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洋時期中原地區(qū)紅十字組織戰(zhàn)事救護與調停探析

2015-12-08 10:09:48崔家田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
關鍵詞:救護隊紅會戰(zhàn)事

崔家田

(洛陽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兵災與匪禍是民國年間中國社會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災害。從東到西,從南至北,幾乎到處都有發(fā)生,年年都有發(fā)生。北洋時期,河南因位居沖要更成為各方爭奪的重點,加上地方軍閥的爭斗,發(fā)生在河南境內戰(zhàn)事尤多——“光復以來,……十余年中,兩次革命之戰(zhàn),河東張、李之爭,洪憲復辟,川湘陜甘,直皖、直奉之役,白狼、王天縱、吳光新、成慎、趙杰之亂,連年爭戰(zhàn),無日不辦兵差?!保?]兵災匪禍所及,商民被劫,廬舍為墟,死亡枕藉,地方創(chuàng)痛巨深。這一歷史時期,中原各地的紅十字組織積極進行戰(zhàn)事救護,努力發(fā)揮社會調節(jié)功能,為地方社會的穩(wěn)定做出了應有貢獻。然而,長期以來少見學界對此進行系統(tǒng)梳理。筆者現(xiàn)僅就管見所及,對之略作爬梳,以期能拋磚引玉。

一、兵災救護

近代河南的紅十字組織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南北軍戰(zhàn)激起的革命浪潮中誕生的,它在興起之初即投入到了戰(zhàn)事救護的行列之中。“二次革命”爆發(fā)后,剛剛成立的固始分會即組隊赴皖,辦理善后事宜,[2]53揭開了近代河南紅十字組織戰(zhàn)事救護的序幕。之后,河南各地紅會更是主動積極,盡心竭力,進行境內戰(zhàn)事救護,拯救兵民,克盡天職。

(一)直奉戰(zhàn)爭救護

1922年4月底,直、奉戰(zhàn)事爆發(fā),豫省直軍也大半開赴京津前線作戰(zhàn)。豫督趙倜在戰(zhàn)事爆發(fā)后則明宣中立,暗助奉方。趙倜之弟趙杰見有機可乘,遂于1922年5月5日率兵突襲鄭州。直軍馮玉祥得報后即一面防御,一面調兵支援。6日拂曉,雙方接仗激戰(zhàn)。后因馮率兵而至,趙軍不支而退。[3]

中國紅十字會在戰(zhàn)事爆發(fā)前即通告各地分會早作預備,以盡天職。及至戰(zhàn)事爆發(fā)更電告鐵路沿線安陽、許昌、信陽、開封、洛陽、河陰各分會“克日出隊,救死扶傷”。同時電告趙倜、馮玉祥兩督“傳諭前路官兵一體知照優(yōu)待”。[4]26-27得訊后,戰(zhàn)地附近河南各分會均積極組隊出發(fā),進行救護、掩埋各事。許昌方面,5月6日趙部毅軍在許截擊直軍調動,雙方遂在城內交火。事后,許昌分會施棺掩埋20余人。[4]1005月11日夜,毅軍聞直軍在鄭汴間獲勝,遂遁走。5月13日直軍北來,許地人心驚慌,及直軍入城“賴紅十字分會出而接洽維持,秋毫無犯”,人心始定;[5]信陽分會亦鑒于時局不靖“誠恐發(fā)生戰(zhàn)事”,即提前預備:“在城鄉(xiāng)組織救護隊、婦孺救濟所、繃帶所、醫(yī)院”等救護機構,以預兵災。[6]5月10日,信陽境內趙倜所部與直軍在縣南兩河口開戰(zhàn)。[4]26-27信陽分會救護隊當日即刻出發(fā)進行救護。至15日信陽境內戰(zhàn)事結束,分會所設救濟機構收容婦孺3000余名,[4]27戰(zhàn)地救護隊計救出傷兵及陣地傷民95名并送院療治;掩埋隊則掩埋陣亡軍官兵士及人民88名。[4]29

開封分會也在鄭汴戰(zhàn)役起后,積極主動出發(fā)戰(zhàn)地,進行災況調查上報[4]28、戰(zhàn)地救護、戰(zhàn)后掩埋等諸項事宜,并臨時募款耗重金購藥及醫(yī)療用具,努力籌設臨時醫(yī)院,“舉懷主教履光為總干事長,謝交涉使鈴川為副長,王伯方為會計主任”[7],進行兵災救護。而趙杰部下此時則違反國際公約,悍然濫用旗幟,劫藥奪財,人為設障,阻礙救護出發(fā),破壞分會的救護工作。同仁雖倍感悲憤莫名但仍不懈怠,而是繼續(xù)全力開展相應工作。[4]28-29開封分會鑒于趙、馮戰(zhàn)后古城車站附近仆尸遍野,即于15日早派員“率同救護隊前往掩埋”。[4]29在此期間,開封分會為便于救護工作進行,還調整組織,主動“歸并與中西人士所組織之河南公共衛(wèi)生會”,以求能最大限度的借助各方力量,取得救護成效。歸并之后,開封分會即與會中中西會員,分逾并進:“或募捐或調查或掩埋或演說或主辦臨時醫(yī)院”,整個直奉戰(zhàn)爭期間共“救護傷兵千余人,延聘中西醫(yī)士看護百余人,耗資萬元”。[4]74安陽分會在馮部“兵擊開封”期間也積極出發(fā)救護。河陰、沘源分會不僅于此時出發(fā)積極參與戰(zhàn)地救護,還致力加強紅會制度建設,制定了較為完備的救護章程。章程詳細規(guī)定了救護隊的組織結構、隊員資格、隊員待遇、隊員任務、救護程序、救護操守等諸項條件,[8]為分會救護隊的組建和運行指明了前進和努力的方向,為分會救護工作的制度化奠定了相應的基礎,推動了分會救護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二)胡憨之戰(zhàn)救護

