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互動與黨群關系發(fā)展

2015-12-08 10:09:48高志奇高布權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
關鍵詞:黨群良性群眾

高志奇,高布權

(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社會互動與黨群關系發(fā)展

高志奇,高布權

(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黨群關系好壞關乎黨的生存與發(fā)展,關系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良好的黨群關系建立在黨與人民群眾積極互動的基礎之上,而黨群關系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危機,則是因為部分黨員脫離了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即黨群互動不足。由于中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部分黨員有驕傲自滿的心理,甚至有個別黨員覺得人民群眾的意見不重要,不能積極與人民群眾互動,對于這種不良現象要嚴加制止,防止因為黨群互動減弱,導致黨群關系不能良性發(fā)展,甚至出現黨群關系危機。

社會互動;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求所有黨員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表明黨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并建設新中國的根本工作路線。實踐證明,如果黨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那么黨有再美好的設想和愿望,也是無法實現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證明了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即黨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是充分的、積極的,因為黨只有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充分互動,才能保證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永葆黨的青春。然而,隨著中國社會發(fā)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有所減弱,尤其是在基層社會出現了一些脫離人民群眾的現象,很多黨政官員的行為沒有堅持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甚至還發(fā)生了個別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不良現象和發(fā)生個別有損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黨員脫離了群眾,不走群眾路線;也就是說,部分黨員與人民群眾的互動不夠,根本不清楚人民群眾有什么需求以及面對什么困難。因此,黨與人民群眾的互動程度對黨群關系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黨群互動增強,有利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而黨群互動減弱,則有損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所以,要加強黨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消除影響黨與人民群眾積極互動的各種障礙和因素,使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使人民群眾的困難和需要能夠及時反映給黨,促進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最終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發(fā)展。

一、社會互動

社會互動是指互動雙方運用諸如語言、手勢、表情等各種互動符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都對對方產生了一定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對互動雙方會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繼而引起互動者行為的改變。關于社會互動的代表人物和理論主要有米德的符合互動論,戈夫曼的擬劇論,加芬克爾的本土方法論以及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等。“社會互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社會互動塑造著整個社會的面貌。人的社會化是在社會互動中進行和完成的,正是在社會互動中,人們形成角色、地位,結成社會關系進而產生社會結構?!盵1]117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社會互動,就不會有人類社會,那些脫離了正常社會環(huán)境,沒有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社會互動的人是有缺陷的,世界上各地出現的所謂豬孩、狼孩等即是最好的證明,即社會互動是人所特有的社會活動,沒有社會互動,也就沒有社會人。人通過積極有效的社會互動,可以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可以了解他人與社會的需要,繼而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使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社會的需要,只有這樣,人才能在社會中生活得更好?!吧鐣邮窍嗷サ纳鐣袆樱侨藗儗ζ渌税l(fā)出動作或作出反應的過程。互動中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把行動導向他人?!盵1]118一旦互動一方將行動導向他人,勢必會對他人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為他人會對行動作出反應,而他人作出反應之后,也會通過行動把反應再傳遞給原先的互動發(fā)出者,這樣互動雙方就產生了新的互動,并會產生一定的結果和影響。人只要生活在社會里,就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發(fā)生互動。所以,社會互動的主體是個人,盡管群體之間、組織之間也經常會發(fā)生互動,但這種互動最終都可歸結為個人之間的互動,就像黨群關系,它是黨與人民群眾互動的結果,但這種結果是通過黨員個人與群眾個人完成的,而不是整體的黨與整體的人民完成的;同時我們還要明白,黨群關系是由所有黨員個人與群眾個人共同互動所產生的整體結果,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所有黨員個人與群眾個人互動結果的機械相加。因此,個別黨員與群眾關系不和諧,并不能說明我們的黨是脫離人民群眾的,因為衡量黨是否脫離群眾,最終要通過分析整體黨群關系的情況來判定,但是黨員個人也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加強與人民群眾互動,“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為人民群眾服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說明黨是走群眾路線的人民的黨。

二、社會互動與黨群關系發(fā)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是人民的政黨,就是因為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及時與人民群眾溝通互動,能夠及時了解人民群眾之所需,并適時調整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盡最大努力做好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證明,只有黨與人民群眾時刻保持互動,注重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急,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問題和困難放在首位,那么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則是和諧的、穩(wěn)定的;相反,如果黨不能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有效互動,只是按照黨自己的設想去做事情,脫離實際,忽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則會影響黨群關系,繼而影響社會進步和發(fā)展。新中國成立的后的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以及以階級斗爭為綱等就是黨不走群眾路線,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鮮活實例?!罢{查研究是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2]調查研究過程其實就是黨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積極互動的過程?!皼]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研究,同樣沒有發(fā)言權”,因為沒有經過調查與正確調查,即黨沒有與人民群眾溝通互動,其所得出的結論很難保證是正確的,至少是片面的。因此,保持黨群有效互動,促進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至關重要,要通過不斷地調查研究,即黨要不斷地與人民群眾溝通互動,才能使黨不脫離人民群眾,才能保證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

