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年,朱貽庭
?
張岱年先生給朱貽庭的信札16通(一)
張岱年,朱貽庭
張岱年;朱貽庭;信札;《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編寫組
1982年夏,在北京密云縣舉行的中國倫理思想史研討會期間,四位學界同仁(朱貽庭、翁金墩、張善城、江萬秀)商定成立“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編寫組,并邀請張岱年先生為編寫顧問,張先生欣然同意?!爸袊鴤鹘y(tǒng)倫理思想史”自1982年編寫起始至1989年公開出版的整整7年之中,年逾古稀的張岱年先生對是書的編寫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不僅對編寫原則、編寫大綱做了精心的指導,并認真審讀了《緒論》和大部分章節(jié)的初稿,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的修改意見。其謙虛平和、認真高度負責、精益求精的學風和言之諄諄教書育人謙虛平和以及積極提攜后學的師德,給作者以極大的激勵和力量,為提高《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一書的質(zhì)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吨袊鴤鹘y(tǒng)倫理思想史》出版至今已有4個版本、8次印刷,并選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榮獲2011年“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精品教材和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毫無疑問,《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一書的這些成績鐫刻著張岱年先生對中國倫理思想史學科建設的拳拳之心,凝結(jié)著張岱年先生對該書編寫所付出的一片心血。這里刊發(fā)的張岱年先生1984-1990年給主編朱貽庭的16通信札,就是明證。同時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作為中國哲學界泰斗的張岱年先生樸素無華、尊重真理的科學學風和可敬、可親、可佩的崇高人格。
我們認為,這16通信札是學習和研究張岱年先生道德人格和學術(shù)思想的一組重要的文獻。在今取得《張申府張岱年研究集刊》以文字刊發(fā)的同時,特應《衡水學院學報·張申府與張岱年研究》之約在本刊以原件的復印件首再次刊發(fā),以饗讀者。
——張岱年先生學生、《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主編 朱貽庭
貽庭同志:
來信和《緒論》(“《緒論》”:即《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的“緒論”?!幷咦?都收到?!毒w論》粗看一遍,覺得上半篇寫得很好,文筆優(yōu)美,議論深刻;下半篇問題較多,尤其“特點”一節(jié)未得要領,恐須重寫。我可以修改一遍,是否由我署名,尚可考慮。如果由我一人署名,就需要多改一些;恐耽誤時間?;蛘哂赡阄夜餐鹈?;或可由編寫組署名,則可少改。此事請考慮,并就近和復旦(“復旦同志”:指《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作者之一的翁金墩?!幷咦?同志一商。請商定后將意見示知,以便動筆。上半篇寫得實在好,如果下半篇也達到上半篇的水平就十分完美了。我也只能改一些不甚妥當?shù)奶岱?,最后還須請您們幾位修潤一下。
匆匆 即祝
近好
張岱年
89、9、25
貽庭同志:
來信收到。緒論其實寫得不錯,有幾段寫得很精彩,義深詞豐,我難以寫出。但是也有一些意見我不同意,可以商量刪改。
緒論我又看了一遍,隨讀隨改,把我不能同意的論點刪去了,不知您的意見以為如何?隨筆寫了一些評論,請考慮。最后一節(jié)刪改較多,請斟酌。署名問題還是寫兩人為好,因為我自己的文筆比較平直,缺乏辭藻,此篇文辭豐縟,別人一看也能看到不是我的手筆。還是如實寫兩人為宜。
我改寫處請斟酌再改為盼。
另函掛號寄上緒論稿,請查收!
敬禮
張岱年
84、10、12
(此頁是張岱年先生對“緒論”的修改意見——編者注,下同)
2頁 “局限于中國哲學史的學科范圍內(nèi)”,
這里不是“局限于”的問題,可改為“泛泛地論述中國哲學史”。
8頁 下段 “人性論”不宜改為人性本質(zhì),可改為人的本質(zhì)
10頁 末行 齊王芳正始年間,“齊王芳”三字應刪
13頁 二段 改革派和主戰(zhàn)派的利益,主戰(zhàn)派三字應刪,朱陸也是主戰(zhàn)的。
14頁 末端 ……顏淵、戴震,戴震不是清初人,可刪,或加“以至”二字。
16頁 中段 “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及……理學倫理思想?!?/p>
情況比較復雜,不宜如此簡單化,“及其……思想”半句宜刪。說明反禮教即可以了。
19頁 末段 愛有差等不是古代成語,墨家講“愛無差等”,
儒家卻沒有“愛有差等”的口號,而是講“親親之殺,
尊賢之等”,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可以說“差等之愛”。亦不甚恰當,再考慮。
“群體意識”及
20頁 “群體精神”,二詞拔高了。
重視家族,重視民族,還不是近代所謂群體精神。再考慮。
20頁 下段 漢儒……突出了忠孝節(jié)三大德目,漢儒還沒有突出貞節(jié),南宋以后才突出貞節(jié)。
“儒家的仁愛原則,不能歸結(jié)為人道主義”,此語不妥,仁愛應是古代人道主義,不應抹煞仁愛學識的價值。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21頁 中末段 “漠視自由意志……”應改為“漠視個性自由……”
末段“德性主義”仍宜為“理性主義”,不必造新詞。
22頁上段 “排斥了個體的……自由意志、實現(xiàn)……理性自由”。
“自由意志”可改為“個性自由”,“理性自由”可改為“自得”。
中段 德性主義人性論,宜改為理性主義人性論。下文照改。
末段 “性善情惡”是正統(tǒng)儒家……共同信條”……
此與事實不符,程朱陸王都反對李翱的情惡說。不宜簡單化了,此兩句宜刪。
23頁 基本路線……復性說……,不能說是基本路線,這樣把復性說地位抬高了。
26頁 中下段“……基本特征是內(nèi)向型”,不必下此斷語,說重視內(nèi)心修養(yǎng)即可以了。
(待續(xù))
(責任編校:耿春紅)
2015-02-22
張岱年(1909-2004),男,河北獻縣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哲學史家;朱貽庭(1936-),男,浙江慈溪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08
B21
E
1673-2065(2015)02-0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