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商務英語中的認知隱喻統(tǒng)一解釋

2015-11-06 01:10:01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源域外延商務英語

錢 坤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商務英語中的認知隱喻統(tǒng)一解釋

錢 坤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商務英語中存在著兩個根隱喻“經(jīng)濟是人”和“經(jīng)濟是容器,財富是容器中的液體”,并且可以通過隱喻的“恒定原則”和Lakoff 和 Johnson提出的“本體隱喻”之一“人體是個容器”聯(lián)系起來。而按照徐盛桓的“外延內涵傳承說”,隱喻是概念域間的內涵相似關系。從理論上推斷,這種相似關系可以轉化為相鄰關系,故根隱喻“經(jīng)濟是人”可以作為統(tǒng)領商務英語中所有隱喻表達的基本隱喻。在實證研究中,文章通過“有聲思維法”考察了3×3組共27名受試對隱喻的理解,證實概念間的相似關系和相鄰關系確實可以“互通”,為商務英語語篇提供了統(tǒng)一的隱喻解釋。

商務英語;認知隱喻;概念映射;外延內涵傳承說

一、引言

語言中存在諸如“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的隱喻性表達。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描寫和解釋這類語言現(xiàn)象,并為其習得提供指導。歷史上對語言中的隱喻(轉喻)現(xiàn)象的看法大體經(jīng)歷過修辭觀的對比論和替代論[1]、語義觀的互動論[2]、認知觀的映射論[3]和合成論[4]等幾個階段,其中后兩者以其深刻的理論洞見和強大的解釋力得到極大的推崇。比如他們提出的“根隱喻”LOVE IS A JOURNEY就可以解釋前述的例子,并且這一解釋還因涉及了人腦的認知機制被稱為認知隱喻,以區(qū)別于以往的修辭隱喻。然而,徐盛桓[5]卻通過觀察漢語隱喻表達對Lakoff和Johnson“我們的語言中每三句話就有一個隱喻”[3]4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認為有些句子不易概括出適當?shù)母[喻,并認為“這種情況并非漢語所獨有”[5]2。如例(1):

(1)未來三天,浙北浙南氣候是冰火兩重天。

對此,徐盛桓[5]認為對語言中隱喻表達的解釋可以轉向另一個框架——“外延內涵傳承說”,該觀點把各個概念都看成一個“類層級結構”,各有自己的外延和內涵,以分層分類的方式有序排列。當一個概念的某個外延(內涵)與另一個概念的外延(內涵)之間具有相似關系時,這種單個外延(內涵)之間的相似關系可以通過上索因果力和下向因果力“傳承”給它們所在的兩個概念,從而導致隱喻的發(fā)生。徐盛桓[6]認為“外延內涵傳承說”比Lakoff等人的映射論對隱喻的解釋更具體更形象,因而更易于操作,可以回答一些映射論認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問題。

我們認為,無論何種解釋都應以簡潔性和統(tǒng)一性為理論目標,并應接受來自語言事實的檢驗。本文擬以商務英語中的隱喻現(xiàn)象為例,提出一個整合上述兩種解釋的統(tǒng)一隱喻觀,并用實證方法證實這一推斷的可能性。

二、商務英語中兩個根隱喻

筆者把商務英語中使用的根隱喻概括為以下兩大類[7]:

A.ECONOMY IS HUMAN.(經(jīng)濟是人。)

B.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經(jīng)濟是容器,財富是容器中的液體。)

根隱喻A在商務英語中的體現(xiàn)如例(2):

(2)Inflation has attacked the foundation of our economy.

根隱喻B在商務英語中的體現(xiàn)如例(3):

(3)... as they seek to mitigate the flow of funds out of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 deposit accounts into the still frothy real estate economy.

