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張華,于珊珊,王淵,王燕,楊霞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濟南 250355)
滴制技術在制藥中的應用
張玉杰,張華,于珊珊,王淵,王燕,楊霞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濟南 250355)
該文對滴制技術在制藥中的應用進行總結,包括所用輔料、制備工藝及其在滴丸、軟膠囊和其他制劑中的應用,以及與其他制藥技術結合應用情況,并展望滴制技術的發(fā)展前景。
滴丸;滴制技術;制藥
滴制技術是將液體滴入互不相溶的冷卻劑中,利用液滴的自身表面張力收圓,凝固成型的一種制藥技術。滴制技術不僅用于速效、緩控釋滴丸、軟膠囊等,還用于制備固體分散體,粉碎后進行包衣、制成栓劑、膠囊、腸溶衣等用作其他劑型的制作[1]。
1.1 滴制滴丸時輔料的選擇 滴丸的輔料有基質、冷凝劑和附加劑等?;|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基質主要有聚乙二醇4000/6000(PEG4000/6000)、硬脂酸鈉等;脂溶性基質有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蟲蠟、蜂蠟、氫化油及植物油等。水溶性基質滴丸作為一種速釋制劑,對難溶性藥物尤其有意義。藥物在滴丸中以分子狀態(tài)或微晶形式存在,易溶性基質在體液中快速溶解,釋放出極度分散的藥物,藥物吸收快,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近年也有緩釋滴丸研究的報道。對輔料的選用應視情況確定。姜雯等[2]在優(yōu)化復方一枝蒿滴丸處方中發(fā)現,單用PEG4000時,滴丸外觀粗糙,呈類圓形,重按變形,丸質量差異不合格;當 PEG4000與PEG6000(1:1)、(1:2)、(5:1) 時,滴丸均有丸重差異超標現象;PEG4000與PEG6000在(3:1)~(4:1) 滴丸成型好。夏海建等[3]在雷公藤紅素緩釋滴丸的研究中以PEG4000為速釋材料,先后使用硬脂酸(SC)和單硬脂酸甘油酯(GM)兩種緩釋材料,以SC為載體時,藥物釋放較慢且不完全。而GM具較好的乳化作用,有利于藥物的溶出,用GM 和PEG4000聯合使用制備的滴丸不僅成型性好,且藥物釋放較完全。
冷凝劑是與基質性質相反的物質。常用的水性冷凝劑有水、不同濃度的醇和稀酸等,油性冷凝劑有液體石蠟、二甲基硅油、植物油等。其中二甲基硅油以其表面張力低、黏度較大,利于滴劑成形和改善圓整度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滴制技術的研究與生產[3]。吳人杰等[4]在松針滴丸研制時以PEG4000和PEG6000作為基質,比較液體石蠟和二甲基硅油做冷凝劑的情況,發(fā)現液體石蠟密度太小,滴丸下降速度太快,導致拖尾和粘連;而單用二甲基硅油時滴丸下降速度適中,滴丸圓整度好,無拖尾和粘連。冷凝劑的溫度也影響滴丸質量,鄒盛勤等[5]在熊果酸滴丸的研制中以PEG4000和PEG6000做混合基質,二甲基硅油為冷凝劑,觀察冷凝劑溫度為5,10,15 ℃時成丸情況。結果冷凝劑溫度10 ℃時為最佳條件。
1.2 滴制其他劑型藥物時輔料的選擇 軟膠囊輔料有囊殼、內容物輔料等。囊殼材料可分為膠體材料與非膠體材料。膠體材料是構成囊殼的主要成分,非膠體材料有增塑劑、抗氧化劑、防腐劑等添加劑[6]。內容物的配制是軟膠囊類產品開發(fā)的重點,軟膠囊可以填充各種油類、對明膠無溶解的液體或混懸液,或固體粉末[7]。林華慶等[8]在舒胸軟膠囊研究中用大豆磷脂作濕潤劑、蜂蠟作助懸劑,考察混合液在(23±2) ℃的流動性和切斷性、沉降比。結果當大豆磷脂用量為2.5%,蜂蠟為4%時,制備的混懸液流動性、切斷性及穩(wěn)定性最佳。滴制法制備微囊時,常需加入增塑劑、抗黏劑、吸收促進劑等。胡榮等[9]在研究丹參酮緩釋微囊的滴制工藝時以β-環(huán)糊精作為微囊的吸收促進劑,解決實驗中出現的滴制困難、圓整度差、易吸潮的問題。
