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麗芳
作文教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始終是兩道難題,即教師難教、學生難學。解決這兩道難題,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步: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憂”,生“憂”則必“厭”。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
1.尋找寫作的素材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币龑W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這樣孩子們既在玩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又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產(chǎn)生寫作靈感。
2.運用電教,誘發(fā)興趣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作為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之一的電化教學倍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電視機、錄放機、投影機、幻燈機等逐步走進課堂,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作文教學帶來生機,恰當?shù)剡x用電教手段進行作文教學,極大地誘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素質。
3.激活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寫作的動力,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滿腔熱情地進行習作。以情感激活學生習作的欲望是作文指導的好方法。如在一堂作文課上,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寒假生活二三事》,時間過了十來分鐘,大部分學生仍未動筆。這時,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出了幾個分題目:《難忘的一個假日》《寒假生活拾趣》……學生立刻躍躍欲試。因為后來出的幾個分題目,抓住了寒假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勾起了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一吐為快”的寫作欲望。
學生只要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仔細觀察,積累材料
教師在講某組課文時,要將講完這組課文后作文的范圍事先告訴學生,引導他們去用心觀察,了解事物,結合課文,讓學生掌握一些素材。例如,在將人教版第七冊第10、11課時,就要引導學生本組課文后的作文為寫景作文,題目有“晚霞”“綠林”“小橋流水”等,讓學生圍繞某一題目進行仔細觀察,結合課文來積累素材,千萬不能走馬觀花,一溜而過。有條件的學校可播放有關音像資料,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豐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指導選材,確定所寫
指導學生選材就是幫助學生從眾多的題材中選擇最有代表性的題材。例如以上幾個題目中,引導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最感興趣、觀察最仔細、了解最多最詳細的來寫。
四、指導審題,明確要求
學生觀察積累素材后,在寫作時要幫助學生審題。例如,《晚霞》重點是寫傍晚的美景,但季節(jié)不同,傍晚的景色也不同,晚霞也有所不同,深秋的傍晚是帶有寒意的,夕陽也不如盛夏那么強烈,晚霞意境就不一樣,能把感受到的意境寫出來,就能寫出自己所要寫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求學生抓住事物不同的特性來細寫。
五、借助范文,幫助寫作
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有《作文指導叢書》,有些學生根據(jù)老師出的題,就查找相關內容,然后抄襲,這是一大弊病。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指導寫作時,應讓學生拿出相關的范文講讀或教師將自己寫好的下水作文進行口述,讓學生模仿范文的寫作方法,構思自己的作文。
六、講評典范,指導修改
待學生寫完底稿,教師可選出三個等次不同的作文各一篇(三個等次作文,教師平時就應知道大概),讓學生自己朗讀,大家共同評議,肯定優(yōu)點,指出缺點,然后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總之,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教學不失為一種挑戰(zhàn),只要正確認識,積極主動的轉變觀念,改變固有方法,就會走出語文作文教學的樊籬,闖出一條高效、明朗的新路子?!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幫助他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勤于練筆、樂于交流等良好習慣,指導他們把生活實踐與閱讀和寫作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才能促使他們形成技能技巧,逐漸地愛寫作文、會寫作文、寫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