認知隱喻具有“系統(tǒng)性”——隱喻間的蘊含關系“構建起一個協(xié)調一致的隱喻概念體系及一個相應的協(xié)調一致的隱喻表達體系”,即同一個根隱喻所統(tǒng)轄的各個具體的隱喻表達不是孤立的,而是源域與目標域之間整個概念系統(tǒng)的“映射”[1]79[3]9[8]115。這增強了根隱喻的解釋力。以根隱喻A為例,既然ECONOMY IS HUMAN,那么描寫人的發(fā)育過程——人的屬性之一——的表達都可以映射到經(jīng)濟發(fā)展上(可稱之為“一級屬性映射”),而人的另一屬性——生存/生命——又具有從生到死的過程,由于這一過程本身被隱喻為LIFE IS A JOURNEY,因而這個“二級隱喻”根據(jù)系統(tǒng)性也可以映射到對經(jīng)濟的描寫中(可稱之為“二級屬性映射”)。如:

(4)... the slowdown in Chinese growth is very moderate... (一級屬性映射)

(5)The Chinese economy remains on track...(二級屬性映射)

認知隱喻還具有“恒定原則”,即“隱喻映射以一種與目標域的內部結構一致的方式保留源域的意象圖式”[9]215。換句話說,并不是源域的所有屬性都可以映射到目標域中,而是目標域的特征決定映射的范圍。例如:根隱喻A映射到目標域ECONOMY的屬性是人會成長,人有強壯、虛弱之分,人人都希望身體健康等;根隱喻B映射的屬性則是容器有一定體積、容器壁,液體必須存于容器之中等。進一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根隱喻A的源域HUMAN被“過濾”掉的一些屬性,例如人有喜怒哀樂等情感恰恰是通過另一個根隱喻HUMAN IS A CONTAINER 來表現(xiàn)的。如例(6):

(6)If you’ve got a cold,drinking lots of tea will flush it out of your system.

根隱喻HUMAN IS A CONTAINER的源域和根隱喻B的源域相同,也就是說,根隱喻A 在映射過程中被過濾掉的屬性由根隱喻B補充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如圖1:

圖1 商務英語中根隱喻不同概念域的映射關系示意圖注:單箭頭方向表示映射方向,可讀作“用(箭頭起點)來說明(箭頭終點)”,如根隱喻A讀作“用HUMAN來說明ECONOMY”;雙箭頭方向表示實際語言中表述順序,可讀為“(箭頭起點)是(箭頭終點)”,如根隱喻B讀作“ECONOMY是 CONTAINER”;單線圓和雙線圓分別示意從概念域HUMAN映射到ECONOMY和從概念域CONTAINER映射到HUMAN及ECONOMY的屬性(僅示意)。

從圖1我們大膽猜想:是否能只用根隱喻A來概括商務英語中的認知隱喻呢?因為雖然根隱喻A中源域HUMAN的某些屬性由于恒定原則被過濾了,但這些屬性可以通過源域CONTAINER(它既是ECONOMY的源域也是HUMAN的源域)得到補充,因此類似例(4)、例(5)對“一級屬性映射”和“二級屬性映射”的區(qū)分,我們似乎不必“繞道”根隱喻B,而只要對HUMAN這一源域的屬性作區(qū)分即可充分說明目標域ECONOMY了。

三、對兩個根隱喻的再認識

隱喻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源域和目標域(統(tǒng)稱概念域)之間具有相似關系。根據(jù)認知語言學“語法是概念化”“意義結構也是概念化”的思想[10]1[11]144,概念是人腦對一類具有相同或相似屬性的具體事物作出的抽象、概括的認識,并把這種認識用語言符號記錄下來的過程和結果。概念域是若干個具有相鄰或相似關系的概念組成的類層級結構①。