1925年,駐禹縣陜軍威逼勒索,商民多受其害,以致部分人員有引豫人憨玉琨部入禹驅陜之議。1925年初,雙方矛盾激化,陜兵屠禹。事發(fā)后,當?shù)丶t十字會即積極應對,先行查災,并電請他會協(xié)助。許昌分會接電后,即由會長“督率職員暨救護生,星夜馳往”,救災恤鄰。歷時10余日方歸,掩埋、救治2000余人。[9]陜兵屠城之后,地方損失慘重,反陜之心極盛。陜兵屠禹遂成“胡(景翼)憨之戰(zhàn)”的導火索。2月,“胡憨之戰(zhàn)”正式爆發(fā)。

戰(zhàn)端一開啟,戰(zhàn)地所在的河南紅十字組織紛紛請電出發(fā)救護。禹縣分會在戰(zhàn)事爆發(fā)當日即“組織醫(yī)隊,出發(fā)戰(zhàn)地,實施救護”,并請總辦事處電懇交戰(zhàn)雙方長官胡、憨“轉飭前方官長兵士,一體照約按章認真保護”。[10]后鑒于豫西戰(zhàn)事日益激烈,遂組醫(yī)院和救護隊出境至鞏縣回郭鎮(zhèn)一帶救護。時任憨軍名義總指揮的張鈁于憨軍敗后即在“廻戈鎮(zhèn)(即回郭鎮(zhèn))受庇于救護隊,遺其大洋馬不能騎,由隊交鄧旅”。[11]臨汝縣汝郟分會會長李慶森也鑒于“豫局備戰(zhàn)日亟,救護急須籌備”,致電總辦事處請領救護證以利救護,并請“通知兩方官長,一體保護”。[10]洛陽分會也于戰(zhàn)爭期間派何學純帶領救護隊和掩埋隊奔赴鞏縣戰(zhàn)地,救護傷病官兵,掩埋棄尸,以彰博愛恤兵之旨。[12]河陰分會不僅戰(zhàn)時出發(fā)戰(zhàn)地救護,更“復因各軍兵士傷病過多,在登封天中寺設臨時醫(yī)院三月”,治愈兵民眾多。[13]戰(zhàn)爭期間戰(zhàn)地分會的救護之舉,無不受到受災之地民眾及涉事各方的贊揚。

(三)國奉之戰(zhàn)救護

1925年11月初,國民二軍岳維峻部分兵攻擊直隸與山東奉部,國奉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端開啟后,河南各地分會即有所動。商丘分會“因時局不靖,國民軍第四、第五兩師,紛向豫東一帶布防”,即約集分會同仁“擬在朱集隴海路車站及夏廟站里集設立辦事處,并組織救護隊六十名,婦孺收容所數(shù)十處”,并函請總辦事處轉電豫軍事長官準予保護,以便施救。[14]永城分會在成立后,迭遭匪患,曾被土匪入城占據(jù)分會地點,會員星散,致使會務無法進行。知悉戰(zhàn)事發(fā)生,因“天職所在,責無容辭”即“擬于慈善會內,從(重)新召集開會,選舉職員,組織醫(yī)院,編制醫(yī)隊,購置藥品器械”,恢復會務,進行救護。[15]遠在豫西的靈寶分會聽聞徐州發(fā)生戰(zhàn)事也積極行動起來:“組織職員十五名,救護隊四十名,預備諫日(16日)出發(fā)”,請總辦事處轉電“雙方軍事長官保護”,并寄發(fā)“免費電照”,以利救護進行。[16]靈寶分會于諫日就行之際,靈寶境內發(fā)生兵事:“國民三軍,向東開拔,與靈境所駐之國民二軍,發(fā)生沖突”,在縣城西南一帶相互對擊。靈寶社會各界無不驚慌失措,當?shù)刂刃驗橹髞y。靈寶分會即行“率領醫(yī)隊,雙方維持,約三時許始得平息,并救二軍傷兵四名,三軍傷兵十余名,均住醫(yī)院診治”。之后,該分會又于21日出發(fā)馳赴徐州、魯南一帶戰(zhàn)地進行救護,以盡紅會天職。[13]密縣分會也因當?shù)亍帮L云緊急”,公議暫借會所預備救護事宜。[17]

