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描繪了女主人公為了更加美麗動人地去參加宴會,而向朋友借項鏈,在借項鏈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事情,從借項鏈到為了償還項鏈的債務(wù)辛苦的十年,以及到最后發(fā)現(xiàn)項鏈是假的等等所產(chǎn)生的復(fù)雜的心理過程,更加形象地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借項鏈之前,剖析了女主人公虛榮的心理;在項鏈丟失之后,體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誠實守信、堅強勇敢的優(yōu)良品質(zhì),從而引發(fā)出廣大讀者對女人公的同情和欣賞。
關(guān)鍵詞:《項鏈》 女主人公心理 心理變化
在1884年,莫泊桑發(fā)表了《項鏈》這部短篇小說,對小說中愛慕虛榮的人物進行了批判,也對法國社會風(fēng)氣進行了批判。這部小說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為了能夠美麗漂亮地去參加一場上流人士的舞會,向朋友借了一條水晶項鏈。在舞會上,女主人公獲得了很多贊美,也成功地吸引了在場所有男士的目光,但是在舞會結(jié)束之后,這條昂貴的項鏈卻丟失了,在確定項鏈找不到的情況下,女主人公與丈夫決定賠償朋友一條一模一樣的新項鏈,為了償還這條項鏈,他們辛苦勞累了整整十年,卻在償還所有債務(wù)之后得知朋友借的項鏈是一條假項鏈,由借項鏈再到后來的償還項鏈以及到得知項鏈是假的等等,體現(xiàn)出女主人公一系列的復(fù)雜心理。
一 項鏈丟失前的心理特征
在描寫心理時經(jīng)常用到內(nèi)心獨白及心理剖析兩種手法,運用大量厚重的筆墨來描繪出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其性格特點,并將人物的整體風(fēng)貌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在《項鏈》中,開頭部分就運用了大量的文字將主人公內(nèi)心渴望“豪華和高雅生活”的心理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女主人公出身非常低微,與一名小職員結(jié)婚,雖然她天生麗質(zhì),但卻走進不了上流社會,于是終日生活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相互矛盾之中。作者通過大量的筆墨,在文中連續(xù)運用到“夢想”一詞,通過主人公的交友、穿戴、飲食、居住等方面,將主人公渴望富貴、地位低下、天真單純的性格和內(nèi)心世界完美地展示出來,這也為之后的情節(jié)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預(yù)示著主人公的悲劇命運及其性格走向。
在《項鏈》中,莫泊桑塑造了一位愛慕虛榮的女主人公形象,她的生活并不富裕,卻每天都會幻想自己生活在城堡里,身邊有幾個仆人伺候她的起居,有高檔的家具、熱烘烘的暖爐、華麗的衣裝等等。從小說中,我們了解到,女主人公非常想去參加朋友的舞會。她的丈夫非常愛她,知道她想去參加這個舞會,之前朋友也邀請過她參加舞會,她沒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飾拒絕了朋友,這一次男主人公想滿足妻子的虛榮心,于是把自己一直存著想買獵槍地錢全部給了妻子,其實,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敢于勇敢的追求浪漫美麗的人生,這也是女主人公一個優(yōu)點。女主人公在與自己的丈夫結(jié)婚之后,他們婚后的生活全靠著薪金過日子,談不上大富大貴,但溫飽不是問題。正是由于這樣的生活現(xiàn)狀,女主人公才更加羨慕有錢人的生活,丈夫是一個不求上進的男人,他對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很滿意,但女主公一直幻想著像有錢人一樣生活,但又無法讓自己過上有錢人的生活。在空閑的時間,女主人公經(jīng)常幻想自己生活在一個安靜的大房子里,房子的裝修風(fēng)格既豪華又典雅,有很多仆人圍著她轉(zhuǎn),伺候她的起居,自己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與自己的男性朋友一同聊天,共進豐盛精美的晚宴等等。我們從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來講,小說篇幅并不是很長,但在小說的開頭,卻占用了較大的篇幅來描繪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痛苦與糾結(jié)。很多小說作家都借助幻想寫作手法表達出真實情感,所描繪的這些幻想都是女主人公所做的香甜美夢,同時也表現(xiàn)出她熱愛生活和敢于追求浪漫人生的心理。
二 項鏈丟失后的心理特征
