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明
【摘要】教育部頒發(fā)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物理課程教學大綱》規(guī)定:物理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選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主要任務和目標是使學生認識物理對科技進步、文化、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為學生相關專業(yè)課程學習、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服務。該課程功能即便如此高位,但經(jīng)不完全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實際教學實施情況參差不齊,實施效果也不盡如意。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主觀上對物理課程在服務專業(yè)學習、廣泛應用于科技和生活等地位與作用沒有足夠的認識,二是客觀上沒有根據(jù)物理課程特征緊密結合專業(yè)和生活實際,采用適切的教學方式。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以為,作為中職學校一線物理教師,應積極思考在現(xiàn)代職教體系背景下怎樣進行整合教學資源、指引學習方法和組織交流評價等等,構建“體驗式”物理課堂。
【關鍵詞】中職學校 體驗式 物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78-02
一、注重整合教學資源
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通常,教師手邊的資源大都是課本、習題冊等文本資料和實驗教具,以及傳統(tǒng)的教學經(jīng)驗;現(xiàn)有的教材有好多版本,也都是照顧到寬泛的專業(yè)大類而編寫學習內容,雖然編寫時不強調科學理論體系,但也都是直接表述知識點;雖然安排了演示實驗,但演示實驗也是較多偏向較為先進的DIS實驗系統(tǒng),注重通過計算機數(shù)據(jù)驗證規(guī)律,忽略實驗探究過程;好多職業(yè)學校只注重專業(yè)實驗室建設,不太注重物理實驗室完善等等。這就需要中職學校物理教師在“體驗式”物理課堂時,主要做好學習內容增刪、信息技術運用、生活觀察和學習群體組建等方面的教學準備,讓文本資源與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相互補充,讓課內學習與課外觀察、實踐相銜接,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具、傳統(tǒng)的教學經(jīng)驗相得益彰,讓師生、平等相待、和諧共進。比如,在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可以結合建筑、機械專業(yè)《工程力學》或《建筑力學》課程中“平面力系平衡”章節(jié)學習,增加“正交分解法”內容;為了學生順利銜接高職階段物理課程學習,也可以拓展相關內容。比如,在學習“動量守恒定律”時介紹“角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在學習“圓周運動”時,介紹“剛體轉動”和“剛體定軸轉動定律與應用”等等。
同時,物理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和《天體運動》時,結合科技發(fā)展,利用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提供最新的神舟飛船和探月衛(wèi)星發(fā)射,以及宇航員在太空艙活動與實驗等視頻,調動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可以將演示實驗調整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精神,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另外,學生智能結構有別,興趣愛好各異,認知水平不等,邏輯思維能力不同,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和諧向上的學習組織。
二、注重指引學習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所學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jīng)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這就需要教師指引學生回歸生活親身體驗,以問題探究為學習主線自主建構。
1.指引學生回歸生活親身體驗
胡塞爾現(xiàn)象學認為,要認識事物,就必須“回到事物本身”。物理課程的研究對象就是大自然的各種現(xiàn)象,它科學地解釋了自然現(xiàn)象所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這就要求物理課程的學習需要緊密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和科技應用。因此,在構建“體驗式”物理課堂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自覺觀察和聯(lián)系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善于思考;可以組織開展主題性參觀和社會實踐,指引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比如,在學習“摩擦力”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雨雪天氣人走路或汽車行進時怎樣防止打滑;在學習“力的分解”中“分力作用效果”時,可以把學生帶到建筑施工現(xiàn)場附近,遠距離觀察“塔式起重機”機構,獲得直觀印象;在學習“圓周運動”中“主動輪和沖動輪速度大小關系”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百米騎行比賽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去學?!捌囘\用與維修”車間參觀,實地觀察“變速箱”結構,理解變速原理;在學習“曲線運動”時,組織學生自制一個小飛鏢,指導學生在空曠地把飛鏢斜向上拋出,理解飛鏢落至地面插入泥土后的指向就是它落地瞬時的方向,飛鏢在空中的指向就是它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再改變飛鏢的投射角,觀察它投至地面時的不同角度,與飛鏢在空中曲線運動的軌跡相聯(lián)系等等。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其基本定律都是在實驗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經(jīng)說過:“對于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等一些理論的東西,往往是千百萬語說不清,一看實驗便分明?!?。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更是離不開學生分組實驗。這主要是因為分組實驗比演示實驗更為形象、直觀,學生能真正親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清楚地展示研究的物理現(xiàn)象,揭露事物的來龍去脈。同時,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增強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一方面因陋就簡選材,增加一些簡單易行的分組實驗,為他們提供觀摩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去思考、去設計,偏于學生定性理解規(guī)律,另一方面注重將教材中演示實驗調整為分組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并在“動”中探究、解惑。比如:“力的合成與分解”分組實驗和“牛頓第二定律”分組實驗等等。
