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吳 均何其迅吳 萍
(1.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北京 100069;2.首都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69)
·研究生教育·
中國博士招生模式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與改革模式的初探
李秋萍1吳 均2何其迅2吳 萍2
(1.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北京 100069;2.首都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69)
我國傳統(tǒng)的博士招生模式結合了歐洲模式、美國模式兩種模式,在歷經(jīng)30余年的發(fā)展與探索中積累了經(jīng)驗,但伴隨時代的改變,我國傳統(tǒng)的招生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博士的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的需求。本文旨在梳理我國博士招生模式的現(xiàn)狀和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并就即將推行的申請審核制進行初步的探討。
中國博士招生;現(xiàn)狀;問題;申請審核制
博士是我國最高學歷層次,博士的質量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國家的科研水平。然而,朽木不可雕,良才能成器,生源質量對博士培養(yǎng)的結果至關重要。因此,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招生環(huán)節(jié)舉足輕重。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結合了歐式和美式招生模式,30多年的歷程中積累了經(jīng)驗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本文試圖梳理我國傳統(tǒng)的博士招生模式,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并就即將推行的申請審核制進行初步的探討。
國際上通常有兩種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一種是歐式的單一導師負責制,類似于中國的“學徒制”;另一種是美式的導師集體負責制,考生報考時只選擇專業(yè),錄取后由該專業(yè)的所有導師集體指導,博士研究生第二學年進行資格考試,在取得博士資格后選擇論文指導教授。
1.1 歐式招生模式
歐洲的“一對一”招生模式類似于中國的“學徒制”。在歐洲除少數(shù)學校、專業(yè)外,博士選拔由具有招收博士生資格的教授以招聘科研助手的方式進行招生,教授基于科研經(jīng)費與報名者的科研能力、研究興趣來決定錄取何人。教授對報名者進行面試,以簽約的形式確定“師生關系”。學校對招生名額和時間沒有硬性規(guī)定,這種模式的招生和錄取完全由教授決定。
1.2 美式的招生模式
美國的大學設有研究生院,有明確的招生章程,招生采取申請制度。申請者需向學校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個人簡歷、大學和研究
生階段的成績單、3位教授的推薦信、對申請學科的認識、已取得的成果等,以此證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培養(yǎng)潛質。錄取由導師、研究生院和校務會三級審批。美國的博士研究生必須通過第一學年的課程考試和第二學年的博士生資格考試,各大學博士生資格考試的淘汰率一般為10%~25%左右,一些優(yōu)秀的學校比例為30%左右,甚至更高[1]。高淘汰率保證了美國博士生的培養(yǎng)質量。
1.3 我國的招生模式
1.3.1 選拔 我國博士招生分3部分:初試,復試,提交申請材料。初試即筆試,必考外語另加兩門業(yè)務課,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碩士階段的專業(yè)基礎課和政治理論課[1]。復試即導師對考生的面試。復試在博士招生的權重不同學校、專業(yè)有所不同,一般在30%左右,最高不超過50%。申請材料,除了一些必備的學歷、學位證明外,考生公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得的專利及其他成果的證明材料,以及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考生的學習計劃等,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科研能力,是招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撐材料。
1.3.2 錄取 初試達到要求的分數(shù)線后,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復試資格,一般是1:1.2~2。外語是必考科目,外語達不到要求的分數(shù)線不準參加復試;復試不及格的考生不予錄取。復試及格的考生,根據(jù)初試、復試成績,擇優(yōu)確定擬錄取名單并通過學校網(wǎng)站公示。我國傳統(tǒng)的博士招生制度看似毫無漏洞,然而實施效果卻不盡人意,如2004年北大法學院的“甘德懷考博事件 ”[2]及2005年廈門大學法學院“林群英事件”[3],相繼暴露出我國傳統(tǒng)博士招生制度中的漏洞。其次經(jīng)過嚴格選拔招收進來的學生質量應該是很高的,然而我國博士的質量卻屢遭質疑。種種現(xiàn)象讓我們對我國傳統(tǒng)的博士招生制度進行反思,并試圖改革現(xiàn)有制度。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關于做好1981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頒布,博士招生制度正式確立。1984年至今,我國博士招生制度多次調整,形式上增加了提前攻博、直接攻博、碩博連讀等,考試科目、復試內(nèi)容也做了相應的調整[4]。2007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辦法》指出,我國博士生選拔制度改革的目標為提高博士生招生質量,把重點放在對考生個人品行、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潛質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考察上,把這些作為錄取與否的關鍵性因素[5]。至此,我國博士招生模式的改革目標已經(jīng)明確。
