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日在東亞融合過程中角色演變

2015-11-21 07:51:20
湖湘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東亞主義日本

楊 嬋

(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古代最典型的東亞融合應該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那時的東亞雖然偶有爭端,但總的來說區(qū)域交流是非常和平與穩(wěn)定的??上?,因為19世紀西方殖民勢力的滲透,中國的實力被大大削弱,東亞的自然經濟系統(tǒng)也被破壞殆盡。東亞的朝貢體系崩壞且變得一片混亂。

二十世紀初,日本在贏得了日俄戰(zhàn)爭后,成為了東亞地區(qū)的新中心。1930 及1940年代,日本以將白種人趕出東亞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為名,發(fā)動稱霸東亞的侵略戰(zhàn)爭。由于帝國主義日本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和殖民經濟,東亞身份認同和東亞地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得到“重樹”。

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東亞各國幾乎都經歷了一個殖民體系崩壞與民族主義上升的階段。但是很長一段時間,東亞區(qū)域合作都沒有得到恢復。缺乏無爭議的領導者是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之一。日本的戰(zhàn)敗與新中國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造成了東亞的權利真空。這時的外在環(huán)境對東亞融合來說也很不利。朝鮮戰(zhàn)爭與越南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將東亞諸國推向了冷戰(zhàn)前線,東亞地區(qū)被撕裂成了兩個對立陣營。而且,美國因素也深深的制約著這一時期東亞融合的發(fā)展,一些帶有區(qū)域主義特色的計劃因遭到美國的反對而紛紛流產。

學界通常認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東亞融合(即區(qū)域一體化)及一種為東亞各國所共有的身份認同在1990年代后期才逐漸形成。本文旨在探究作為東亞大國的中國與日本在現(xiàn)代東亞融合中角色的演變。

一、短暫重振:中日共同推進下的東亞融合(1997-2003)

在1997 到1999年期間,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可能就是1997 金融危機了。1997年,原本為紀念東盟成立三十周年而于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 +3)的主題也變成了如何應對這次危機。這次聚首成為東亞區(qū)域主義發(fā)端的一個契機。此后,東亞各國開始不斷進行發(fā)展東亞區(qū)域主義的嘗試,10 +3 會議本身也慢慢成為推動東亞一體化的核心機制。1999年,東盟接受柬埔寨作為其第十位成員,第一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召開。這兩事件標志著東南亞及東北亞內部的合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東亞全區(qū)域合作方面,1999年的10+3 發(fā)表了第一份主席聲明,將10+3 升級為一個東盟成員國與中,日,韓三國間的年度正式會議。10+3 的制度化標志著東亞區(qū)域主義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在東亞合作的愿望變得強烈的同時,各國對主導東亞合作領導權的競爭也開始了。

這一階段初期的日本與中國相比,其對東亞合作的態(tài)度還是較為積極,貢獻也較為實際具體。但到了此階段后期,日本的態(tài)度逐漸變得消極,貢獻也趨于象征性。1997年,雖然日本也受到金融危機的波及,可是橋本龍?zhí)墒紫鄥s表明日本一定會堅持幫助亞洲復蘇經濟。為了表明作為亞洲經濟大國的責任心和能力,日本還宣布了一項強有力的旨在鼓勵東盟國家“自立”的援助計劃。到了1998年,日本的經濟形勢還是不容樂觀??墒?,中韓這時已紛紛提出了與日本不同的援助計劃。為了應對來自中韓的競爭,日本表示要成為東亞復蘇的火車頭,并且提出一些更加有力具體的援助計劃,如總數(shù)為6000 億日元的貸款計劃。

到了1999年,日本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制度化10+3 的努力,比如,它有參與計劃東亞國家在金融、預算、人才等6 方面合作,并且大力支持區(qū)域內學生的交流等等。可是,這一年,日本沒能提出任何有力的促進東亞經濟復蘇的計劃。而且,此時日本的興趣似乎從東南亞轉向了東北亞合作。比如,日本倡導將中日韓領導人會談制度化,并且倡議東北亞國家應該在朝核問題和經濟方面加強協(xié)同合作。

與日本相反,中國參與東亞合作的興趣及其在東亞的影響力在這一階段呈逐步增長趨勢。1997年,中國雖然沒有提出獨立的援助計劃,但為了幫助受到金融危機波及的國家,中國積極參與了IMF框架內的一些援助行動。江澤民也在談話中指出,為了維護區(qū)域經濟穩(wěn)定,中國沒有必要也不會將人民幣貶值。同時,作為受經濟危機波及最小的國家,中國的經濟穩(wěn)定也間接的促進了東亞穩(wěn)定。

