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芹
(青島大學 漢語言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記號字研究
劉鳳芹
(青島大學 漢語言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在《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jié)漢字詞匯等級劃分》的3000漢字中,記號字占將近六分之一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一級、二級漢字中,其中在一級漢字中占絕對優(yōu)勢。記號字來源于六書中的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指事字,也來源于半意半記字、音零字和記號字。在漢字形體演變的過程中,現今的記號字是由于筆形之變、結構之變和功能之變等諸多因素形成的,因此對記號字的認知也是分層次的,可以從文字學角度和非字源角度分別認知。
漢語國際教育;記號字;來源;認知
漢字問題一直是漢語國際教育中的瓶頸問題,漢語教師有義務研究漢字,解釋漢字,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漢字教學。漢字難的原因之一在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漢字中出現了許多記號字和半記號字,它們構意不明,且數量不容忽視,對于希望能從字形找到意義信息或語音信息的外國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就愈加困難,那么對記號字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漢字的記號化研究首推裘錫圭先生,裘錫圭先生在其《文字學概要》中指出:“文字所使用的符號稱為字符……各種文字的字符,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三大類,即意符、音符和記號。跟文字所代表的詞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語音上有聯系的是音符,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之一是記號字、半記號字逐漸增多。”[1](P11)
意符、音符和記號的界定是對漢字字符的定性研究,以漢字的記號理論為基礎,對于記號字也有了定量研究。錢乃榮對3500個常用字逐一進行了分析,指出記號字占常用漢字的37.14%。[2]柳建鈺對3500個常用漢字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發(fā)現記號字587例,半記號字共計777例,共計1364例,占39.0%。[3]樓蘭對3500常用字統(tǒng)計的結果是,記號字630個,半記號字669個,共計1279個,占36.54%的比例。[4]華星白對《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的3755個常用字進行了分析,其中記號字792個,占21.0%。[5]何翔宏將《漢語水平與漢字詞匯等級大綱》(以下簡稱《等級大綱》)中的2905個漢字分別進行了統(tǒng)計,統(tǒng)計出502個含記號字,其中含音符記號字119個,含意符記號字187個,全記號字196個,含記號字的比例為17.2%。[6]
對于常用字和《等級大綱》中漢字的定量研究使得對于記號字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對于記號的定義和定性方面,但由于判定標準有差異,因此統(tǒng)計出來的記號字的比例出入較大。并且對記號字作系統(tǒng)研究的文章不多?;诂F實的需要和以往研究的缺憾,我們選擇了漢語國際教育使用的漢字作為本研究的基礎字表。漢語國際教育用字是基于《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jié)漢字詞匯等級劃分》(以下簡稱《等級劃分》)的。它是由國家漢辦、教育部社科司頒布的面向全球漢語教學的國家標準,是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中國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進行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課程測試的重要依據?!兜燃墑澐帧分械囊艄?jié)、漢字和詞匯分別對應三個等級與三級水平:一級(普及化水平)、二級(中級水平)、三級(高級水平)。其中漢字3000個(一二三級字分別有900個,高級附錄字300個),覆蓋了1110個音節(jié),詞匯11092個。那么,《等級劃分》中的3000字就作為本研究的基礎字表。以此字表為依托,對字表中的每一字逐字分析構形模式,析出記號字。重點考察記號字的小篆和現行簡體構形模式,并且從來源、演變模式的角度進行研究,梳理出記號字的次類,并且在此基礎上給出認知學意義上的解釋,為學習者提供可操作的學習策略。