3.1 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近年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盲目追求高學歷,對博士學歷的虛假需求,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從而招收了部分基礎較弱、對學術沒有追求的考生。此外,“官員博士”、“關系博士”時有出現(xiàn),浪費了教育資源的同時也不利于學術研究的深入。
3.2 初試固化,權重過大
我國博士招生模式即“初試+復試”。初試一般為筆試,主要用來評定考生是否具備繼續(xù)深造的學業(yè)基礎和理論積淀。復試一般為面試,側重考察考生基本的研究素養(yǎng)[6]。只有通過初試規(guī)定的分數(shù)線才能進入復試,可見應試選拔仍主宰著博士招生。應試選拔固化、機械,然而博士研究生招生所注重的更多的是考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培養(yǎng)潛能,而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3.3 復試難以發(fā)揮人才選拔作用
我國博士招生中復試雖然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但并沒有統(tǒng)一的文件指導,不同的單位復試所占的權重比例不同。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導師對考生的錄取有決定性影響,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最易受到質疑。北大“甘德懷事件”就是對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質疑,在類似的事件面前,考生、導師、招生院校都是制度缺陷的犧牲品。
3.4
3.4 導師自主權缺失
博士教育是博士生在導師指導下從事科研的學習過程,“師徒式”的導師負責制是主要培養(yǎng)形式,導師理應在生源選拔中享有話語權,而事實卻大相徑庭。初試環(huán)節(jié)已將部分考生拒之門外,英語成績的“一票否決”又阻攔了一批學生,進入復試者已是寥寥,迫于現(xiàn)實,諸如導師有課題在身等,導師只能在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中進行選擇。從整個招生過程來看,導師的自主權其實所剩無幾。
3.5 招生、培養(yǎng)脫節(jié)
我國博士招生像美式和歐式招生模式的嫁接??忌却_定專業(yè),在選擇專業(yè)的基礎上再選擇本專業(yè)領域的導師,導師在復試、錄取等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考生跟隨所報導師從事科研工作,這種模式與歐式的博士培養(yǎng)十分相似,但這種嫁接后的招生和培養(yǎng)效果不盡人意。此外我國現(xiàn)階段的博士考生只要通過初試和復試,畢業(yè)率基本在99%以上[7]。高畢業(yè)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把關不嚴,使被錄取的準博士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3.6 監(jiān)督機制欠缺
我國博士招生中,沒有監(jiān)督機制和相關部門,考生遇到有關問題,往往無處維權,即便向相關部門反映,也沒有文件提供處理依據(jù),反映的結果往往石沉大海,這種情況容易使考生心灰意冷,再加上輿論的渲染,有些甚至對導師和學校的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
4.1 博士招生改革的原則
4.1.1 協(xié)調招生,強化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增加讀博難度 保證良好的生源質量是提高博士招生質量的前提。各招生單位應努力提升學校知名度,加強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形式;注重學科建設,突出辦學特色;保證導師質量;嚴格培養(yǎng)過程,效仿美國設立中期淘汰制,增加攻讀難度,盡最大努力防止混學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只有這樣,才能從多渠道、多角度吸引并保證優(yōu)秀生源進入到精英教育階段。
4.1.2 改革招生模式,調整初試、復試權重 選拔方式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博士招生質量的核心。調整初、復試權重,突出復試環(huán)節(jié)。初試應制定科學的選拔標準,保證試題質量的前提下兼顧考察考生基礎知識的廣泛性和專業(yè)知識的精準及深度,避免考試流于形式。復試應與初試互補不足,擴大復試范圍,增加復試科學性,健全復試規(guī)則和評價機制,在全面考察考生學術背景、科研潛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上,選拔出真正具備培養(yǎng)潛質的人才。
