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津?オ?
摘要:
隱喻是我們?nèi)粘I钪衅毡榇嬖诘恼J知現(xiàn)象,人們對隱喻的認識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片面到全面、從修辭到認知的演變過程。萊考夫和約翰遜在 1980 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從認知的角度對隱喻進行了研究。作者認為隱喻的本質(zhì)在于依據(jù)某類事物來理解另一類事物,而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總是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來認識新的和抽象的事物。植物是人類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關(guān)于植物的隱喻不斷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口語和書面語中。但是由于對于植物的不同認知,英漢語中關(guān)于植物的隱喻會表現(xiàn)出一些差異。本文在萊考夫和約翰遜概念隱喻理論的指導(dǎo)下(1980),對英漢語中的植物隱喻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探討英漢兩種語言在植物隱喻方面存在的共同性和差異性以及相應(yīng)的原因。
關(guān)鍵詞:植物隱喻;概念隱喻;英漢對比
1.引言
引喻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認知過程,是人類認識世界,積累經(jīng)驗的一種重要方式。Lakoff(1980)將隱喻看作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方式。植物隱喻是概念隱喻中常見的一種,在這個隱喻過程中,人們通過植物的某些特質(zhì)來理解人類的某些特征和行為。植物隱喻具有文化性,不同的文化中,植物隱喻的內(nèi)涵有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有相同之處是因為人類在獲取知識經(jīng)驗方面具有共性,有相異之處是因為不同民族之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風(fēng)俗習(xí)慣等,這些差異會導(dǎo)致語言表達的不同。本文旨在對比分析中西植物隱喻的差異,并分析差異背后的原因。
2.英漢植物隱喻對比
2.1隱喻意義相同或相似
由于認知相等,英漢植物隱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如:lily—百合花,隱喻純潔或純潔的少女。臺灣著名歌手羅大佑有一首歌曲,歌詞是這樣寫的“野百合也有春天”,野百合就隱喻了純潔的少女,而英語中也有用“as white as lily”表示“像百合花一樣潔白”的說法。
Rose(玫瑰),隱喻愛情、青春、美女。英國詩人RobertBurns就以“A Red,Red Rose”為題寫過一首愛情詩,第一行就是:“my love's a red red rose”(呵,我的愛人像朵紅紅的玫瑰)。在Austin Dobson 的“The Rose and the Garden”中,玫瑰成了一群年輕學(xué)生的喻體。而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他也用花來刻畫少女,例如寫探春如“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Peach(桃子),中文形容女子的美貌會用到人面桃花,粉面桃腮。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二)中寫道:“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岸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在英文中“peach”也可指美人,如“She is really a peach.”一句形容漂亮有吸引力的女子。
2.2隱喻意義相異
2.2.1 同一植物,不同的隱喻意義
在英漢語中有很多植物名詞字面意義一樣,但其隱喻意義有很大差別。
柳樹:以折柳表惜別。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贈來寄托離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如隋代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而英語中的柳用來表達憂傷,是由死亡造成的,有“垂淚”之義,這是因為從前英國人戴柳枝編成的帽子表示哀思。如成語sing willow 或wear the willow garland,指“痛失心上人”、“悲嘆愛人之死”、“服喪”等。
紅豆:在漢語中紅豆喻為相思。紅豆象征相思,愛情。這是紅豆意象的本義。紅豆的形象,紅艷艷,亮晶晶。紅豆的性格,熱烈,溫潤,玲瓏,也確是愛情的絕妙象征。詩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著紅豆象征相思與愛情,已經(jīng)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紅豆的第二象征意義是故國之思。與此相對的是在英文中,紅豆(red bean)卻使人會想起《圣經(jīng)》中Essau為了一碗紅豆湯(red bean stew)而出賣長子的故事,成語sell onesbirthright for some red bean stew 表示“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賣原則,見利忘義”。
2.2.2不同植物,相同的隱喻意義
不同地域的環(huán)境、氣候條件差別很大,相應(yīng)的植物的品種與數(shù)量也存在一定差別,從而導(dǎo)致不同地域人們對周圍植物感知和認識也不一樣,對同一喻義不同地域里的人們可能會用不同的植物詞匯來表達,反過來同一植物詞匯表達的喻意也能存在差異。英國是典型的島國,氣候濕潤多雨,非常適合蘑菇生長,于是英美人一般愛用mushroom 比喻事物發(fā)展迅速或勃興旺之狀,而在中文里卻用“雨后春筍”來表達相似的喻義。這種喻指對象的差異源于竹子在英國不常見,而中國江南大分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卻很適合竹子生長,竹子被廣泛種植,同時中國文人愛竹、喜竹,使其成為漢文化中活躍的喻體,“胸有竹”、“勢如破竹”等以竹來表達隱喻的成語不勝枚舉。
