大調弦樂小夜曲》時,在沒初聽音樂前教師就課題巧妙設計提問,這個曲名隱含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幾個教學目標,你們看看有哪些?學生們都會動腦依次回答,這首樂曲是小夜曲的體裁,是弦樂演奏的,它的調性是G大調。從而學生就會了解整堂課教師將會帶領大家完成哪些明確的目標,這樣的課堂具有目的性。
三、尋找要素對比聽
1.尋找要素,比較聆聽
任何音樂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jié)拍、節(jié)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個要素有不同的表現(xiàn)意義。教師如果能在欣賞教學中引導學生們通過聆聽、思考、尋找、比較各類音樂要素,主動去感知音樂、鑒賞音樂,這無疑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會更加專注地聽音樂,輕松愉快地學習音樂。
在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我們了解到進行曲的特點:結構工整,節(jié)奏鮮明,旋律鏗鏘有力,富有強烈的號召性。是不是所有進行曲都會有這樣的特點呢?我們拓展欣賞《婚禮進行曲》、《葬禮進行曲》,比較一下它們的音樂要素,便能得知并不是所有進行曲都是雄壯有力富有號召性的,速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的變化會導致情緒和音樂風格的變化。
2.感知要素,深度理解
每一首曲子由于音樂要素的不同,它們顯示出來的風格與特點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些音樂要素引導學生聆聽,并采用各種方式來感受體驗音樂的風格,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溜冰圓舞曲》是一首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它有著圓舞曲的典型節(jié)奏,嫵媚優(yōu)雅的旋律以及維也納圓舞曲的獨特風格。在欣賞這首曲子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到曲作者瓦爾德退費爾捕捉到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時尚,將溜冰與圓舞曲巧妙結合創(chuàng)作了這首管弦樂曲,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抓住三拍子節(jié)拍的特點和維也納圓舞曲的獨特風格來想象音樂形象,并讓學生拿出兩支筆當做溜冰鞋,在白紙上跟著三拍子音樂一起溜冰一起跳舞,這種讓學生們跟隨音樂,現(xiàn)場感受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體驗三拍子特點及圓舞曲風格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歡。
四、追蹤主題反復聽
1.牢記主題,把握核心
音樂主題是樂曲的精華,是整首樂曲的靈魂,多半富于歌唱性,它一般集中表現(xiàn)了樂曲的情緒與情感,抓住了音樂主題,就能把握作品的核心,學生記住了音樂主題就會對作品印象深刻。
1)演唱音樂主題。
依據音樂主題的難易程度,可模唱、哼唱旋律,或依據音樂表現(xiàn)的情緒或情景進行填詞演唱。如欣賞《化裝舞會》在哼唱音樂主題時,用“Beng”來模唱跳音部分旋律,用“La”來模唱連音部分旋律,從而感受音樂的跳躍與連貫。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可先將它的愛情主題——《化蝶》這首歌曲唱會再來欣賞樂曲等。演唱音樂主題,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梢匀帻R唱旋律,也可以分男女對唱,可以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填唱歌詞,也可以由學生指揮,師生合作演唱,這樣的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生動,音樂主題也會顯得更加鮮活。
2)聽辨音樂主題。
音樂主題篇幅短小,在教學中可以反復聆聽,又由于音樂主題一般在樂曲中會重復出現(xiàn),可以讓學生追蹤聽辨樂曲的主題,了解樂曲的結構,把握樂曲的情緒特點。追蹤聽辨主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根據樂曲的旋律、配器或故事情節(jié),說一說樂曲的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師生還可以根據主題的情緒,設計恰當的律動動作或圖譜,聽到主題時用動作和圖形表現(xiàn)。
2.反復聆聽,強化體驗
音樂主題的反復聆聽是一種看似枯燥但卻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和理解。
如《辛德勒的名單》在英國管奏出的略帶憂傷情緒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分三次奏出了音樂的主題,但每次的主題音樂的出現(xiàn)都會有所變化。第一次小提琴在中低音區(qū)演奏,第二次在高八度上反復,第三次在a小調中再現(xiàn),這僅是你第一遍聽出的小提琴演奏音區(qū)與調性的變化。在第二遍聆聽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主題第三次出現(xiàn)前,引子會再度響起,主題旋律擴展加長了,音樂有了和聲小調的特征,第三遍聆聽時你會發(fā)現(xiàn)樂曲的情緒不僅僅只是憂傷、傷感,它會由憂傷轉變成哀而不傷再轉變成猶太民族那種飽含苦難、難以言喻的激情。學生們只有反復聆聽,才能從主題音樂中感受到人物復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才會產生不一樣的聽覺感受與情感體驗。
音樂不僅是聽覺的藝術、時間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一首樂曲欣賞要感受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學生有效聆聽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只有在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下,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才會有目的、有方向、有針對性地去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感,學生只有做到“耳聽腦想”、“心隨樂動”,音樂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會更加喜愛。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走近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中小學管理》2014年09年總第286期.
[4]《中國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