在隱喻映射中被映射的主要是源概念域的內涵概念。徐盛桓[5-6][12]在多次介紹其“外延內涵傳承說”理論時都只突出了不同概念間內涵的傳承,如他提出的自然語言中主表之間的六種關系“是從(主語)自身的始肇、來源、組成、結果、特征、屬性或作用、功能等方面作出認定;這些認定的內容就是事物的內涵內容”,而從這六種關系所概括出的某一概念的四個方面(結構和位置、特征和屬性、生成和來源、功能和作用)都是該概念的內涵。因此我們對“外延內涵傳承說”稍加修正,認為隱喻之所以可以用源域來喻目標喻,是因為源概念域的各項內涵概念與目標概念域的各項內涵概念具有相似關系,這種相似關系就像使人腦把圖2中的“玻璃瓶1”和“玻璃瓶2”都抽象歸納成是“玻璃瓶”這一概念的那種相似性一樣,導致了隱喻表達的發(fā)生。這種相似性既不能脫離客觀實體,又依賴于語言使用者的主觀意向性理解,因此被西方心智哲學稱為“感受質”[13]522-523。

圖2 商務英語中根隱喻B的源概念域[容器]和目標概念域[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

圖2表示商務英語中根隱喻B的源概念域[容器]的諸內涵概念和目標概念域[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構成[容器]這一概念域的各外延概念域(圖中用斜體表示)在隱喻構建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主要是結構、來源、特征、功能等內涵概念。具體地說,容器的功能之一是盛液體,特征之一是會破裂,看到盛滿了液體的容器給人充實感和成就感,看到破裂了的容器及流失了的液體給人遺憾和挫敗感。這種由感覺(perception)轉變而來的感受(feelings)與經(jīng)濟活動中的感受相類似。也就是說,雖然“容器”和“經(jīng)濟”兩個概念分屬不同的類層級結構,但在給人的上述種種感受這一概念域中,它們是類似的。這就是圖中的“是(is)”得以實現(xiàn)的原因。

現(xiàn)在回到我們的猜想,根隱喻A能否替代根隱喻B作為概括所有商務英語隱喻性表達的根隱喻? 從內涵相似的角度看,猜想成立的前提是根隱喻HUMAN IS A CONTAINER中源域和目標域的內涵相似關系——“人”這個概念的內涵之一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容器”概念的內涵之一是能夠盛載液體,在“不輕易表露內部內容”這個意義上二者是相似的,能轉化為蘊含關系,也就是CONTAINER要成為HUMAN的內涵。只有如此,根隱喻A的源域HUMAN的內涵概念才能與目標域ECONOMY的內涵相似,以實現(xiàn)替代。

這種轉化是否可能呢?可以從自然語言的經(jīng)驗和語言學理論兩個方面來看。首先,自然語言中某個概念的內涵“有些是實在的,有些是主觀認識或想象而進行類比”[5]5。例如我們往往會把“保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列為“力”這個概念的內涵,而物理學指出“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才是“力”的內涵,錯誤的原因就是我們過于相信日常經(jīng)驗和主觀類比,把“物體受力而運動”和“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相似關系當作了蘊含關系。其次,從理論上說,語言并不是對客觀世界的“鏡面反射”,它加入了語言使用者的認識、理解、再造,也必然帶有語言使用者的偏好喜惡。“從本質上看來,世界的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盵14]899語言中的human一詞所表征的HUMAN這一概念并不如實反映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人”,而完全有可能加入CONTAINER這一內涵概念,由人的意識這樣處理過的human一詞及其內涵如果經(jīng)過言語社團的長時間使用,就會在語言中固定下來,影響個體語言使用者對HUMAN概念的理解。綜上,從語言經(jīng)驗和理論兩方面看,這種轉變完全是可能的,商務英語中用根隱喻A代替根隱喻B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四、根隱喻A作為商務英語統(tǒng)一隱喻解釋的實證證據(jù)

以上我們從認知隱喻的概念映射關系和“內涵傳承說”的內涵相似關系分別闡釋了商務英語中的兩個根隱喻A. “ECONOMY IS HUMAN”和B.“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并認為至少在理論上根隱喻A可以替代根隱喻B,即概念HUMAN 有可能包括概念CONTAINER作為其內涵。為驗證這一猜想,我們進行了實驗。

(一)研究問題、方法及工具

本實驗的研究問題是:1)在語言實踐中,概念間的相鄰關系能否轉化為相似關系?如果能,那么能否以上述根隱喻A作為商務英語語篇的統(tǒng)一認知解釋?2)在教學中“概念映射”說和“內涵相似”說何者對促成這種轉化較為有利?

