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柏青
圖說富貴吉祥——一枚壓勝錢的考察
公柏青
圖1是一枚出土于四川茂縣的東漢壓勝錢①。這枚錢幣除正面有五銖錢文外,其余都是圖案。正面穿上是一個人,穿下是一條魚;背面穿左右各有一只鳥,穿上是魚,穿下是一把刀。該錢幣圖案豐富,組合也很有特點,在已知壓勝錢中,十分少見。那么,這些圖案表達什么意思?這枚錢的含義又是什么呢?
“五銖”是流通貨幣的錢文,無特別含義。錢幣正、背面都有魚圖案,其它圖案只存在于錢幣的某一面。所以,先考察魚圖案。
早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繪有大量魚的圖案,這是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表現(xiàn)。魚產籽很多,繁殖迅速,代表了旺盛的繁衍能力。在原始先民的觀念中,繪畫魚的圖案,祭祀魚,吃魚,都能帶來生殖能力的提高。所以,要保持生產力的發(fā)展,要保持人口的繁衍,就要保持高的人口出生率。魚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它就成為了人丁興旺的寄托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魚圖案的含義也有了變化、發(fā)展。趙國華指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魚的象征意義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早中期,遠古人類以魚象征女陰,象征女性身體的一部分。大約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晚期,由部分到整體,魚又發(fā)展出象征女性的意義。爾后,魚再進一步發(fā)展為象征男女配偶和情侶,魚還變成了愛情的象征。與此同時,魚被中國人視為社會生活中一種‘吉祥物’?!薄棒~作為吉祥物,人們屢見不鮮?!雹谀敲?,具體到漢代,魚圖案象征什么呢?
圖2到圖7是漢代銅洗上的魚圖案,圖2到圖6上有銘文,分別是“豐”、“宜侯王”、“富貴昌宜侯”、“富貴昌宜”和“大吉昌”,圖7上還有錢幣圖案。此外,圖8錢幣正面有魚圖案,背面是“常樂富貴”,圖9錢幣邊緣鑄有雙魚,錢上有文字“保父母”、“宜子孫”。這些資料表明,漢代的魚圖案不再以象征生殖崇拜為主,而是表示富貴吉祥的意思。
將圖1錢幣正面逆時針轉90度,調正圖案位置??梢姶┯疫吺囚~,左邊是一個跪著的、雙手在胸前的人的側面圖案,魚在上首,下首的人面向魚跪拜、祈求,這組圖可以稱作“祈魚”。進一步講,由于魚表示富貴吉祥的意思,錢幣正面圖案表達的是祈求富貴吉祥的含義。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錢幣背面穿上是魚圖案,穿左右各有一鳥圖案,鳥腿長嘴尖,似水鳥。魚鳥的圖案組合由來已久。圖10是原始彩陶上的鳥啄魚圖案,趙國華認為:“母系氏族社會彩陶上鳥魚紋并存,或者鳥啄魚、鳥銜魚的紋樣,實為男女性結合的象征,都是先民祈求人口繁盛的表現(xiàn)。”③到了漢代,魚和鳥圖案也經常組合在一起。圖11、圖12和圖13分別是秦漢瓦當、漢代畫像石和東漢畫像石上的圖案,由一魚一鳥構成;圖14是東漢銅案,中間圖案是一魚雙鳥;圖15、圖16是漢畫像石的一魚多鳥組合圖案;圖17是漢畫像石的多魚多鳥組合圖案。這些資料表明,魚鳥組合圖案在漢代非常普遍,自然界中鳥是捕魚能手,魚鳥組合圖案反映的是鳥對魚的捕獲。此外,還有許多人捕獲(抓、網、釣等方法)魚的圖案,圖18就是一例。
如果說這枚錢幣正面是“祈魚”的內容,那么,錢幣背面的魚鳥圖案,可稱為“獲魚”。由于漢代魚圖案表示的是富貴吉祥,所以,錢幣正面是祈求富貴吉祥,錢幣背面魚鳥圖案不再只象征人口繁盛,更多地表達獲得富貴吉祥的意思,是祈求的應驗和結果。圖19有銘文“富貴昌宜”,同圖5的銘文內容完全一致;圖20上也有錢幣圖案,與圖7相似;圖21錢幣上有文字“大樂未央”,錢幣外側鑄有雙魚和雙鳥。從構圖看,圖14、圖17、圖18、圖21中魚形較大,超過了人和鳥;圖19和圖20中,魚的圖案都在右邊,是上首;圖1中,魚圖案在穿上,兩鳥抬頭向魚,其中左邊的鳥還是刻意回頭向上。這反映出魚在圖案組合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說明,富貴吉祥是該錢背面魚鳥圖案的含義。
錢幣背面穿下還有一把環(huán)首刀圖案,這在漢代的壓勝錢中比較常見。西漢時期,鋼鐵冶鍛技術得到發(fā)展,由鋼鐵制造的環(huán)首刀被廣泛地裝備部隊,成為軍隊的主要武器。在漢代,人們賦予武器某種戰(zhàn)勝邪惡的力量,能夠去兇辟邪,震懾鬼神。從這種意義上講,環(huán)首刀圖案有趨吉去兇的含義。另外,山東蒼南縣出土的東漢環(huán)首刀上有銘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涑大刀吉羊宜子孫;四川新都縣天回山巫家坡崖墓出土環(huán)首刀有銘文:光和七年廣漢工官□□□服者尊保子孫宜侯王□□宜□。由此可見,環(huán)首刀圖案也有富貴吉祥含義。
這枚錢幣從正面的祈求富貴吉祥,到背面獲得富貴吉祥,表達了人們心中最美好的期望,這是當時社會思想觀念在壓勝錢上的反映。該錢通過圖案的組合,使用象征的手法,使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貴吉祥錢。
注釋:
①參見《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第8頁,中華書局。
②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76-177頁。
③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259頁。
圖片來源:
(1)圖1、21采自《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第8頁、第811頁,中華書局。
(2)圖2、3、5、7、19、20采自《中國紋樣全集戰(zhàn)國秦漢卷》第250頁,吳山,山東美術出版社。
(3)圖4采自《漢魏搖錢樹初步研究》第156頁,何志國,科學出版社。
(4)圖6、14、16采自《中國紋樣全集戰(zhàn)國秦漢卷》第25、245、202頁,吳山,山東美術出版社。
(5)圖8、9采自宋捷:“淺談秦漢花錢”,《第三屆中國民俗錢幣研討會文集》。
(6)圖10、11、12采自《生殖崇拜文化論》第149頁,圖13采自第260頁,趙國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圖15、17、18采自《漢代往事》第68、66、69頁,王洪震,百花文藝出版社。
(責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