有句話說的很好,情動于中,形于外。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表情的描寫,能將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外在流露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從刻畫人物的層面上來看,通過人物心理特定支配下的語言、動作、表情等描寫,能將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及內(nèi)心活動間接地反映出來,這也可以說是心理描寫的間接手法。與直接描寫心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它有著耐人尋味、含而不露等特點。例如,在《項鏈》中,當女主人公收到朋友的請柬這后,與丈夫的對話就是典型的例子。丈夫?qū)⑹盏降恼埣淼靡庋笱蟮剡f給女主人公,原本以為女主人公一定會喜出望外,可是沒想到女主人公非常的懊惱,將請柬往桌上一扔,嘴里念叨著:“你叫我拿這東西怎么辦好呢?”女主人公的這說話聽起來感覺有些無厘頭,莫非是看不懂請柬的意思?這很明顯就是讓你去赴宴,也正是自己一直所盼望的不是嗎?其實女主人公此時的這句話是話中有話的。由于丈夫太過憨厚,以為自己的妻子是不是不想去呢?還一次又一次地跟妻子講述請柬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此時,女主人公實在忍不下去了,便用惱怒的眼神看著丈夫,不耐煩地對丈夫大聲音說:“你這是打算著讓我穿什么衣服去赴宴呢?”其實這才是女主人公第一句話真正的弦外之音。從女主人公的這兩句話就把她任性、敏感、纖細的個性氣質(zhì)體現(xiàn)出來,同時還將女主人公當下痛苦、煩惱、焦躁的心情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過去,女主人公一心想要走向上流社會,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現(xiàn)在機會來了,但是卻受到條件的限制,讓女主人公矛盾的心理更加突出地展現(xiàn)出來。收到請柬的她應(yīng)該是非常高興的,可是卻身處在惱怒與懊惱的情緒中,情節(jié)的安排可以說是非常波折的。當距離舞會的日子越來越近時,女主人公不安和躁動起來,她沒有美麗的配飾,在丈夫的勸說下,她向朋友借首飾,并在鏡子前反復(fù)佩戴這些首飾,看著眾多首飾,她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款首飾,在翻找這些首飾時,她打開之后發(fā)現(xiàn)有一條十分美麗的水晶項鏈,她覺得這個項鏈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她的朋友看她對這條項鏈如此喜愛,很大方地將這條項鏈借給她,她激動地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作者對于女主人公這一心理所采用的描寫手法,更加形象地將女主人公之前由于沒有合適的首飾所表現(xiàn)的憂郁心理與后面拿到項鏈后激動的心理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將女主人公愛慕虛榮的心理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參加晚會中,女主人由于佩戴了這條她認為精美無比的項鏈展現(xiàn)得十分自信,她認為自己是整個晚會中最漂亮的女人,她已經(jīng)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她忘記了自己的貧窮,忘記了自己每個月只靠可數(shù)的薪金過日子,間接反映出她內(nèi)心渴望著過上奢華的生活,也暗示著資本主義階級人們愛慕虛榮的心理,也為后來女主人公所發(fā)生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三 女主人公的心理特點分析
1 虛榮的心理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正由于女主人公追求美麗,所以致使她具有強烈的虛榮心理,在《項鏈》這篇小說中,描述出女主人公有很多個夢想,每次看到朋友過得比自己好,她常常獨自流淚,這樣的行為直接體現(xiàn)出女主人公有強烈的虛榮心,在她決定參加晚會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晚會的焦點,所有男士的目光都能集中于她身上,其他女人只能羨慕和嫉妒自己,在小說的這部分更加形象地體現(xiàn)出她虛榮的心理,也正是由于這樣,才引發(fā)后來一系列的丟項鏈和還項鏈事件的發(fā)生。
2 單純善良的心理
