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童年創(chuàng)傷體驗與艾青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我的父親》為例

2015-10-27 06:01:54楊玉霞
星星·散文詩 2015年26期
關鍵詞:大堰河艾青保姆

楊玉霞

童年創(chuàng)傷體驗與艾青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我的父親》為例

楊玉霞

茅盾在《論初期白話詩》中這樣提到艾青:“新近我讀了青年詩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是一首長詩,用沉郁的筆調(diào)細寫了乳娘兼女傭(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歡《大堰河》?!保?]在艾青前期(1932-1949年)詩歌創(chuàng)作中,艾青已然形成自己的詩歌風格,而童年創(chuàng)傷體驗的激發(fā)與修復成為促成其詩風的重要因素,下面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我的父親》兩詩為例進行分析。

艾青在出生以后即被交給保姆撫養(yǎng),這使得幼小的艾青在情感和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被拋棄感”——無論是母親再三提及的孕時噩夢以及生產(chǎn)時候幾近殞命的創(chuàng)痛,還是算命先生的“克父母”的結(jié)論——都給童年艾青造成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弗洛伊德認為,個體幼年時期的生活經(jīng)歷對其成長和生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最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體驗并形成個體的內(nèi)在沖突?!拔页闪艘粋€不受歡迎的人”[2]——這是成年以后的艾青在很多時候提及的一句話,幼年往事已經(jīng)成為烙在他心靈上的痛楚印記。

在隨后的五年中,艾青主要由保姆撫養(yǎng)生活。心理學認為,兒童最初依據(jù)父母權威的標準建構自己有意義的生活,并形成對自我總體的認識與評價。但是父母并未為幼年艾青建構起這樣的標準,正如艾青說所說的自己“等于沒有父母”[3]——母親體弱多病,無心也無力照顧艾青,父親則忙于生計且性格強勢不易親近,因此艾青對于“家”的認識是模糊的。五歲以后艾青回到父母身邊,卻由于與父母的隔離而情感生疏。須知,“童年生活前五年的經(jīng)歷會在人的一生中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以后生活中的事件無法挽回這種影響,這在很早以前就己成為一種常識”。[4]艾青曾說,“我妹妹是吃母親自己的奶長大的,我是吃保姆的奶長大的,我和母親親熱不起來。我到姥姥家,總是離母親遠遠的,她生氣地拽住我說:‘我又不是老虎,你怕什么?’”[5]這樣的敘述夾雜著艾青的怨恨之情。因此當艾青“稍稍長大,就想趕快離開家庭”[6],正如他在《少年行》一詩中所表達的那樣:“我一句話不說心里藏著一個愿望,/我要到外面去比他們見識得多些,/我要走得很遠——夢里也沒有見過的地方:/那里要比這里好得多好得多?!辈徽撌且鈭D投考黃埔軍校還是遠赴法國,總之艾青是決絕地“離家庭越遠越好”,甚至是父親故去母親要他回家善后,艾青最終也未歸鄉(xiāng)。

而在保姆大堰河那里,艾青得到了“替代性的母愛”,得到了珍貴的溫暖和呵護——這一是由于大堰河本身的心地善良、樸實勤勞;二是由于艾青是主人家的大少爺,大堰河作為傭人和保姆要恪盡職守;三是由于艾青本身聰穎、乖巧、懂事,惹人疼愛。大堰河細致的關愛、大堰河兒子們作為兄弟和玩伴的朝夕相處一——這些都使艾青有了“家”一樣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映襯之下,愈發(fā)使得艾青不滿、憤激于親生父母對自己的“拋棄”。

這樣的童年經(jīng)歷培養(yǎng)了艾青強烈的好勝心和反叛意識。艾青對于父母的安排,尤其是對于父親的權威不斷挑戰(zhàn):“我和家庭關系不好.還表現(xiàn)在從小不許我叫‘爸爸’、‘媽媽’,只許叫‘叔叔’、‘嬸嬸’,這使我直到現(xiàn)在‘爸爸’、‘媽媽’的音都發(fā)不好。這些都刺激著我產(chǎn)生反封建的意識和叛逆家庭的情緒?!保?]比如父親讓艾青去討茶葉“洗晦氣”的茶葉,艾青執(zhí)意不肯而被父親打破頭;將寫有“父賊打我”的字條塞進父親的抽屜來抗議父親的“暴虐”等等。其實不單是對于父親,艾青在學校中亦是表現(xiàn)桀驁不馴,比如曾經(jīng)在畢業(yè)前因打碎學校燈泡而被校方通知父親;在命題作文中自己繞開題目另寫了一篇抨擊文言文的文章:《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面對老師的中肯評語尚不屑一顧,劃了一個“大八叉”。[8]

