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局部浸潤組患者麻醉前、后IgG、IgA、IgM濃度無顯著變化(P>0.05);硬膜外組患者麻醉后30、60、90min的IgA濃度及麻醉后30min的IgM、Ig"/>
梁世勛
摘 要:目的:比較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中局部浸潤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間在我院行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的8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麻醉方案分為局部浸潤組(42例,行局部浸潤麻醉)和硬膜外組(40例,行硬膜外麻醉),比較兩組麻醉前后免疫球蛋白濃度。結(jié)果:兩組術(shù)中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局部浸潤組患者麻醉前、后IgG、IgA、IgM濃度無顯著變化(P>0.05);硬膜外組患者麻醉后30、60、90min的IgA濃度及麻醉后30min的IgM、IgG濃度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同期局部浸潤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中,與硬膜外麻醉相比,局部浸潤麻醉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更小。
關(guān)鍵詞:乳腺良性腫瘤;局部浸潤麻醉;硬膜外麻醉
乳腺良性腫瘤是常見的乳腺疾病,多發(fā)于青年女性,手術(shù)切除是臨床常用且有效的治療方案[1],局部浸潤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是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兩種麻醉方案在乳腺良性腫瘤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82例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患者,經(jīng)臨床觸診、鉬靶X線攝片、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穿刺活檢、乳管鏡檢查確診,均行手術(shù)切除治療。按照麻醉方案分為局部浸潤組(42例)和硬膜外組(40例),局部浸潤組:年齡24-65歲,平均(39.9±12.0)歲;體重41-71kg,平均(61.7±10.8)kg;ASA分級,I級11例,II級31例;腫瘤類型:乳腺脂肪瘤12例,乳腺囊性增生癥11例,乳腺纖維瘤19例。硬膜外組:年齡23-67歲,平均(40.5±11.7)歲;體重42-72kg,平均(61.2±11.0)kg;ASA分級,I級10例,II級30例;腫瘤類型:乳腺脂肪瘤11例,乳腺囊性增生癥10例,乳腺纖維瘤19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各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shù)前30min均給予50μg/kg咪唑安定+10μg/kg阿托品,肌肉注射。局部浸潤組行局部浸潤麻醉,建立靜脈通道后,給予患者0.5%利多卡因30ml;硬膜外組行硬膜外麻醉,在T2~T3間隙進行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5ml,3min后分兩次追加利多卡因,間隔5min,劑量共15ml,麻醉平面控制在C7~T8。術(shù)中監(jiān)測心率、血壓,心率<55次/min時給予阿托品,血壓下降至麻醉前2/3時,給予麻黃堿。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shù)中疼痛情況進行評價;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90min,采用單向免疫擴散法測定免疫蛋白濃度(IgG、IgA、IgM)濃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局部浸潤組術(shù)中VAS評分平均(2.2±0.4)分;硬膜外組為(2.1±0.3)分,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局部浸潤組患者麻醉前、后IgG、IgA、IgM濃度無顯著變化(P>0.05);硬膜外組患者麻醉后30、60、90min的IgA濃度及麻醉后30min的IgM、IgG濃度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同期局部浸潤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麻醉前后兩組免疫球蛋白濃度比較 (x±s)
注:與麻醉前比較,*P<0.05;與局部浸潤組比較,#P<0.05
3 討論
在乳腺切除手術(shù)中,麻醉導致免疫抑制對腫瘤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僅會引發(fā)敗血癥和感染,還會加大殘余腫瘤細胞癌變的機率,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2],所以說麻醉方式的改進和選擇一直是麻醉醫(yī)師的研究的重點。相關(guān)研究指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乳腺切除術(shù)患者,其免疫球蛋白濃度在麻醉后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提示硬膜外麻醉會導致免疫抑制[3]。在本次研究中,兩組術(shù)中VAS評分均低于3分,且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在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中兩種方法均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觀察患者免疫功能指標,局部浸潤組患者麻醉前、后IgG、IgA、IgM濃度無顯著變化(P>0.05);硬膜外組患者麻醉后30、60、90min的IgA濃度及麻醉后30min的IgM、IgG濃度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同期局部浸潤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同類研究結(jié)果一致[4-5],表明乳腺良性腫瘤切除術(shù)采用局部浸潤麻醉,可減少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杜峰,黃雅娟,魏玲麗.良性乳腺腫瘤患者手術(shù)方式與術(shù)后美容效果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5):43-44.
[2]方軍, 姜慧芳, 付霜. 麻醉與手術(shù)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shù)期免疫功能的影響[J]. 腫瘤學雜志, 2009, (5):429-431.
[3]沈建明.不同麻醉方式對乳腺癌患者圍術(shù)期免疫功能的影響研究[J].安徽醫(yī)藥,2014,18(9):1694-1696.
[4]黃澤清,佟德惠,高浩然,等.不同麻醉方法對乳腺良性腫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2):114-116.
[5]季蒙,陶軍,王慶利,等.局部浸潤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乳腺良性腫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3,25(6):90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