鑒于變亂即生,戰(zhàn)事將發(fā),地方不穩(wěn),河南各地還在此時紛紛組設紅十字分會,以免地方涂炭。虞城分會即在11月16日開成立大會,推選會長,以利會務開展;[18]偃師縣殷鴻斌也去函總辦事處,請組分會??傓k事處接函后,即復函將“章程通則保證書式”等相關規(guī)章附上,請該處“按章籌備,循序進行”;濟源縣紅十字分會也于此時遵章組織成立。[13]豫北浚縣也于此期組織成立紅十字分會,并得到河南省長公署飭令??h知事進行的“出示保護”。[19]溫縣分會也于該時段“遵章組織,開幕成立”,并請“所在地方軍民長官立案,一體出示保護”。河南督辦公署在得到總辦事處的轉函之后也照辦準行,并將布告“徑寄該分會”。[20]總辦事處也于此時核準多處河南各地分會正式成立。11月18日核準內黃楚旺鎮(zhèn)分會成立。[21]11月21日核準河南郾城漯河寨分會成立;[22]12月29日,核準澠池分會正式成立,并“頒發(fā)旗章印戳”。[23]

(四)國吳戰(zhàn)事救護

1926年1月,國、吳戰(zhàn)事開啟。戰(zhàn)端一起,河南各地分會立刻籌備應對。信陽分會首當其先。自1月26日吳軍寇英杰部圍城到3月14日國民二軍蔣世杰部投降間,信陽民眾遭受了慘重損失。蔣軍敗退入城后,一月有余“水泄不通,槍炮之聲,不絕于耳”。[24]城中居民“全被搶劫,十室十空”,“米薪告罄,餓斃者相踵”。[25]信陽紅十字會等團體暨當?shù)丶澤碳椿I設粥廠進行賑濟。雖杯水車薪,無以廣惠,但仍盡力施救,以拯民命。戰(zhàn)事結束,信陽紅十字會旋又聯(lián)合當?shù)馗鲌F體籌設“急賑、善后兩會,分途調查一切”。在募捐得款后,隨即“派員出發(fā),購米散放”。同時,電告華洋義賑會進行報災、請賑濟,[24]為救護當?shù)孛癖?,恢復當?shù)刂刃?,不余遺力。靈寶分會等處也緊隨其后,即時派隊出發(fā)戰(zhàn)地進行相應救護。[26]方城分會鑒于淅川、新野一帶連日接戰(zhàn),會長靳可久迅速召集會議籌設隊伍,擬赴200余里外的戰(zhàn)地進行救護以盡天職。[27]汝南分會也因豫鄂戰(zhàn)起,即行“組織救護隊,并隨同醫(yī)士等,出發(fā)確山駐馬店一帶救護,切盡天職”。[28]3月初,國民二軍西逃回陜。因其舊日統(tǒng)治嚴苛,被沿途民眾多處截擊,損失頗重。沿途各會亦踐行博愛恤兵之旨進行了相應救護。洛陽分會即組織救護隊和掩埋隊,掩埋棄尸,醫(yī)治傷病官兵。傷員病愈后,并付資遣返原籍。靈寶戰(zhàn)事3月21日結束后,靈寶分會即派員赴前線掩埋遺尸,以做善后。同時,該分會鑒于該地兵災過后“米面皆空,糧草亦無”的情況,除了向總辦事處請賑外,還派員“赴晉采辦糧米”,設法辦理平糶以行賑救。[29]

吳佩孚驅逐國民二軍后,盡占河南。樊鐘秀為國民二軍統(tǒng)治河南時的同盟軍,不肯為吳所用,并于4月20日在登封宣告獨立。吳遂派寇英杰發(fā)兵清剿,樊、寇之戰(zhàn)爆發(fā)。6月中旬,雙方連日在寶豐、臨汝、郟縣、魯山等地激戰(zhàn)。鑒于魯、寶、郟三縣戰(zhàn)事激烈,葉縣分會恤兵為懷,隨即率隊出發(fā)救護,同時電邀舞陽分會奔赴戰(zhàn)地。舞陽分會接到通告后即“率隊出發(fā)”。襄城分會也及時行動,救護退襄各師旅及傷兵,并請總辦事處分電雙方進行保護,及時撥助款項、西藥等物資,以利救護。[30]1926年6月初,豫西臨汝境內樊鐘秀部建國豫軍與鎮(zhèn)嵩軍張治公部發(fā)生戰(zhàn)事。郟縣分會駐郟臨時分會會長徐連云立即組織救護隊30名、掩埋隊20名、聘請醫(yī)士4名,于次日在寶豐縣西商酒務鎮(zhèn)成立臨時辦事處及醫(yī)院進行救護。救護隊出發(fā)戰(zhàn)地,救護傷病兵民無算,僅遣隊掩埋即達400 余人。[31]

此外,1927年3月間奉軍攻汴,開封紅十字會也曾聯(lián)合華洋義賑會等相關機構開展救護。此次救護,開封分會籌設婦孺收容所23處,收容4500余人,供食達一月之久。奉軍退敗時又收容60余人;戰(zhàn)事期間在開封孔廟設立臨時紅十字醫(yī)院收容傷兵200名,轉送內地會醫(yī)院治療重傷者90名,費用概由紅十字會擔任。[32]1927年春,張治公鎮(zhèn)壓洛陽紅槍會與地方民團之時,洛陽分會也在洛陽北窯、下窯、窯場坑等處設立婦孺收容所,供給受難民眾食宿。[12]