這樣的童年經(jīng)歷也使得艾青形成了憂郁的性情,沉靜寡言、對于事物反而有敏銳的觀察力,喜歡從大自然和美術中尋求樂趣與安慰。在散文《憶杭州》中二十八歲的艾青慨嘆:“除了繪畫,少年時代的我,從人間得到的溫熱又是什么呢?”[9]在繪畫中,他“喜歡用灰暗的調(diào)子”,這也暗合了他以后詩中的諸多冷色調(diào)的意象。艾未未曾經(jīng)這樣描述自己的父親:“從個性來看,他是相當寂寞孤獨的一個人。”[10]這應該是非常準確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簡稱《大堰河》)是艾青從監(jiān)獄里“托人帶給李又然”,然后在莊啟東的刊物《春光》上發(fā)表的”,艾青一舉成名。

關于《大堰河》的寫作緣起,艾青這樣說:“一天,我從監(jiān)獄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忽然想起了我的保姆,想著,寫著,就一口氣寫下來了”。“《大堰河》是出于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我幼小的心靈中總是愛她,直到我成年,也還是深深地愛她?!保?1]艾青能夠一氣呵成這篇動人詩作的深層動機正是“愛”。

艾青對于大堰河的愛里有“愧疚”。為了獲得作為保姆來養(yǎng)家糊口的資格,大堰河“把自己剛生下的一個女孩,投到尿桶里溺死,再拿乳液來喂養(yǎng)一個‘地主的兒子’”,這讓艾青內(nèi)心感到“一種深沉的愧疚”[12]。艾青對于大堰河的愛里有“感激”。這個被視為“克父母”的孩子,在這個貧寒的農(nóng)家里獲得了無比的呵護與寵愛:一面是“被拋棄”,一面是“被需要”,艾青這個家里,在大堰河身上獲得了對于自我價值的體認和尊重。

童年的創(chuàng)傷成為艾青創(chuàng)作《大堰河》的強大內(nèi)驅(qū)力。這天正是1933年1月14日,農(nóng)歷臘月十九,臨近年關、天寒地凍,身陷囹圄的艾青最需要親人的關切和慰問——然而他想到的不是來看望過自己的父親,而是曾經(jīng)給過自己“母愛”的貧苦保姆大堰河,那才是他生命開始時候最溫暖的亮色和最妥帖的慰藉,是此時此地的艾青精神上最迫切的需要。創(chuàng)作為艾青提供了發(fā)泄壓抑情感的途徑。

《大堰河》是艾青對于乳母的真情告白,也是艾青對于童年創(chuàng)傷的一次療治和平復。詩人幾乎是瑣碎地書寫了一個鄉(xiāng)村貧苦女性的生活細節(jié),她繁重的勞動、生活的貧苦、小小的歡愉,就像一個孩子記憶中母親的每一次微笑、身體的氣息、端過來的飯碗的花邊一樣,詩人寫得越是細致而真切,越是表現(xiàn)出艾青內(nèi)心溫暖與凄涼的糾結(jié),正如童年時候夜晚在保姆家的安然與妥帖而白天在自己家的陌生感。在這樣的回顧與舔舐中,童年的創(chuàng)傷得以撫慰和治療,那些冰冷逐漸褪去,而呈現(xiàn)出貧寒中珍貴的溫暖。在細致動人的回憶中,詩人由衷地發(fā)出呼喚:“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詩人也由此確立了自己的歸屬——我是農(nóng)人哺育的兒子,一個有家、有愛的孩子?!拔膶W中的記憶書寫和記憶詮釋對修復心理創(chuàng)傷具有重要意義”[13],《大堰河》正是艾青對于童年創(chuàng)傷進行藝術自救的嘗試。

艾青獨特的童年“生活經(jīng)驗”為《大堰河》灌注了“深入的表現(xiàn)與熱烈的情緒”[14],因此詩作才分外真摯感人,以至于“艾青寫成這首詩后,獄中一個被判了死刑的人用上海話念了起來,念著念著就哭了”。[15]胡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里有了一個用乳汁用母愛喂養(yǎng)別人的孩子,對勞力用忠誠服侍別人的農(nóng)婦的形象,乳兒的作者用著素樸的真實的言語對這形象呈訴了切切的愛心。在這里他提出了對于“這不公道的世界”的詛咒,告白了他和被侮辱的兄弟們比以前“更要親密”。雖然全篇流著私情的溫暖,但他和我們中間已沒有了難越的界限了。”[16]“私情的溫暖”與“我們”之間的交融,私人性話語與宏大敘事之間的和諧,使得整首詩雖細致感人卻不乏闊大境界。

