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春 李 青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心肺功能科,湖北 武漢 430060)
近年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HP)患者不僅存在血壓水平高的問題,同時其血壓變異性(BPV)大〔1〕,血壓變異程度獨立并顯著的與HP患者靶器官的損害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相關〔2〕。BPV是體內神經內分泌動態(tài)調節(jié)綜合平衡的結果,是人類血壓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包括中樞因素、體液作用、反射機制、交感神經作用、呼吸作用和血液黏滯度等都是可能影響B(tài)PV的因素〔3〕。目前,老年HP的治療已經從單純的血壓控制轉變?yōu)閷ρ獕汗?jié)律的控制,對血壓的管理已經成為多種疾病治療新的著眼點。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本醫(yī)院接受健康體檢的老年人320例,均有完整的病歷資料。其中男196例,女124例,年齡65~88〔平均(78.2±11.3)〕歲。測量血壓及動態(tài)血壓,其中持續(xù)性老年高血壓(SH)患者80例,為SH組;血壓正常老年人158例,為正常組。納入標準:(1)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HP的診斷標準,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2)患者既往有HP病史,且持續(xù)口服正規(guī)抗壓藥物;(3)病歷資料完整,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糖尿病、惡性腫瘤或嚴重高血脂的患者;(2)嚴重肝、腎、肺功能障礙患者;(3)有嚴重睡眠障礙及晝夜睡眠顛倒的患者。SH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66~84〔平均(76.8±12.8)〕歲,病程2~12年,平均(6.3±2.8)年。正常組:男94例,女64例,年齡65~85〔平均(77.1±12.6)〕歲,病程3年~11年,平均(6.3±2.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采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非同日測量血壓三次,測試者取坐位,放松肢體,安靜休息5 min,由專業(yè)訓練的測量人員測量其右上臂血壓3次,每次測量間隔1 min,取平均值即為血壓值。
動態(tài)血壓測量,采用日本無創(chuàng)性攜帶式A&D動態(tài)血壓檢測儀。監(jiān)測時間從上午6:00~7:30至次日上午6:00~7:30,測量SBP、DBP,并同時記錄心率(HR)的變化。設置06:00~22:00測量頻率為15 min/次,22:00~次日6:00測量頻率為30 min/次。自動檢測24 h,患者在監(jiān)測期間保持正?;顒?,每小時區(qū)間有效讀數無缺漏,同時設定數據剔除的標準:SBP<70 mmHg或 >260 mmHg,DBP <40 mmHg或 >150 mmHg,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的有效數據>90%。
1.3 觀察指標 觀察24 h收縮壓(24 h-SBP)、24 h舒張壓(24h-DBP)、24 h脈壓(24 h PP)、24 h SBP 標準差(24 h-SBPSD)、24 h DBP 標準差(24 h-DBPSD)、24 h SBP 變異性(24 h-SBPV)和24 h DBP變異性(24 h-DBPV)等指標分析SH患者的BPV特征。血壓變異率=血壓標準差/平均血壓值×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
2.1 兩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參數比較 SH組患者24 h-SBP、24 h-DBP、24 h-PP明顯高于正常組(P<0.05);且兩組晝間和夜間SBP、DBP、PP相比,SH組也明顯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BPV比較 兩組各項BPV指標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動態(tài)血壓參數比較(x ± s,mmHg)
表2 兩組患者BPV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BPV比較(s)
2 2
BPV表示個體在一定時間內血壓波動的程度,24 h動態(tài)血壓值的標準差及血壓變異率可以反映BPV〔4〕。BPV主要反映的是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對心血管調節(jié)的動態(tài)平衡,以及反射自主神經功能的完整性〔5〕。研究表明,BPV與高血壓靶器官的損害密切相關,是一項不同于血壓可以獨立反映心血管活動的指標〔4~7〕,也是預測腦卒中和冠心病風險的一項強有力因素〔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老年SH患者的血壓水平持續(xù)(24 h平均SBP、DBP以及晝間和夜間平均SBP、DBP)維持在較高的狀態(tài)。持續(xù)性血壓升高使血管壁張力增加,動脈壁的彈性蛋白減少,彈性纖維發(fā)生斷裂或者鈣化,膠原蛋白聚集,大動脈直徑擴大〔9〕,使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外周血流阻力增加,衰弱了動脈的緩沖功能,從而使其對靶器官的保護功能下降,進而導致患者靶器官受損更為嚴重。老年SH患者BPV增高使血壓大幅波動,組織灌注時高時低,并且可能造成血管內壓力對管壁的創(chuàng)傷作用,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0〕。血壓不穩(wěn)時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也被激活,特別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最為常見,引起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增加,心肌細胞的凋亡加速,心輸出量增加,進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癥反應。本次研究結果說明老年SH存在較嚴重的BPV,表明SH患者不僅需要重視血壓水平的控制,同時還要控制BPV,有效遏制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SH患者具有明顯的BPV,臨床上應該注意對這類患者保持血壓,在選擇藥物治療時盡量選擇長效、藥物谷/峰比值>60%的降壓藥物,減少血壓的波動,從而降低BPV,進一步減少靶器官的損害。
1 Cacciolati C,Tzourio C,Hanon O.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elderly persons with white-coat and masked hypertens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rmotension and sustained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13;26(3):367-72.
2 王銀玲,謝志泉,鄧 玉,等.中老年男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12):1030-3.
3 王 云,秦明照,劉 謙,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2;31(7):551-4.
4 徐 燕,高旭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7):698-700.
5 楊瑜瑩,范 亮,湯 洪,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3567-9.
6 Mahfoud F,Ukena C,Schmieder RE,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fter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2013;128(2):132-40.
7 王 云,劉 琦,秦明照,等.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同腎功能分期與血壓變異性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4;33(3):225-8.
8 楊中良,楊秀云,王乃玲,等.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及其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6):37-9.
9 楊中良,張彩萍,王乃玲,等.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血栓前狀態(tài)關系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7):691-3.
10 Rossignol P,Cridlig J,Lehert P,et al.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emodialysis insights from FOSIDIAL〔J〕.Hypertension,2012;60(2):3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