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芬,元紅瓊
(玉龍縣農技推廣中心,云南 玉龍 674100)
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種(系)中海拔區(qū)域試驗
張艷芬,元紅瓊
(玉龍縣農技推廣中心,云南 玉龍 674100)
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參試品系遺傳多樣性較大,較抗病蟲害;生育期的長短與抽雄期和吐絲期呈正相關,產量構成因子協(xié)調發(fā)展易獲得較高產量;參試品種系QZ13、QZ16、QZ19、QZ20、QZ22、QZ23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較好。
玉米品種(系);區(qū)域試驗;綜合性狀;產量
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處滇西橫斷山脈北段與滇中高原的連接部位,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相對海拔高差懸殊4 581 m,立體氣候和立體農業(yè)十分明顯。氣候類型多樣,生態(tài)條件復雜,山區(qū)、半山區(qū)面積大,玉米品種更新?lián)Q代步伐滯后,2011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6萬hm2,玉米總產量12.79萬t,平均單產3 844.5 kg/hm2[1],產量較低。因此,需篩選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的雜交玉米新品種(系),加快雜交玉米新品種(系)的試驗、示范、審定和推廣步伐,以促進麗江市雜交玉米生產向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方向發(fā)展,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
1.1 參試品種
參試種來自上年度各組預備試驗預選、區(qū)域試驗保留品系,采用編號滾動試驗方式,代號分別為QZ13、QZ14、QZ15、QZ16、QZ17、QZ18、QZ19、QZ20、QZ21、QZ22、QZ23、QZ24共12個品系,對照種為海禾2號。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設在海拔2 400 m的玉龍縣農業(yè)局黃山農業(yè)科技示范場內,東經100°13′50″,北緯26°53′19″,試驗地面積為0.37 hm2,四周開闊,土地平整,肥力中上等,土壤為粘壤土,排灌方便,交通方便,前作為冬閑田。本試驗嚴格按照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種試驗方案實施,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5行區(qū),小區(qū)面積20 m2,長5 m,寬4 m,等行距種植,密度6.75萬株/hm2,四周設保護行,區(qū)組間走道1 m,田間觀察記載及室內考種按區(qū)域試驗統(tǒng)一要求標準執(zhí)行。
1.3 田間管理
4月11日機耙后人工整地,做到田平土細適宜玉米出苗后再進行人工拉線80 cm起壟,4月12日進行人工覆蓋地膜打塘播種,每塘種3~5粒,播種前用敵敵畏進行土壤消毒。播種前施腐熟的農家肥22.5 t/ hm2、復合肥600 kg/hm2、尿素225 kg/hm2,3種肥混合后施于壟底部作底肥。全生育期共追施尿素2次,分別是5月10日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6日追施尿素450 kg/hm2。4月15日灌出苗水,5月18日、6 月12日分別抽河水灌抗旱保苗水。5月7日間苗,5 月14日定苗,10月3日收獲。小區(qū)進行實收測產。
2.1 參試品種(系)生育期
由表1可知,生育期QZ14最長,為144 d;QZ19和QZ20最短,與對照種同天成熟,均為131 d;其余品系生育期為133~142 d。QZ14抽雄期和吐絲期均較晚,生育期也最晚;而QZ19和QZ20抽雄期和吐絲期均較早,因此,生育期相對較早。
2.2 參試品種(系)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系)大多數為半緊湊類型,占76.9%。株高及穗位高最高的是QZ22,分別為345 cm、185 cm;QZ18株高最低,為273 cm;QZ24穗位高最低,為105 cm;其余品種株高為274~335 cm,穗位高為122~153 cm。幼苗葉鞘色均為紫色或深紫色。雄穗分枝最多的有11枝,最少的為5枝,多數為8~10枝?;ㄋ庮伾愋投鄻樱芯G、淺紫、深紫色3種類型,綠色的為QZ14和QZ23,深紫色的為QZ15、QZ18、QZ24,其余品種(系)為淺紫色。苞葉類型有短、中等、較長,其中只有QZ18苞葉較短,苞葉中等的有7個品種(系),較長的有6個品系?;ńz顏色QZ13、QZ16、QZ23為綠色,QZ18和QZ24為深紫色,其余品種(系)為淺紫色。QZ19和QZ20籽粒顏色為橙紅色,其余品種(系)為黃白色。只有QZ21 1個品系為硬粒型,4個品系為半馬齒型,其余均為馬齒型;穗軸QZ15、QZ19和QZ21為紅色,其余品種(系)為白色。
表1 參試品種(系)生育期
表2 參試品種(系)主要農藝性狀
表3 參試品種(系)產量構成
2.3 參試品種(系)產量構成分析
由表3可知,穗長最長的是QZ22,為20.8 cm;最短的是QZ24,為15.2 cm;多數品種(系)穗長處在18~20 cm。穗粗最粗的是QZ19,為5.6 cm;最細的是QZ18,為 4.6 cm;多數品種穗粗處在 5.2~5.4 cm。QZ16、QZ18、QZ19和QZ24籽粒全部包裹穗軸,QZ22禿頂最長,為3.5 cm;穗行數最多的是QZ24,平均為19.2行;最少的是QZ21,平均為14.2行;多數品種(系)穗行數在17~18行。行粒數最多的是QZ13,為45.1粒;最少的是QZ24,為33粒;多數品種(系)行粒數在36~41粒。單株有效穗無差異,均為1穗。百粒重最高的QZ21為32.5 g,最低QZ17為20.1 g,其余品種(系)為21~32.4 g。單穗粒重差異較大,最輕的是QZ17,為142 g;最重的是QZ19,為223 g。
2.4 抗逆性表現(xiàn)