從1998年開始,中國參與區(qū)域合作的熱情慢慢高漲起來,其關于東亞區(qū)域主義的政策也變得具體很多。比如,在1998年的10+3 上,中國就建議開展一項針對控制國際資金流的深入研究。在接下來的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談上,胡錦濤主席表示中國愿與東盟各國開展從民間到官方的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如在建設自由貿易區(qū)與開發(fā)湄公河方面的合作。

在2000 至2002 期間,東亞經濟得到復蘇同時,以自貿區(qū)談判為代表的區(qū)域經濟合作也得到了迅猛發(fā)展。這種形勢“要求”更有力的區(qū)域主義機制。2000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首次提出東亞共同體(East Asian community)的構想。這一時期也有一些破壞區(qū)域穩(wěn)定的外在因素,如911 恐怖襲擊和2002 印度尼西亞爆炸襲擊之類的恐怖主義國際犯罪??墒?,這些外來因素所造成的威脅也間接的增加了區(qū)域合作的愿望。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超越日本,開始在區(qū)域融合過程中擔任領航者角色。在2000年中國就已經與所有東盟成員國簽署了雙邊合作文件。在同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中,朱鎔基總理強調三國的政治經濟在東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應當成為東亞區(qū)域合作的中堅力量。中國參與東亞區(qū)域合作的步伐在2001 加入了世貿組織后變得更快。同年,中國與東盟一道確立了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的目標,并且定下了農業(yè)等幾個重點開放領域。在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談(10 +1)上,雙方還進一步就安全領域,南海爭端等敏感話題開展了討論。

2002年的10+3 會議通過了中國關于開展反國際犯罪部長級會談的提議,中國也在會上公布了它減免亞洲借債的計劃。在10 +1 框架內中國的成就也很突出,比如雙方商談決定將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qū),中國也表示將率先向東盟國家開放其農產業(yè)市場。在中日韓領導人會談中,朱總理提出了建立中日韓三國自貿區(qū)的提議,并且表明了中方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

日本方面則延續(xù)了其在1999年的言行。在與東南亞合作方面還是沒有太大的舉動。在10+3中,森喜朗首相只是做了一些如“合作三大原則”這樣的象征性談話。對東北亞合作,特別是圍繞朝鮮半島問題的合作,還是比較積極。2001年,日本對東亞融合中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降到了最低點。當年日本計劃在10+3 上通過一項反恐聲明。這項計劃被認為是在美俄不在場的情況下,對日本東亞外交影響力的一次測試??墒沁@一計劃卻失敗了,關于反恐的討論在大會上只持續(xù)了不到10 分鐘。日方認為反對者主要是印度尼西亞這樣反對美國入侵阿富汗的伊斯蘭國家、中國,以及與中國有著親密關系的國家。日本與東盟有關自貿區(qū)的談判也非常的滯后。日方因為中國與東盟自貿區(qū)談判的順利進行以及中國將比日本更快進入東盟市場的可能性而倍感壓力??墒且驗槿辗讲淮笤敢馔ㄟ^自貿區(qū)的形式向發(fā)展總體上落后于它的東盟打開其國內市場,它只能依賴傳統(tǒng)的ODA 援助方式進入東盟國家。

2002年,中國在區(qū)域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日本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比如,前述的中國要求朝鮮放棄研發(fā)核武器的表態(tài)以及與東盟國家簽署自貿區(qū)框架協(xié)定的速度,都被《讀賣新聞》等日方媒體公開地解讀為中國在東亞政治經濟領域稱霸的表現(xiàn)。日本終于開始重新思考其它的東亞戰(zhàn)略。小泉純一郎首相提出了“攜手共進”的新政策,以倡導一種強調互相合作而不是援助被援助關系的日本-東盟新關系。同時,盡管有很多實際困難以及來自日本國內的反對聲,小泉還是保證日本將會與東盟國家尋求一種以自由貿易為中心的綜合經濟伙伴關系。

二、艱難發(fā)展:中日共同推進下的東亞融合(2003-)

