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忠
(遵義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 遵義 563002)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相繼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起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武裝——中國工農紅軍。從1930年到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曾多次在貴州活動,轉戰(zhàn)貴州各地,建立各級黨的組織、政權組織和游擊隊,播下革命火種,同時這一時期也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開始與中國民族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民族綱領和民族政策、民族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初步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隨著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革命工作的開展和紅色政權的建立,中國共產黨對國內少數民族的認識正在加深,在民族綱領和民族政策方面有了較大發(fā)展。紅軍這一時期在貴州活動時,初步形成了對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工作的綱領政策,并得以實踐。筆者認為,紅軍在貴州活動期間在貫徹執(zhí)行黨的這些民族政策時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認真總結。因為黨的任何一項重大政策都有個承上啟下的繼承關系,都離不開“史”的研究,只有把“史”研究透了,才能看出它的來龍去脈。才能在執(zhí)行中更好地把握它的精神實質。今天我們總結研究這些歷史經驗,對于豐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中的民族理論,對于提高各民族干部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的自覺性,對于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對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貴州地處西南內陸,交通不暢、封閉落后,是個漢、苗、布依、侗、彝、水、回、壯、瑤、仡佬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眾多。長期以來,由于反動統治階級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各族人民毫無政治權利可言,經濟、文化極其落后,民族隔閡很深。民國以來,貴州成為各方政治軍事勢力輪番角逐的舞臺,政權更替頻繁,兵災、匪禍、內戰(zhàn),使這一帶的土家、苗、侗、水、布依、仡佬各族人民蒙受著巨大的犧牲。而當時統治貴州的地方軍閥掠奪人民的手段更是繁多,如關閉城門,封鎖道路,以拉夫派款,或故意制造搶案,誣指苗、侗族人民為匪,進行敲詐;或強迫苗族人民栽種鴉片,再以“鏟煙”為借口向農民勒索;或派兵黑夜搶掠,殺人放火;或高價出賣官職“團董”、“苗守備”,而地主階級在買到官職后當更加貪婪地吸吮人民的血汗。[2]
上述情況表明,紅軍長征到達前夕,貴州境內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復雜。因此,紅軍入境時所面臨的局面是:一方面,由于國民黨軍閥、政府施行民族壓迫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間的嚴重對立與隔閡,激化了民族矛盾,各少數民族同胞對漢人充滿疑懼,特別是對漢人軍隊更是痛恨已極。要使他們很快認識到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兩者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解除疑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各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矛盾都極其尖銳,少數民族同胞所受苦難較之漢族人民更加深重,要求民族解放的愿望更加迫切,如果處理得當,紅軍不僅可以順利地通過各民族地區(qū),而且能夠迅速點燃革命的火種,推動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因此正確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就顯得更加重要。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十分重視民族問題。從1922年的中共“二大”宣言到1928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民族問題的決議案》,再到1931年的《關于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黨對民族理論和政策在理論概括上也隨著認識的提高而有所提高。長征以前,黨在廣西的壯族、瑤族地區(qū)和湖南、湖北的苗、土家族地區(qū),分別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積累了許多民族工作方法和經驗,對民族政策作了一些規(guī)定。[3]1931年,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中國工農與勞苦群眾,反對一切對少數民族的壓迫,而主張他們的徹底解放。”[4]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中國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自決權。一直承認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5]黨的這一系列民族問題決議和規(guī)定,為后來長征時期制定和發(fā)展民族政策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紅軍進入貴州后,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作出相應的決定。1934年7月,黔東特區(qū)蘇維埃代表大會提出:“對于居住在貴州、湖南、四川境內之苗族,決定以全力幫助他們得到解放與自由?!盵7]1934年,紅一方面軍發(fā)布了《關于對苗、瑤民的口號》,1934年11月,《總政治部關于爭取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等宣傳了黨關于民族平等、武裝苗民、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弱小民族的主張;還提出了“不打苗民土豪、不殺苗民中有聲望的保甲長、不殺苗民的?!币员Wo少數民族生產等政策。[8]紅軍除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外,還嚴令部隊尊重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1934年紅軍總政治部發(fā)出《關于爭取少數民族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絕對遵從少數民族群眾的宗教、風俗、習慣,并針對這些習慣向戰(zhàn)士說明(如回教不吃豬肉,夷民的男女授受不親,黑夷之敬重灶君,等等)”。[9]紅軍在貴州活動中,幫助各族人民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在這些政權中,實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在經濟上政治上苗人與漢人有同樣的權利。”[10]1934在各級蘇維埃政權中,選拔培養(yǎng)了一批少數民族干部,一批少數民族積極分子被選為各級蘇維埃代表或正副主席。徹底廢除民族壓迫制度是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的基礎。紅軍在貴州黔東、黔北、黔西北地區(qū)。幫助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閥、地主豪紳壓迫各族人民的反革命武裝和反動政權,廢除了民族壓迫、民族歧視的剝削制度,建立了各級革命政權220多個,建立各級各種革命武裝如獨立團、游擊隊110多個,各族人民的革命武裝,積極配合紅軍作戰(zhàn),對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捍衛(wèi)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鞏固蘇區(qū)和壯大紅軍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紅軍每一次來貴州,都宣傳紅軍的任務和紀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宣傳革命道理,還開展爭取沿途山寨寨主和土司頭人的工作,以實際行動來消除民族隔閡和粉碎反動統治者的造謠誣蔑。正是紅軍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實際行動;使貴州各少數民族對紅軍由敵視躲避,轉為消除懷疑,再轉為親近、積極支持;認識到紅軍是不同于歷史上任何軍隊的人民軍隊,從而對紅軍產生了深厚感情,在他們心中點燃擺脫階級壓迫與民族歧視的希望火花。這為紅軍順利通過貴州、為團結貴州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為解放后開展民族工作準備了良好的條件。[11]
[2]周錫銀.紅軍長征時期黨的民族政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3]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紅軍長征與黨的民族政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3.
[4]關于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N].1931.
[5]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N].1934.
[7]關于苗族問題決議[N].1934.7
[8]李富春關于我軍沿途注意與苗民關系加強紀律檢查的指示[N].1934.
[9]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9頁.
[10]關于對苗、瑤民的口號[N].1934
[11]周春元.貴州近代史[M].貴陽:貴陽人民出版社,1987.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