2.2.3漢語中獨特的植物隱喻
眾所周知,荷花、菊花、蘭花、桂花、松樹、柏樹、竹等是中國的傳統(tǒng)名花名樹,從古到今一直深受漢民族的喜愛和重視。如松與柏,在漢語中人們常用松柏比喻堅貞高潔的情操信念。粟:重農(nóng)貴粟(糧食的通稱),渺滄海之一粟(喻物之微?。?。蔥:啟齒呈編目,彈絲動削蔥(喻婦女纖細的手指)。竹子,高聳挺拔,質(zhì)地堅硬,中空有節(jié),在漢語里具有堅定、正直的含義,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歷代文人賞竹、詠竹、慕竹,成為歷久不衰的高雅風(fēng)格。
2.2.4英語中獨特的植物隱喻
某些隱喻義源于《圣經(jīng)》以及歐洲文化特別是古希臘神話的植物詞,是英語中獨特的植物隱喻,如olive (橄欖葉或花冠)、olive branch(橄欖枝,象征和平)、hold out the olive branch(伸出橄欖枝;求和),橄欖枝的隱喻意義出自《圣經(jīng)·舊約》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其次英語中還有些獨特的植物隱喻源于花語或蔬果類植物,如Forget-me-not(勿忘草)喻指??菔癄€的愛。singlepink(單瓣石竹)喻指純潔的愛(pure love)。Geranium(天竺葵)喻指愚昧(stupidity)?!皊mall potato”卻代表“微不足道的人或物”。Pumpkin (南瓜),在英文里可指“重要人物”、“大亨”。Spinach (波菜)被喻成“錢”,因為波菜和美元紙幣背面都是嫩綠的。onion (洋蔥) 指人的臉或搞糟的事、令人討厭的家伙,know ones onion 意為“精明干練”,off ones onion 意為“精神失?!?。garlic (大蒜)比喻不受歡迎的東西。peanut (花生)指矮小、渺小的人。wheat (小麥)指樸實的鄉(xiāng)下人。
經(jīng)過以上的英漢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在英漢語中都可以用來隱喻人的類型、外表、行動、物的抽象概念、形狀及狀態(tài)。這些相同的映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英漢民族文化的共性思維。但英漢語植物隱喻仍然異大于同,不同之處不僅體現(xiàn)在兩者的總體數(shù)量上,而且反映在映射關(guān)系、語義對應(yīng)狀況以及構(gòu)詞上。
3.英漢植物隱喻差別形成的影響因素
隱喻概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chǔ)。這些經(jīng)驗來自于人們彼此之間以及人們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比較、思考隱喻概念就不能脫離對人與外部文化互動關(guān)系的考察。通過前文英漢植物隱喻的映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兩者的共性特征和差異。從文化的角度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中西方的哲學(xué)宗教思想、民俗傳統(tǒng)對植物隱喻的生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3.1哲學(xué)淵源
英漢植物隱喻的差別與中西方文化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哲學(xué)自古關(guān)注生命,研究如何調(diào)節(jié)、運轉(zhuǎn)、安頓我們的生命。推崇“萬物一體”的境界,個人與宇宙合而為一,人與自然的平等和諧與通融。植物人化思想反映在語言層面則形成了獨特的隱喻表現(xiàn)形式。比如:漢語歇后語“五月色蕉——粗枝大葉”,“水仙不開花——裝蒜”就是用植物的形態(tài)比喻人類性格中的弱點,而且這類植物人化的隱喻在漢語中為數(shù)不少。由于植物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員,植物和人類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因此在漢語中,植物所產(chǎn)生的隱喻總數(shù)量也非常多。而在西方,人與自然并非是平等的關(guān)系。人是改造自然的主體?!耙匀藶橹行?,以人的利益為最高準則”的個人本位價值取向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代以來,經(jīng)由文藝復(fù)興和啟蒙運動的推動,不斷得到發(fā)展和鞏固。在莎士比亞的筆下,人類被視作“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在中國,人與萬物融為一體,人和世間萬物既具有平等性,又具有一定的轉(zhuǎn)化性。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為植物的人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也豐富了植物的象征形象和文化意義。而西方對于自然萬物的等級排序模式揭示了西方人如何看待植物在自然界中所處的位置。一方面,從神話和宗教的角度,植物為神靈的象征,植物神化而非人化;另一方面,植物喻物多于喻人。按照眾生序列,在植物與人類之間還隔著動物這一等級。動物與人朝夕相處,被視作人類最好的朋友,動物喻人數(shù)量在英語中遠遠高于植物喻人的數(shù)量。而植物與事物的距離更近,所以植物映射下一層級事物的隱喻表達在英語中普遍存在。
3.2民俗傳統(tǒng)
民俗傳統(tǒng)是民眾的生活習(xí)俗,是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經(jīng)過世代傳承,以固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圖式清晰地印刻在人們的頭腦中,并制約和影響著隱喻性語言的形成、發(fā)展和變化。在民俗影響下的生活體驗造就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隱喻,比如,許多植物隱喻性表達就源自于英漢民族迴異的建筑民俗和飲食文化。
3.2.1.建筑民俗