4.1.3 完善制度,健全監(jiān)督機制 制度的健全是提高招生質量、取得社會公信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家對博士招生只提供宏觀政策,而沒有具體指導文件,使得招生單位各自為政,招生公信力容易收到非議。在改革趨勢下,教育部門應建立完整可行的招生制度,健全監(jiān)督機制,設立第三方監(jiān)督機構。健全監(jiān)督機制、機構,有助于招考過程中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最大力度保證考生、導師、招生單位的權益,并能有效提高博士招生在社會及考生中的公信力。
4.2 博士招生改革---申請審核制
4.2.1 申請審核制簡介 由于在國家建設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劇增,博士生教育的規(guī)模也出現(xiàn)了大幅度增長,數(shù)量劇增的同時質量卻隨之下降。為解決這一矛盾,國家和高校都在積極地尋找出路,試圖通過借鑒國際經(jīng)驗改善我國博士招生制度,由此,申請審核制在我國博士招生中浮出水面。2003年北京大學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調研,在博士招生中率先采用申請審核制。申請審核制是指用對考生申請材料的審查代替入學考試的選拔制度,學校通過綜合考核考察申請者的科研能力和培養(yǎng)潛力,增強導師在招生過程中的話語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也加入到這個行列,至今已增至70余家高校。
4.2.2 申請審核制的指導思想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
一考定終身的弊端[8]。2012年教育部在全部的部屬院校進行申請審核制的試點,計劃我國博士生招生逐漸取消以考試為基礎的選拔機制。2013年三部委出臺《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指出“建立健全科學公正的招生選拔機制”[9]。申請審核制著重考察申請者的科研素質和培養(yǎng)潛力,將考生從應試壓力中解放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升科研能力。
4.2.3 申請審核制的組織框架(見圖1) 在申請審核制剛開始試行的幾年,傳統(tǒng)博士招生制繼續(xù)保留,申請落選者可以繼續(xù)參加全國統(tǒng)一博士生考試,申請審核制全面推行后,將不再組織全國統(tǒng)一考試。
圖1
4.2.4 申請審核制的基本程序 招生單位按照劃分的名額進行招生。首先,各考生對照招生條件,符合要求者提交申請材料,一般包括: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成績、兩位教授的推薦信、能夠證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相關材料,主要是申請人對所要從事學科的認識、研究興趣和已取得的成果以及對博士階段的科研計劃書等。之后,各院系研究生管理老師對材料的真實性進行驗證核實,院系組織評審組對提交材料進行專業(yè)評定,綜合評定篩選出取得面試資格的學生名單,并進行公示。公示期間考生如有疑議可向院系進行申訴,由院系進行解答并記錄詳細處理過程。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的考生到所報考的各院系參加面試,各專業(yè)根據(jù)自身情況組織面試,如對基礎知識或外語要求較高,可進行面試加考試的考核形式。但面試環(huán)節(jié)應著重考核學生的科研能力,如讓考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查閱文獻并撰寫科研計劃書、科研項目申報書等。復試由導師組成面試小組,對考生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定。面試結束后由面試組導師擬定錄取名單,交由院、校兩級領導審批,對最終錄取名單進行公示。如考生對錄取結果有疑議,可提出申訴,監(jiān)督部門介入,進行處理和解答。
4.2.5 申請審核制中導師的職責 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導師的責任,充分發(fā)揮其在錄取中的話語權,強調導師直接參與到招生選拔過程中,但同時要避免導師的一票否決權。導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從學術培養(yǎng)質量到學術道德的監(jiān)督,學生的培養(yǎng)情況與導師息息相關。因此,在制度設計、完善監(jiān)督機制的同時,要給予導師充分的信任。
4.2.6 實施申請審核制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申請審核制與美國的招生模式更為相似,但在我國社會體制下是否適用,還需要摸索和探討。
4.2.6.1 申請審核制可能存在的問題 有研究指出申請審核制面臨著環(huán)境挑戰(zhàn):首先,中國是一個注重人情的社會,人情因素的壓力很大;其次,中國行政的慣性力量依然強大;其三,中國社會的誠信缺失,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審核材料的客觀性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10]。也有研究從信號理論的視角分析申請審核制有可能導致誤選的3個原因:一是申請審核制是一種短時的選拔方式,考生部分信息可有意識的被隱藏,負面信息不能全面?zhèn)鬟f;二是由于申請人提交的相關材料的真實性難以保證;三是在提高導師自主權的同時,選拔過程中發(fā)生尋租行為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11]。“尋租”一詞最早由著名經(jīng)濟學家A·克魯格于1974年提出,其最初含義是權力中心為獲取額外收益而無原則地讓渡權力。申請審核制賦予了導師更大的話語權,導師因手中掌握教育、教學資源和招生話語權可能成為尋租的對象。
