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臘敏,馮夢雨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堅持“三個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鄒臘敏,馮夢雨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夢”的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就,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共鳴。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xiàn)“中國夢”,就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從而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根本保證。同時,“中國夢”作為一種歷史實踐活動,必須注重發(fā)揮人的主體性,因為人的發(fā)展也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全面發(fā)展的根本目標,這一目標與“中國夢”所要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
中國夢;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這句簡短的話語,便是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治國理政理念的濃縮概括。從此以后,“中國夢”思想迅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指出,理論應當結合實踐,并且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取舍才能發(fā)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彰顯理論對人類活動的指導作用。在理論的運用過程中,絕對不能秉持一種絕對化的理論觀念,否則將會陷入削足適履的被動局面。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命題。
“中國夢”同樣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改革開放實際緊密結合的產物。它以樸實的語言,提出來一個政黨在治理國家的執(zhí)政活動中,究竟應該堅持什么樣的執(zhí)政標準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習近平的“中國夢”思想,很明確地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衡量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效果的根本標準。這個標準是對社會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睿智把握。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精神需求,就是要通過有力的建設,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實現(xiàn)在物質滿足的基礎上的精神發(fā)展、精神滿足,從而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中國夢”把“人”作為關注的起點與落點,集中體現(xiàn)了對人的制度關懷,從而使得這一思想具有明確的主體內涵。它使我們明確了“中國夢”就是全體中國人民自己的夢,從而指出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力量源泉,為凝聚廣大人民集中精力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提供明確的依據(jù),使得我們明確“中國夢”不是虛幻的幻境,而是植根于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植根于對我們過去革命與建設歷史的總結,植根于我們對民族與國家未來發(fā)展目標的深邃思考。
正是基于上述總結思考,我們才可以說,“中國夢”不是天外來物,而是在當今我國繼續(xù)深入推進全面改革開放的生動現(xiàn)實中,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做出了新的科學界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新的理論果實。我們要堅持“三個自信”,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堅實的理論、道路、制度保證。
“中國夢”的理論表述簡潔明了,樸實無華,易于理解。它把中國環(huán)境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用通俗易懂的簡短話語做出核心界定,牢牢抓住我們國家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根本目的,這就是要實現(xiàn)“共同富?!?,并通過這一目標讓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發(fā)展成果。
我們說,“中國夢”是理論、實踐、制度三方面的有機結合。要實現(xiàn)“中國夢”,就必須在這三個方面做出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從而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保證,進而通過這種保證,來增強對“中國夢”思想所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的自信,堅決摒棄和破除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旁心雜念,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努力。
(一)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保證
“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目標的路徑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條路都適合我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自己的基本國情,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實際的道路來。這既是重大理論問題,同樣也是重大現(xiàn)實問題。道路問題始終是最根本的的問題,道路選擇不好乃至選擇錯誤,再美好的愿望,都無法實現(xiàn)。在選擇道路的問題上出現(xiàn)錯誤,必將給民族與國家?guī)砦:Α?/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植根于我國悠久的歷史發(fā)展傳統(tǒng),產生于對近現(xiàn)代以來廣大人民和無數(shù)先烈在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實現(xiàn)國家國強與民主的長期斗爭中的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與教訓的深刻總結中。這條道路不是虛無縹緲的“鵲橋”,不是云山霧水的“空中走廊”,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有著扎實的群眾支撐,也是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之后的最理性的選擇?!爸袊厣鐣髁x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1]是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途徑,同時也是“中國夢”的實踐路徑。根據(jù)制度經(jīng)濟學的觀點,道路的變遷要比技術變遷緩慢得多而且復雜的多。道路問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處于持續(xù)改革開放、各種領域都在發(fā)生深刻變革的轉型體制來說,堅持根本的社會主義道路尤為重要?!爸袊鴫簟奔瓤紤]了這一思想提出后,對當下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現(xiàn)實推動作用,又考慮了這一思想對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根本發(fā)展目標的深遠影響。也就是說,一切影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作用力,必須放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總任務的標桿中去檢驗。凡是有利于鞏固、強化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措施,就應該發(fā)揚光大并堅持下去;凡是妨礙鞏固、強化社會主義道路的措施,就必須堅決糾正,把它拉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從而保障改革措施的規(guī)范化,提升改革效果,確保在實現(xiàn)“中國夢”過程中的發(fā)展成果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發(fā)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堅決避免改革舉措為利益集團所綁架,從而使我們前進的道路出現(xiàn)偏差。
因此,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就是走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這個道路,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了根本道路保障,保障了“中國夢”能始終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前進,繼而永葆社會主義的本質。
