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劉軍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程測量技術快速發(fā)展、測量產品不斷翻新,現(xiàn)有的工程測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因而,相應的教學方法、內容需要隨之革新,與之呼應。本文基于非測繪專業(yè)的工程測量課程體系現(xiàn)狀,對當前非測繪工程專業(yè)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該院的教學實踐,初步改革探討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當前問題的一些切實可行的做法。力求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完善,提高我院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工程測量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TU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7(c)-0170-03
工程測量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主干課程,其理論與實踐并重,更加突出技能培養(yǎng)。目前,該院除了面向測繪專業(yè)開設之外,其它專業(yè),如:土木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工程管理、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非測繪專業(yè)都開設了這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伴隨著空間科學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測繪領域也開始應用一些新的理論和方法,給傳統(tǒng)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亟需重新認識和改革《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使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1 課程要求與分配內容與學時
(1)通過《工程測量學》的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需要學生達到以下幾點:
①對工程測量的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
②對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性能的掌握;
③主要掌握測量、計算、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用圖及一般工程的施工放樣。
(2)其具體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包括:緒論(2學時);水準測量(10學時);角度測量(10學時);距離測量(2學時);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4學時);控制測量(4學時);全站儀與全球衛(wèi)星系統(tǒng)(6學時);地形圖測繪(2學時);地形圖應用(2學時);施工測量(4學時)。
2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材內容陳舊
同過去相比,當前各高校使用的工程測量教材內容有了明顯的改進,不過“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還存在,很少涉及到工程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和項目實例等方面。再就是,雖然某些新儀器、新方法在教材中有所體現(xiàn),但是教材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實踐所需。缺少測繪新技術和實用內容,直接影響了掌握全新現(xiàn)代測繪知識人才的培養(yǎng)。
2.2 教學內容多,課時少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測繪科學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課堂上要講授的理論知識越來越多。然而,不斷探索和改革高校教學模式的同時,普遍壓縮了工程測量學教學課時數(shù)[1]。在較少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任務,導致很多必要的實驗不能夠開展。
2.3 太過單調的課程考核方式,科學性欠缺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工程測量這門課最主要的特點。在理論和實踐考試時,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通過學生平時表現(xiàn)、卷面成績以及實習報告等進行綜合評定,但學生平時的作業(yè)、實習報告等抄襲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考核太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學效果。
2.4 學生上課積極性不夠
90后的大學生們主動性較為缺乏。上課出勤率低、積極性不高、對所學知識缺乏內在追求的強烈動力。此外,工程測量這門課教學內容多、課時少這一問題又需要授課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不斷補充新的授課內容。因此,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成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3 《工程測量》課程改革措施
3.1 結合專業(yè)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側重點
目前,很多專業(yè)如資源勘查、土木工程 、地質工程等都開設了工程測量這門課程。因此,在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時應結合專業(yè)特點,有重點、有取舍的進行工程測量基礎知識的教授。比如,土木工程專業(yè)應側重于對于角度、高程、距離及點位的施工放樣測量和線路測量,以及測量新技術在土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部分的講授;地質及資源勘查專業(yè)應以地形圖測繪和應用等內容為側重點[2],而對于內業(yè)計算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
3.2 重視實踐教學
作為一門服務于工程的應用學科,工程測量與工程施工的許多內容關系密切。所以,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工程測量》實習,可以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經過實習,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徹,達到獨立進行施工放樣、高程控制、地形測繪等基本測量技術的目的,是加深理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不過,測量實習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主要包括設計的實習內容和工程建設結合的不是很好、實習課時太短、測量儀器不夠先進等。因此,需要不斷加大對實習設備的投入力度,使儀器使用率提高,引導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加強對實習內容的訓練。另外,加強校企合作,設立一些實際的實踐基體,或是讓學生到生產一線去實習鍛煉。學生可以通過寒暑假到企業(yè)去實習,這樣就會學到施工放樣、數(shù)字測圖等工程測量施工中一些重要的實踐內容。通過實踐學習,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從而很好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
