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斌
(廈門市濱北小學,福建 廈門 361012)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課程應該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公民?!盵1]提高美術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和永恒課題。小學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齡較小,學習觀念淡薄,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不穩(wěn)定易分心,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提高低段美術教育質量成為實際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備課初期就應研讀本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找出關鍵的詞句,有效感悟理解編者意圖,把每課的關鍵詞寫在課題邊,通過這些關鍵詞句更準確地定位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幫助他們學會學習,有效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課《染色游戲》,通過讀文字和讀圖,可把這課的關鍵詞確定為:扎染、折法、染法。扎染:介紹什么是扎染,欣賞扎染作品,了解扎染在生活中的應用;折法:學生自學課本中的“井”“米”“田”“十”四種折法,研究嘗試其他的折疊方法;染法:教師示范如何染出漂亮的染紙作品。首先在彩色水筆墨水中選取2-4種顏色,直接在折好的餐巾紙上擠出顏色,然后按壓,保證折疊的幾層紙都能均勻染上顏色,色彩與色彩之間留些空白,以免色彩全部混在一起,并注意色彩的深淺搭配,染色完成后小心地打開紙張,出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的是一幅漂亮的染紙作品,教室里頓時響起一片掌聲,孩子們的自覺性、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三個關鍵詞的確定避免了教學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師生只要在這三個知識點上下功夫,就可以順利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以下是《染紙游戲》的課堂作業(yè):
每一次差錯皆因準備不足,每一項成功皆因準備充分。準備能夠使你贏得一切!為了提高美術教育質量,我們要時刻準備著!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中提到“在上課之前,我必須花一些時間規(guī)劃這一個小時該怎么利用,因為這是值得的?!盵2]課前準備就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布置的要求,有針對性去查找、發(fā)現(xiàn)、思考相關的一些資料、圖片,備好需要用到的學習工具、材料等,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在這里我們著重說的是重要也容易被忽視的學習經(jīng)驗和相關經(jīng)驗的準備,我們把它稱為預習。“預習”一詞在人們的慣性思維里會將它界定為“語數(shù)英”等學科專屬的學習準備行為,默認將美術學科排除在外,而事實上,預習對于美術學科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預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美術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掌握聽取新課、吸納新知識的主動權,因此學習才會倍感輕松,并最終讓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和樂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二年級上冊第13課《回家的路》這一課趣味性較強,但知識點與操作細節(jié)較多,從課堂實效與學生心理特征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在一課時內完成知識的教授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針對都是家長接送的二年級學生,因為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對回家的路線缺乏觀察和記憶,因此不是太熟悉。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實效,我們緊緊抓“預習”,課前準備一張學校附近的地圖,布置預習作業(yè):留心觀察自己回家的路線,熟悉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與建筑物,在地圖上用箭頭標注出行進路線,用繪畫或文字的形式標注出標志性建筑或景物。這樣,本課的重點“回家的線路”問題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得到解決。學生在預習階段學習了如何使用地圖,有意識地觀察回家的路途,記住一些標志性的建筑及路邊特色店鋪等,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通過課前的預習作業(yè)還很好地解決了繪制地圖的構圖問題,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同時又可以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預習作業(yè):
學生課堂作業(yè):
科學研究表明:小學生需要生動形象的認知環(huán)境來輔助認知行為。我們的美術教學課件也是一種教學語言,它可以快速、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同樣多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氛圍,吸引學生關注課堂教學知識,幫助增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學習目標,體驗學習的樂趣。
美術教學課件要突出美術學科特色,注重構圖排版,一個課件中不要超過三種字體、三種色系、三種動畫,多圖少字,寫出關鍵詞句即可,切勿用長篇的文字描述,切忌不要出現(xiàn)錯別字和科學性錯誤。課件的制作過程其實就是設計和創(chuàng)作二次備課的過程,而能否匠心獨運、獨辟蹊徑就成了決定最終成品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如一年級下冊第20課《漢字中的象形文字》,這是一節(jié)“欣賞·評述”課,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本課的教學內容若用單純的語言來表述,會顯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在課件中下功夫,力求用生動實用的畫面來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漢字的起源”,動畫片《字之初,本為畫》生動地表現(xiàn)了文字的形成,用象形文字組成有趣的畫面等等,孩子專心致志,看得目不轉睛,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漢字的起源,并為后續(xù)的作業(yè)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環(huán)節(jié)二“象形文字怎么造?”課件中出現(xiàn)了一輛古代的車,設計了流暢的線條慢慢地畫出象形文字,學生通過觀察筆畫形成的過程明白象形文字的特點是概括,簡單、一目了然。這樣,學生在“觀摩”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覺到“造字”其實不難,解決了本課的難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學生課堂作業(yè)如下:
行為科學實踐證明,人在未受到情感激勵的情況下,能力發(fā)揮程度只能到達20%-30%,而受到充分的情感激勵,能力發(fā)揮程度可高達80%-90%,甚至更多。所謂美術作業(yè)的展示評價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但我們常??吹讲簧倜佬g課堂教學前15~20分鐘很精彩,但到最后的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卻因為時間不夠而匆匆結束,選擇幾張比較好的作業(yè)隨意點評一下,起不到激勵的效果。如何選擇合適的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能提高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是我們要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做法是:展示——盡量避開“一版貼”,選擇貼近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展示方法,如生活情景、互動游戲等,讓學生樂于展現(xiàn),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欣賞作品、評價作品。評價——不能簡單的“展示評價:自評、互評、師評”,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案,學生在評價時也只是籠統(tǒng)地說“很漂亮”“很好看”。評什么?怎么評?要有一個“評價量規(guī)”,在布置作業(yè)時就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學生既可以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明確努力的方向,隨后又可以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進行自評和互評,這樣既讓學生逐漸學會“評價”,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又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一年級上冊第8課《魚兒游游》。評價量規(guī):(1)畫一條造型特別的大魚。(合格)(2)用點、線、面設計漂亮的花紋。(良)(3)色彩鮮艷,強烈,涂色均勻。(優(yōu))
根據(jù)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不同的展示評價方法:
方法一,把畫好的魚沿外輪廓剪下,貼在頭箍上做成魚的頭飾,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聽著歡快的《找朋友》的歌曲在“大海”里快樂的游來游去,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最美的魚做朋友。在游戲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對他人的作品做出了評價,他們選擇了或造型獨特,或花紋美麗,或色彩鮮艷的魚做朋友,在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既展示了實用的魚兒頭飾,又對他人的作業(yè)進行了評價,并感受到學習美術的快樂!
方法二,課前先用廢舊盒子做成燈籠,學生4人小組合作各自把畫好的魚剪下貼在燈籠的四周,做成魚燈籠,進行花燈展示,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評出最美花燈,最漂亮的魚。
方法三,利用黑板布置一個海底世界。學生們把畫好的魚剪下貼到海底世界里,全班同學共同完成一幅《魚兒游游》。這種展示方法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大家同心協(xié)力完成的大畫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又可以讓學生們學習了構圖知識。
作為教師,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精神進一步探究教學過程的每個細節(jié),如美術課堂常規(guī)的規(guī)范,學生聽課時學具不用取出,以避免分心做小動作等;每節(jié)課繪畫材料的選用;兩個課時的內容如何安排教學和作業(yè)等等。教師只有不斷思考和鉆研,才能找到更多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