我們選取某校英語專業(yè)三年級30名同學作為實驗樣本。我們首先使用Qian[15]282-308的《詞匯知識深度測試卷》對這30名同學進行了“詞匯知識深度測試”,以挑選合適的受試。在說明答卷方法后要求同學們在20分鐘內完成試卷,并強調本次詞匯深度測試和學業(yè)成績完全無關,以消除其思想顧慮。詞匯深度測試共發(fā)出試卷30份,回收有效試卷27份。我們根據(jù)得分由高到低分為I(1到9名)、II(10到18名)、III(19到27名)三組,并從每組隨機選擇了6名同學作為受試。第二步我們把每組6名受試分別隨機編入甲乙丙三組,分組的結果是甲乙丙三組中每組各有2名來自第I組、2名來自第II組、2名來自第III組的受試。甲乙兩組接受不同方式的隱喻習得:甲組有意識地學習概念映射思想;乙組有意識地學習內涵相似思想。丙組為對照組,不接受明示隱喻教學而直接參加下一步實驗。最后,我們向每名受試隨機出示7個含有隱喻表達的商務英語句子(見表1),采用內省法中的有聲思維法[16],通過觀察受試確定這些隱喻詞組的意義時的思維過程來探討上述問題。

表1 用于有聲思維實驗的7個隱喻句子

A.Thisindicatesthattheeconomyisstrongenoughtotoleratefurthergradualpolicynormalization.B.China’sdomesticdemandhaslentsupporttooverallmanufacturing.C.Domesticconsumptionandinvestmentareevenhealthierthanexpected.D.TheChineseeconomyremainsontrackfor8%-9%GDPgrowthnextyear.E.BeijingtookstepsinAprilandSeptembertostabilizeitssurgingpropertyeconomy.F.Theseshouldbeseenastryingtodampeneconomicover-enthusiasm,ratherthanasserioustighteningmeasures.G.Policy-makersseektomitigatetheflowoffundsoutofnegativerealinterestratedepositaccounts.

在開始有聲思維前,我們對18名受試進行了簡單培訓,以使其熟悉有聲思維這一形式。具體做法是先向受試說明此方法,然后向受試呈現(xiàn)從網(wǎng)上隨機下載的圖片,由實驗設計者向受試示范如何“說出思維過程”,并請受試模仿,最后再次向其說明有聲思維的方法確認其已理解在接下來的實驗中自己應如何操作。在數(shù)據(jù)采集階段,我們利用手機內置錄音機以確保錄音清晰可辨,并適時調整了實驗進度,使每名受試完整、忠實地說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整個錄音過程約耗時3個小時。第三階段是數(shù)據(jù)整理,包括錄音的轉寫、切分、分類。在轉寫時,我們以逗號表示正常停頓,以省略號表示較長時間(3秒以上)的停頓;在切分時,我們按照語義加上了問號和句號,最后按實驗設計分為3×3組呈現(xiàn)為“轉寫資料”。為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這種實驗方法,我們選取三組中詞匯深度同一層次的各1名受試就其對表1中B句的隱喻表達的理解作簡要說明。(為便于表述,18名受試編號為甲I-1、甲I-2、甲II-1……丙II-2、丙III-1、丙III-2,如受試甲I-1意為按處理方法分為甲組、按詞匯知識深度分為I組的第1名受試,即有意識地學習過概念映射思想的、詞匯知識最深的第1名受試,其余依此類推。)

