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陶行知先生的科學的“手腦并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論審視小學生英語教學現狀,可以發(fā)現“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低效能教學問題根源于:教、學目的功利化,偏離了英語語言本質;英語教學知識化,挫傷了學習英語情趣;手腦分離,學而不用;難度過大,挫傷勝任感等等原因。整合教學做,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施角色體驗法、游戲愉悅法、任務認領法、問題探究法是提升英語教學效能的可靠理路。
關鍵詞:陶行知;手腦并用;啞巴英語;勝任感;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244-02
一、陶行知先生教學理念探賾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讀活書,反對讀死書;提倡教活書,反對教死書。他的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人才提供了永久性指導意義。“手腦并用”的教學理念。動手動腦,手腦并用,“把課本上的知識學深學透,學到手,進一步發(fā)揮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出建設社會主義的優(yōu)秀人才”[1]。其實陶先生所述的可以用另一種說法來解釋,即我們經常講的“理論聯系實際”。光有理論只能解決“想出辦法”的問題,但具體如何解決還得要“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即手腦并用才能生出力量。這里先生強調的還是要在動腦的同時動手,因為只有手腦并用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論?!敖虒W做合一”這一理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2];三是教育不是教人學,乃是教人學做事。無論哪方面,“做”成了學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須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須“在勞力上勞心”,以收手腦相長之效。如果學生們天天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他們得到的只能是頭腦里貯藏的一些未經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實的知識,因此不能夠準確地思考和認識客觀世界。[3]對于小學生英語學習而言,手腦并用的手,不能狹隘理解為“雙手”——因為,今天的英語教學悲劇就在于“手式英語”教學,即只會筆譯英語。應該是,英語的運用實踐,手是手、耳、口、心的綜合體?!敖虒W做合一”之“做”不僅僅指運用英語知識去解決什么現實問題,而應該是指“做”語言自身的事兒——聽讀說寫,此其一,其二,“做”是指在做事兒中運用英語工具而非“做”——構建出什么英語語言知識體系。針對小學生英語教學而言,陶行知先生理論和方法應該作如是觀。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適用于小學生英語教學實踐中,以求提升教學校能目標的達成。
二、小學英語課效能低下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教與學分離、教與做分離和學與做分離、手與腦分離。為教英語而教英語,忽略學生學習的訴求。內容安排、方法選擇都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齡特征。忽視了語言工具理性——“做”的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教、學目的功利化,偏離了英語語言本質。天真好奇的兒童,初學英語的情景,總是令人難忘的。沒有什么語法、規(guī)律的枯燥,只有好玩兒,只有游戲和快樂。當獲知原來香蕉蘋果還可以叫作apple、banana,爸爸和媽媽還可以叫作Mom and dad的驚喜,當自己apple發(fā)音準確,老師獎勵一只香蕉時何等幸福。小小的成就促使其一定把banana說準確。語言就是這么簡單。
2.其次,英語教學知識化,挫傷了學習英語情趣。英語不是死的知識。英語教學知識化是制約教學校能的根本原因。知識化,抽象的理念枯燥無味兒的知識灌輸,忽略了小學生的思想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形象思維活躍、理性邏輯思維不足。直覺、感性、形象化、趣味化是吸引他們注意力的關鍵。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視學生為“知識袋”、器皿,課堂氣氛沉悶,不僅無法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相反卻嚴重挫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乃至于產生厭學心理。
3.再次,難度過大,挫傷勝任感。難度大,超過小學生的接受度,導致興趣丟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yōu)槭裁茨衬痴n學得特別好?是因為我們感興趣。但是,我們何以感興趣呢?天生的嗎?顯然不是。其實,很簡單,感興趣是因為學習好。就是說,只是偶爾一次考試考得好,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勝任感,促使學生最初的學習興趣的萌發(fā),推動其更加努力,于是學習更好,更大的勝任感產生……依次良性循環(huán)往復。相反,難度太大,挫傷其勝任感,會泯滅學習興趣的。
三、小學英語課效能問題的應對思路
