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代蘭
【摘 要】作文是人們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但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仍然對作文教學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閱讀膚淺,缺乏生活素材,寫作興趣不高等。
【關鍵詞】捕捉;生活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
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視語文素材積累,發(fā)揮教師主體地位
1.博覽群書,積累素材,為寫作打基礎
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能開擴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將終生受益。作為語文老師平時應讓學生在課外多讀中外名著,讀其他精美的文學作品,讀歷史,讀科學,讀自然等。這種廣博性的閱讀訓練對于學生寫作能力提高方面尤為突出的作用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積累素材,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
2.從生活中挖掘素材,養(yǎng)成寫周記的習慣
教師平時應鼓勵學生大膽啟用生活素材,讓他們用眼睛去發(fā)現、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將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諸如入學軍訓、文藝演出、學校體育運動會、詩歌朗誦比寒、辯論賽乃至上一節(jié)生動的班會課或閱讀一本有意義的課外書,這些都是活生生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周記的好習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進周記里。這樣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積累生活素材的目的。
二、從遣詞造句入手,豐富詞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一篇好的文章是由好的段落組成,一個好的片段是由好的句子組成,一個好句子則是由準確、生動、形象的詞匯構成。即,詞是句篇的紐帶。教學中,我很注意抓學生的字、詞基本功。例如有一次,在給“手抄報”評比中獲各類獎項的同學頒獎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上臺領獎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頒獎儀式結束后,我指導學生練習說話,他怎樣走上講臺?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說:“他大步走上講臺。”有的說:“他高高興興地走上講臺?!薄八靡獾刈呱现v臺。”“他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走上講臺,嘴角還露出微笑呢!”“他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孩子們興致高漲,將自己看到的一股腦兒說出來。當我問到他們,看著領獎同學走上講臺,各自心理有什么感受呢?說自己的切身感受,同學們的詞語就更多了。(同樣高興、失望、有點慚愧、有點灰心、非常羨慕、很不是滋味……)然后又讓獲獎同學談體會。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感到詞語的豐富奇妙,大大地激發(fā)了積累詞匯的興趣,也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實際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
作文是讓學生表情達意的,而當他們沒有什么情意想表達的時候,要他們“硬寫”,學生是會苦惱萬分的,“無米之炊”總難為嘛。只有當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時,才能產生表達的欲望。我經常要求學生在假日里適當參加家務勞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則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和技能。二則為父母分擔家務勞動,了解父母生活的艱辛;三則從勞動中攝取寫作材料。我要求學生每干一件家務事都要真實、具體地把勞動的經過和感受寫出來。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并且情節(jié)真實感人。有位同學寫第一次炒菜中有這樣的片斷:我將油倒進鍋里,蓋上鍋蓋,只聽叭叭直響,嚇得我直往后退,不敢去揭鍋蓋。等響聲停了,我輕輕地揭開鍋蓋,鍋里冒出了一股煙,嗆得我直咳嗽,眼淚都流出來了。哎,沒想到炒菜這么難,媽媽可真了不起……還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我一看,稀飯冒出來了,我手忙腳亂,不知怎么辦才好。忽然,我靈機一動,端起鍋來不就好了嗎?我輕輕地捏住鍋柄,這時一股熱氣沖上來,燙得我不由得把手一松,鍋子向右傾斜,稀飯倒了一灶臺,連爐子里也濺進去了,爐子里立刻沖出了許多灰塵,整個廚房塵土亂飛。我束手無策,急得大哭起來……從這件事中我懂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認真、細致。這樣真實感人的習作還有很多,每次朗讀都能引起全班轟動。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恨不能趕快輪到自己上臺宣讀。這些生動、形象的段落,都是學生親身經歷的真實反映。學生作文再沒有無話可寫的困惑。
四、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教學文本,激發(fā)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作文,必須針對具體課文的特點找準“結合點”,然后以課文為寫作范例,把寫作知識的傳授,融會于課文的閱讀指導之中,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例如,情景交融是記敘文寫作中常用的知識,朱自清的《春》就是成功運用的典范。而為寫景而寫景又是初中生作文中的常見病之一,所以,《春》的教學就不能對這一知識點泛泛而談,而應結合具體的句段,切實指導學生領悟情境交融法。授課時我就明確四種具體形式:①作者開篇就把自己對春的向往之情作了直接的抒發(fā)(“盼望著,盼望著……”),然后再引出對春景的描繪。這是由情引景。②作者在具體生動地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5幅畫圖的基礎上,結尾處水到渠成地用三個比喻句來謳歌春天,抒發(fā)情感。這個結尾正是對前面5個畫面所包含的感情的總揭示。由此可見,作者并非為寫景而寫景,繪春的目的,是為了烘托愛春的感情。這是以景托情。③在“迎春圖”中,作者既描繪了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又抒發(fā)了滿腔的激情,這里,有景有情,情與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這是情景相生。通過以上有目的的引導分析,借助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的感染以及各種教學手段(如聲情并茂的朗讀)的強化滲透,學生對情景交融這一寫作知識怎能不達到具體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2.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①開展課前三分鐘訓練,給學生口頭鍛煉的機會。內容不限,可以講個笑話,說件新聞,鄰里趣事,自我介紹等。②開展語文知識競賽,如鏈接成語、對對聯(lián)、猜謎語、編歇后語和小故事等。③舉辦詩文朗誦比賽、表演小品相聲等。這些活動,學生大都競相參加,興趣倍增,有了興趣,還愁不愛語文、不愛作文嗎?
3.傳授方法,激發(fā)興趣
初中作文教學可從講授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來激發(fā)興趣。像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材剪裁,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處理詳略,如何開頭結尾,如何銜接照應,如何敘事記人,如何寫景狀物……這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學生作文時心中就有了點數,就敢于動筆實踐,如同學會了裁剪知識,給你一塊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樣。初中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其好處就在于對寫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導與規(guī)范的作用,即使開始時可能顯得被動和生硬,也總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濫要好得多。
4.文題新穎,激發(fā)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囵B(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如“掌聲”、“給心靈下場雪”、“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懂你”。再如像這樣的題目《我熟悉的一個人》就不如換個角度寫,把題目改為《你猜猜他是誰?》、《你看看他像誰?》;寫《我的××》不如改寫成《和××說說心里話》《××,您了解我嗎?》等等。所以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善于捕捉他們生活中閃光的情景,讓他們有話可說,有情可訴。
總之,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優(yōu)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guī)律的有效滲透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xù)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