受試甲II-2:看到這個lend就很容易想到人,借錢。借錢也可以換種說法就是為某人提供了錢。然后這里有個support,那個lend就可以理解為提供了支持,就是提供的意思。

受試乙II-2:首先看到lend肯定想到“向外借出”,然后在這里肯定是不通順的,然后這里好像是和國內需求有關系的,然后后面是overall manufacturing應該是說政府之類的提供強有力的……我覺得這個lend是提供強有力的,就是說你向外借你肯定要有強有力的資金啊實力之類的才能給予他們支持吧。你給予支持你本身必須有雄厚的……如果你資金不充足的話,那你也沒有辦法帶動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就是要有那資本。

受試丙II-1:lend,to lend 是“提供”,因為后面是有support overall。我覺得lend是“借”,我就猜應該是有 “提供支持”之類的意思。

由上例可見,所謂“有聲思維”就是如實記錄下受試對實驗對象的所思所想,不夸大不縮小,實驗者也不作誘導性的提問,讓受試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表達自己的想法直到自己認為完全說出為止。從上例也可以看出,接受過不同方式隱喻教學的相同詞匯深度的受試對相同隱喻表達的解讀并不一樣,其中乙組受試對隱喻表達的理解最豐富全面,而甲丙組受試的反應也揭示了人們面對隱喻的一般策略——和人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以及求助于語境。

本實驗的工具有:《詞匯知識深度測試卷》;表1中呈現(xiàn)的7個隱喻句子;錄音設備(手機錄音軟件)。

(二)實驗結果和討論

我們把所有受試的有聲思維錄音都轉錄為文字并對照上述猜想進行了逐一分析,限于篇幅,現(xiàn)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幾名受試對于“D. The Chinese economy remains on track for 8%-9% GDP growth next year”一句中的 remains on track 的理解的思維過程報告如下:

受試甲I-1:因為有remain,軌道嘛,軌道上保持頻率,就是還是這個頻率。這種on track肯定是跟走路有關啊,只有人才可以走路什么什么。

受試甲I-2:可以理解為stay in track,我想到的是火車的軌道。向前進,但是保持在8到9的軌道上。這也是比喻啊,把中國的經(jīng)濟比喻成一輛火車。

受試甲III-2:remains就是“保留”“保持”啊,track就是“痕跡”“路線”啊,整個意思就是像個圖表一樣,就那條線,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會表達……就保持在……我看出他的言外之意是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可能往上升,因為現(xiàn)實中就是這樣。一定要保住這個底線。

受試乙II-1:on track本來是形容車子的,然后拿去形容人,然后再拿去形容經(jīng)濟?我覺得這個不對啊,我覺得可以直接說經(jīng)濟是車子。

受試丙I-1:那就是說,額,步入正軌,中國經(jīng)濟現(xiàn)在是保持在發(fā)展的軌道上,沒有出現(xiàn)異常,就是說現(xiàn)在狀態(tài)很好,通過GDP增長體現(xiàn)。

受試丙I-2:本來是“在軌道上”,在這里就是保持這個水平。因為講的是GDP的增長,是一種速率,不可能在軌道上,只能保持一種平衡。因為軌道是平衡的嘛,所以就是保持這個水平咯。

圖3 內涵相似關系向內涵相鄰關系轉化示意圖注:每個方框表示一個概念域(和本文討論無關的內涵概念域沒有標出);橫向的虛線表示相似關系,縱向的實線表示相鄰關系,灰色實心箭頭表示這兩種關系間的轉化。

