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煒
近年來,我園的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形式一直都是以同年齡、同班級的形式來組織與實施的,活動中幼兒伙伴單一,形式呆板,幼兒興趣力不能持久,影響幼兒的鍛煉效果。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機能發(fā)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發(fā)育良好的身體、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fā)展的基礎。為更好完成《指南》所指定的目標,使幼兒得到更好的鍛煉效果,我們采用“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大膽自信、堅強勇敢,學會交往與合作,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區(qū)域體育活動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但自主活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放羊式”的活動,正如“支架學習”理論所提供的,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fā)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習來積極地建構“自己”這一“建筑物”,而教師的引導則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為此,在戶外區(qū)域性體育活動中,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一種“支持性的指導”,既從活動的前臺走到后臺,在尊重幼兒自主意愿的基礎上,積極促進幼兒按自己的步調漸進發(fā)展。
一、觀察先行
提倡先觀察、后設想、再指導的新模式。缺乏觀察下的教育行為,必定是武斷和盲目的。教師要在全面照顧的情況下,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個別幫助和指導。尤其對那些動作發(fā)展較差,膽小而不愛活動的幼兒,要使他們克服畏懼心理,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對體弱的幼兒應安排一些適合他們的活動;對能力強,好動的幼兒要適當的控制其活動量。
二、直接引導
我們會隨時對運動區(qū)幼兒的活動狀況保持一份關注,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數”。在整個活動中始終觀察著孩子們:誰在走平衡?他用什么方法走?是輕松自如,還是膽小害怕的?是一個人走,還是有玩伴的?現在他會需要什么樣的幫助……這里,既有面上的,也有個別的;既有一般的,也有深入的:當小班的妹妹找不到哥哥了;當小朋友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不敢下來時了;當膽小的孩子看著別人在攀爬墻上爬上爬下,自己卻靜靜旁觀時;當調皮的男孩子大汗淋漓時……教師必須及時介入,給幼兒以必要的支持。
如幼兒平衡區(qū)中玩“運松果過河”的游戲,中班的樂樂小朋友拿著圈朝平衡木跑來,只見他把圈放到平衡板上邊滾邊往前走,我發(fā)現他創(chuàng)新的玩法,及時把握這一契機,及時提供輔助材料,轉變角色,以“玩伴”的身份拿著圈滾過橋。孩子們看到老師和他們一起玩,參與性更高了。由于及時把握住教學契機,把簡單的“運松果過河”延伸到利用各種輔助材料過橋,動作由易到難,從單一到復雜,從上肢到下肢。在這一生成過程中,幼兒探究的欲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用“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游戲方式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以保證活動質量。如何尋找混齡化與體育游戲的結合點,促使游戲更有趣味性呢?首先,通過給幼兒提供不同形狀、重量、大小、不同玩法等多層次的材料,鼓勵幼兒之間合作與溝通,讓他們一起探索器具的玩法,共同協商游戲的情節(jié)、角色與規(guī)則,并在協商的過程中提醒和引導幼兒采用“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方法。
三、運動量的適度把握
教師要很好的掌握活動量,注意動靜交替,不要使幼兒過于疲勞。活動中可讓幼兒互相交換體育用具,這樣不僅有利于動靜配合,還可提高活動的興趣。好動的,活動量大的男孩,不能讓他們長時間地進行劇烈活動,對不愛活動的幼兒,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加活動。在這個平衡攀爬區(qū),大多數的游戲內容有更多的挑戰(zhàn)性、有不同層次的難度,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全體幼兒的安全,而且要關注個別幼兒的運動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好個別指導工作。特別對膽怯的孩子更要關注,積極的鼓勵能增強幼兒活動的勇氣和信心,使其克服困難,為獲得成功而努力。如琪琪小朋友,第一次學走鋼絲的時候,鋼絲的左右搖晃,產生畏懼感,手抓著安全繩,站在鋼絲上不敢向前移動。我鼓勵她說:“沒事兒,老師在旁保護你,你先試一試。”一句話幫助幼兒克服了心理障礙。
四、今后在組織進行混齡區(qū)域體育游戲過程中,我認為需要注意的幾方面
1.活動的情境性不夠,游戲趣味性體現不夠。教師應學會以幼兒的角度創(chuàng)設游戲的情景,激發(fā)幼兒進入游戲角色,真正玩兒起來,動起來。
2.活動材料有待繼續(xù)豐富,體現層次性,一物多玩,變形重組。需要繼續(xù)發(fā)動家長、幼兒、以及我們自己研發(fā)并制作了大量的具有層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變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兒體育器材。同時教師與幼兒對器具的選擇也出現“喜新厭舊”的現象:新的器具搶著玩,舊的器具無人問,同時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體育器材成了“庫存物品”。
3.活動指導策略簡單,缺乏有效性。許多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幼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在活動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導的度,或讓幼兒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過多干擾孩子活動,指導策略簡單,缺乏有效性,從而影響孩子戶外活動的積極性。注意控制好幼兒的活動量,給體弱兒適時相應的支持和幫助,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發(fā)展。
戶外混齡區(qū)域體育活動是我園的辦園特色之一。隨著十二五課題“幼兒園戶外混齡區(qū)域體育游戲的實踐探究”的深入開展,正逢我園創(chuàng)省級示范園所,新操場的不斷完善,以此更新創(chuàng)設了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區(qū)環(huán)境,開展了豐富的混齡區(qū)域性體育活動。我們平衡攀爬區(qū)域指導小組堅持貫徹《綱要》精神,以《指南》為指導,積極有效地開展平衡攀爬區(qū)域的活動和鍛煉,在活動中,幼兒自主運動,自由結伴,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大膽創(chuàng)新,充分體驗了平衡攀爬類體育運動的樂趣,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簡而言之,我們嘗試對幼兒進行混齡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幼兒通過參與到有設置的混齡體育環(huán)境、多樣化的游戲活動之中,使幼兒能成為自己健康的小主人。我們對3—6歲幼兒開展戶外混齡平衡攀爬區(qū)域體育活動的探索還剛剛開始,取得的收獲是初淺的,在今后活動的內容、形式、教師的指導等諸多方面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深入探索。在看到成效的同時,我也在思考:戶外活動會受季節(jié)、天氣的影響較大,如何根據不同季節(jié)投放適宜的材料及活動設置,從而做到活動不斷變換,不斷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探索、豐富、完善戶外混齡平衡攀爬區(qū)域體育活動的內容、組織與指導,切實做到不斷促進全體幼兒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