(一)漢字構形模式
考察3000字的演變,需要對每一字的小篆構形模式、構件數量進行分析,也需要對現行簡體字形作構形模式,構件數量的分析,從而考察其演變軌跡。對于3000字的小篆字形的構形分析,依據王寧先生的《漢字構形學講座》的解釋。王寧先生從結構-功能角度出發(fā),依據構件在構字時所體現的不同構意,將構件分為表形構件、表義構件、示音構件、標示構件,并依據構件的不同類型歸納了14種漢字構形模式。[7](P18-25)李運富先生發(fā)展了王寧先生的理論,在四類構件的基礎上增加了記號構件。[8](P5)依據漢字構形學理論,對漢語國際教育用3000字的小篆字形進行了構形分析,統(tǒng)計出有音義、義義、形義、形形、象形、標標、標形、音零、記號、義記、音記11種類型。音義字是由表義構件和示音構件構成的,即六書中的形聲字;義義字、形義字、形形字是六書中的會意字;標標字和標形字是六書中的指事字;音零字其實就是六書中的假借字。
蘇培成先生以現代漢字字形為研究對象,提出區(qū)分構字法和造字法,重新劃分漢字的構字類型。蘇先生提出現代漢字的七種構字類型,分別是獨體表意字、會意字(此二種合稱表意字)、形聲字、半意符半記號字、半音符半記號字、獨體記號字和合體記號字,這一理論被稱為“新六書說”。[9](P73)據此,可把3000字的簡體字形歸納為四大類,分別是記號字、半記號字、表意字和形聲字(音義字)。獨體字分為獨體記號字和合體記號字,半記號字分為半意符半記號字和半音符半記號字,表意字分為獨體表意字和合體表意字,獨體和合體表意字還可分出一些小類。
(二)記號字的數量
依據上述的界定和分類,將《等級劃分》中的3000字一一進行屬性描寫,并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如下:
表1 3000字構形分析統(tǒng)計表
統(tǒng)計發(fā)現,在3000字,有理據的漢字是表意字和形聲字,二者共計2110個,占70%的比例,其中形聲字占絕對優(yōu)勢。除了形聲字數量多占絕對優(yōu)勢以外,記號字、半記號字比例也很高,其中記號字473字,半記號字417字,共計890個字,占30%的比例。半記號字中半意符半記號字占絕對優(yōu)勢。記號字和半記號字是古今意義和聲音變化較大的,字形表義或表音不清楚,而且規(guī)律性不強,也是最難掌握的。本文只討論記號字。
(三)記號字的等級分布
將3000字的漢字屬性表格中的記號字獨立出來,便形成了記號字的屬性庫。將473個記號字在一二三級和高級附錄中的分布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記號字在一級漢字、二級漢字、三級漢字和高級附錄中的數量分別為262、109、73、29??梢?,越常用的字記號字越多,記號字隨著等級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其中道理不難理解,因為記號字大部分為獨體字,使用頻率很高。
《等級劃分》中的473個記號字,從共時的角度分析字形與記錄的詞的音義失去了聯系,因此視為記號,但是從歷時的角度考察,即從漢字演進的角度分析,其實很多現行的記號字隸變前不是記號字,而是由于在筆畫化、簡化、意義演進、假借等條件下而成為記號的,因此記號字的來源很廣。
(一)記號字中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象形獨體字
很多字形小篆都保留著“隨體詰詘”的象形特點,為形零合成字,或稱為象形獨體字,隸變之后,由于構字線條筆畫化,這些字喪失了象形特點,成為記號。如“犬”的小篆形體“”是象形字,在現行楷書系統(tǒng)中,構字線條拉直作“犬”,從而喪失了象形功能為記號。類似的字很多,如-車-門-貝、-壺、-身、-方、-交、-角、-斤、-京、-木等,共計101字。
(二)來源于標示構件或由標示構件和其他構件構成的字
有些字本身就是一個標示構件,是對具體事物的抽象,如“曲”小篆字形為“”,指器物彎曲的形狀?!叭搿钡男∽中?,字形指一個事物由外入內,也是對事物特征的概括,楷書曲、入則變?yōu)橛浱枴?/p>
有些字是由一個表形構件和一個標示構件構成,如“齊”,小篆“”,里面兩橫像高低不平的地面,其他部分像禾麥的穗頭長得很平整的樣子。本義是整齊一致,現代楷書是由草書楷化后簡化而成,字形與意義失去了聯系而成為記號。再如“立”,小篆作“”,從大立一之上,大像正面的人,一是一個標示構件,楷書“立”字形與意義失去了聯系成為記號。另外有這些字本都是由一個表形構件和一個標示構件構成的指事字,現代楷書字形為記號字。
