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為了提高模擬電路的教學效果,作者放棄了以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采取學生講解,以分數(shù)和興趣激勵學生課下利用電腦網(wǎng)絡自主學習,課堂分享得分的這種方式,活躍了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果,把教師為主的教變成學生為主的學,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關(guān)鍵詞】模擬電路 ? ?多元化考核 ? ? 作業(yè) ? ? ?分數(shù)
本人所帶的模擬電路課,以多元化考核為契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實現(xiàn)了翻轉(zhuǎn)課堂。本人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在課堂復習和預習中找出兩組同學,讓同學們自己來講解,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講解的同學都是自己先弄懂知識的,同時強迫同學課下復習預習。
1.針對某一組缺少興趣的同學,選取當堂課的某一個知識點,難度不是太高,小組一般3—5人,在下節(jié)課開始,隨機抽取他們當中一個,來黑板前畫圖講解,講得好,這組同學都可以得分,講得不好,這組同學都要扣分。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壓力,就會課后看書相互交流,也會主動和其他學得好的同學相互溝通,也就相應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2.對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也進行分組,選取的知識點就是新課的內(nèi)容,或者有一定難度的,讓他們提前做好預習,然后隨機地抽取他們當中的一個在課堂中講解,根據(jù)講解情況加分扣分。這樣一來,必須通過講解,學生才能得分,學生一方面必須要掌握這個知識點,另一方面還要知道如何講解,這對學生是非常好的鍛煉,但課時有限,只能從他們當中任意選一個講解。
如何讓同學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一個人的成績和他的課余時間是否充分利用有很大的關(guān)系。我們要“占領”學生的課余時間,就需要從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說起。
1.布置電子作業(yè)的必要性。同學寫電子作業(yè),公式、圖形需要自己操作,畫圖不能用word,太麻煩了,必須用專業(yè)軟件,還要排版??傊?,要完美地完成一項作業(yè),對于一個新手來說,需要花費三四個小時。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少玩一點游戲,同時也是為他們畢業(yè)設計以及工作需要做好相應準備。
2.如何避免學生抄作業(yè)。學生中抄襲作業(yè)現(xiàn)象很普遍,電子作業(yè)復制粘貼就更簡單了,如何避免呢?一是針對性地對某個人布置作業(yè),比如他老曠課,就讓他在課后完成,將功折罪。二是抽選十名學生布置作業(yè)。還有一個方法是給所有人都布置作業(yè),原創(chuàng)的自己說明,提前說明不允許復制,為抽查輸入排版的細節(jié)以檢驗是否完成,如果不是,不但不加分,還要扣分。
3.善用仿真。實驗課當然是必要的,由于時間、場地以及設備的限制,仿真也是必需的。仿真課雖然沒有安排,但現(xiàn)在學生的電腦摸索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抽出時間來對關(guān)鍵點加以介紹,提出簡易的問題,讓同學課后去摸索如何仿真實現(xiàn),比如三極管和場效應管在直流情況下如何取得輸出為電壓源一半的電壓。實踐效果證明,有合適的獎勵政策,對于這些難易適中的問題,學生是可以解決的。
一定要利用興趣驅(qū)動學生的主動性。無論是重點本科院校還是一般院系的學生,都感覺模擬電路很難,但是只要學生有了興趣,難事亦易矣!
1.選取以聲光為感應的器件做出相應的模擬電路,比如,一個三極管,一個咪頭,幾個電阻,就可以實現(xiàn)感知聲音,驅(qū)動燈根據(jù)聲音強度大小閃亮;一個LM358,幾個電容電阻,就可以實現(xiàn)呼吸燈的效果;一個運放和光電二極管為主器件就可以以二極管閃爍的形式實現(xiàn)脈搏跳動的效果。這類近似于玩具的電路雖然簡單,但要是把原理分析清楚,真正做出來,意義還是很不一樣的。
2.學生直接互動討論,相互促進,提高興趣。把同學分成小組,對某個課題進行研究,上課隨機抽取一位講解分享,小組每人都得分,就是強迫同學相互交流,交流就是同學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過程。此外,課堂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選取某一個知識點,給予比較高的分數(shù)激勵,鼓勵學生發(fā)言,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最終的效果是:大家雖然覺得模擬電路比較難,但是還很有趣,不愿意逃課,也能學到一點東西。
3.分數(shù)永遠都是激勵學生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一定要用好。“千金買馬骨”,商鞅變法等都是激勵改革創(chuàng)新的典型例子。我們同學經(jīng)歷的都是典型的填鴨式教育,在多元化考核的方式中,學生考核的就不是一張試卷了,除了基本的作業(yè)和實驗以外,課堂互動,課下完成仿真,都可以加分,哪怕他用手機去仿真了一個電路的波形,哪怕他的仿真只有電路圖,甚至圖畫錯了,但是他的確是課下用心去做了,就應該加分。對于分數(shù)的計算,我有自己的經(jīng)驗,畫兩條指數(shù)曲線,加分是指數(shù)性增長,一開始增長得快,是為了激發(fā)他的興趣,后來長得慢一點,就是引導他能更深入地思考。這種增長方式符合自然規(guī)律,比如水溫升高,畢竟從90到100分本身就需要更大的努力。但是對應于某一個問題的得分,是指數(shù)下降的,為什么呢?一開始同學積極認真做好的,首先交來的就應該得高分,其他抄襲的學同得分數(shù)相對就低了,因此要讓學生趁熱打鐵做作業(yè)。
總之,老師改變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思路,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放松,老師教得輕松,雙方都有所收益。
【參考文獻】
[1]張瑜,蔡立娟,韓春玲.新課程理念下電工電子教學改革初探[J]. 教育與職業(yè),2012(05).
[2]王華.關(guān)于提高電路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