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祿
摘 要:提升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必須重視“類”文化特性,即文化共性問題。文化共性是對外傳播的基礎。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的優(yōu)勢從傳播客體來分析就是湖湘文化本身具有的“類”文化特性,它包括湖湘物質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和飲食服務文化資源中蘊涵的“類”文化特性。為了更好地挖掘和傳播湖湘文化的“類”文化特性,需要整合湖湘文化資源,形成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的合力;也需要加強湖湘文化與域外文化的比較研究;更需要加強湖湘文化價值觀的傳播以提升湖湘文化的對外影響力。
關鍵詞:湖湘文化 文化共性 對外傳播 文化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006-02
當前,湖湘文化的對外傳播正在積極推進,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湖湘文化對外傳播效果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許多從事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研究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對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手段等方面研究。不過,從目前湖南乃至全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總的情況來看,加強“類”文化特性,即文化共性的研究仍然是文化對外傳播必須重視的問題。
1 文化共性是對外傳播的基礎
由于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作用,世界上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人們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但由于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如:人們都有衣、食、住、行和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的需求,都有家庭和社會關系,都有喜、怒、哀、樂,等情緒表達,等等。這樣,不同民族之間在文化方面也必然存在著許多文化共性。所謂文化共性是指人類文化的共性。按照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我們尋找某類現(xiàn)象的共同的、統(tǒng)一的本質,應該從某類事物現(xiàn)象中去抽象。恩格斯在闡述馬克思主義物質觀時,認為“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1]?!边@就告訴我們。文化這一概念的本質也應該是人類全部文化的共性,是從全部人類文化中抽象出來的。人類文化的共性在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根基: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2]。
文化共性是對外傳播的重要基礎。關于這一點,國內許多跨文化傳播研究專家都有比較一致的看法。主要觀點有:汪信硯認為研究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有助于理解全球化中的價值沖突[3]。胡建提出了全球化視角下中西文化價值認同的內容[4]。馬戎認為“我們首先需要承認中國與其他各國在文化方面客觀上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同[5]?!睘榱诉_到跨文化傳播的目的,有學者甚至建議構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共享價值問題。比如:張頤武認為我們的對外傳播“如果不去考慮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接受度,中國的‘和氏璧可能只會被看做一塊‘頑石”??梢姡覀冊趯ν鈧鞑プ约旱奈幕瘯r,首先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彼此文化的共性或者相近性。
2 湖湘文化中的“類”文化特性分析
(1)物質文化資源中的文化共性。
物質文化又稱為物態(tài)文化,是指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成果和人工產品,即文化的物質形態(tài),即“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的物態(tài)文化層,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的總和,也稱為第二自然,是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實物。物質文化資源又可分為古代物質文化資源和現(xiàn)代文化資源。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古代物質文化資源就是包括文物古跡等在內的物質文化遺產?,F(xiàn)代物質文化資源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所創(chuàng)造的物態(tài)文化。
在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物質文化由于是人類生存發(fā)展所必須的東西,因而它的價值共
享性最高,也是最先得到傳播的文化。中國文化通過古絲綢之路傳播的主要是物質文化,如:瓷器、茶葉、四大發(fā)明,等等。因此,我們在推動湖湘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首先要大力推動
湖南物質文化的傳播,尤其是現(xiàn)代物質文化的傳播。在這方面,我省已經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如:湖南省為了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戰(zhàn)略,省委省政府積極整合對外交往資源,支持企業(yè)“走出去”,推動湖南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向外拓展。這種物質文化的傳播既有利于擴大湖湘文化的影響力,又能夠為傳播主體和受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
(2)精神文化資源中的文化共性。
精神文化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倫理道德、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風俗習慣等。湖湘精神文化對外傳播必須挖掘其中的共享性的價值觀。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經世致用的價值觀。什么是經世致用?經世致用原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由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等提出。他們認為學習、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反對理學家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湖南人注重經世致用,西方人(尤其美國人)崇尚實用主義。這二者是否具有相通的地方。答案是肯定的。
