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宇 王 晗
(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1)
蒲安臣使團是中國清政府對外派遣的第一個正式外交使團,1868年2月出發(fā)。而巖倉使團也是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派遣的第一個出訪歐美的官方使節(jié)團。兩者出訪的時代一致,日本巖倉使團稍晚,為1871年12月出發(fā)。
出訪的結果,從外交上看,開創(chuàng)了中國派遣使節(jié)出國的先例,并使得中國漸漸納入了國際的軌道。而且蒲安臣使團還取得了美國、英國等國政府不借修約干涉中國內政的承諾。對于蒲安臣使團出訪歐美,最重要的結果還是1868年7月28日,蒲安臣在華盛頓與美國代表簽訂了《中美續(xù)增條約》,即《蒲安臣條約》。這一條約是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首次以一個主權國家而不是以戰(zhàn)敗國且“在相對和平的條件下簽訂的第一個具有對等形式和內容的”國際條約,成為中國日后“對外交涉的一個重要的國際法依據(jù)”。
《蒲安臣條約》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自主性。這個條約明確表明了中國對其領土有完全的主權,反對之前各國租借地上關于治外法權的主張,也明確地否認了租界在中國存在的合法性?!镀寻渤技s》的簽訂也帶來了一個赴美的新浪潮,除了少數(shù)幾年外,每年赴美華人數(shù)量都過萬,簽約第二年即1869年就猛增為12874人,1870年更是增至15740人。而且,更重要的一點,《蒲安臣條約》的簽訂,宣布了拐騙華工行為的非法性,保護了在美華工的利益,它也確定了中國僑民赴美的合法性以及在美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旅美華僑的作用,使美國官方采取排華行動時不得不有所顧忌?!镀寻渤紬l約》促使中國政府開始設置駐外領事制度,抵制了美國的排華運動。條約中規(guī)定中國政府可以在美國各通商口岸設置領事,以保護在美華僑,可以說這是中國政府設置領事館的開始,也是中國政府對在美華僑政策的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清政府認為“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而《蒲安臣條約》的簽訂,使政府對僑民的保護形成制度。志剛十分稱贊這一設領護僑的條款,認為“中國若不設官,一恐其滋事,無人彈壓,一恐其久無統(tǒng)屬,悉變?yōu)橥鈬碌戎恕??!镀寻渤紬l約》還開啟了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運動的先河。從1872年開始,留美幼童共分4批,每批30人,到1875年結束,共120人。這些留美學生中有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教育界的唐國安、蔡紹基,外交界的梁敦彥和梁誠等。這些人在傳播西學和溝通中美文化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但是,也要看到,蒲安臣使團走馬觀花,只是初步接觸到了一些歐美的物質文明和制度層面上的一些東西。志剛在其《出使泰西記》中就有很多關于西方各國鐵路火車、工礦商業(yè)、機器制造的記載,但是認識仍舊膚淺,認為雖然“奇巧至不可思議”,但又斥責其為“奇技淫巧,無俾于國計民生者”。
巖倉使團到美國后,受到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和國務卿菲什的熱情接待。但當他們提出談判修改條約后,美方以沒有國書和委任狀為由拒絕談判。等到使團派人回日本拿到國書和委任狀后,交涉卻中止了。木戶孝允在日記中沮喪寫道:“彼之所欲者盡與之,我之所欲者一未能得,此間苦心竟成遺憾,唯有飲泣而已?!比缓髞淼綒W洲各國又提修約,日本的要求遭到英國強硬拒絕,還提出更加苛刻的修約方案,其他法、德、比等國也想趁機獲得更多的特權。但是,從此之后,讓歐美各國看到日本政府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
修約計劃失敗后,巖倉使團便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西方的詳細考察上,用二十二個月的時間,考察了美、英、法、比、荷、德、俄、丹麥、瑞典、意、奧、瑞士等12國,耗資高達百萬日元(占明治政府1872年財政收入的2%以上)。他們在對比日本和歐美各國之后,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找出可在日本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如下:
