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池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教師實踐性知識可視化視覺表征研究
徐菲
(池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其本身有著“隱性化”、“個性化”、“情景化”等特點,對教師實踐性知識進行管理,需要將個性知識轉化為組織知識,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從而達到易于積累與交流的目的。根據實踐性知識內容和特點,應用不同的可視化方法,采用“啟發(fā)式草圖”、“視覺隱喻”“概念圖”“思維導圖”“流程圖”、“魚骨圖”六種視覺表征進行知識轉化,促進教師實踐知識的管理,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專業(yè)發(fā)展。
專業(yè)發(fā)展;實踐性知識;知識可視化;視覺表征
一名教師從新手到專家一般要經歷新手教師、熟練型新手教師、勝任型教師、業(yè)務精干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五個階段[1]。他們的知識結構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都有顯著不同,尤其是實踐性知識部分。關于教師實踐性知識,國外最早期研究者當屬加拿大學者Elbaz,他通過對一名教師的訪談,從內容,結構和來源三個方面對教師實踐性知識進行分析研究。雖然教師實踐性知識有個人性和情境性,是試圖尋求知識的普遍意義,將實踐性知識的個體性與普遍性、情境性與抽象性、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統(tǒng)一是目前的研究趨勢[2-3]。國內的研究起步于1999年,辛濤、申繼亮和林崇德最早從教師知識的組成: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來進行研究討論,并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與“教師緘默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認識到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隱性知識特點。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之前案例研究、刺激回憶訪談以及概念等繪制方法,很多采用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4]。
本文將從知識管理的角度,討論如何根據教師實踐性知識特點對其進行可視化表征研究,在體現教師實踐知識個人化和情境化的基礎之上力圖實現知識的顯性化和組織化的,為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生成嘗試新的途徑。
1.1 隱性化
這些實踐性知識可能教師本人都難以言說,模糊不清,卻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巨大作用,形成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和教學智慧[5]。這些知識雖然難以言表,但可以意會,也可以通過學習或感悟所得。這便體現了實踐性知識“隱性化”的特點。
1.2 個性化
實踐性知識不僅包含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還包括教師個人情感、經驗、體會等內容。在教師的知識內容里關于學科知識、教學理論知識是能夠用抽象的概念、命題等方式明確表達出來,但教師的教學信念、自我、人際知識、情境等都有與教師個人體會、情感、經驗相關的,和教師的個性特征,生活經歷,個人成長等緊密相連。這便突出了實踐性的“個性化”。實踐性知識基礎是教師的個性化經驗和體驗,由于教師個體的情感、體會、經驗千差萬別,導致實踐性知識表現出感性知識的特點:只能被個體感知,不易系統(tǒng)化也不易被表達。但實踐性知識又不完全是個人的、獨特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并且有道德上的規(guī)范作用。有其公共性,可以被表達和共享[5]。
1.3 情境化
實踐性知識是在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情境下對獨特的教育問題進行探究的結果,適合特殊情境,為其他類似情境提供案例和備擇方案,是不確定、不完全的知識[6]。在行動過程中不斷修正或證偽,從而走向創(chuàng)新。這又體現了實踐性知識的“情境化”。
正是因為實踐性知識的“隱性化”、“個性化”、“情境化”的特點,實踐性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隱性知識的狀態(tài)。利用可視化手段將隱性知識進行合理轉化,將難以表達和傳播的實踐性知識視覺表征出來,便于教師直觀感受,交流傳播。
根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基于實踐性知識的特點,提出知識可視化的目標:幫助教師對個人實踐知識的梳理和積累,形成系統(tǒng);在教師之間傳播、交流;形成教師團隊的公共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既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點,也是專業(yè)發(fā)展中的難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可視化,既有教師對自我隱性知識的整理、表達和系統(tǒng)化,也有對其他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獲取,實現知識的系統(tǒng)化發(fā)展,完成教師團隊實踐性知識增長和創(chuàng)新,這與教師知識管理的目標十分吻合[7]。
在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管理中,知識可視化主要應用在“外在化”和“組合化”兩個過程中:“外在化”即通過一系列的視覺表征的方式使得很難用文字、語言表現的隱性知識表達出來?!敖M合化”即將教師團隊中的零散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將分散于每位教師身上的知識整合成為教師組織共同的知識,為大家集體共享。實踐性知識管理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轉化,而可視化手段可以將難以表達和傳播的實踐性知識圖解,從而被人們直觀感受,也便于交流傳播。
關于視覺表征,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Eppler與Burkhard將視覺表征的形式分為6種類型,“啟發(fā)式草圖”、“概念圖表”、“視覺隱喻”“知識動畫”“知識地圖”“科學圖表”;Jonassen將視覺表征劃分為“概念圖”、“思維導圖”、“認知地圖”“語義網絡”、“思維地圖”[8]。不論何種分類,從本質來看,視覺表征是由一系列視覺符號按照一定的語法組成的,只有符號相互作用形成系統(tǒng)才能構成不同的視覺表征。除圖畫(草圖、動畫)和視覺隱喻外,絕大多數的視覺表征由文字、圖形和線條組成。文字、圖形和線條的組成方式不同,表征功能也不盡相同[9]。選擇視覺表征方式的關鍵在于表征的主要用途和功能以及理解學習和思維發(fā)展的目的:即建立目的和手段之間的對應關系。