還有些記號字是由一個表義構件和一個標示構件構成,如“世”,小篆寫作“”,從止()加三橫,三橫為標志符號,表示到三十為止的意思,古人以三十年為一世,本義是三十年?,F代楷書因字形的筆畫化而變成了記號字?!扒稹?,小篆作“”,像人在高丘之上,現代楷書字形不表意變成了記號字。類似的字有音、曰、甩、小、于、乎等。
(三)來源于表形構件和表義構件合成的字
由表形構件和表義構件合成的字有三類:形形合成字,義義合成字,形義合成字,這三類字即六書中的會意字。
形形合成字,是由兩個象形構件結合而成的,如“包”,小篆“”,里面像未成形的胎兒,外邊像胞衣,本義是懷孕,今義已經引申,并且字形喪失了象形功能,變成了記號字。又如“父”,小篆“”,下從又(手),上面像舉著的杖,本義是父親,父親是一家的領導者教育者??瑫中问チ藭夤δ埽蔀橛浱?。類似的字有東、夾、及、母、史、兼步、西、央、兜、因等。
義義合成字,是由兩個表義構件合成,發(fā)展為簡體字后成為記號。如“買”,小篆“”,從網貝(貝),字義為收獲財物,簡體字草書楷化為記號字?!熬帧?,小篆“”,從口從尺,口在尺下,字形之意是言語在法度的約束下,本義是局促,在楷書字形中,構件發(fā)生了變異,字形與意義失去而來聯系而成為記號。其他有醫(yī)、麥、肅、晉、喬、半、表、并、差等。
形義合成字,是由表形構件和表義構件合成的,如:“欠”,小篆“”,《說文》:“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凡欠之屬皆從欠?!逼湎聻楸硇螛嫾蠟楸砹x構件,在現代楷書中構件變異成為了記號字?!懊狻保∽啊保舷窆诿?,下面是人,指人帶冠冕,是冕的本字。今義是免除等義,字形不表意,成為記號字。鹵、畫、疊、生、真、云、爵、夏、兆、巫等都是這類字。
在記號字中,有這樣一種情況,有些字小篆是義義字,繁體字形也是義義字,簡化后字形與所記錄語詞的音義完全喪失了聯系成為記號字。如“會”,小篆“”,繁體“會”,《說文》:“會,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凡會之屬皆從會。”簡體“會”是草書楷化而來的,已成為記號字。見、開、買、興、醫(yī)、與、蟲、競、麥、亂等都是簡化后成為記號字的。
(四)來源于音義字
由示音構件和表義構件組合而成的字是音義字,音義字即六書中的形聲字。在漢字發(fā)展過程中,有些字音義皆失,從字形無從知道字音或字義,因此成為記號。如“更”,小篆“”,從攴丙聲,字義是更改。隸變后由于部件粘合而喪失了理據,從而成為記號字。又如“帝”,小篆“”,《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爆F行簡體字形因為線條筆畫化而喪失了理據,成為記號。當、點、發(fā)、風、個、關、廣、盡、舉、錄、親、書等都是此類字。
在記號字中,有些字小篆是音義合成字,繁體字形也是音義合成結構,簡化后又用筆畫更少的字代替了原字,這些字形與所記錄語詞的音義完全喪失聯系成為記號。如“關”,小篆“”,楷定為“関”,從門關聲,簡化字減省了部件,用部件代替了整字,使得字形音義皆失,從而變成了記號字。其他如應、備、參、當、總、風、關、歲、顯、鄉(xiāng)、專、歸、擊、虧、殺等都是簡化而成的記號字。
(五)來源于半意半記字
有些字在小篆中由一個表義構件和一個記號構件構成,但是發(fā)展為現代楷書,成為獨體記號字。如“禿”,小篆“”,《說文》:“禿,無發(fā)也。從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禾粟之形與無發(fā)沒有聯系,為半意半記字,表義構件“幾”在現代楷書中也變成了記號,因此整字為記號字。再如“夜”,小篆“”,小篆從夕,此為表義構件,因此為半意半記字,簡體“夜”,意義上的理據也不存在,從而成為記號字。其他字有袁、聲、為、隸、鑿、黃、事、奔、童、乖、厄、充、今、商、示、希、者、爭等。
(六)來源于音零字
音零字是僅由示音構件構成,有些字小篆就是假借,即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來記錄語言中的某個詞,那么借用的字和它所表示的詞就只有語音上的聯系,在意義上沒有任何關系。這些音零字,到了現代楷書字形,變成了與記錄語詞的音義毫無聯系的記號。如“般”,小篆為“”,《說文》:“般,辟也。象舟之旋,從舟從殳,殳,所以旋也?!北玖x是旋轉,被借用表示樣,種類,字形與今義無讀音和意義上的任何聯系,從而成為記號。“也”,小篆“”,本義是盛酒的器具,借用作副詞的用法,小篆為假借,現代楷書為記號。來、離、么、業(yè)、厲、亞、韓、北、能、止、巨、勿、必、最、互等都是來源于音零字的記號字。
(七)有些字本來就是記號字