《大堰河》不但是艾青心靈創(chuàng)傷的一次訴說和平復,而且?guī)椭啻_立了“詩人”的角色和身份,極大地鼓舞了艾青詩歌創(chuàng)作。從《大堰河》開始,艾青進入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高峰期,產(chǎn)生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陽》、《我愛這土地》等經(jīng)典作品,大部分作品延續(xù)和發(fā)展了《大堰河》“深入的表現(xiàn)和熱烈的情緒”的風格特點,意象色調(diào)內(nèi)斂而充滿壓抑的熱情,語言樸質(zhì)自然、舒卷自如。

《我的父親》發(fā)表于1942年8月15日延安的《谷雨》月刊一卷六期。葉錦將《大堰河》和《我的父親》視作姐妹篇,艾青很認同[17]。但同時,他認為相對于《大堰河》,《我的父親》是“有意識地寫詩”的產(chǎn)物,艾青認為自己彼時“很強烈地想寫這個典型”[18]。

我們該如何理解《我的父親》中艾青塑造的“父親”這一“典型”?

首先,艾青詩中的中庸、保守、吝嗇、自滿的“父親”形象與艾青之父蔣忠樽是否完全可以劃等號?蔣忠樽在畈田蔣村學歷最高,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樂于襄助鄉(xiāng)里;他關注時事,、他結(jié)交廣泛、嗜好讀書、廣聞博覽;他思想開明,“支持女人放足,不顧宗族封建勢力的反對,把女兒送到普通學校和教會學校去讀書”[19]。這些都足以證明,蔣忠樽雖然身為鄉(xiāng)村中的地主,但思想是相當開明和進步的?!段业母赣H》中前半部分的確是真實的,但后半部分開始轉(zhuǎn)向批判和諷刺。

其次,蔣忠樽對待艾青的態(tài)度是否是嫌惡的?從相關資料看,父親對艾青其實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父親對于長子的期許和矚望。所謂“迷信”之說,其一當時蔣忠樽并未在家,其二即使出于迷信,更多是出于無奈——樓仙籌多病而多方醫(yī)治無效,信佛信教都嘗試,信巫也是無法可想之計罷。至于“叔叔”“嬸嬸”之稱,也是常見的古老習俗,并不能表明父母嫌惡艾青。事實上,艾青的父母從未真正將他遺棄。父親請私塾先生輔導艾青考省立七中,沉默地拒絕兒子報考黃埔軍校,出錢供他讀書甚至送他到法國自費留學,知道兒子未獲任何文憑內(nèi)心傷痛卻并未出言責備,花大錢托人情將兒子從監(jiān)獄保釋——父親一直寄望于艾青,努力培養(yǎng)艾青,盡管這未必符合艾青本人的意愿,卻不能否認這位父親的愛子之心。

至于“吝嗇”一說,我們可以以艾青家中的經(jīng)濟情況來做出判斷:“艾青的家是村中七戶財主中較小的一個”,有“兩個與別人合股經(jīng)營的店鋪,”[20]但艾青家是其中最小的股東——誠如艾青的妹妹蔣希寧所說:“……從家庭狀況看,當時還算得上殷實,但負擔一個留學生卻難免顯得吃力。”[21]于此,可以理解父親對艾青“自費”留學法國時的猶豫,而艾青留學時家中資助的中斷,更多原因可能是財力不足——艾青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在汽笛的長鳴聲中》寫到:“家里不愿接濟我”,而1983年寫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則只是說:“最初家里還可以接濟,不久就斷了支援?!睍r代變遷,這其中的情感意味頗值得思量。

但艾青塑造了“父親”這一典型,并聲明“其完全是真實的”、“沒有什么虛構”[22],那么推動艾青塑造這一“典型”的強烈“意識”和“動機”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這是艾青唯一一首直接寫父親的詩,在詩中糾纏著艾青長久以來對于父親的怨念,自童年時代埋藏于心底的不平與悲傷。童年的心靈重創(chuàng)使得艾青難以原諒自己的父親:從幼時寫下“父賊打我”到遠赴法國,即便父親臨終之際也拒絕其委托,返鄉(xiāng)之時都不曾到過父親的墓地。[23]甚至因為侄子蔣鵬旭撰文稱自己的爺爺并不像大伯所說的封建家長,艾青遂與其反目并拒絕其登門,一直到艾青去世。[24]創(chuàng)傷的記憶“遮蔽”和“扭曲”了父子之間本應存在的親情。