(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理論保證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個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所有這些體系都是以本國過去的整個發(fā)展為基礎的,是以階級關系的歷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學的以及其他的后果為基礎的”[2]“中國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全民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壯大,伴隨著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每一個歷史節(jié)點。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誕生的新民主主義理論,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建設新國家的征程中的正反兩面經(jīng)驗教訓基礎上產生、改進、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無不體現(xiàn)了這一點。從更高層次講,“中國夢”也提出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發(fā)展的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命題,不僅關注的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注重對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論關懷,從全球的角度提出了國家間如何改善與加強合作,為全人類謀福祉的命題思考,實際上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在世界層面的一個很好的宣傳。這對超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促進全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有意義的理論思考,從而使得“中國夢”具有了在世界范圍內的廣闊影響力,也第一次從世界格局層面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全球化理論的理論關系。
在對前人理論的繼承基礎上,習近平著眼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圍繞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任務,聚焦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藍圖,關注著中國命運與世界人民的共同發(fā)展,科學地指出讓全體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所謀求的根本目標,對在新時期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加豐富的理論內涵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
我們要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學習與理解,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我們對“中國夢”這一思想的理論認識,增強理論定力,強化理論自信,真正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堅強的理論保證。
(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制度保證
理論的推行要靠制度,制度是理論運行的物質載體。理論要指導實踐,必須依賴于一定外部載體,這種外部載體就是制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根據(jù)制度經(jīng)濟學的觀點,制度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是生活在一個社會中的實體為規(guī)范各自的行為關系而形成的相互制約,從而共同保障這個社會能夠在預定的秩序軌道上運轉,消除運轉過程中的摩擦,實現(xiàn)“和鳴”?!爸袊鴫簟笔且粋€理論,也是一個需要廣大人民持續(xù)努力奮斗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中國夢”始終是中國國情現(xiàn)實和中國人民理想的共同體,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愿望與追求,體現(xiàn)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規(guī)則體系。這也恰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征。
這個制度體系,構成對全體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的激勵與約束,構成我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規(guī)則內核,并通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實施機制來確保這個規(guī)則內核的社會主義性質,對“中國夢”的建設與實現(xiàn)、社會主義秩序的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成為指引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的前進和奮斗方向的指導原則、約束規(guī)則、鞭策措施、激勵機制、規(guī)范措施、程序保障。
當然,我們也要客觀地承認,我們所堅持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是很完善,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我們正視問題,緊密結合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檢驗、改進制度,增強制度自信,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制度保障。
堅持“三個自信”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為了確保這一根本保證的有效性,關鍵還在于要結合人民的利益需求與創(chuàng)造精神,要在堅持“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人民的主體性。
人民的主體性是一種意識傾向以及人作為實踐的活動者所具有的多種功能屬性的綜合。它制約著“中國夢”實踐的方向、深度與廣度、效果與性質。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發(fā)揮人的主體性,解決在實現(xiàn)“中國夢”過程中的現(xiàn)實經(jīng)濟狀況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之間的矛盾,并通過增強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歷史過程中的積極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主導性來增強人的主體性,充分實現(xiàn)價值增值,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與文化財富,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物質與文化基礎。
“中國夢”的核心價值是圍繞著民族復興,實現(xiàn)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強調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從而指明“中國夢”的動力源泉,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我們要正視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阻礙人的主體性發(fā)揮的種種問題與不利因素,緊密圍繞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宏偉目標,齊心協(xié)力,共同面對,共同解決,使“中國夢”的發(fā)展與實現(xiàn)擁有不竭活力與勃勃生機。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3]習近平引用毛澤東在江西瑞金發(fā)表的豪邁詩篇中的經(jīng)典語言,濃墨重彩地“裝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山”,開創(chuàng)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局面,呈現(xiàn)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著實讓人們感嘆中國特社會主義“今朝更好看”的壯麗畫卷,更加增強了全體人民堅持“三個自信”、振奮和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定力。
[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3-12-2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3]田秉鍔.毛澤東詩詞鑒賞[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12:39.
[責任編輯 高 銳]
2015-04-07
鄒臘敏(1968—),男,陜西安塞人,延安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馮夢雨(1978—),男,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D602
A
1004-9975(2015)03-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