在2003 到2005年間,東亞區(qū)域主義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對東亞共同體的討論也更加深入熱烈。同樣,像SARS 這樣的外在影響在威脅東亞穩(wěn)定的同時也間接的加強了東亞合作??墒?,10+3的發(fā)展卻在2005年左右緩慢了下來。主要原因是它作為推動東亞一體化大本營的角色在東亞峰會(EAS)——另一個旨在引領東亞共同體建設的機制——舉辦后變得尷尬起來。

2005年的情形不僅對10+3 和東亞峰會這兩個都肩負著東亞區(qū)域主義未來的機制來說是場危機,同時也暴露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即東亞區(qū)域主義發(fā)展已經進入到一個重復性建設的階段。互相對立機制的并存,不但成為了東亞區(qū)域主義進一步前進的阻力,還有可能導致東亞的分裂。中日兩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前對東亞區(qū)域一體化還是不甚熱衷,緣何到了2005年卻為了一體化領導權問題“爭得面紅耳赤”?

2003年,繼續(xù)前一階段在雙邊自貿區(qū)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勢頭,中國開始著手東北亞自貿區(qū)及東亞自貿區(qū)的談判。日本在東亞區(qū)域主義領導權爭奪戰(zhàn)上的反擊也于這一年正式開始。日本在自貿區(qū)談判及簽署《東南亞友好協(xié)力條約》方面奮起直追以求趕上中方的步伐。除了經濟領域,日本還深入到反恐等其他領域以圖增加其影響力。在與東盟國家間的特別會議上,日本還企圖說服東盟國家堅持“民主”、“人權”和“市場經濟”等原則。這一舉動顯而易見是針對中國的。

2004年,中國在東亞區(qū)域主義中的影響力則繼續(xù)得到增強。在廣西舉辦了首次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還提倡建立一個關于能源供應運輸穩(wěn)定的大使級對話機制。在10+3 會議上,中國繼續(xù)為推動東亞自貿區(qū)的建設而努力。

2004年,日本在爭奪東亞區(qū)域主義領導權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與東盟領導人會議(10+1)決定,日本東盟自貿區(qū)的談判將會在次年四月啟動。更為重要的是,當年的10+3 通過了日方在次年舉辦EAS 以討論東亞共同體建設的提議。而很多觀察者認為,日方的這項舉措是為了將EAS發(fā)展為一項由其主導的新的區(qū)域主義機制,以取代深受中國影響的10 +3 機制。也就是說,積極促進EAS 的召開,是日方為了降低中國在東亞區(qū)域主義事務上影響力的而打一張牌。

2005年,中日關系因為二戰(zhàn)歷史問題降到冰點。雖然中方在10 +1 和10+3 會議上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積極,但當年的中日韓會談因為日本首相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而被延遲。中方也在幾大會議期間多次批判了小泉首相這一傷害亞洲人民感情行為??芍蟹竭@些伸張正義的言行卻被日本言論攻擊為“使得歷史爭端國際化”從而推進中方領導東亞區(qū)域主義的目標。

EAS 在2005年如日本所愿召開了,可它卻辜負了日本對其寄予的“厚望”。中方明確表示,東亞共同體應該是建立在一個三層機制結構的基礎上,即以三個10+1(中,日,韓)為核心,以10+3 為推動東亞融合的中堅大本營,以東亞峰會為能展現(xiàn)東亞開放性的外圍。也就是,中方希望EAS成為一個由東亞主導但允許區(qū)域外國家參與的討論各項事務的平臺,而10 +3 才是推動東亞融合的專有機制。雖然日本也提倡,在EAS 機制下,東盟及中日韓可以邀請區(qū)域外的伙伴來討論東亞事務,可日本堅持EAS 為推動東亞共同體建設的中堅機制,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對話平臺。

2005年的中日交鋒,貌似是以日本的失敗收場。溫家寶總理在EAS 上暢言了中方的和平崛起戰(zhàn)略,卻幾乎沒有涉及東亞共同體。不僅如此,根據(jù)第一屆EAS 主席聲明,對東亞共同體的討論似乎也沒有被提上這屆峰會議程。雖然聲明提到“東亞峰會將會促進東亞共同體的建設”,但是日本言論普遍認為這種提法非常的模糊;聲明反倒肯定指出,10+3 為促進東亞區(qū)域主義的主要機制。