其實,從當時法國社會情況來講,女主人公與其他很多貪婪的女人比起來講,她還是很簡樸和單純的。雖然她不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況,常常抱怨自己的命運,但是她也從未想過靠著美貌讓自己過上富人的生活,也沒有使用一些不正當?shù)氖侄蝸砀淖冏陨淼拿\。雖然她選擇參加晚會,她并不是想著怎樣能夠與富家公子扯上關(guān)系,而是想與其他女人一樣,看到自己的魅力和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在晚會上,她深深陶醉在夸贊中,她認為自己成功了,她實現(xiàn)了自身的夢想和追求。從借項鏈到后來的丟項鏈以及到后來清償債務(wù)等等,她從來沒有想過她所借到的項鏈是假的,也不曾懷疑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位非常純真質(zhì)樸的女人。在她發(fā)現(xiàn)丟失項鏈后,與丈夫一起找尋項鏈,最后確定項鏈無法找回時,她沒有想過要逃避,而是決定要賠償項鏈,她買了一條新的項鏈還給朋友,為了能夠還清債務(wù),她忍受著朋友的異樣眼光和刻薄的語言,在這十年里,她省吃儉用,只為了能夠早一點還清債務(wù)。可見,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純樸的婦女。
3 愛美的心理
在小說的開頭,介紹了女主人公的家庭情況,她的父母都是小職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她從小就沒有接觸過那些華麗的服飾,她認為自己的美貌可以實現(xiàn)自己成為富人的愿望,可以說小說的開篇直接描述出女主人公的愛美的心理。后來,描寫到她為了參加晚會,借項鏈和買新衣服,在晚會中展現(xiàn)動人的歌聲以及迷人的舞姿,再到后來晚會結(jié)束后遲遲不想離開的心理等等,刻畫出一位女性追求美麗的心理,在十年還債過程中,她經(jīng)常回憶起自己在宴會中的美麗,受到那么多男士的青睞和喜愛,更加形象刻畫出女主人公愛美的心理以及對美的追求。
4 頑強獨立的心理
在丟失項鏈之前,女主人公并未向命運抗爭,也沒有向命運低頭,但在她丟失項鏈后,她為了還清債務(wù),辛辛苦苦十年,在這勞累的十年里,她也沒有向命運低頭,在艱難的生活中,卻養(yǎng)成了她頑強獨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從她對待朋友上來講,在丟失項鏈后,女主人公沒有想過要逃避,更沒有想過要還給朋友一串假項鏈,而是與丈夫共同商量,拿出所有積蓄并且借了很多外債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鏈送還給朋友,也并沒有告訴朋友她的項鏈被她弄丟了,她重新買了一條。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夠這樣做與她自身誠實守信品質(zhì)有著很大關(guān)系,如果她選擇賴賬或者不愿意償還項鏈,除了與朋友絕交之外,她可能不用過上十年辛苦還債的日子,因此,女主人公具有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zhì)。
其次,在丟失項鏈后,女主人公整整十年才把債務(wù)還清,女主人公并未怨天尤人,也沒有選擇放棄,為了早日還清債務(wù),她做著多項工作,只為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丈夫還清債務(wù)。十年之后,她與朋友佛思節(jié)夫人相遇后,她并未感覺到自己低她一等,也沒有選擇離開,而是主動與朋友說話。在這十年里,我們可以想象出女主人公的艱辛和不容易,她那雙曾經(jīng)細嫩的小手,已經(jīng)變得粗糙,她的身子比之前瘦弱很多,可以說從一個年輕美麗的少婦轉(zhuǎn)變成為一位又老又丑的婦人,無論是從外表上還是從心靈上,都對她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洗禮,但也表達出她的勇敢和頑強以及堅韌的心理,這樣的女人相信讀者們更加欣賞。
四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莫泊桑眾多小說中,《項鏈》是一篇具有代表意義的小說,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虛榮的少婦形象。他所編寫的小說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在《項鏈》這部小說中,莫泊桑形象地描寫了各種階層人物的心理活動,體現(xiàn)每一位人物的性格特點,不但吸引了讀者的目光,也震撼了讀者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吳玲:《莫泊桑〈項鏈〉中主人公形象的解讀》,《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年第28期。
[2] 雷曉艷:《淺析〈項鏈〉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發(fā)展變化》,《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年第8期。
[3] 李曉珍、趙智艷:《虛榮與美德同在——〈項鏈〉中瑪?shù)贍柕氯宋镄蜗笤倨饰觥?,《湖北第二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第4期。
(孫宗廣,蘇州市職業(yè)大學(xué)教育與人文學(xué)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