漢字發(fā)展的過程中有記號化的趨勢,但記號字不是后來才有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表示數量的四、五、六、七、八、九、十,小篆字形分別為,在甲骨文中就是記號字,發(fā)展到小篆,字義更無從可知,字形與記錄的詞沒有聯系,因此為記號。表示天干地支的用字,在甲骨文中就是假借用法,發(fā)展到小篆,更無法從字形知道它們記錄的詞義,因此為記號。此類字還有革、享、單、六、市、以、乏、予、氏、丸、辰、凡、八、白等。
(一)筆形線條之變帶來的功能之變
漢字從小篆到現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中,有相當一部分字構件數量沒有變化,只是彎曲的筆形變得平直,或者線條合并等,是筆畫化帶來的記號字。如刀、衣、女、高、火、介、力、米、片、手、水、向、羊、心、山、毛、面,小篆字形分別為體字形與小篆字形結構上沒有變化,只是筆形線條化,或者有些線條合并減省。
(二)結構之變帶來的功能之變
記號字中有相當的字本是2-3個構件的合體,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出現構件數量減少,從而變成了獨體記號字。
1、構件粘合
漢字從小篆到現代字形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跨結構變化,使得構件粘合,成為一個獨體字,從而喪失了理據。如“及”,小篆“”,《說文》:“及,逮也。從又從人?!痹陔`變過程中,“及”的兩個構件粘合而成為一個獨體記號字。再如“史”,小篆“”,《說文》:“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本義是記錄歷史的史官,其兩個構件粘合,也變成了獨體記號字。還有一些字是在簡化過程中由于草書楷化,使得構件粘合而為簡化字。如“當”,小篆“”,從田尚聲,本義是兩塊田相當,草書楷化后成為獨體記號字。
2、構件減省
有些字在演變中,特別是在簡化的過程中,構件減少,用部分構件代替整字,如“開”,小篆與繁體一致,從門從開,簡化時只保留了一個構件“開”,從而成為記號字。都是此類字?;蛘弑A籼卣骱喕?,如“厭”,小篆,從廠猒聲,保留了輪廓而成為記號字?;蛘叻柎?,如“風”,繁體“風”,從蟲凡聲,簡化時用符號代替了形符、聲符,并且部件粘合,從而成為獨體記號字。
在簡體字中,有相當的字是采用的古舊字形,如“無”,小篆“”,本為音義字,從亡無聲,簡化時用古字“無”代替,字形與代表的詞的音義均無聯系,從而成為記號字。再如“義”,小篆和繁體也是一脈相承的,即構形方式一致,從我從羊,本義是“禮儀”之義,簡化時采用了古俗字“義”,因而成為記號字。音、廠都是借用古字形的用例。
3、構件重造
(三)結構未變,功能之變
漢字中有相當多的合體記號字,在由小篆到現行簡體字的發(fā)展演變中,字形構件數量未變,但是所記錄的語詞的音義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構件的音義皆失,與記錄的語詞的音義失去聯系從而成為記號。如“察”,小篆“”,從宀祭聲,本義是覆審,今義是仔細觀看,調查了解。今義與形符“宀”沒有意義上的聯系,聲符“祭”與“察”也沒有讀音上的聯系,因此雖然構件數量未變,但是古為形聲字,今為合體記號字。難、監(jiān)、壓、變、聽、這、賴、的、著、既、葉、吏、耐都是此類字。
有些字在小篆中字形是因音借形,借用同音字或音近字表示某一個語詞,字形與字義沒有聯系,發(fā)展到現代楷書,字形與表示的語詞的意義更沒有聯系,因此成為記號。如音零字 “劉”,小篆“”,從金刀,丣聲,本義是殺戮。今作姓,又用于劉海?!皠ⅰ钡男∽中蜗鄬τ谄湓诂F代漢語中的職能,只是語音上的借用,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系。現代簡體字形變成了與其音義毫無聯系的記號字,因為“文”“刀”和今義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聯系。其他如,都是小篆為音零字,現代楷書為記號字。
(四)結構未變,功能未變
記號字中有些字本來就是記號,古今沒有什么變化,到現在仍為記號。如“函”,本義是舌,今義是信件。小篆字形“”與“信件”義沒有任何聯系,因此為記號,楷書字形也是記號字。如單、六、市、以、乏、革、享、予、氏、丸、辰、凡、八、不、才,這些記號字從古至今只是筆形的變化,而沒有功能上的變化。
(一)對漢字系統(tǒng)的認知意義