4.2.6.2 申請審核制潛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申請
審核制主要的問題集中在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實施過程中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針對這兩個主要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對材料真實性的把關要嚴格,要求招生工作人員對所有遞交的材料逐一核實,尤其是對能夠證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相關材料,如研究生學位論文、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材料。對于公平性問題,需要制定嚴格規(guī)范的監(jiān)督制度,覆蓋申請、材料評審、面試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制度的全覆蓋還應配合嚴格的執(zhí)行。
提高博士招生質量是博士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的生源保證了教育資源的充分使用。傳統(tǒng)的招生制度已經(jīng)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探索與新時期教育需求相匹配的選拔模式,使真正具備才能的人才享受到有限的資源,為我國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1]劉潔.有關博士招生制度的幾點思考[J].中國研究生,2006,(2):54-56.
[2]北大考博風波[EB/OL].(2004-07-27).http://news. 163.com/special/b/beida040728.html.
[3]郭宏鵬.是按導師規(guī)則還是專業(yè)規(guī)則錄取——廈門大學博士招生引發(fā)訴訟[J/OL].(2005-10-27).http: //news.sina.com.cn/o/2005-10-27/08107280118s. shtml.
[4]余貴紅,張應強.博士招生方式改革:特征、論證與反思[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7):65-69.
[5]教育部.關于做好2007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Z].2006-09-08.
[6]趙研.關于博士招生體制的反思與完善[J].遼寧經(jīng)濟,2010,(11):80-81.
[7]關華,賈寶余.博士生資格考試制度的實踐和探索——以中國社會科學學院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0):45-49.
[8]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5-05.
[9]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Z].2013-07-12.
[10]牛國衛(wèi),班建武.我國博士生招生申請考核制的SWOT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58-61.
[11]董向宇.略論博士研究當下博士生招考入學申請制改革熱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53-57.
Status and problems of doctor admission model in China and its reform patterns
Li Qiuping1, Wu Jun2, He Qixun2, Wu Ping2
(1. School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doctor admission in China is a combina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l, which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admission model has not satisfi ed the doctor's training goal and the social demand. This article comb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doctor admission model in China,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verifi 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commence soon.
doctor admission in China; status; problems; application verifi cation system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11
2015-07-20)
(本文編輯:高健)
首都醫(yī)科大學校長基金課題:博士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的探索(1400035249)
李秋萍,學士,研究方向:醫(yī)學教育管理。Email:lqp0330@163.com
吳萍,碩士,研究員、教授,首都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Email:wuping@cc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