但是,雖然艾青不承認,他的內(nèi)心深處也有對父親的愛?!段业母赣H》第一段中,“仁慈”、“寬恕”的引號固然可以解釋為艾青的諷刺和否定,但“近來我常常夢見我的父親”,卻也透漏出艾青對于父親依然有血緣上的親情——“夢中的判斷不過是夢思中原型的重現(xiàn)而已”[25]:真實的父親的確有仁慈、寬恕和溫和,的確以苦心和用意袒護自己的兒子,然而夢中的真實在清醒的書寫中卻被打上引號,成為諷刺和否定,這其中反映了艾青內(nèi)心愛與怨的夾纏不清,不能簡單而論。而如此,也可以解釋艾青所言“寫那個東西,當時在延安似乎不適合”[26]——看來,他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只是沒有明確說出來罷了。

其次,《我的父親》是在艾青又一次找尋“歸屬”的時候,詩人對于自我血緣、出身的辯白。四十年代延安的政治氛圍,特別是1942年的“文藝整風”運動再次觸碰到艾青的隱痛:出身問題。雖然《大堰河》中,艾青表明了自己對于貧苦大眾的理解、同情、依戀,但大堰河畢竟只是一個養(yǎng)育自己五年的乳娘和保姆,自己終究是“地主的兒子”——雖然是喝了貧農(nóng)的奶而長大。在詩集《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序》里,艾青曾懊惱地談到自己的出身:“我的這個集子,寫的是舊的農(nóng)村,用的是舊的感情。我們出身的階級,給我很大的負累,使我至今還不可能用一個純粹的農(nóng)民的眼光看中國的農(nóng)村?!保?7]“負累”二字頗可玩味。實際上,如果沒有父母傾力的扶持、家庭教育的滋養(yǎng),恐怕也難有后來的詩人艾青——只是艾青理性上不肯承認罷了,他永遠記得的是:幼年時候面對父母而不能稱呼父母的那種悲傷、無助、自卑和憤怒。而彼時彼地的緊張氛圍無疑激發(fā)了艾青對于父母更深的怨念。

因此,《我的父親》中艾青從血緣角度表達了自己對于過去、舊我的否定、背叛和決絕的告別,這里的“父親”這一典型不過是過往和舊我的指代品,“我走上了和家鄉(xiāng)相反的方向——因為我,自從知道了/在這世界上有更好的理想,/我要效忠的不是我自己的家,/而是那屬于萬人的/一個神圣信仰?!边@樣一種告別黑暗過往、奔向神圣信仰和光明未來的姿態(tài),無疑是積極地應和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提出的關于小資產(chǎn)階級改造的問題——在塑造父親這一封建、保守地主典型的同時,艾青塑造了一個叛逆、充滿理想與朝氣、為著眾人福祉而奔走、戰(zhàn)斗的青年知識分子典型。

值得注意的這首詩在1942年8月發(fā)表時,文末標注的寫作時間是1941年8月。而在八十年代《與青年詩人談詩》中艾青說這首詩“是在延安寫的,那時實際上已開始‘整風’”;1983年《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一文中則說:“五月,我參加以毛澤東的名義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我也寫了長詩《我的父親》”——這兩種說法顯然又否定了發(fā)表時標注的寫作時間。難道三四十年后的記憶反而不如當年的記憶準確?當然不是,這只能理解為時過境遷之后,作者可以真實的表達了。而當時之所以將寫作時間標為1941年,或許是為表明自己認識的先進性,或者是原寫于1941年,后來在整風運動時經(jīng)過修改并發(fā)表。而不論哪一種可能,都表達了艾青對于擺脫舊我的急切,對于政治語境的積極應和。

通過《我的父親》,艾青試圖表達這樣一種語意: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身份改造,在離開父母和故鄉(xiāng)就已經(jīng)完成,已經(jīng)向著一種“神圣的信仰”進發(fā),而“封建地主的兒子”不過是自己身上一塊雖然褪洗不掉卻無關緊要的胎記。正因為有這樣的一種語意,著力突出自己對于父親、家鄉(xiāng)的批判和背離,而在童年創(chuàng)傷記憶的支撐之下,這樣的批判和諷刺又顯得如此順理成章和理直氣壯。