形聲字通過組成整字的兩個成分,分別從義和音的不同途徑到達詞義,即通過表義構件所代表的意義范疇與詞義聯系,通過示音構件代表的讀音與整詞的讀音聯系,因此可以說具有理據性。而表意字的符號形體與詞義有聯系,或者通過構件義的組合而與詞義聯系,因此也是可以說解的。而半記號字從形體上看,只有意符與詞義聯系通達或者只有音符與記錄的詞通達,或者從義或者從音通達,因此是半通達的。記號字無論獨體還是合體,字形與記錄的詞的音義都是不通達的,因此是無法解釋的。但是,在現行漢字系統(tǒng)中,在漢語國際教育使用的3000個漢字中,形聲字有1877個,表意字有233個,而半記號字和記號字合計890個,形聲字仍然占絕對優(yōu)勢。因此,對漢字性質和漢字系統(tǒng)的認識,仍然采用裘錫圭先生的說法“漢字在象形程度較高的早期階段(大體上可以說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嚴格說應該稱為“借音符”)的一種文字體系;后來隨著字形和語音、字義等方面的變化,逐漸演變成為使用意符(主要是義符)、音符和記號的一種文字體系(隸書的形成可以看作這種演變完成的標志)。”[1](P16)
雖然漢字中有相當的形聲字,形聲字的理據使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但是漢字難學仍然是漢語學習的瓶頸,記號字半記號字占現行漢字的三分之一的比例,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雖然記號字半記號字僅占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它們主要分布在一二級漢字中,因為越常用的字,記號字半記號字越多,記號字隨著等級水平的提高而減少,因此這也證明漢字難主要難在初級階段。初學者面對如此眾多而雜亂的漢字既不能見形知義也不可見形知音,而是要分別去記憶其音、形、義,自然感到很難,隨著學生漢字數量的積累,漢字學習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二)對記號字的分層次認知
記號字從數量上來說占六分之一的比例,但是其歷史來源復雜,在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變化,其中有些變化僅僅是筆形的變化,原來彎曲的筆形變得平直,而有些是跨結構的變化或構件的減省,因而字形古今差別較大,還有些字是意義上的變化,因此對記號字要分層次認知,立足于現在,同時兼顧其歷時淵源,給每一個字以合理的解釋,并將其類型化。
記號字中獨體記號字占絕對優(yōu)勢,這些獨體記號字,有些本為表意字,如許多的象形字,用其符號形體與詞義聯結表意,但是這些字的現代楷書字形,象形程度大大降低,因此為記號字。這些字,只是由于隸變使得線條筆畫化,從而失去了象形的特征,而成為由平直的筆畫構成的漢字,因此給出這類字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字形變化的軌跡,既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字義,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都可以在小篆與簡體的字形演變對比中認知與記憶。
相當多的記號字小篆是由兩到三個構件組成的,但是現行簡體字構件減少?;蛘呤怯捎陔`變過程中的構件粘合而成為記號字通過對比可知這兩類字古今變化較大。對于構件粘合而成的隸變記號字,可以從字源的角度解釋,也可以不進行溯源。溯源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字義,并不能對記憶字形有幫助。如“年”,“”,從禾千聲,形符像谷物成熟的形狀,本義是五谷成熟,引申為周而復始的一年等。對于初學漢字者,這樣的解釋似乎比較難理解,因此還不如不溯源來得簡單直接。對于簡化記號字,沒有必要拘泥于字源,可以僅就現行漢字的字形,進行有效地說解,幫助學生記憶。
對于構件數量未變而功能變化的記號字,因為它所記錄的語詞的音義發(fā)生了變化,字形不表意也不表音,對于這類字,也沒有必要從字源考察,承認它為記號字,可以從俗字源角度解釋,只要說解學生容易接受,不太離譜,便于理解記憶即可。如“難”,本義鳥名,今義困難,聲符簡化用符號代替,意符未變,但是詞義發(fā)生了轉移,因此為記號。此字的古今義沒有任何聯系,所以鳥名和困難無法聯系,可以說解為用手抓鳥很難。
對記號字的梳理使得對記號字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解到其來源復雜、變化之多,因此對記號字分層次認知既尊重字源又有所變通,是一條符合漢字實際的一項有益的探索,對提高漢語國際教育中漢字教學的效率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參考文獻:
[1]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 錢乃榮.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柳建鈺.記號字、半記號字及其在現代漢字中基本情況探討[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4] 樓蘭.現代3500常用字中的記號字及半記號字調查——兼論現代漢字記號化的成因及影響[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5] 華星白.漢字概說[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2.
[6] 何翔宏.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含記號字研究[D].安徽大學,2012.
[7]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 張素鳳.漢字結構演變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 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潘文竹
A Study of Sign Characters Oriented to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LIU Feng-qin
( Colle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Qingdao 266071, China )
There are 3000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Graded Chinese Syllables, Characters and Word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 which sign characters account for one sixth. The characte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levels, the majority of characters are in the first level. Sign characters originated from pictographs, associative compounds, ideograms and self-explanatory characters. They also originated from semi-ideograms, semi-sign characters,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 and sign charact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s′evolution the formation of sign characters occurred due to changes in strokes, structural changes, and functional changes. Cognition of sign characters should be multileveled, and can be cognized from the view of philology and present explanations respectively.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sign characters; origination cognition
H123
A
1005-7110(2015)01-0088-06
2014-05-26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詞素相關屬性挖掘研究”(14YJA740021)、山東省“十二五”語言文字應用科研項目“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漢字屬性字典研究”(2002)、青島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項目“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漢字推介力提升研究”(QDY13017)的階段性成果。
劉鳳芹(1973-),女,山東單縣人,青島大學漢語言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漢語文字學、詞匯學及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