2.指引學生圍繞問題科學探究
正如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所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會提出正確的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驅動策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一方面注重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從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提出問題,以學生合作學習和實驗探究分析問題,回歸生產(chǎn)和生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注重指引學生物理研究方法。比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時,通過一名學生提起水桶和兩名學生共同提起同一水桶的實驗,引導學生領會“等效替代法”;在學習“力的分解”時,結合建筑專業(yè)建筑工地“塔式起重機”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建構模型法”;在探究“位移和速度、時間的關系”即s=vt時,通過先讓一輛小車勻速行駛一段時間,然后看它的位移,再讓小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相同的時間,比較兩種情況下行駛的位移的實驗,引導學生學習“控制變量法”。同時,注意指引學生運用“勾股定理 、三角形和四邊形”等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三、注重組織互動評價
1.組織協(xié)作學習,促進平等互動交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教師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的重點不在于老師將資訊灌輸給學生,而在于提供資源和架構,在于引導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構建伙伴關系,組織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多頻度互動與交流,提供很多機會讓他們協(xié)作學習。比如,在學習“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時,可以將教材中演示實驗改變?yōu)閷W生分組探究性實驗。由于這次實驗是學生進入中專校學習后第一次分組探究性實驗,因此,教師在課前需要考察以往建制的學習小組作用發(fā)揮和學生之間相處關系的密切程度,建立較為合理地組建學習小組,這是有效協(xié)作學習的基礎。然后根據(jù)實驗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誤差來源等方面的預設問題,組織小組討論。教師作為小組臨時成員,不時地參與各小組討論,組織小組交流,與學生一起議定實驗方案。再由各小組成員共同準備實驗器材和搜索學習資料,按照實驗方案合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并適時點撥和糾正。最后,學生推舉代表展示實驗結果,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不難看出,在這其中,師生之間始終缺少不了平等相待,伙伴協(xié)作和多頻度互動。
2.組織全程評價,促進智能多元發(fā)展
在10多年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過程中,進入中專校的學生接受的還是偏多“師道尊嚴”教育理念,基本是直接全盤接受他人給予的評判結論,也沒有多少機會進行自我評判,自然也就缺乏比較、判斷的基本方法和水平,從而阻滯了自身的順利發(fā)展。為此,筆者就通常思量著在物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始終將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逐步養(yǎng)成評判習慣,改善上進心、積極性和質量意識。比如,在完成“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等實驗時,可以編制一張定性《評價表》,設置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擬定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力、規(guī)范動手操作儀器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初步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等定性評價指標。在揭示學習課題后,教師向學生說明《評價表》的功能、各評價指標內涵和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互動交流、動手操作和思考,并注意觀察同伴表現(xiàn)。評價時,先由組長組織成員交流學習表現(xiàn),然后進行個人自評和對同組其他成員評價,教師再以小組為單位總體定性評價和對表現(xiàn)突出學生進行評價,課后統(tǒng)計和分析,并與組長和個人進行反饋,提出改善建議。實施后發(fā)覺這樣的定性評價具有可行性,學生能較好運用評價方法進行正確評判,產(chǎn)生相互賞識和促進提高效果,多元智能同步發(fā)展。
四、結束語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經(jīng)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由于中職《物理》有著與生活、生產(chǎn)和科技的緊密聯(lián)系,更有著在現(xiàn)代職教體系背景下服務專業(yè)課程和銜接高職《物理》的特征,教師需要結合中專一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有效構建“體驗式”物理課堂,讓學生始終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環(huán)境中體驗生活、體驗自主、體驗互動,體驗過程,也體驗成功,讓課堂時時處處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林海濱,“體驗式”教學讓物理課堂“動”起來,[J].高中數(shù)理化,2014,(14)
[2]李廷賢,體驗式學習讓中職學生也愛上學物理,[J].科學咨詢.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