在2005 后,中日對于東亞區(qū)域主義領導權的競爭以及中日矛盾對東亞融合進程的負面影響還在繼續(xù)并且持續(xù)至今。日本挑起的中日矛盾甚至曾幾度嚴重威脅東亞區(qū)域主義的正常發(fā)展。比如,因為日本二戰(zhàn)史認知問題,2005年被延遲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談直到2008年才恢復。而在2013年,中日關系因為安倍晉三重登總理位子后主張修憲等行為再次惡化,同年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隨即又再生波折。而東亞各國原本期望當10 +3 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夠自然升級過渡到EAS??杀痪呐嘤腅AS 卻因為日本的私心而早產。并且,因為中日的競爭EAS 變異為了一個沒有太大實際作用的對話平臺,這一癥狀在EAS 于2010年吸納俄羅斯美國加入后更為顯著。再加上這些年美國重返亞洲,東海,南海領土爭端加劇,雖然區(qū)域經濟合作繼續(xù)增長,東亞融合整體情況堪憂。

三、“政治供應”,“經濟要求”及“外在因素”:東亞區(qū)域一體化的影響因素

本文建立了一個解釋區(qū)域一體化現(xiàn)象的理論模型,以便讀者更好的理解1990年代后期以來的東亞一體化現(xiàn)象及中日兩國與此現(xiàn)象的關系。

區(qū)域融合理論模型

區(qū)域融合順利進行的要素有三點。第一,自下而上的“經濟要求”,也就是要求區(qū)域融合的強烈市場壓力。第二,愿意且有能力推動區(qū)域融合的國家們自上而下創(chuàng)造的一種集合“政治供應”。在“供應”層面對融合來說很重要的條件,即在一群尋求更緊密關系的國家間無爭議領導國(們)的存在。以德法為主導的歐盟的成功經驗也說明了無爭議領導國在區(qū)域融合中的重要性。縱觀東亞各國綜合實力,中國和日本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無爭議領導國者”候選人。第三,有利的外在因素。區(qū)域外勢力的介入和經濟危機等無法為區(qū)域內國家所控制的狀況都屬于外在“因素”。這三個因素的變化也是九十年代后東亞融合得以重振的主要原因。經濟復興后的日本,通過戰(zhàn)爭賠償,政府開發(fā)援助(ODA),以及直接投資與貿易,在東亞建立起了一張以其為中心的經濟網絡。冷戰(zhàn)結束后,這一網絡變得更加緊密,并且自上而下的形成了一種對建立一個統(tǒng)御區(qū)域經濟事務的組織性框架的“經濟要求”。冷戰(zhàn)結束,美國亞洲政策的調整,及“南北集團”趨勢在東亞的發(fā)展等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則是促使東亞區(qū)域一體化飛躍性發(fā)展的首要外在因素。

再來看看“政治供應”方面。ASEAN 開始積極的在東亞地域合作中扮演“中介”角色。更為重要的是,日中兩國也逐漸有了在東亞區(qū)域合作中擔任領導者的實力與愿望。通過實現(xiàn)與韓(1965年)中(1972年)的邦交正?;?,提出指導日本發(fā)展與東南亞關系的福田主義(1977年),及以G7 成員國身份成為西方與東亞國家間中介等行動,日本逐漸地提高了其在東亞地區(qū)的政治外交影響力。九十年代以來,日本的東亞政策變得更加積極,而且,其重點也從經濟援助發(fā)展方面,擴張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核不擴散等領域。中國方面則在冷戰(zhàn)結束后,開始倡導多邊主義策略。除了大力發(fā)展國際經濟合作外,中國也表示愿意與其他國家在軍事等其他領域加強友好合作。當大多數(shù)東亞國家的經濟成長停止,日本也處于始于1990年代早期的不景氣階段時,只有中國的經濟還在穩(wěn)步增長。這一事實讓東亞各國日益意識到,得益于中國的實力,東亞地區(qū)不但可以成為一個有活力的大型經濟體,這一經濟體還可以在國際社會上發(fā)出更加有效的聲音。

量變產生質變,現(xiàn)代意義上的東亞區(qū)域主義終于在1997年亞洲經融危機爆發(fā)后正式發(fā)足。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東亞國家對于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APEC 這樣被西方勢力所領導的組織的依賴大大降低,因為這些機構沒有能夠對它們進行有效援助。再者,危機中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東亞各國意識到它們之間利益交錯之深,以及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達成長遠發(fā)展目標而進行合作的必要性。