針對不同的學習和思維發(fā)展的目的,結合不同的框架選擇視覺表征方式。如“概念圖”是基于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圖形化知識表征;“知識語義圖”是以圖形的方式揭示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形成層次結構;“因果圖”是以個體建構理論為基礎而提出的圖形化知識表征技術。小組可以通過使用“啟發(fā)式草圖”或者“圖形隱喻”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與文本不同,視覺表征可以快速地、整體地進行修改,從而推動了思路快速、整體地改善根據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特點,與具體內容相結合,考慮視覺表征的制作難度,采用“啟發(fā)式草圖”、“視覺隱喻”、“概念圖”“思維導圖”、“流程圖”、“魚骨圖”六種視覺表征來實現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可視化。
3.1 啟發(fā)式草圖
啟發(fā)式草圖可以使知識顯性化以輔助小組反思和交流思維進程并產生新見解的圖畫[10],因很多教師沒有受到過專業(yè)的視覺文化教育,可視化水平參差不齊,模糊的實踐性知識不易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啟發(fā)式草圖就是教師良好的表達交流工具,如:
圖1 啟發(fā)式草圖
3.2 視覺隱喻
用常見的、具體的概念來映射不熟悉抽象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選取的視覺隱喻需要考慮到閱讀者的視覺經驗和隱喻的普及程度,以免引起誤解。如下是用“冰山一角”來進行可視化。
圖2 視覺隱喻
3.3 概念圖
概念圖將某一主題放在圓圈或方框內,然后用連線將相關概念和命題連接,由概念,命題,交叉連線和分級結構組成。最一般性的概念在頂層,按層級依次往下排列,有具體事例明確概念意義。
圖3 概念圖
3.4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是將“焦點”清晰的集中于圖形的中央區(qū),然后從中間向四周放射,每個分支可以由關鍵詞或圖形構成。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理清思維脈絡,提高思維能力,還可以記錄下迸發(fā)發(fā)散的思維、突出關鍵點,強調了色彩和圖形的參與,是教師熟悉并廣泛應用的工具。
圖4 思維導圖
3.5 流程圖
流程圖也叫“過程地圖”,是表述任務過程的可視化視覺表征。由圖框和流程線組成。
圖5 流程圖
3.6 魚骨圖
魚骨圖也稱因果圖,是用來描述影響、產生或決定某種結果的原因的可視化視覺表征。一般將結果或問題寫在“魚頭”上,把原因按類別和層級現在“魚刺”上。
圖6 魚骨圖
這些視覺表征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好的實踐性知識管理手段,教師不拘采取手工繪制還是電子繪制的方式均可應用。手工繪制要求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但能夠隨時采用身邊的筆和紙記錄思想的火花、手繪的圖形對于學習者而言更容易記憶;電子繪制的工具很多,有Inspiration、Mind Manager、Mind Mapper、XMind等軟件:這些軟件總體功能大致相似,并且界面友好,有著豐富的模板可供選擇,學習使用簡單。教師在選用繪制工具時無需受過多限制。
實踐性知識可視化必須以教師為主體,時代發(fā)展將視覺文化教育推至教育前沿,教師作為知識可視化的設計者和閱讀者,需要不斷加強視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需要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視覺表征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體會視覺表征教育應用的優(yōu)勢。其次進行視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訓練。
[1]辛濤,申繼亮,林崇德.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9(6):12-17.
[2]陳柏華.西方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進展[J].比較教育研究,2014(4):77-82.
[3]程鳳農.教師實踐性知識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4]陳向明.對教師實踐性知識構成要素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10):66-72.
[5]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6]萬文濤.教師實踐性知識論綱[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6):8.
[7]邵晶晶.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2-26.
[8]M.J.Eppler&R.A.Burkard,Knowledge Visualization.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ields of Application,ICA Working Paper#2/ 2004[Z].Lugano:University of Lugano,2004.
[9]趙慧臣.知識可視化的視覺表征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3):75-80.
[10]趙國慶.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J].電化教育研究,2009(3):15-18.
[責任編輯:束仁龍]
G451
A
1674-1102(2015)04-0135-03
10.13420/j.cnki.jczu.2015.04.030
2015-03-10
安徽省級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2012SQRW194ZD);池州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010ZR003)。
徐菲(1982-),女,安徽貴池人,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和教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