首先,更新理念,彰顯語言工具理性。英語教學要回歸生活,彰顯生活化,以匡正知識化錯誤理念。語言是人類社會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感情、交流思想、溝通信息的重要工具。生動的七彩生活是語言的生命源泉。在現實的溝通交流中語言才是鮮活靈動的。當我們習慣地抽象它、概括它,將其升華為知識時,就剝離了其與生活的聯系,阻斷了它的生命之源。把時態(tài)、句式、語法知識編入教材里、板書在黑板上、寫進作業(yè)本中已然是僵死的“死語言”了。在黑板上、在作業(yè)上、在考試卷上反復訓練是紙上談兵,最多是文字游戲而已。每一個會說的漢族人都知道,我們沒有學習《現代漢語》、《語言學》知識,都學會了世界上最完美、最豐富也是最難學的語言——漢語。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的欲望。構建“教學做合一”的平臺,激活小學生聽說寫的欲望和內在訴求——不得不說不得不聽不得不寫……(1)情境教學法。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情緒化特征比較明顯。通過情境教學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在引導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習就輕松多了。我們在教動物單詞時,可以利用幻燈片設計一條主線,把同學們帶入動物園;先請同學們模仿動物的動作或者叫聲如tiger,monkey,giraffe等等,然后通過幻燈片走入動物園把我們要教的動物引導出來并和它們做朋友;這樣通過具體形象的動物圖片來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學習動物單詞。(2)小品游戲法。興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小品游戲對小學生來說是激發(fā)并保持學習興趣的永不倦怠的學習方式之一。合理的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表現欲和自信心。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每個學生標上序號,進行分組對抗賽;比如我們在教breakfast這個新單詞時,全班同學按照老師的節(jié)奏邊拍掌邊讀,老師隨機說出序號three,那么每組的三號代表要起立快速準確地讀出breakfast;獲勝的同學及時地給予獎勵。這樣競爭的游戲可以使他們的熱情立刻高漲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3)角色體驗法。只要巧妙地借助角色扮演,就可以讓孩子在扮演的過程中受到教育,能更好地表現他們的模仿能力。如在教與操練running,walking,jumping,hopping這些動作之類的詞,可以通過Simon says游戲安排一位學生說單詞其他同學做動作,或者一位同學做動作,其他同學猜單詞。這樣讓他們在模仿動作中邊動邊學,通過自己的親身模仿單詞幫助大腦記憶與區(qū)分每個單詞的意思。(4)任務驅動法。這是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具體事情來設計課堂“任務”,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來完成模擬任務。我們在教Unit3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時候,可以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準備一個小比賽;每組派兩名代表上臺,播放音樂開始作答,音樂結束比賽停止,全班同學檢查答案(朗讀原型與過去式),并且評出冠軍給予獎勵。(5)問題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認為“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句名言告訴我們恰如其分的問題對他人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向在質疑的前提下主動獲取知識。我們在教授現在完成時態(tài)時,可以與學生進行如下配合:”Please open the door.”其中一位學生打開門后,我立即問這位學生:“What are you doing?”學生回答:“Im opening the door.”我再問全班同學:“What has he done?”可以引導學生回答:“He has opened the door.”并把問題和答案寫在黑板上。我們可以換個主語和動作再問:“What have you done?”并幫助回答:“I have ….”我再板書出這兩句話并給出現在完成時的用法之一:過去的動作對現在產生的影響和結果;結構是have/has +過去分詞。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在真實生活場景中語言的學習與應用能力。
最后,調整內容,呵護學習的興趣。就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的不同英語基礎,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圍繞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組織整合教學內容,難易適中。小學生甚至只要完成聽說基礎訓練即可,無須設置讀寫任務。在滿足不同程度的勝任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并發(fā)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有兩類,間接興趣與直接興趣。直接興趣是與情緒發(fā)生的心理機制相關的,而驚奇和興趣情緒是密切聯系的。將某些看上去“簡單易懂”的內容,出乎意料地與學生未曾接觸過的領域聯系起來,即可引起學生的驚奇和興趣。如:一留學生出國,問服務生:“Where is the W.C.?”沒有回答他。又問:“Where is the toilet?”仍然沒有人告訴他。W.C.是中國人自己造的,外國人聽不懂,而后一句是標準的英語,何以也無人回應呢?間接興趣是指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興趣,但對其結果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就是說學習的成功經歷體驗的勝任感、成就感,是興趣的最初觸發(fā)點。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的真實基礎,循序漸進地規(guī)劃教學,不可以急于求成,更不可以恨鐵不成鋼!
參考文獻:
[1]大朋.動手動腦勇敢創(chuàng)造[J].孩子天地,2004,(03).
[2]方明.陶行知全集第1卷[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6.
[3]侯懷銀,李艷莉.“教學做合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