(一)黨群互動增強,有利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

黨群關系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它是多方的,而不是一方的,也就是說,黨群關系是否能良性發(fā)展,不僅要看黨的表現,還要看群眾的反應?!包h群關系實際指的是黨與群眾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為黨與群眾之間聯(lián)系和連接的方式?!盵3]人民群眾對于黨的認識,是通過黨員的表現來認識并理解的,所以,黨員只有與人民群眾及時做好溝通互動,并認真對待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所急,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首肯。毛澤東同志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成功,并建立新中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思想和行動是符合中國實際的。為什么他的思想和行動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就是因為他能夠深入到中國社會的基層去做調查研究,并能與人民群眾進行深刻交流、互動和探討。所以,經過他的實地調查分析,經過他與人民群眾的深刻互動交流,使得他對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是清楚的,認識是理性的,得出的結論也必然是正確的。毛澤東同志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是經過他的實地調查研究,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溝通與交流得出的,而不是憑主觀臆想猜測出來的。因此,根據他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來指引中國革命,必然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要求,必然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必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響應和支持,也必然會促進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當前,黨群關系和諧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社會和諧,只有社會處于和諧狀態(tài),社會才能進步與發(fā)展,“社會和諧不同于社會團結和社會統(tǒng)一,不強調社會意志的一律性、社會利益的一致性,它承認多樣性和多元化,承認矛盾的現實存在,不是靠強制力或長官意志來追求表面的統(tǒng)一安定,而是以社會互動主體的平等協(xié)商實現認同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就是努力建設民主法治、實現社會公平,就是暢通社會利益訴求渠道、構建平等的社會利益協(xié)商機制?!盵4]而平等的社會利益協(xié)商機制要通過及時有效的社會互動實現,尤其是要靠黨群互動實現,因為黨群互動是社會互動的主體。所以,黨群互動屬于一種新型的社會互動,這種新型社會互動所產生的結果是“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wěn)定?!盵4]

黨積極與人民群眾互動、溝通和交流,并能認真對待人民群眾的建議和采納人民群眾合理的、正確的建議,那么這就是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同時黨如果能把從群眾中征求來的合理的、正確的建議,經過理性分析,上升的到理論高度,再用來指導人民群眾的行動,那么這就是堅持了到群眾中去。只有既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又堅持了到群眾中去,才算是真正堅持了群眾路線,因為理論來源于實踐,只有來源于人民群眾實踐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理論。所以,黨要不斷加強與人民群眾互動和溝通,只有黨與人民群眾時刻保持積極的互動和溝通,才能得出正確的理論。而正確的理論用來指導實踐,才能促進實踐發(fā)展,有利于社會進步,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必然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人民群眾才會更加相信黨,黨群關系也才能和諧。正確的理論只有被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變成變革社會的力量。因此,黨堅持到群眾中去,就是要將正確的理論交給人民,讓人民群眾用正確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經過人民群眾的實踐檢驗,理論是正確的,那么人民群眾便會相信黨,繼續(xù)與黨保持積極互動和溝通,如果理論與實際有所出入,那么人民群眾則會將信息反饋給黨,要求黨根據實地情況調整理論,以使理論符合實際。所以,群眾路線對于黨的發(fā)展非常重要,黨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才能使黨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使黨永遠是人民的政黨,才能永葆黨的青春。黨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執(zhí)政黨,就必須走群眾路線,并確保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而要走群眾路線,確保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黨就必須做好與人民群眾互動,黨只有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相信黨、支持黨。可以說,積極有效的黨群互動,是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的前提,沒有積極有效的黨群互動,黨群關系只能越來越疏遠、淡薄,甚至惡化。當黨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減弱,黨的所作所為脫離人民群眾時,就會影響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因此,黨群互動增強,有利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而黨群互動減弱,則有損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