滴制技術目前主要利用滴制機通過滴劑生產線來完成。滴制機按照滴頭可分為膠丸滴制機、實心滴制機;按丸質量可分為大滴制機(70~600 mg)、滴制機(7~70 mg)、小滴制機(0.5~7 mg); 按工作原理可分為柱塞脈沖滴制法、自然重力滴制法、震蕩滴制法、脈沖切割法;按生產能力分為組合式滴劑生產線(若干100孔組合而成)、大型滴劑生產線(100孔)、中型滴劑生產線(24~36孔)、小型滴劑生產線(1~12孔);按藥物在冷凝劑中的運行方向分自然墜落滴法、浮力上行滴法[10]。設備主要由藥物調劑供應、動態(tài)滴制收集、循環(huán)制冷、計算機觸摸屏控制、在線清洗、集丸離心、篩選干燥幾部分構成。彭松等[11]在研制滴丸時,自行研制出MZW型模具定型自動滴丸機,該設備在整個過程中是自動完成的,除了在開始滴制時需對轉速、溫度作調整,一般無需再進行其他調控,操作非常簡便。蘇春梅等[12]對滴丸裝置進行改進,以冷凝管通恒定溫度熱水保溫藥液并與帶有調節(jié)開關的滴管相接,以回流裝置作為梯度冷凝及接收裝置,適用于多種滴制劑型的制備。但從總體看,國內生產設備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改善。
滴制技術一般操作步驟為:主藥溶解、混懸或乳化在熔融基質中,使其均勻分散,保持恒定的溫度,經過一定大小管徑的滴頭,等速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冷凝收縮形成丸粒徐徐沉入器底或浮于表面,取出,除去冷凝液,干燥即得[13]。
在制備過程中保證滴丸圓整成型、丸質量差異和溶散時限合格的關鍵因素有:選擇適宜輔料,確定合適的滴管內外口徑,過程中保持恒溫,滴制液液壓恒定,滴速恒定,選擇適宜的冷凝液、溫度和柱長等。在不同的處方中,應通過實驗確定最佳處方組成及工藝條件。徐莎莎等[14]在番荔枝內酯滴丸研制中,以滴丸外形、硬度、溶散時限及丸重差異為指標,對滴丸處方及滴制條件進行優(yōu)選;確定最佳處方及工藝條件為冷卻劑二甲基硅油,PEG4000與PEG6000 4:1,藥物:基質 1:4,料液溫度70 ℃,冷卻劑溫度5~15 ℃,滴距2 cm,滴頭內徑/外徑2/2.5 mm。賈永艷等[15]在復方丹芎滴丸成型工藝研究中以丸重變異系數、溶散時限、外觀質量為指標,藥物與基質質量比、滴制速度、滴距、藥液溫度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試驗對復方丹芎滴丸的處方和制備工藝優(yōu)選。結果藥物-PEG4000(1:2),滴制溫度為85 ℃,滴制距離5 cm,滴制速度20滴·min-1為最優(yōu)選擇。
近幾年,滴制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許玲玲等[16]在生姜速效滴丸研制中,以PEG4000和PEG6000(1:2)為基質,液體石蠟為冷凝劑,將姜辣素制成滴丸在5 min內全部溶解,說明滴丸溶出快,能迅速發(fā)揮藥效。陳強等[17]在阿司匹林腸溶滴丸研制中,采用優(yōu)化條件制備胃溶丸后,用Ⅱ號丙烯酸樹脂包衣,使阿司匹林的溶出度提高并降低其胃刺激性。欽富華等[18]用滴制技術制作吲哚美辛結腸定位凝膠微丸,以微丸圓整度、包封率、載藥量為指標,通過正交實驗選出處方,并用丙烯酸樹脂Eudragit S100包衣,做出的凝膠微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腸液中6 h累積釋放率<15%,而在人工結腸液中2 h達80%以上,符合結腸定位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滴制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多,仍有一些理論或實踐問題有待解決,主要有滴丸質量小或載藥量小導致服用量過大、機械設備研發(fā)落后導致無成熟的滴制產品問世、輔料的應用水平相對較低導致生產和管理滯后、基礎研究總體水平不高等[19]。這些問題阻礙滴制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作為制藥行業(yè)新興的技術之一,今后對滴制技術的研究重點將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尋找新的滴劑輔料,以增加滴制制劑的品種和載藥量;研究開發(fā)新設備,以解決生產效率低和生產落后問題;探索制備新劑型,以增加滴制技術的應用范圍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滴制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將會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并為藥劑學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 朱瑩,黃繩武.中藥滴丸劑的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7,26(12):1469-1471.