按照前文的理論分析,根隱喻A的源域HUMAN具有“生命/生存(LIFE)”這一內涵,而LIFE又被隱喻為JOURNEY(旅程)(LIFE IS A JOURNEY 已經(jīng)是英語中一個廣為人知的隱喻),track③是JOURNEY所具有的內涵(確切地說是JOURNEY的內涵VEHICLE/交通工具所具有的內涵)。據(jù)此,要想用根隱喻A來解釋 on track 對經(jīng)濟變化的描述,就必須使LIFE和JOURNEY 的內涵相似關系轉化成蘊含關系,也就是說使概念JOURNEY連同它的內涵概念成為概念LIFE的內涵(如圖3所示)。

對研究問題1,我們先看受試甲I-1將on track作為一個內涵概念直接放到了HUMAN這一概念之下,雖然“只有人才可以走路”的表述不十分準確,但“人走路”的表述說明受試甲I-1在理解這句話時,LIFE和JOURNEY間的概念相似關系已經(jīng)轉化成了概念相鄰關系。再看受試甲I-2,該受試提到“把經(jīng)濟比喻成一輛火車”,看似和根隱喻A無關,其實“火車”這一概念可以看作JOURNEY概念的內涵VEHICLE的外延,這樣該受試的表述也就可以納入根隱喻A。類似地,受試乙II-1也提到了“經(jīng)濟是車子”,并且認為用形容車子的詞組去形容人以及經(jīng)濟“不對”。我們認為可以用關聯(lián)論[17]的思想來解釋這個問題,即語言使用者在能夠獲得相同的識解效果時,總是以付出最小的認知處理努力為導向,以獲取最大關聯(lián)。就受試乙II-1來說,希望獲得的識解效果是確定的,即讀懂這句話,則他沒有必要把on track先理解為概念VEHICLE的內涵,再依次理解為概念JOURNEY、LIFE以至HUMAN的內涵,最后用根隱喻A來解釋,而是可以在這一路徑上的任意一點把 “on track”與“經(jīng)濟”這一概念聯(lián)系起來,說“經(jīng)濟是車子”“經(jīng)濟是旅途”“經(jīng)濟是生命”等。無疑,這些選項里處理努力最小的、符合最優(yōu)關聯(lián)的是“經(jīng)濟是車子”,但這并不能否認其他各選項的存在,尤其是不能否認“經(jīng)濟是人”這一最具有解釋力的解釋存在。概言之,語言實踐中概念相鄰關系可以轉化為概念相似關系,根隱喻A在理論上可以作為商務英語語篇的統(tǒng)一隱喻,在實踐中受關聯(lián)原則影響。

說到底,隱喻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是人類思維能力的局限[18]。由于這種局限,人類用熟悉、有形、具體的概念說明陌生、無形、抽象的概念。而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涉身哲學,即“人的現(xiàn)實存在于人的皮膚所包裹的范圍之內”[19]321。人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體,那么以人對自身的經(jīng)驗來把相對抽象的經(jīng)濟活動具體化,說ECONOMY IS HUMAN也就不奇怪了。同時,如果我們把各個根隱喻中作為目標域的概念域合起來看作一個大概念域,那么HUMAN這個作為本體隱喻最大來源的概念與其他概念都處在相鄰或相似的類層級結構中,而根據(jù)我們第3節(jié)的討論,相鄰和相似之間在語言經(jīng)驗和理論上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區(qū)分,這一點也在語言實踐中得到了證實。這就是可以用根隱喻A. ECONOMY IS HUMAN作為商務英語中最基本的認知隱喻的原因。