(二)黨群互動減弱,有損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而實現社會和諧。當前,威脅黨生存與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是黨是否能始終如一地堅持走群眾路線,即黨是否能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是否能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新中國成立后,黨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黨始終不忘與人民群眾互動,但是改革開放之后,社會思想多元化,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有所減弱,即黨群互動不夠?!榜R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同英雄史觀根本對立,它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一種群眾史觀。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和廣大群眾爭取解放的理論學說,從根本立場上解決了對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的認識問題?!盵5]318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正是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才不忘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并始終如一地堅持走群眾路線。因為黨一旦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就會給黨和國家?guī)砭薮髶p失,無論是曾經的歷史,還是目前的現在都告訴我們,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必然要走彎路,不利于社會和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領導就是服務的思想’,體現在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活動當中,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6]黨正確的思想方法就是要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工作方法則是黨要不斷加強人民群眾互動,走群眾路線,以防黨群互動減弱,導致黨群關系緊張,甚至黨群關系惡化。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發(fā)展的實踐證明了堅持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和正確性,而脫離群眾路線,則會蒙受巨大損失?;仡欀袊锩鼏栴},由于博古、王明堅持走左傾冒險路線,不顧中國實際,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長征,使中國革命走了彎路;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也是如此,大躍進運動即是突出表現,也就是說,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憑主觀意志和教條主義做事,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所以,要時刻堅持走群眾路線,積極保持與人民群眾互動。中國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充分證明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正確的,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但是社會發(fā)展也使一部分黨員有驕傲自滿的心理,他們沉浸在社會建設的成果里,忘記了做事情要考慮群眾利益,忘記了要替群眾著想,更忘記了利益問題是處理黨群關系的前提。部分黨員的所作所為不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做事情不與人民群眾互動溝通,實行蠻干,甚至強制執(zhí)行,比如在征地問題上,在房屋拆遷問題上,屢屢發(fā)生沖突事件,而且有個別黨員除不主動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互動溝通,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還設置種種障礙,不讓群眾找自己溝通,還有個別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官腔很濃,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越來越少,疏遠了人民。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就會使很多黨和國家的政策難以在實際中執(zhí)行,因為黨和國家的政策必須與人民群眾所生活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有效執(zhí)行,而不與人民群眾互動,就無法了解實際,必然導致黨和國家的政策在執(zhí)行時會出現問題和面臨困難。所以,黨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做好及時有效互動很重要,而黨與人民群眾互動減弱,則會直接影響黨群關系的良性發(fā)展。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作用,全面地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民群眾作為歷史活動的主體,創(chuàng)造著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和變革著社會生活的內容和形式?!盵5]319-320因此,黨如果不與人民群眾積極互動,忽略人民群眾的作用,脫離群眾,不走群眾路線,就將一事無成。黨要時刻牢記,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始終如一地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積極互動,如果黨不能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則有損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輕則會使社會建設面臨更多困難和問題,影響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重則會使人民群眾對黨失去信心,甚至會威脅到黨的執(zhí)政地位。對于目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負面事件,黨員干部要認真對待,要能夠積極與人民群眾互動,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認真處理好每件事情,對于負面事件如果聽之任之,則說明部分黨員有脫離群眾的危險,有拋棄群眾路線的苗頭,要嚴加制止,防止因為黨群互動減弱,導致黨群關系不能良性發(fā)展,甚至出現黨群關系危機,最終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黨群關系關乎黨的生存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一個革命黨轉變成執(zhí)政黨,就是因為黨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積極互動,堅持走群眾路線。實踐證明,黨只有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則會使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有利于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執(zhí)行;相反,如果黨稍與群眾疏遠,不能與人民群眾保持積極互動,甚至回避人民群眾,則會使黨群關系出現問題,甚至出現黨群關系危機,不利于黨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所以,黨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積極互動,要積極采納人民群眾合理的、正確的建議,關注人民群眾的合理要求,不斷改善黨群關系,使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另外,黨群互動加強有利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與黨群互動減弱有損于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不是兩種黨群關系,而是黨群關系的兩個方面,要正確處理好這兩個方面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黨群互動,促進黨群關系良性發(fā)展,盡一切努力消除影響黨群互動的因素,防止黨群關系出現問題,使黨始終如一地堅持走群眾路線。

[1]胡榮.社會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楊春貴,許全興,張峰,等.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教程[M].北京:中國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447.

[3]張榮臣.60年黨群關系的變與不變——兼論執(zhí)政條件下黨群關系的實質與改革取向[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12):23.

[4]劉林德.構建新型的社會互動關系[N].長江日報,2011-02-21.

[5]肖前,黃楠森,陳宴清.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6]李兆榮.增強服務意識密切黨群關系——學習張聞天關于密切黨群關系的思想[J].求是,1995(19).

[責任編輯 劉國榮]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masses Relationship

GAO Bu-quan,GAO Zhi-qi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

Whether the party-masses relationship goes well or not will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of CPC.A well developed 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masses is based on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s of them.If the relationship goes wrong,or even comes across risks,it must be part of the party members go against the mass line and disengage the masses,i.e.lac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asses and the party.With the fast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ome party members begin to be inflated with pride and even several of them think it un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masses' advice,thus less interactions with them.It must be restrained in order to avoid sick or risky relations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masses.

social interactions; party-masses relationship; well developed

2014-11-2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延安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社會風氣治理研究”(12YJA770015)

高志奇(1984—),男,陜西洛川人,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社會學碩士。

D261.3

A

1004-9975(2015)02-0009-04

猜你喜歡
黨群良性群眾
走出睡眠認知誤區(qū),建立良性睡眠條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隊旗在黨群服務中心飄揚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12-02 02:43:09
呼倫貝爾沙地實現良性逆轉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黨群工作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黨群宣傳工作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zhí)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黨群工作
宜川县| 建平县| 镇远县| 土默特右旗| 富民县| 团风县| 马山县| 方山县| 波密县| 二连浩特市| 雷州市| 潼关县| 子长县| 东乌| 峨边| 湘阴县| 金平| 高雄市| 牙克石市| 德化县| 汕尾市| 嘉鱼县| 屏边| 涟源市| 天祝| 湖北省| 辽中县| 新乐市| 鄄城县| 辛集市| 吉安市| 灌云县| 东乡族自治县| 峡江县| 南昌县| 巫溪县| 河北省| 阿拉善盟| 稷山县| 和平区|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