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的特點,特別是課堂上,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學中,適時創(chuàng)造活動體驗的過程,使學生有組織、有意義地動起來,可以激發(fā)興趣、加深記憶、深化理解、促進合作、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活動體驗 綜合素養(yǎng)
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一節(jié)課40分鐘,想讓他們專心致志地堅持到下課,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創(chuàng)造一些活動體驗的機會,使學生有組織、有意義地動起來,不僅可以促使他們愿學、樂學、愛學,還能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活動體驗,使學生興趣盎然。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布魯納也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币箤W生樂學、愛學,首先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時,小木偶的痛苦經(jīng)歷一經(jīng)孩子們表演,課堂活了,文本也活了,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就連平時那些不注意聽講的孩子也精神高度集中。
二、活動體驗,使學生記憶猶新。
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聽過的事,不久就會忘記,可是,做過的事卻久久難忘。這就是體驗的效能。既然如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何不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呢?如學習《白鵝》一課,鵝的吃相是“三眼一板、一絲不茍”,許多學生難以理解,老師就可以尋機讓學生表演:放好三樣道具——食盆、水盆、泥草盆,一個學生當鵝,伸著頭頸先去食盆啄食,再去水盆喝水,最后去泥草盆吃泥和草,次序從不打亂??粗v臺上孩子的表演,同學們先是哄堂大笑,可笑完后更多的是對“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深刻理解。在學生心目中,這次體驗的記憶可謂永不褪色。
三、活動體驗,使理解入木三分。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都是體驗的重要性。課堂上,一直是老師在講、孩子在聽,老師在講的過程中將知識一遍遍梳理并內(nèi)化,這時老師的記憶保持率已高達75%;而學生是視聽者,他們是被動接受知識者,這時的記憶保持率僅占20%。長此以往,孩子們喪失了主動尋求知識的欲望,連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沒有了。所以,多把歸納、總結(jié)、講解的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所有的神經(jīng)都動起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快樂,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效學習。比如學完《頤和園》一課,讓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頤和園,看似簡單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卻要求學生既要對課文內(nèi)容非常熟悉,還要表達流利,并且了解導游詞的解說特點。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謂是入木三分。
四、活動體驗,促進合作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活動體驗經(jīng)常需要幾個學生來共同完成,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老師問同學們:“爬山虎的腳究竟長在什么地方呢?”
一位同學說:“老師,我知道,就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而且還在反面?!?/p>
老師又問:“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又是哪兒呢?”
一時,孩子們啞口無言。
忽然,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借幾個同學來表演一下,可以嗎?”
只見她找來兩個鄰桌,讓其中一個同學用胳膊當作爬山虎的莖,讓另一個同學五指并攏搭在前一個同學的小臂上,這手掌就相當于爬山虎的葉子。這時,這位女同學又伸出另一只手,分開五指輕輕擱在前兩位同學胳膊和手交叉的地方,并且著重強調(diào)要放在“葉子”的背面,還說這五根手指就是爬山虎那細絲狀的腳。
頓時教室里沸騰了,所有同學都模仿起來。三個同學一組,邊念叨邊比劃,樂此不疲。短短幾分鐘,孩子們不僅真正領會了爬山虎腳的所在位置,還背過了課文。由于合作學習得十分愉快,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神采。
五、活動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上大多情況是老師讓學生聽、看、寫,知識與能力的訓練形式單一;又由于學生是被動學習者,雖然外因(教師)的強度很大,但對學生的作用并不明顯??墒腔顒芋w驗的過程卻刺激著學生的各個感官,不但要求學生聽、看、寫,還要求他們主動做到深入理解、精心歸納、準確表達,甚至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這使學生的口、腦、心、手、表情以及情感全都被調(diào)動了起來,于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疤铠喪健焙汀皾M堂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教學,老師用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只會弱化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加他們的厭學情緒,甚至是影響到創(chuàng)造力和生活能力的發(fā)展。要多給孩子一些活動體驗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說、去做,讓他們的口、腦、手都自愿、快樂地動起來,以達到語文課堂的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蔣蘆峰《課堂表演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2]朱永新《新教育》。
[3]朱小會《語文教學中表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