[2] 姜雯,何承輝,薛桂蓬,等.Box-Behnken 中心組合設計優(yōu)化復方一枝蒿滴丸成型工藝[J].中草藥,2013,44(9):1134-1140.
[3] 夏海建,張振海,賈曉斌.雷公藤紅素緩釋滴丸的研究[J].中草藥,2013,44(7):834-838.
[4] 吳人杰,俞忠明,胡英,等.正交試驗優(yōu)選松針滴丸制備工藝[J].中國藥房,2011,22(19):1767-1768.
[5] 鄒盛勤,陳武,伍曉春.熊果酸滴丸的制備工藝優(yōu)化[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9,29(2):103-105.
[6] 鄭文杰,劉建平,陳華東.軟膠囊囊殼材料的研究概況[J].藥學進展,2007,31(11):491-495.
[7] 石紹福,韓豪,劉新,等.軟膠囊制備工藝研究現狀[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1,32(1):76-78.
[8] 林華慶,黃能章.舒胸軟膠囊制備工藝研究[J].中藥材,2006,29(4): 396-397.
[9] 胡榮,羅先欽,勵娜,等.丹參酮緩釋微囊的制備工藝研究[J].中草藥,2012,43(11):2173-2176.
[10] 胡瀚文,張學順.緩釋滴丸研究概況[J].藥學研究,2013,32(7):404-406.
[11] 彭松,周成萍,廖蔚珍.中藥滴丸制備工藝與設備的改進[J].中國中藥雜志,2000,25(8):511-512.
[12] 蘇春梅,梁翠茵.滴丸制備方法及裝置的改進[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1):70-71.
[13] 張兆旺.中藥藥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333.
[14] 徐莎莎,李祥,陳建偉,等.番荔枝內酯滴丸制劑工藝及其含量測定[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16-18.
[15] 賈永艷,田效志,李民,等.復方丹芎滴丸成型工藝研究[J].中醫(yī)研究,2012,25(9):67-69.
[16] 許玲玲,李群力,麻佳薔,等.生姜速效滴丸的制備及其質量控制[J].實驗研究,2012,9(9):45-47.
[17] 陳強,滕亮.阿司匹林腸溶滴丸制備工藝的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3(10):1198-1200.
[18] 欽富華,朱玉竹,許嬌嬌.吲哚美辛結腸定位凝膠微丸的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3,17(3):380-382.
[19] 杜文煒.中藥滴丸劑的研究開發(fā)進展[J].中國藥業(yè),2013,22(5):1-3.
DOI 10.3870/yydb.2015.02.023
2014-03-05
2014-05-21
張玉杰(1990-),女,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中藥新藥研究。電話:(0)15265266620,E-mail:1173683187@qq.com。
張華(1967-),女,山東青島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藥新藥研究。電話:(0)13181722328,E-mail:zhongyiyao77@126.com。
R943
A
1004-0781(2015)02-0222-03
DOI 10.3870/yydb.2015.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