從經濟需求和外在因素來看,1997年后發(fā)展東亞區(qū)域主義的條件更加成熟??墒牵瑬|亞區(qū)域主義在高度發(fā)展了一段時間后卻止步不前。中日矛盾而導致的無爭議領導者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

集體“政治供應”,“經濟要求”及“外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東亞融合的進程。而無爭議的領導者作為“政治供應”的特殊因素,對東亞融合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本文對東亞融合的歷史追溯及現(xiàn)狀探討也證實了這個理論模型及其關于無爭議領導者論述的正確性。在1997-1999 及2000-2002 兩階段,雖然積極程度不用,中日在東亞一體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正面的。而這兩個階段的東亞一體化進程也非常順利——比如,東亞各國齊力戰(zhàn)勝了1997年經濟危機,對東亞共同體的熱烈討論也反映出了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的迅速發(fā)展及對“政治供應”的急切需求。可是,在第三階段,中日兩國都變得十分積極,兩國對東亞區(qū)域主義領導權的競爭也變得空前嚴重。兩國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的參與變得負面。而這一階段,東亞一體化也碰到了東亞區(qū)域主義機制重復建設這么一個發(fā)展上的瓶頸。

總而言之,當中國或日本獨自領導東亞合作,或互不發(fā)生沖突的共同為東亞融合作貢獻時,東亞融合則進行的順利;而當兩國開始因為競爭或矛盾而導致東亞地區(qū)一個“無爭議”領導缺失時,東亞融合則受阻。希望中日兩國能夠摒棄前嫌,共同和諧的領導東亞融合走出困境。

[1]D.Capie.Rival Regions? East Asian Regionalism and its Challenges to the Asia-Pacific (競爭地域?東亞低于注意和它對亞太的挑戰(zhàn))[G]in J.Rolfe,(Ed).The Asia-Pacific :A Region in Transition.Honolulu,HI: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亞太:變動中的地域),2004.

[2]江澤民主席發(fā)表題為《攜手合作共創(chuàng)未來》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1997-12-16;錢其琛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中國-東盟首腦非正式會晤富有成果[N].人民日報,1997-12-17;外交部發(fā)言人舉行記者招待會[N].人民日報,1997-12-17.

[3]胡錦濤就中國和東亞東盟關系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1998-12-17;外交部發(fā)言人評東盟-中日韓,東盟-中國領導人非正式會晤[N].人民日報,1998-12-23.

[4]ASEAN·日中韓首脳會議森首相が「協(xié)力3原則」を提唱[N].読売新聞,2000-11-25.

[5]加強合作,共圖發(fā)展[N].人民日報,2000-11-26;朱镕基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早餐會[N].人民日報,2000-11-25.

[6]促進東亞合作我外長談溫家寶出訪成果[N]人民日報,2003-10-9;溫家寶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晤[N]人民日報,2003-10-8.

FTA、2012年までに 日本·ASEAN、枠組み文書署名へ[N].読売新聞,2003-10-8;対東南アジアで日本後手 自由貿易協(xié)定など、中國は積極姿勢で存在感[N].読売新聞,2003-10-9;「東アジア共同體」提案へ 日·ASEAN會議で日本[N].読売新聞,2003-11-12;[地球を読む]日·A SEAN首脳會議 「対テロ」連攜が急務 白石隆(寄稿)[N].読売新聞,2003-12-07.

[7]溫家寶出席第八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在會上發(fā)表講話[N].人民日報,2004-11-30.

ASEAN全體とFTA交渉へ[N].読売新聞,2004-11-30;溫家寶出席第八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在會上發(fā)表講話[N].読売新聞,2004-11-30.

猜你喜歡
東亞主義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新寫意主義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近光燈主義
我校東亞研究院一行應邀訪問韓國東亞大學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未定的東亞多邊體制與能動的中國東亞政策
教學與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7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呈贡县| 蕉岭县| 阿城市| 博罗县| 永靖县| 湖州市| 绥芬河市| 江源县| 三江| 仁怀市| 江油市| 青阳县| 永寿县| 巢湖市| 凤庆县| 日喀则市| 高淳县| 荆门市| 迭部县| 望都县| 徐州市| 辉县市| 张掖市| 东丽区| 阜城县| 吴江市| 阿拉善盟| 常宁市| 长岛县| 庆安县| 庐江县| 密云县| 临洮县| 井冈山市| 磐石市| 泾川县| 常山县| 金阳县| 吉隆县| 宜兰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