對研究問題2,實證結果表明進行兩個根隱喻的教學時使用的具體思路——概念映射和內涵相似——對學習者所獲得的關于隱喻表達的理解各有優(yōu)劣。和傳統(tǒng)的“映射說”(甲組)相比,接受“內涵傳承說”的受試(乙組)在理解隱喻表達時多次提及了源域的內涵,表明他們對源域概念和目標域概念的理解較充分,能夠更深刻地把握映射關系。但反過來說,這樣可能會使學習者在解讀隱喻表達時往往以尋求最優(yōu)關聯(lián)為取向,一旦以源域的某一個內涵和目標域的相似關系為基礎而獲得語境效果后就可能停止解讀,而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關系。仍以上文引用的幾名受試對remains on track 的反應為例,“映射說”對該隱喻性表達的解釋是目標概念域ECONOMY被隱喻為源概念域HUMAN,源概念域HUMAN的意象圖式映射到目標概念域ECONOMY上,至于如何映射,映射的細節(jié)如何,“映射說”沒有說明,學習者也就只能囫圇吞棗式地接受。受試甲III-2的有聲思維過程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該受試能夠識別 remains等單詞在源域中的意義(本義),也能夠借助日常經(jīng)驗(“因為現(xiàn)實中就是這樣”)識別出其在目標域中的意義(比喻義),但說不出映射過程,而即使是詞匯深度水平較高的甲I組受試的思維過程也不乏跳躍式表達,如“肯定跟……有關”“這也是比喻”等。 “內涵傳承說”則可以讓學習者把HUMAN的內涵層層分解,直至找到VEHICLE,對HUMAN這個概念域的理解比較深刻,這是其長處。但在實際解讀這個隱喻表達時,學習者是從on track的字面開始,往往追溯到VEHICLE就停止了,這是其短處(如上文對受試乙II-1的分析,不再贅述)。綜而言之,我們認為要想“揚長避短”,學習者的詞匯知識深度起了關鍵作用。所謂詞匯知識越深,意即學習者不僅了解詞匯的核心意義,還熟悉大量的邊緣意義,因而在解讀詞匯時就不會輕易滿足于一兩個認知效果。

另外,我們看到,無論是甲組還是乙組受試,對隱喻表達的處理都優(yōu)于對照組。從上文結果可見,丙組受試即使是詞匯深度水平最高者對測試句的思維過程仍然處于自發(fā)的或借助語境的猜測詞義階段,說明明示的隱喻教學是有必要的。

五、結語

本文從自然語言中的隱喻性表達入手,以商務英語中的兩個根隱喻“ECONOMY IS HUMAN”和“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為例,首先對概念映射關系和“外延內涵傳承說”的內涵相似關系作了理論考察,提出隱喻主要傳承的是概念的內涵,而類層級結構中內涵的相似關系可以轉化為相鄰關系,并從語言經(jīng)驗和語言理論兩方面作了論證。接著,本文就上述論證進行了實證研究,力圖以實踐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支持理論猜想,并重點比較了“內涵傳承說”相對于傳統(tǒng)的“映射說”的優(yōu)劣,對隱喻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限于篇幅,這里不再重復結論。

限于研究條件,本文實證研究的采樣范圍及對數(shù)據(jù)的加工、分析稍顯簡單,尤其是用于測試的隱喻性表達都是單句,沒有考慮在復雜語境下的情況,難免影響結果的說服力。但我們認為,本研究至少定性地說明了商務英語中兩個根隱喻的存在及其概括性,也通過實證研究說明了概念間的相鄰關系和相似關系是可以“打通”的。對于詞匯深度較淺的學習者來說,明示的隱喻教學尤其是“內涵傳承說”教學有助于他們建立起一個概念下各層級內涵間的相鄰關系;而對于詞匯深度較深的學習者來說,這種明示教學則有助于他們“打通”各概念間的相似和相鄰關系。這就是本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是根據(jù)作者在第七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ELT2014)上的宣讀論文修改而成的,感謝與會者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匿名評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

注釋:

①“概念”和“概念域”之間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因為一個概念相對于它所蘊含的諸概念是一個概念域,而同時又被更大的概念域蘊含,故本文中對這兩個術語的使用不作嚴格區(qū)分。另外,為便于表述,在英語中用全大寫字母表示概念(域),以和自然語言中提到這個概念(域)的單詞區(qū)分。

②即使是同在第I組的6名受試,詞匯深度水平也不完全一樣,但我們認為這種差別不足以造成顯著差別,并且這同一組的6名受試是隨機平均分入甲乙丙三組的,因此甲乙丙每組的6名受試的詞匯深度構成可視為相同。

③按慣例,自然語言中的單詞一般用小寫字母表示,概念一般用大寫字母表示,因此這里的“路徑”這一內涵概念應寫作TRACK,但同時它又是例句中的單詞,所以我們仍然保留小寫形式。

[1]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Richards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3]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M]. Cambridge:MIT Press,1985.