二、匪災善后

清末以來,由于政局動蕩,河南各地土匪趁機蜂擁而起。此后愈演愈烈,漸成燎原之勢。誠如論者所言:“成了此后三十多年河南社會的一大特色”,[33]為禍之烈居河南三大禍患(兵災、匪患和天災)之首。河南匪患之重甲于全國,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民國時期,《大公報》、《民國日報》、《申報》、《晨報》、《東方雜志》等各大報刊雜志都經(jīng)常登載有關河南匪情的文章。相較而言,北洋時期河南境內屢發(fā)的兵災雖然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極大,但它發(fā)生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且所涉及的地域范圍尚有一定限制,而匪患則是遍布河南全省,年年有之。從1912年至1928年間,河南省內無年無匪、無縣無匪,大大小小的匪眾達到數(shù)十萬人。進1920年代后,由于戰(zhàn)亂頻仍、天災連年等原因,河南多種社會矛盾集中爆發(fā),土匪更是囂張到極點,達到了土匪活動最為猖獗的時期。此外,北洋時期河南大規(guī)模的兵匪亦多有存在,兵、匪不分,亦兵亦匪,兵與匪轉化交替,讓人目不暇接——“全國兵匪之害,首推河南”。[1]白朗、老洋人就是其中的典型。河南民眾深受匪害。在此期間,河南各地分會均竭盡所能,出發(fā)救護,弘揚人道宗旨,培植民眾元氣,所作所為,極為可贊。

(一)豫南匪災救護

1914年初,白朗眾匪率眾竄擾皖豫交界一帶。皖境六安、霍山,豫境“光、潢、商三縣相繼不守,被匪蹂躪,慘無人道”形成有名的皖豫匪災。災區(qū)附近的固始分會及時行動,攝影50余張發(fā)紅會總辦事處等機構報災、請賑——“惟款項支絀,地方隔膜,仍請總會速發(fā)醫(yī)藥,尅日來縣,以紓危難,無任翹企”,[34]將災情信息迅速上達。同時,積極籌備救護器物,派隊出發(fā)掩埋前戰(zhàn)積尸、救護病傷災民。此次匪災期間,固始分會共計掩埋遺骼230余具,治愈病傷災民370余人。后因該會醫(yī)院地址狹窄,病傷軍民不敷安置,固始分會即適時在該縣東關分設臨時醫(yī)院,治療受傷兵士,共計治愈各軍病號1000余名。災后,該會又將所募“河南軍民兩長飭固始縣劃撥自治款二千緡,總辦事處協(xié)助大洋一千元,自行籌募洋一千數(shù)百元”之款,盡數(shù)攜赴災區(qū),會同官紳于被災之地核實散放,拯救了大批災黎。[2]541916年,鄰邑光山被匪,駐潢川陸軍奉命進剿,軍、匪激戰(zhàn),傷亡甚眾。固始分會聞知即不避艱險編隊救護。各隊員不辭辛勞,冒雨涉水出發(fā)戰(zhàn)地,醫(yī)療傷兵,掩瘞死尸,共計醫(yī)愈傷兵30余名,掩埋死尸700 余具。[2]551918年,河南正陽、新蔡一帶股匪猖亂,巡緝隊督師往剿。多有軍士受傷,待療孔亟。固始分會即刻遣醫(yī)隊馳往救護,治愈傷兵多名。[2]56固始分會理事長張智溪在歷次戰(zhàn)地救護中更是積極主動、無私無畏——“督率醫(yī)士、職員親臨戰(zhàn)地,奔走于驕陽烈日之下,馳驅于風饕雪虐之時”,以致“每遇一役則面目黧黑、手足皸瘃,見者幾弗識其人”,而張理事長本人則“怡然樂之,寧知其疾之已中于膏盲耶!”[35]

1922年8月底,潰兵勾結土匪圍攻固始縣城。三日未下即焚四關泄憤,然后大肆擄掠而去。匪亂過后,蓼境瘡痍滿目、遺骸遍野。固始分會即組成救護、掩埋兩隊,分別出發(fā),沿匪跡經(jīng)過各地,掩埋暴露尸骸,醫(yī)治受傷民眾,共立標埋尸280余具,醫(yī)愈病傷則不計其數(shù)。同時,因災后軍隊云集蓼境防剿土匪,分會醫(yī)院無法安置,遂又派西醫(yī)謝谷蓀、周錫三等率??漆t(yī)士多名在東關湖廣會館分設臨時醫(yī)開展醫(yī)務,以便利官軍就診。[2]5811月,托槍為匪的原宏威軍老洋人部過蓼。4日、9日攻城兩次未下,獸性大發(fā),焚燒縣城東關北段民房,然后西竄,所過之處盡行焚掠,處處為墟。災發(fā)之后,固始分會編集掩埋隊沿戰(zhàn)地搜埋,并將受傷軍民抬至分會醫(yī)院醫(yī)治。援軍尾剿之時,該分會又另派救護隊隨軍出發(fā),并設臨時醫(yī)院以盡博愛恤兵義務。[4]49同時,還電請得“河南軍民兩長撥洋二千元”,加上總辦事處協(xié)濟暨自行籌集的共數(shù)百元,會同省委縣長“在本會辦事處核實散放四關極貧、次貧難民”,以安集流亡,拯救民命。[2]58