湖湘文化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之一便是經世致用的價值觀。在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中,不乏注重經世致用,注重運用中西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家,如曾國藩、毛澤東等。現(xiàn)代實用主義和“經世致用”是有相通之處的。二者的共同點就在于,如果某件事或某種觀念在社會實踐中能夠最后達成的效果或者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那么,它便是“好”或“真”的(真理),便是可重復操作的。實際上,學貫中西的學者胡適就提倡實用主義。而胡適的所謂“實用主義”,實際上帶著深深的儒家情結,也即是“經世致用”下的實用主義。
②敢為人先的價值觀。敢為人先,是湖南精神中的精髓所在。敢為人先,首先是一種責任和創(chuàng)新。在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很多人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如有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魏源;第一個提出把人才送到國外培養(yǎng)的人——曾國藩;第一個提出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的人——郭嵩燾,等等。創(chuàng)新精神是中西方都崇尚的價值理念。沒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詹天佑不會成為中國鐵路之父;沒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萊特兄弟不可能發(fā)明飛機。因此,對外傳播湖湘文化要大力加強湖南人的“敢為人先”精神的傳播。
③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實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內涵。岳麓書院講堂高懸檐下的“實事求是”匾,既是湖湘人思想開闊和順應時代潮流的標志,又是湖湘人自己的行動準則。曾國藩說過:“實者,不說大話,不鶩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就是強調要務實,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要求積極入世和致力社會實踐,彰顯了湖湘文化思變求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品格。
有意思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實事求是也是人們非常崇尚的價值理念。西方人務實,崇尚實干。務實主義在西方國家有不同的概念,在美國它就是指由哲學大師威廉·詹姆斯于1906年正式提出的實用主義;在英國它往往就是指英國人所重視經驗主義。當然,實事求是和西方的務實主義也有不同,那就是,實事求是就是重視事實,往往不帶功利性質;而西方的務實主義是以利益為核心目標的。不過,若從為人處世的一般態(tài)度來講,實事求是與西方的實用主義是具有很大的文化共性的。
(3)飲食服務文化資源中的文化共性。
湖湘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具有其特色和魅力。湖湘飲食文化在茶文化、酒文化、飲食器具、飲食結構、飲食習俗等方面處處體現(xiàn)著湖湘文化的精神要義。湘菜是湖湘飲食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目前已經發(fā)展成我國民間第三大菜系,以湘菜為典型,湖湘飲食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日益顯著。但是,紅火的餐飲經濟增長背后,湖湘飲食文化的傳統(tǒng)意義、內涵面臨著新時代文化的沖擊與融合,如何將飲食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我們需要探索其傳播策略,以期達到經濟利益與文化利益的平衡。
當然,我們在對外傳播湖湘飲食文化時,也不可忽視文化的差異甚至沖突。西方人對于大多數中國飲食文化是認可的,但由于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外國人對湘菜中一些特殊菜也比較排斥,比如:臭豆腐、辣味菜,等等。這也是我們在對外傳播中比較綜合考慮的因素。
3 結語與政策建議
要做好湖湘文化對外傳播,傳播主體需要加強湖湘文化與域外文化的文化共性的研究。對外傳播只有在準確把握文化共性的基礎上,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傳播手段,才能到達較為理想的效果。為此,該文簡要的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1)要整合湖湘文化資源。挖掘湖湘文化的文化共性,需要整合湖湘文化資源。這樣可以形成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的合力。以飲食文化為例,湖南不同區(qū)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這是我們對外傳播的優(yōu)勢所在。但是,對外傳播的各自為政,往往造成傳播力量的分散。這方面需要政府做好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
(2)要加強湖湘文化與域外文化的比較研究。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非常豐富。而域外文化更是一個龐大的文化范疇。但就當前我國對外傳播的形勢來看,我們要加強湖湘文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的比較研究。這主要是我們要搭乘“一帶一路”快車,推動湖湘文化的傳播。這方面,2014年,湖南文化又一次走進泰國。這次活動是湖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規(guī)模最大、品種最全、檔次最高、影響最大的一次,也是湖南文化產品第一次集中亮相于泰國。值得注意的是,湖湘文化的家庭倫理價值觀首次在域外文化氛圍中得到了一次成功的傳播。那就是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唐浩明作為主講嘉賓做了《曾國藩的家庭教育》講座,向泰國民眾傳播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343.
[2] 向延仲.簡論文化的共性與個性[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2(12):133-134.
[3] 汪信硯.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J].哲學研究,2002(11):22-26.
[4] 胡建.全球化視角下的中西文化之價值認同[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3,23(1):13-19.
[5] 馬戎.跨文化對話需構建基本價值認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2):74-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