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琴
在新教育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求學生有新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已是大勢所趨。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認為在新教育形勢下,學生大致有以下幾種語文學習方式。
一、語文自主性學習方式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習者都不能一味等待知識傳遞,而應該基于自己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習方式的自主性源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不同,思維特點各異,愛好也不一樣,語文課堂上允許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學習。方式方法的個性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萌發(fā)合作、探究欲望提供良好的契機,這樣的課堂就成為學生思想的運動場,學生的自信心得到確立,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就能實現(xiàn)。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他們不是被動、消極接受的容器,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活力的生命體,他們的學習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已經積累了不少感性經驗認識,認識了許多事物,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他們對語文學習有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和理解。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這種自主性,所以語文教師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自主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要珍視學生的欲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自主學習的氛圍,要提倡語文學習活動化,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自覺參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言語的實踐活動中輕松地學習語文,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素養(yǎng)。
二、語文合作性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合作性是指學生在小組學習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也是當今新教育形勢下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的課堂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僅是師生互動,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生生互動,學生之間由于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不同,需要交流和合作。合作學習的課堂上老師講得少、講得精,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互助互學,集思廣益,讓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從而達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取長補短的目的。課堂上學生角色的改變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有助于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去吸取知識、認識世界,使學生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增進交流,智力品質和非智力品質得到同步開發(fā),語文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高。
教師和學生之間也需要交流和合作,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在小組合作時必須掌握好應有的契機。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預知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問題,把握好討論的契機,及時導入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探討問題,從而取得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新閱讀》學習材料《我與地壇》時,筆者在課前設計了幾個討論題:地壇有什么特點?作者在地壇對生命作了哪些思考?地壇給了作者哪些啟示?作者是如何去體味母愛的深沉與偉大的?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在整體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圍繞思考題展開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們個個參與,投入度很高,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與此同時,我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唱了一曲滿文軍的《懂你》,讓學生深切地理解史鐵生的母親那毫不張揚的愛,深深地體味作者對母愛的理解和失去母親的痛悔之情。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個學生都寫下了情真意切的感謝母親的短文,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必須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度。合作學習并非只是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因為熱烈的課堂氣氛并非都是有效的,關鍵在于能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起應有的能力。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必須考慮某篇課文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某一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價值。所討論的問題,無論是教師提出的,還是學生提出的,都要能聚合課堂教學的重點,能點燃閱讀文本的亮點。討論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適合各層面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效地開啟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合作過程中要求教師帶著學生共同走向目標,而不是教師帶著目標走向學生,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將鑒賞、評論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中發(fā)現(xiàn)、探討、爭辯,從而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變成師生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義和價值的過程。師生雙方在合作過程中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互相創(chuàng)造,最終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張揚,文化素養(yǎng)、審美情趣和學習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語文探討性學習方式
從我國目前教育現(xiàn)狀來看,學生的探究意識是最為缺乏的。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探討的態(tài)度,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尋找答案,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如在初三復習現(xiàn)代文閱讀時,我就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種文體的知識框架圖用投影展示出來,讓學生獲得三種文體的完整印象,適時地引導全班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找尋三種文體的解題思路及答題范式,教師在這個時候作必要的補充,從而形成正確的答題格式。這樣的探討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復習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其實,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是學生的探究水平和研究結果,也許探究的并沒有得出答案,但學生通過探究學會了提出問題、學會了收集處理信息,培養(yǎng)了探究的意識和習慣,這就是最大的收獲。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究比達到更為可貴。但是,探究式學習并不意味著接受性學習不重要,也不意味著記憶、理解等層面的學習沒有必要,恰恰相反,接受性學習是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前提。所以,探究式學習應該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以貫之的學習方式和態(tài)度。
綜上所述,新教育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是充滿著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更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領域。每個學生都有許多新異的思維,他們的大腦會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確實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