北洋時期,南陽一隅也是連年水旱頻仍,土匪騷擾,師旅饑饉,民不聊生。1923年南陽一帶桿匪迭出,燒殺奸擄,架票勒贖,幾于無日無之。后來愈演愈烈,竟在宛北一帶聚集1000余人打家劫舍,橫行不法。5月26日,南陽鎮(zhèn)守使李治云由鄧縣剿匪歸來后即行率部往剿——“不日定有劇烈戰(zhàn)事”。南宛分會知悉后,鑒于雖然經(jīng)費困難仍“組就臨時救護隊勇三十名”,以備隨時出發(fā)戰(zhàn)地進行救護。[4]97-981923年夏秋之交,土匪劉瑞卿、高寶林等1000余人攻打唐河黑龍鎮(zhèn)廣佛寺。破寨后,焚掠殘殺。[36]沘源分會聞知后即行出發(fā)救護、掩埋、賑濟:[37]

聞道悍匪到前村,全家老幼飛驚魂,忙向寨中共藏匿,莫為綁票難生存。(匪驚)

人馬奔騰槍炮聲,曾幾何時破寨城,燒殺奸掠大肆橫,死者傷者編地傾。(匪災)

乍聞某處已罹災,速傳隊役出隊來,紅光十字斜陽映,急赴災區(qū)步武開。(出發(fā))

各提藥囊施救治,按傷輕重相扶起,尚存一息皆可醫(yī),好生之德體天地。(救護)

尸橫滿地少人收,親率隊役埋荒邱,老者棺木少者席,安厝冤魂勿啾啾。(掩埋)

浩浩劫運匪旱兵,何處農民得安耕,老弱難免饑寒苦,發(fā)粟施財濟眾生。(放振)

1923年秋,土匪李老末帶領匪眾數(shù)萬,由正陽、唐河縣竄至固始。匪徒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尸橫遍野,百里之內,幾無人煙。固始南鄉(xiāng)、楊家北樓和吳家寨被攻破后,土匪不分男女老幼盡數(shù)屠殺,尸體枕藉,殘忍至極。僅楊家北樓和吳家寨兩處死亡人數(shù)即達3300多人。事后,固始分會即成立掩埋隊,由隊長張少立率領隊員前往,沿路掩埋,以重人道。[38]1923年11月,三叛后的老洋人桿匪眾連破宛南新店鋪、李官橋等處后,大肆燒殺搶掠:“新店鋪傷斃人民兩千有奇(其中槍斃三十余人),李官橋槍斃人民四千有奇。受傷者尚不在內”。南宛分會派員調查后,不忍坐視,即力行人道設法籌款拯救,俾“生者獲醫(yī)調治,死者得免暴露”。[4]133河南新野分會聞訊后,也于臘月在新店鋪及新野城關舉辦冬振:“共放米30余石,計合錢800串有奇”。雖杯水車薪,未能廣濟,但于受災民眾多有所助。[4]162

1926年1月25日,泌陽南鄉(xiāng)小楊莊寨突遭悍匪數(shù)百人圍攻。該地民團當即糾合附近各莊村牌戶,共出抵御,對擊數(shù)小時,旋以槍炮不敵,致被匪擊斃牌戶老幼共30余人,受傷10余人,余眾悉奔避他處。泌陽紅十字會分會斯時方臨時成立未久,諸事準備未齊。但聞耗后,該會次早即遴選會員16人“充當救護隊,前往該處掩埋”,歷兩日始告完竣。[39]會雖因未能及時籌設醫(yī)院,無法將受傷人員帶回醫(yī)治,但事后該會均將被匪擊斃與擊傷民眾開單函報縣署,以盡報災、請賑之責,促動當局賑救。

(二)豫西匪災救護

1922年 11月,豫西方城、魯山一帶兵匪為災——“匪眾約三萬余,內計馬匪五六千人,并攜有山炮機關槍,勢甚猖獗,所過之地,蹂躪不堪”。匪災發(fā)生后,吳佩孚派軍會剿,雙方激戰(zhàn),互有傷亡。南陽地鄰方、魯,情勢頗為危急,境內北宛分會立刻函請總辦事處“發(fā)醫(yī)院救護隊組織章程各節(jié)”,以便照章辦理,預備救護??傓k事處接函后,當即將所請之件付郵,支持北宛分會組隊救護。[4]53-54之后總會再次致電,提示北宛分會:“倘相距在邇,萬難袖手漠視”,即應“設法從速救護,以重人道而盡天職”,要求該會做好相應救護準備,隨時出發(fā)。牽念指導,言辭懇切。[4]55-561923年4月,靈寶境內朱陽一帶土匪猖獗,豫西鎮(zhèn)守使丁香玲率隊征剿。靈寶分會聞知,即于4月5日特派理事長席克敬、救護隊隊長趙玉昇、醫(yī)院長芮之信等3人督率隊員10名、夫役20名,督同醫(yī)士4人“隨帶要藥兩箱”,向虢略、朱陽等區(qū)實行救護。[4]73