隔開時代的煙云再來讀《我的父親》,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作者童年創(chuàng)傷與時代語境的合謀而催生的作品。較之于《大堰河》,它多了更多所謂決絕的姿態(tài),而在決絕中又潛藏著矛盾;多了階級意識的清醒和明朗,而在清醒中又包蘊著傷感。它依舊有著艾青式的“沉郁”——因此,按照當時的標準,它依舊是不夠純粹的,所以到了50年代,艾青的這首詩依然遭受批評——“對于其地主父親并沒有憎恨”、“階級立場是模糊的”,這是“對其地主父親留戀和傷感的詩”,在“表現(xiàn)工農(nóng)兵群眾”與“大眾化”方面有所欠缺等等,這些批評雖有那一時代極端階級化的苛責,倒也說中了隱藏于作品中作者內(nèi)心的糾結(jié)與痛苦:對于故鄉(xiāng),對于父母,詩人遠不能做到“一去永不回”那么簡單,它是血液,流淌于身體之中,每時每刻燒灼著心靈,愛得那么不愿,恨得如此不堪。盡管結(jié)尾是那明亮的、太陽一般“神圣的信仰”引領詩人而去,而這一路之上,還是父母給予的那個肉身。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注釋

[1]茅盾:《論初期白話詩》《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第230頁。

[2]艾青:《在汽笛的長鳴聲中》,《讀書》,1979年第1期。

[3]艾青:《艾青全集·第三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389頁。

[4] [奧]弗洛伊德:《摩西與一神教》,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第114頁。

[5]周紅興:《艾青研究與訪問記》,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第170頁。

[6]艾青:《艾青全集·第三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年,459頁。

[7]艾青:《與青年詩人談詩》,《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61頁。

[8]艾青:《在汽笛的長鳴聲中》,《艾青論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第56頁。

[9]艾青:《憶杭州》,《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527頁。

[10]艾未未,王煒:《我的父親艾青》,《英才》,1998年第6期,第51頁。

[11]艾青:《與青年詩人談詩》,《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61-362頁。

[12]艾青:《贖罪的話——為兒童書寫》,《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579頁。

[13]陶東風:《文化創(chuàng)傷理論與文革反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348be01017dni.html

[14]茅盾:《論初期白話詩》《茅盾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第230頁。

[15]周紅興:《艾青傳》,作家出版社,1993年,第75頁。

[16]胡風:《吹蘆笛的詩人》,《胡風代表作》,華夏出版社,1999年,第92頁。

[17]葉錦:《艾青談他的兩首舊作》,《艾青談詩(增訂本)》,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219頁。

[18]艾青:《與青年詩人談詩》,《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62頁。

[19]周紅興:《艾青傳》,作家出版社,1993年,第18-19頁。

[20]周紅興:《艾青傳》,作家出版社,1993年,第17-18頁。

[21]程光煒:《艾青傳》,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8頁。

[22]艾青:《與青年詩人談詩》《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62頁

[23]程光煒:《艾青傳》,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5頁。

[24]周紅興:《艾青研究與訪問記》,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第153頁。

[25][奧]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揭開人類心靈的奧秘》,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6頁。

[26]艾青:《與青年詩人談詩》《艾青選集第三卷》,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363頁。

[27]艾青:《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序》,北門出版社,1945年。

猜你喜歡
大堰河艾青保姆
以人稱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的突破口
中學語文(2023年27期)2024-01-07 09:07:56
合作社成了『糧保姆』每公頃地減損500斤
艾青《我愛這土地》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30
在保姆家午睡
艾青來了
哇,咪咪虎當保姆了(!上)
無題
詩潮(2016年7期)2016-05-14 19:12:40
論艾青《詩論》的研究價值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8
狗保姆
小說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50
入手細微達于至情
盐津县| 承德市| 吉首市| 江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叙永县| 邛崃市| 铜陵市| 建水县| 南通市| 科尔| 鄂伦春自治旗| 伊吾县| 逊克县| 梧州市| 大悟县| 韶关市| 东兴市| 陆丰市| 从江县| 自治县| 德格县| 重庆市| 蕲春县| 永修县| 航空| 璧山县| 瑞昌市| 红桥区| 南澳县| 顺义区| 观塘区| 商城县| 延庆县| 岳阳市| 平泉县| 满洲里市| 龙岩市| 桂东县| 湘乡市|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