[5]徐盛桓.替代話語的析解——“外延內涵傳承說”認知—心智再闡釋[J]. 外語教學,2012 (1):2-7.

[6]徐盛桓.外延內涵傳承說——轉喻機理新論[J]. 外國語,2009 (3):3-9.

[7]錢坤. 商務英語中的隱喻性思維[J].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11(1):51-55.

[8]藍純. 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C]//Orthoy A. 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251.

[10]Croft W,Cruse D. 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1]何愛晶. 名—動轉類的轉喻理據(jù)與詞匯學習[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2]徐盛桓.“A是B”的啟示——再談外延內涵傳承說[J]. 中國外語,2010(5):22-29.

[13]Dennett D. The Intentional Stance[M]. Cambridge:MIT Press,1987.

[14]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選集(下卷)[M].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

[15]Qian D. Assess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9(56):282-308.

[16]郭純潔. 有聲思維法[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7]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86.

[18]束定芳. 論隱喻產(chǎn)生的認知、心理和語言原因[J]. 外語學刊,2000(2):23-33.

[19]Bruner J. An overview[C]//Bruno J,Greenfield P. Studies in Cognitive Growth. New York:Wiley,1993:319-326.

TheUnifiedConceptualMetaphorinBusinessEnglish

QIANKu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zhouCollege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800,China)

There exist two radical metaphors in business English,namely,ECONOMY IS HUMAN and ECONOMY IS A CONTAINER AND WEALTH IS THE FLUID IN IT.According to the Invariance Principle,they could be integrated if we use the ontological metaphor HUMAN IS A CONTAINER proposed by Lakoff & Johnson. On the other hand,Xu’s Inheritance of Denotation-Connotation Theory states that metaphors arise from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arget domain and the source domain. This paper presumes tha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domains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contiguity and that the metaphor ECONOMY IS HUMAN be anEpitomizedMetaphor(EM) of all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of theEMis implemented where the “Think-aloud Protocols”are used to probe into the 27 (grouped by 3×3) subjec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give credence to our presumption on the transformability between the similarity and the contiguity and verify that theEMcould serve as a unified conceptual metaphor in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conceptual metaphor;concept mappings;Inheritance of Denotation-Connotation Theory

H314

A

2095-2074(2015)03-0034-09

2015-04-27

錢坤(1985-),男,安徽青陽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

猜你喜歡
源域外延商務英語
多源域適應方法綜述
基于參數(shù)字典的多源域自適應學習算法
“任務型”商務英語教學法及應用
時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基于SPOC的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
關于工資內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認識
入坑
意林(2016年13期)2016-08-18 22:38:36
愛情的內涵和外延(短篇小說)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49
基于圖式理論的商務英語寫作
可遷移測度準則下的協(xié)變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河间市| 阳新县| 银川市| 陕西省| 靖西县| 抚顺县| 巫溪县| 巴林左旗| 渝北区| 新河县| 新安县| 潞西市| 阜城县| 尚志市| 大兴区| 宁蒗| 淳安县| 杨浦区| 阜阳市| 衡南县| 上栗县| 清水河县| 海兴县| 黎平县| 湘潭市| 岢岚县| 华阴市| 新乡县| 江孜县| 齐齐哈尔市| 苗栗县| 保康县| 和硕县| 建湖县| 庆云县| 沙雅县| 泰来县| 丽水市| 新沂市| 南丰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