清末以來,豫西臨汝即連年匪災,入民國之后,更是匪區(qū)之名聞于全國——“雖當?shù)阑蚪藫峒媸?,實未嘗一日撲滅,且不啻獎勵而張大之”。[4]102-1031922年11月28日夜,臨汝城南15里胡莊寨被匪攻破,后經(jīng)該寨民團奮力反擊,于黎明始將匪徒逐出寨外。土匪未能肆行焚掠,該寨得以保全。雙方槍炮交加,血肉相搏達數(shù)小時之久。次早,汝郟分會聞知該寨人民傷亡頗多,當即馳往救護,并將受傷民眾送到分會醫(yī)院進行收治。1922年12月8日至17日,臨汝旬日之內發(fā)生4起土匪攻城破寨的惡行,汝郟分會均不辭辛勞,聞訊前往施行滅火、掩埋、救治、賑助,[4]55-56以盡人道天職,其行實令人感慰。1923年,臨汝匪事時輕時重,燒殺擄掠,四野幾無完村。河南陸軍第二混成旅步四團樊鐘秀部以及新收撫的第三支隊春季在臨汝剿匪,受傷兵士均在汝郟分會醫(yī)院醫(yī)治,總計“不下數(shù)十百計”,斃匪數(shù)十名也俱由分會進行掩埋。[40]25-267月2日,豫西著匪崔二旦等眾匪聯(lián)合攻破臨汝城西羅郭嶺村——“燒民房80余間,打死貧民50余人,拉走肉票48名”。臨汝清鄉(xiāng)隊及三支隊聞警即往清剿。雙方爭戰(zhàn)一日,至日暮眾匪始由南寨門竄去。分會聞知即派隊出發(fā)羅郭嶺進行掩埋,并將剿匪受傷兵士抬至分會醫(yī)院治療。1923年6月19日,城南虎搖頭寨又被巨匪焦文等攻破,受損頗重。匪去后,寨人“令少年人盡學紅槍會”以為抵御。不料習藝未成,土匪聞知即行大肆報復,于7月再次破寨,并將寨內民房5000余間盡數(shù)焚毀,盤踞寨內外“自東至西延長三十余里,離城止有三四里許”。匪焰熏天,民眾紛紛逃難。汝郟分會救濟傷亡忙迫異常,虎搖頭嶺“出發(fā)尚未畢事”即又在城東關“太山廟內設一棲流所,并于上月所設粥廠內一并施救”。[4]102-1031923 年,老洋人復行為匪,竄回豫西,盤踞在汝、魯、郟、寶、襄、葉一帶為害鄉(xiāng)民。豫督張福來命軍痛剿。襄城分會雖成立未久,但亦征集各會員議定與郟縣分會合辦臨時醫(yī)院,并招“救護隊三十人,職員數(shù)人”于11月11日出發(fā)汝、郟、寶、魯?shù)忍?,救護傷兵難民,以盡天職。[4]124-125

此外,豫北安陽分會也曾積極救護境內匪災。直奉戰(zhàn)后,陜軍胡景翼部移居安陽、邢臺一帶后,分會醫(yī)院對陜軍傷病之兵完全救治。1922年7、8月間,陜軍在內黃剿匪,分會即“奉高縣長命,出發(fā)救護、掩埋”;11、12月間,陜軍繼在內黃豆公鎮(zhèn)一帶剿匪,分會又“奉胡師長函,出發(fā)救護”。[41]1923 年 7、8 月間,安陽警備隊在府西剿匪期間,安陽分會也奉函請,組織救護、醫(yī)療兩隊出發(fā)戰(zhàn)地進行施救,至8月匪靖方歸。20余日內救治兵民40余人,并將傷重未愈者帶回分會醫(yī)院繼續(xù)治療。[4]106

三、息兵彌禍

開展戰(zhàn)地救護、療治涉事人員,固然是博愛恤兵,然而調停各方?jīng)_突,保境安民,弭兵于無形之中,造福桑梓,亦屬于人間大愛。它不僅造福了戰(zhàn)事發(fā)生之地的一方百姓,更為地方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特殊的功勛。1912至1928年間,河南各地的紅十字組織就有不少開展這種多存危險的行動,一些紅會人員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921年4月,成慎驅趙之戰(zhàn)中安陽分會即曾在潞王墳“冒險調?!薄J码m未果,博愛之心可鑒。1926年冬,奉軍駐扎在豫北、直南一帶,意圖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所駐奉軍軍紀敗壞,胡作非為,激起地方民眾強烈不滿,紛紛加入天門會抗擊。1927年1、2月份,林縣、涉縣、磁縣三縣天門會聯(lián)合與奉軍進行了多次戰(zhàn)斗。奉軍旅、團相繼被擊而潰,死傷慘重,幾不成軍;而天門會此時后方接濟也有所受阻。雙方對戰(zhàn)日久,地方民眾損失愈重。時值陰歷年關,天降大雪,環(huán)境愈惡。經(jīng)中國紅十字會安陽分會出面調停,雙方遂暫時罷兵休戰(zhàn)。[42]磁境得保一時平安。

