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1973年隆冬,西安郊區(qū)的街角,《當代》雜志社編輯何啟治攔住陳忠實,約他寫一部長篇小說。但直到1988年,陳忠實結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西安,才準備償還積壓多年的“文債”。
但此時,陳忠實已過知天命之年,為了專心寫作這部“墊棺作枕”的長篇小說,他拒絕了其他所有的稿約,也辭去了工作。只有擔任陜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所得的每月150元的收入,根本無法應付日用花銷,他的生活已是極為狼狽。
除了經濟上的窘迫,寫作方面也是困難重重。隨著寫作深入,他進入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根本無法休息,一閉眼全是白鹿原上的男人和女人。這是一項極其孤獨的事業(yè),因為其中甘苦只有他一個人能體會到,沒有人能幫到他,這段路,只能他一個人去走。
陳忠實計劃一年完成草稿,結果只寫了八個月。不過此后四年間,他開始對小說進行潤色和刪改,幾乎把初稿全部改光了。這幾年里,陳忠實如同隱居山林的高士,日子過得極其清苦。幾位朋友對他的境遇很是同情,推薦雜志社約他寫稿子。不過,他不希望自己被分心,執(zhí)意過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
這項浩大工程即將“完工”時,妻子給他送補給品——搟好的面條和蒸熟的饃。走出他的書房時,妻子突然停住腳步問:“要是發(fā)表不了咋辦?”陳忠實沒有任何遲疑地說:“我就去養(yǎng)雞?!边@句話,或許是陳忠實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不過,他沒有停下腳步,依然在白鹿原上不停地奔走。
1992年農歷臘月二十五,《白鹿原》最終定稿。陳忠實眼前突然一片黑暗,腦子里也是一片空白。過了好一會兒,他長舒了一口氣,走出屋子去河堤邊坐了許久。那一刻,壓抑和憋悶全部抒發(fā)出來了。
他立刻把稿子寄給《當代》雜志社,幾天后收到編輯來信,評價之高他連想都不敢想。讀完信后,他從沙發(fā)上躍起,對著妻子大喊道:“我不用去養(yǎng)雞了?!?992年底,《當代》第6期刊登了《白鹿原》的上半部,一時“洛陽紙貴”;1993年初,《當代》登出下半部,依舊大熱。同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白鹿原》,4個月后已經是第7次印刷,迄今的總印數(shù)已高達120多萬冊。1993年,陳忠實當選為陜西省作協(xié)主席,這一干就是14年。1997年12月7日,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活動揭曉,《白鹿原》成功獲此殊榮??梢赃@么說,《白鹿原》這本書,徹底改變了陳忠實的命運。
人生,就是在選擇中成長。面對困境,陳忠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定地選擇前行。正是這次選擇,誕生了《白鹿原》——這部被譽為“當代中國最好的長篇小說”的作品,也讓陳忠實迎來了燦爛輝煌的人生。
【人物速寫·專注贏得改變】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标愔覍嵲凇栋茁乖返膶懽鬟^程中,前后花了近5年的時光,從初稿到潤色、修改,每天“走火入魔”式地寫作,如此的專注最終成就了《白鹿原》——這部被譽為“當代中國最好的長篇小說”的作品,也徹底改變了陳忠實的命運。其實,無論身處哪個領域,從事何種職業(yè),倘若能專注于某一事,并愿意傾盡多年甚至于一生的時光與精力,那么就很有可能做到極致與完美。
【人物速寫·堅持】
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只有堅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陳忠實就是這樣的勝利者。《白鹿原》的寫作過程堪稱一場“馬拉松式的賽跑”,時間漫長,除了生活中的困窘,還有寫作中的重重困難??申愔覍嵲凇翱嘈猩笔降膶懽鳡顟B(tài)中,硬是挺過了難關,終于寫出了《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