對于非測繪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專門從事測繪任務和測繪科研人才的是其目的,而是讓學生學習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從而掌握各種常規(guī)測繪儀器和測量方法,因此在學校里面建立實習基地較為合適。對各專業(yè)的實驗實習內容的區(qū)別進行重點考慮,對學?,F(xiàn)有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校內測量實習基地建立的更加合理、高效,以便實驗實習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3]。
3.3 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工程測量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和課間實習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疤铠喪健?、“滿堂灌”等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工程測量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和對象的不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發(fā)學生思維。
3.3.1 理論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面對教學內容不斷增加,而測量課時太少的問題,需要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技巧靈活多變,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例如,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除了使用黑板書寫外,還可以多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F(xiàn)在測量儀器品種甚多,更新迅速,而多數(shù)院校經費不足于購買一些品牌的測量儀器。遇到這樣的情形,就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是儀器廠家獲得相關的新儀器圖片以及介紹,讓學生對此有所了解。此外,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如測量儀器操作等內容的講授比較抽象,對從未接觸過儀器的學生,講授內容一般難以理解。如果把一些理論課直接搬到實驗室去上,可以使學生能夠對測量儀器的基本構造和基本操作方法更好地掌握。比如說,對水準儀的基本構造和操作進行介紹時,可以一邊講授基本知識,一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近距離觀察儀器的構造并簡單進行操作。此外,還可以將以往學生所做的實訓操作時最容易犯錯的一些地方播放出來進行強調,避免學生犯錯。結合實際工程,對測圖和放樣部分組織學生去參觀測量,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對于“儀器的檢驗與校正”一課,通常做法是通過教師講解以及錄像解說,讓學生進行了解。但由于教師單方面講授時間過長,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課效果不佳。如果可以利用已淘汰的陳舊儀器,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對提高學生課堂興趣及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3.3.2 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技術基礎課,工程測量必須要有豐富的實踐教學,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但客觀上測量實習是很辛苦的,非測量專業(yè)學生對測量實踐大多不是很重視,只是應付了事,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為確保實訓教學的效果,應該將測量儀器操作技能作為該門課程期末考核的重點。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測量實習工作與大學生測繪大賽活動相結合,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完整的工作情境以及過程深有體會,并通過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來實現(xiàn)對知識和技能的關聯(lián)。同時,還可以結合實訓內容,組織學生到實際工地進行實踐操作,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為了方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儀器,要把測量實驗室建成開放性實驗室,本校學生可憑學生證,在指定的時間內借領儀器[4]。
3.4 完善期末考核制度
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到工程測量課程的學習中來,保證教學質量。通常工程測量的期末考核較偏重于筆試部分,但由于一般筆試考核內容大多以教材為中心,促使學生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練習。所以,應該加大對平時表現(xiàn)和實踐操作在考核中的比例,使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懂得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具體的動手能力測試中,加入儀器構造、計算等方面的內容,將基礎知識和動手能力有機結合。
3.5 師資隊伍建設的改革
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是老師,其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否。當前測繪理論的不斷完善,測量儀器、設備的推陳出新要求教師不得不緊跟快速發(fā)展的測繪科學技術新形勢。該院大多數(shù)從事工程測量教學的青年教師多數(shù)是沒有走出校門的,必要的工程實踐經驗較為缺乏。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數(shù)量的教師去施工單位進修,來提高自身水平[5]。此外,要廣泛開展教研、教改及學術交流等活動,發(fā)揮骨干教師及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4 結語
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課程。隨著測繪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就要求任課教師深入探討工程測量教學改革。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方法的改進、考核制度的完善、實踐教學的加強等系列教學改革舉措,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最終培養(yǎng)出具有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鸞,陳鳳年,陳海勝.工程測量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22(3):110-112.
[2] 鄭麗娜,左淑紅,王笑峰.論:“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改革[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30(1):131-132.
[3] 劉小陽,孫廣通.《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 2011(32):28.
[4] 李偉杰.工程測量教學改革初探[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5): 51-52.
[5] 陸天宇.《工程測量》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4(1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