1926年初,國、吳之戰(zhàn)中信陽被圍49日,信陽分會曾任會長朱浩然更是與中外人士冒險分于2月9日、23日與3月11日三次出城冒險調停,以求保全地方民眾。[43]經(jīng)過艱苦努力,調停成功,免除了申城破城之慘,民命得以保全。信陽分會等社會團體救民于戰(zhàn)火之中,厥功甚偉。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鄧縣“客軍”來往繁多,苛稅雜從多如牛毛;戰(zhàn)事不息,民眾受難嚴重。1927年春,吳佩孚所屬于學忠部率軍與建國軍樊鐘秀部于鄧縣開戰(zhàn),地方民眾深受其害。于部多日圍城,造成城內缺糧,百姓度日艱難。鄧縣紅十字組織及時聲請守軍放出城內百姓,使之免于戰(zhàn)火、饑斃。[44]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 8月,陜軍駐鄧,軍紀敗壞,搶掠訛詐和強奸婦女的惡劣行為時有發(fā)生;所需的糧餉、槍械子彈及其他軍用物資,全由鄧縣人民負擔。鄧縣民眾對于陜軍極為憤恨。1928年8月23日,他部陜軍入城后即與地方民團和紅槍會發(fā)生沖突。地方官紳即選派紅十字會鄧縣分會理事戴文齋等人為代表,出面與陜軍接頭談判。經(jīng)過艱苦談判,鄧縣紅十字組織及時化解了在城內即將發(fā)生的一場惡戰(zhàn)。紅槍會撤退了對陜軍的圍攻和襲擊,地方也給陜軍安排了食宿。第二天,陜軍由地方派代表護送離境。陜軍離境途中,情況突變,四鄉(xiāng)群眾紛紛攻擊。陜軍遂將紅十字會理事戴文齋等槍殺。事后,鄧縣民眾建“翟、戴二公祠”于城內五龍宮以示紀念。[45]戴理事顧念地方,調停身死,以身殉職,可敬可嘆!1928年3月,寇英杰部第十師師長薛傳峰率潰兵沿途過睢,在東關、南關遍號民房駐扎。地方團隊閉城不納。6月18日,薛部與地方民團開戰(zhàn),民團不支敗退城內。薛部威脅民團,若不讓防地即行攻城。地方民眾亦推該縣紅十字會盧靜軒等人出城議和,睢縣得免破城之災。[46]

北洋時期,戰(zhàn)事發(fā)生時紅十字組織雖可盡力調停息爭,而在毫無章法的軍閥混戰(zhàn)或者兵匪互斗中有時卻也自身難保。河南紅十字組織不僅會員曾被土匪擄掠而去,幾乎受虐身死,即便會所也曾多被兵匪占據(jù)或洗劫。[47]時人所作《陜兵劫》詩文即形象展示了民國初期紅十字組織所處的惡劣環(huán)境:[48]

深更半夜炮喧天,驚起全城不得眠,疑是敵兵臨境內,池魚殃及禍連連。

一拳打開醫(yī)院門,兩廊驚起夢中魂,商團紅會人都起,木立床前不敢言。

會計室中捷足先,搜尋柜子取銀錢,胸前槍指惡相向,尚有銀子存何邊。

東室刮完西室搜,有人遇著即誅求,不分善款商家積,包袱卷來一概收。

只為維持兌換錢,各商到處集銀圓,制錢銅幣均堆積,片刻搶完已數(shù)千。

紅會尊崇是佩章,七枚未發(fā)尚存箱,兵人寶貴偏能識,也作銀元一抹光。

聯(lián)系到鄧縣會員的調停殉職,我們對于河南各地紅十字組織在惡劣環(huán)境中冒險犯難的積極作為想必也能有更深一層的同情理解,對于紅十字組織維護地方的事功也定會感念不已。豫北調停、豫南止爭、豫東彌禍,河南各地紅會人員身上這種舍身飼虎的勇氣和義無反顧的果敢,以及自我犧牲的精神再次有力詮釋了紅十字組織的人道、中立、公正的行動宗旨。

紅十字運動本身即是因戰(zhàn)而起,依戰(zhàn)而興。紅十字會的籌建也是以戰(zhàn)地救護為設會初衷,戰(zhàn)事救護實是其最為核心的業(yè)務。中國紅十字會之所以能在民國初期聲名遠播,很大程度上即因其在武漢戰(zhàn)場的戰(zhàn)地救護行動中不辭辛勞,不怕犧牲,博愛泛眾,惠民恤兵。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中國紅十字會的部分精力雖注于災荒救護,但各種戰(zhàn)事的救護也是其支柱業(yè)務。各種兵災、匪禍的戰(zhàn)事救護也是民國年間中原各地紅十字組織的工作重點,尤其是匪禍的救護之多更成為異與他處的特色之舉。

北洋時期,河南各地紅十字組織的戰(zhàn)事救護行動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救護成績,有效維護了當?shù)厣鐣刃虻姆€(wěn)定,保障了當?shù)孛癖娚a(chǎn)生活的正常進行,而且不少分會還突破了一般慈善人道團體的地方性限制,越地參與了他處的戰(zhàn)事救護與匪災善后,為國內戰(zhàn)事的救護探索出了可貴可行的救護模式、規(guī)程與實踐經(jīng)驗,切實彰顯了紅十字組織特殊的人道品格,體現(xiàn)了地方紅會國際性與地方性的辯證統(tǒng)一。礙于特殊的歷史情境,近代中原各地的紅十字組織雖“職在救濟而力薄能鮮,應辦善舉皆不能盡量發(fā)展”,舉辦的人道活動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在災荒遞加、兵匪擾攘、地方糜爛之時盡心竭力發(fā)揮了自身可貴的社會調節(jié)功能——“直接為病人受惠,間接即地方受賜”,[40]26以自己的艱辛實踐書寫了近代河南紅十字運動史與人道事業(yè)史上的華麗篇章。中原紅會人在戰(zhàn)事救護與調停中主動而為,無私無畏,博愛泛眾,惠及眾生。其功雖不至偉亦不應湮,實值今人銘懷。

[1]豫西人民之三大害兵匪官[N].晨報,1925-05-08(5).

[2]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中國紅十字會固始分會十二年大事綱目(附錄)[G]∥中國紅十字會二十年大事綱目.1924.

[3]趙倜反直之經(jīng)過[G]∥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五四前后的河南社會.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465-466.