竹子是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建屋的材料之一。破竹子的時候,頭幾節(jié)后,剩下幾節(jié)順勢就裂開了。因此成語“勢如破竹”比喻作戰(zhàn)或者工作節(jié)節(jié)順利,沒有阻礙。也可以形容不可阻擋之勢。梧桐是城市街道兩側(cè)和居民庭院中常見的植物。漢語慣用語中“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比喻的是沒有優(yōu)越的條件,就招引不來優(yōu)秀的人才。此外,圍墻是我國傳統(tǒng)民居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圍墻有關(guān)的漢語習(xí)語很多,其中植物隱喻有:“墻頭草”比喻人沒有原則性,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墻里開花墻外香”比喻業(yè)績不被本處重視而被他處所重視。
美國傳統(tǒng)民間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圓木(log)。正因為其穩(wěn)固的特點,“to sleep likea log”(睡得像根圓木)即比喻睡得很沉;熟睡。圓木被砍下后,不需花人力扛下山,只需從山上滾下即可,運輸省力方便。因此英語中用“as easy as falling offthe log"的表達形容輕而易舉的事情。此外,與木頭(wood,另一個意思是“樹林”)有關(guān)的習(xí)語也有很多,比如前文提到過的“not to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局部,不見整體);以及“to be out of the wood”(脫離麻煩或危險)。從民居的構(gòu)造和功能來說,花園是英國民居的一部分,英國人常在自家花園里養(yǎng)花植草,修剪草坪。因此,英國人對草地的特殊情感促使了許多有關(guān)草地的習(xí)語產(chǎn)生,如“not to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虛度時光,說干就干);"to put someone out to grass"(以年齡為由強行辭退某人);"Keepoff the grass!”(不要侵入、干預(yù)別人的活動范圍);“to hear the grass grow”(形容聽覺很敏銳)。英漢民族的建筑特色,從建材到構(gòu)造布局決定了相關(guān)隱喻中所涉及的植物種類。同樣的影響也來自于英漢迥異的飲食文化。
3.2.2.飲食文化
中國人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而西方人則說:“We are what we eat”??梢娨蝗杖团c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然而,中西飲食文化因地緣氣候的影響以及飲食觀念的差別而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對英漢植物隱喻的影響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植物隱喻數(shù)量上的不均衡以及形成隱喻的植物種類的不同。
從飲食觀念上來說,中西存在很大差異。歐洲人飲食觀的主要特點在于講究“實效”。而“烹飪的目的都是為了生存的基本需要,歐洲人講究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的合理、營養(yǎng)量的充分攝?。恢v究這一過程的方便、簡單、節(jié)約時間和人力”。無論是從每日三餐的食譜,還是烹任的目的和過程,都充分體現(xiàn)了歐洲人吃飯講究經(jīng)濟和效率的觀念。加上宗教信仰的影響,歐洲人在飲食上提倡隱忍和節(jié)制。如此看來,英語中植物隱喻數(shù)量之所以少,我們也可以從歐洲飲食文化的影響中找到一些原因了。中國人的飲食觀念既講究享受、品味——“食不厭精,臉不厭細”,又講究健康養(yǎng)生。食素自古以來除了與佛教徒相聯(lián)系之外,還與健身的概念相依存。素菜以綠葉菜、果品、燕類、豆制品、植物油為原料,易于消化,富于營養(yǎng)。。因此,中國人的飲食觀念不僅體現(xiàn)在食物品種數(shù)量和做菜的精細上,而且也反映在包含了中國人養(yǎng)生心理的素食文化中。因此,植物作為素食品的主要制作材料,與人們的飲食健康生活息息相關(guān)。無怪乎漢語隱喻性語言中涉及多種植物,比如豆子、冬瓜、蘿卜、豆芽、黃瓜、蘑燕、春筍等等,這些隱喻可謂皆是中華民族農(nóng)耕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產(chǎn)物。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漢傳統(tǒng)飲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在語言上亦有所反映,英語植物隱喻較漢語而言總數(shù)量上少得多。
4.總結(jié)
對以上英漢植物隱喻異同所做的對比分折,體現(xiàn)了英漢植物隱喻認知相似及在文化,自然環(huán)境,思維方式等諸方面影響下產(chǎn)生的認知相異。分析英漢民族認知上的差異,有利于了解漢英民族在歷史文化、思維方式以及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了解并掌握漢英文化中常見植物詞匯隱喻認知的異同,對提高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英漢文化的相互理解與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廖光蓉.英漢文化植物詞對比[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2(4).
[2]束定芳.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 楊元剛,張安德.英漢植物詞文化聯(lián)想意義對比分析[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2002(4).
[4] Lakoff,George.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90.
[5] Lakoff, George & Mark, John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1980.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山東大學(xué)(威海)翻譯學(xué)院,山東 威海 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