從表4可看出,無品種(系) 倒伏和倒折。除QZ15外,其他品種(系) 均感大、小斑病,各品種(系) 均感灰斑病。QZ13、QZ14、QZ16、QZ17、QZ19和QZ20均抗銹病,其它品種(系)均感銹病。各品種(系)均抗穗腐病、莖腐病、絲黑穗病,且均無螟害。
表4 參試品種(系)抗逆性表現(xiàn)
2.5 產量結果及分析
從表5可看出,小區(qū)產量折合單產為9 567~14 853 kg/hm2,比對照海禾2號增產的有9個品系,減產的有3個品系。產量最高的QZ19比對照種增產3 852 kg/hm2,增 35%;最低QZ17比對照種減產1 434 kg/hm2,減13%。產量位次由大到小依次為QZ19、QZ20、QZ23、QZ13、QZ22、QZ16、QZ15、QZ21、QZ18、海禾2號、QZ14、QZ24、QZ17。
通過方差分析(表6)可看出,品種間F=12.42>F0.05=2.18和F0.01=3.03,品種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多重比較分析(表7)表明,QZ19與其它品種產量差異均達顯著。QZ19、QZ20、QZ23、QZ13、QZ22、QZ16與對照種海禾 2號產量差異顯著;QZ20、QZ23、QZ13、QZ22、QZ16間產量差異不顯著;QZ15、QZ21、QZ18、QZ14、QZ24與對照種差異不顯著,而QZ17產量顯著低于對照種。
表5 參試品種(系)產量
表6 產量方差分析
表7 產量差異顯著性分析
2.6 品種綜述
QZ19產量位于第1位,折合單產14 853 kg/hm2,比對照增35%,增產極顯著,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型,株高324 cm,穗位高137 cm,生育期131 d。穗長18 cm,穗粗5.6 cm,穗行數18行,穗粒數36.2粒,無禿尖,籽粒橙紅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無倒伏倒折。大斑病1級,小斑病3級,灰斑病3級,無其他病害發(fā)生。千粒重304 g,出籽率84.8%,單穗粒重223 g。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優(yōu)秀,推薦進行生產示范。
QZ20及QZ23產量位于第2位,折合單產13 500 kg/hm2,比對照增23%,增產極顯著,成株整齊,株型分別為緊湊型及半緊湊型;株高分別為316 cm,311 cm;穗位高分別為118 cm,131 cm;生育期分別為131 d,138 d;穗長分別為18.5 cm,20.2 cm;穗粗分別為5.1 cm,5.4 cm;禿尖分別為1 cm,1.1 cm;穗行數分別為18.6行,17.4行;穗粒數分別為34.7粒,41粒;籽粒為橙紅及黃白,穗軸白色,無倒伏倒折。QZ20大斑病1級,小斑病為3級,灰斑病3級,QZ23大、小斑病、灰斑病均為1級,無其他病害發(fā)生,千粒重分別為 324 g,267 g;出籽率分別為83.3%,87%;單穗粒重為200 g。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優(yōu)秀,推薦進行生產示范。
QZ13產量位于第3位,折合單產13 050 kg/hm2,比對照增19%,增產極顯著。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型,株高326 cm,穗位高150 cm,生育期140 d。穗長19 cm,穗粗5.2 cm,禿尖0.4 cm,穗行數17.8行,穗粒數45.1粒,籽粒黃白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無倒伏倒折。大斑病1級,小斑病1級,灰斑病3級,無其他病害發(fā)生。千粒重241 g,出籽率82.8%,單穗粒重193 g。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較好,推薦進行生產示范。
QZ22產量位于第4位,折合單產12 834 kg/hm2,比對照增17%,增產顯著。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型,株高345 cm,穗位高185 cm,生育期140 d。穗長20.8 cm,穗粗5.5 cm,禿尖3.5 cm,穗行數16.4行,穗粒數36.2粒,籽粒黃白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無倒伏倒折。大斑病1級,小斑病1級,灰斑病1級,無其他病害發(fā)生。千粒重279 g,出籽率83.5%,單穗粒重190 g。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較好,推薦進行生產示范。
QZ16產量位于第5位,折合單產12 784.5 kg/ hm2,比對照增16%,增產顯著。成株整齊,株型半緊湊型,株高335 cm,穗位高145 cm,生育期140 d。穗長19.3 cm,穗粗5.4 cm,無禿尖,穗行數17.4行,穗粒數40.3粒,籽粒黃白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無倒伏倒折。大斑病3級,小斑病1級,灰斑病3級,無其他病害發(fā)生。千粒重304 g,出籽率82.5%,單穗粒重189 g。豐產性、抗病性、抗逆性較好,推薦進行生產示范。
從文章分析同樣得出,玉米生育期的長短主要受制于抽雄期和吐絲期,若抽雄期和吐絲期均較晚,生育期較晚,反之則較早。從產量構成和產量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產量構成因子協(xié)調發(fā)展易獲得較高產量,農藝性狀反應出該組參試品種(系)遺傳多樣性較豐富,且抗病蟲害,可作為今后育種的親本材料。
[1]劉金昌,和 盛.麗江市玉米生產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農技服務,2012,29(4):500-510.
[2]關柱芳.云南省麗江市雜交玉米新品種區(qū)域試驗 [J].中國種業(yè),2012(8):55-57.
[3]劉廣和,普永泉,代麗婭.云南省玉米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總結[J].種子世界,2008(8):27.
2013-12-11
張艷芬(1977-),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