[4]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慈善近錄[G].1924.

[5]王秀文,等.許昌縣志(石印本):卷 19[M].1933(34).

[6]信陽紅會組織救護隊等之電告[N].申報,1922-05-09(13).

[7]紅分會之電音[N].申報,1922-05-20(14).

[8]中國紅十字會沘源分會臨時救護隊規(guī)則[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3(23):25-27.

[9]紅十字會許昌分會來函[N].申報,1925-02-22(10).

[10]豫省戰(zhàn)事之紅會往來電[N].申報,1925-02-26(13).

[11]袁仲明.禹變記[G]∥禹州文史資料.1999(10):244.

[12]何光遠.中國紅十字會洛陽分會簡史[G]∥洛陽文史資料 .1985(1):126.

[13]紅會往來函電[N].申報,1925-11-30(14).

[14]河南商丘紅會來函[N].申報,1925-11-19(13).

[15]永城紅會來函[N].申報,1925-11-13(14).

[16]靈寶紅會來電[N].申報,1925-11-16(10).

[17]密縣分會之來電[N].申報,1925-11-20(13).

[18]虞城紅會成立[N].申報,1925-11-25(10).

[19]兩紅會消息——紅十字會[N].申報,1925-12-16(14).

[20]溫縣分會成立[N].申報,1926-01-11(14).

[21]內黃縣楚旺鎮(zhèn)成立紅會[N].申報,1925-11-19(13).

[22]郾城紅會成立[N].申報,1925-11-22(14).

[23]澠池分會成立[N].申報,1925-12-30(13).

[24]信陽紅會長報告災情[N].申報,1926-04-02(14).

[25]陳善同等.重修信陽縣志(鉛印本):卷31[Z].1936(2-4).

[26]泌陽分會來函[N].申報,1926-02-08(14).

[27]方城紅分會電告出發(fā)救護[N].申報,1926-02-26(14).

[28]紅會救護豫戰(zhàn)之所聞[N].申報,1926-03-17(14).

[29]豫戰(zhàn)結束之善后[N].申報,1926-04-06(13).

[30]救護豫戰(zhàn)之紅會消息[N].申報,1926-06-14(15).

[31]河南樊張兩軍之戰(zhàn)況[N].時事新報,1926-06-16,1(4).

[32]河南分會曾代紅十字會服務[J].救災會刊,1927(4):15.

[33]王天獎.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略論[J].商丘師專學報,1988(4).

[34]張智溪.固始分會來電[N].申報,1914-02-17(10).

[35]固始分會理事長張智溪之善績[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3(19):28-29.

[36]唐河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唐河縣志[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28.

[37]楊鳳鳴.民國十二年八月組織救護掩埋隊出發(fā)廣佛寺等處[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3(24):26.

[38]張伯瓊.固始縣紅十字分會會史[G]∥固始文史資料.1988(2):110-111.

[39]岳維峻復電[N].申報.1926-02-08(14).

[40]汝郟分會救護匪災最近之成績[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3(19).

[41]安陽分會.安陽分會民七成立以來辦理實跡[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3(21):37.

[42]谷清文.天門會在磁縣和峰峰的武裝斗爭[G]∥中共邯鄲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邯鄲市黨史專題資料選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38.

[43]何東成.一九二六年吳佩孚圍攻信陽之戰(zhàn)[G]∥信陽文史資料.1986(1):6-8.

[44]鄧縣衛(wèi)生局.河南省鄧縣衛(wèi)生志(內部資料)[Z].1985:185.

[45]李訓祥.渭華起義部隊在鄧縣的遭遇[G]∥鄧縣文史資料 .1985(2):32-38.

[46]王國賓.紅會記略全卷[G]∥睢杞太黨史編寫組.睢杞太地區(qū)史料選(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39.

[47]洛寧紅會會員被架之呼援[N].申報,1923-12-16(14).

[48]若愚齋.文苑·陜兵劫[J].中國紅十字會月刊,1924(30):18.

猜你喜歡
救護隊紅會戰(zhàn)事
《礦山救護隊標準化定級管理辦法》印發(fā)
政府疏忽,巴新預算漏了急救車
木蘭從軍
中國最早記載的一場戰(zhàn)事竟因鹽而起
創(chuàng)新思路、加強礦山救護隊黨建工作的研究
山西青年(2018年15期)2018-01-24 17:33:09
援越抗美戰(zhàn)事回憶點滴
文史春秋(2017年10期)2017-11-29 01:31:38
《關于開展全國礦山救護隊標準化達標及兼職礦山救護隊建設互查互檢工作的通知》印發(fā)
秦淮河水冷,戰(zhàn)事幾回傷
中國三峽(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08
『黑紅會』別成為一種習慣
紅會該不該“忘記郭美美”
会东县| 定安县| 紫云| 绿春县| 濮阳县| 高碑店市| 德令哈市| 榆林市| 诏安县| 右玉县| 安徽省| 崇州市| 平山县| 韶山市| 正安县| 桃园县| 东城区| 玉树县| 东宁县| 宁津县| 新建县| 淮安市| 涞源县| 定日县| 大田县| 古浪县| 林芝县| 林州市| 成安县| 丹江口市| 嵊泗县| 绵阳市| 阜新| 嘉禾县| 忻州市| 信宜市| 江口县| 南充市| 中江县| 连平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