第一,認識到“富國”的必然性。強調發(fā)展工商業(yè),實行“殖產(chǎn)興業(yè)”政策。大久保利通在歸國后不久向日本政府提出的建議中說:“大凡國之強弱由于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chǎn)之多寡”,指出日本以前的政策是“外慕虛飾”,是“徒擁開明之虛名,竟蒙貧弱之實害”。要想國家富強必須“養(yǎng)根本之實力”,“而所以養(yǎng)實力者無他,專在殖產(chǎn)厚生之實務而已”。
第二,考察了歐美各國的憲法政治和議會?!皻W羅巴洲列國,感觸于佛朗西革命,民伸自由之理,國變立憲之體,爾來星霜僅經(jīng)八十年,中雖奧國保續(xù)帝威,二十年來亦已改為立憲之體,俄國之獨裁,十年來略圖與民自由,歐洲之文明源于此改革之深淺,其精華發(fā)而為工藝產(chǎn)物,利源滾滾涌出?!睉椃▽<夷緫粜⒃收J為“尤當取者,當以普魯士為第一”。其后,日本政府效仿德國君主立憲政體和軍事強權政策,建立起以天皇為核心的立憲政體,結合日本的傳統(tǒng)武士道精神,走上了軍事擴張,武裝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鄰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第三,認識到想要改變日本的落后面貌,不僅要實行經(jīng)濟和政治改革,還要移風易俗,改革教育。他們認識到日本人“與今日美歐諸州之人決無不同,只在于學與不學而已”,“莫為急務者,莫先于學校”,“西洋人勉有形之理學,東洋人務無形之理學,使兩國之貧富不同,尤覺生于此積習”,哀嘆日本“在睡夢中過了兩千年”?!坝刮覈七M全民之開化,開發(fā)全民之智慧,以維持國家權力,獨立不羈,雖有少數(shù)人才出現(xiàn)仍十分困難”,須提高全民的智力開發(fā),普及現(xiàn)代教育,才能為日本的近代化教育事業(yè)源源不斷地培養(yǎng)出大批人才,以“期其人千載無盡”,“其為急務者,莫先于學校?!?/p>
第四,更深刻地了解到當時的國際形勢,認識到只有國力充實,才能保證國家的獨立和發(fā)展。稗斯麥說:“方今世界各國,雖皆以親睦禮儀相交,然全屬表面現(xiàn)象,其于陰私則強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謂公法,雖云保全列國權利之典常,然一旦大國爭利,利己則執(zhí)公法不動,若不利則翻以兵威相見,固無常守。”以此找到小國走向大國之路,重在“內治優(yōu)先”。1873年發(fā)布《征兵令》,建立近代常備軍和警察制度,進行軍國主義教育,建立效忠天皇的私軍,廣建軍校,發(fā)展軍事工業(yè),提高軍事實力。
巖倉使團與蒲安臣使團的出訪歐美是近代中日兩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巖倉使團出使歐美取得了成功,有力地推動了日本的近代化建設。而蒲安臣使團的歐美之行對中國的近代化事業(yè)并未產(chǎn)生多大影響。大抵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明確目標,知道什么是該去了解和掌握的。巖倉使團向西方國家學習,目標非常明確,甚至有書記官每天記錄。而中國的使團雖也留下了《初使泰西記》,但是對中國國內并不造成太大影響。
第二,改革和開放是一對息息相關的詞語。上層建筑需與經(jīng)濟基礎相對應。1868年倒幕之后成立的明治政府,是下級武士改革派和改革派公卿聯(lián)合掌權的政府。明確提出要“求知識于世界”,“行我國前所未有之變革”。而中國清政府仍是在“中體西用”的指導下進行洋務運動,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
[1]楊國標:美國華僑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陳翰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1輯[G].北京:中華書局,1985.
[3]志剛:初使泰西記:卷2[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85.
[4]日本科學史學會編:日本科學技術史大系第1卷[G].第一法規(guī)出版公司1986年版.
[5]久米邦武:特命全權大使米歐回覽實記[G].1878年.
[6]后藤靖:士族叛亂之研究[M].青木書店1974年版.
[7]日本科學史學會編:日本科學技術史大系第1卷[G].第一法規(guī)出版公司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